慈禧喝了一碗縣令母親熬的湯,賞賜金鐲子,其父知道後為何自殺?

衰默


“虎毒不食子”,兒子無論對父母做出何種過分的事情,父母都不會責怪於他,依舊會愛著他,保護著他。兒子無論做出什麼錯事,作父母的想的一件事就是該如何彌補這件錯事,讓兒子不受牽連。



這位縣令的父親就是這樣一個可以用命去保護兒子的人,“父愛如山”,為了兒子的將來,為了讓兒子活下來,他犧牲了自己的性命,這就是一個父親最質樸,最單純的愛,無需回報,只願兒子平安就好。

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此時狂妄無知的慈禧終於為自己曾經向列強宣戰的愚蠢行為付出了代價。次日凌晨,慈禧就帶著光緒等皇室重臣連夜逃出了北京,往西安逃去。



這西逃的路上,因慈禧逃的太快,沒有帶太多的物資,所以需要各地方官的接濟,因此慈禧一路上遇到最多的官就是各地的地方官。而在這之中,每位地方官的表現都不一樣,有按章辦事的知州,如昌平知州,當時慈禧逃到昌平的地界,想要入城休整片刻,可是昌平知州卻因兵荒馬亂的,害怕是別人假扮的,所以要求慈禧一定要拿出軍機處的公文,及可以命令省、道、府、縣的“閤府子”,可是此時慈禧哪裡拿的出來,逃跑的時候誰注意這些,於是昌平知州就不放慈禧進來,弄得最後慈禧只能叫人快馬加鞭趕緊回京拿。



又有雪中送炭的縣令,如懷來縣令,當時慈禧來到懷來因已無糧無草,逼得慈禧只能去農家討來一碗小麥粥喝,而此時又因兵荒馬亂的,沒有一個地方官來接慈禧,可以說此時慈禧的隨行部隊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就在這個時候懷來縣令出現了,他是第一個主動來接慈禧的地方官吏,他不但給予了慈禧一頓豐盛的大餐,還補齊了隨行部隊的糧草,並借錢買了兩千多件馬甲可隨行人員禦寒。



同時還有阿諛奉承的縣令,而這其中就包括題主所提的這個縣令,他就是西安某縣的縣令孫多琪。

話說,慈禧一路歷盡千辛萬苦終於逃到了西安,在陝西巡撫的安頓下,慈禧終於在西安得以安定了下來,此時要吃有吃的,要住有住的,生活就又開始愜意了起來。



這個時候,孫多琪這位小小的縣令就打起了慈禧的主意,畢竟若不是出了這等事,他恐怕一輩子都見不到老佛爺,這個時候有機會見到她,如果能把她哄開心了,那自己升官發財的機會就來了,榮華富貴那是搓手可得了。

於是,孫多琪就花錢賄賂了李蓮英,以縣令的身份進到了慈禧居住的行宮中做了一個小小的花匠。之後,孫多琪每天都是起早貪黑的替慈禧料理著這花園,日子久了,慈禧就開始注意到了孫多琪。



某天,慈禧在逛花園的時候,百無聊賴的她就跟孫多琪聊了起來。在攀談的過程中,這位孫縣令就說自己家中有位老母親,老父親不在了,是他母親含辛茹苦的把他養大成人,所以現在他成人了,就一定要讓母親過上好日子,可是母親年邁,再加上他沒啥本事,所以他只能在附近找個工作,然後給母親養老。

慈禧這麼一聽,那是萬分感動,連說他是個大孝子,然後就猛誇了孫多琪一頓。而後,慈禧就問孫多琪,說她可以讓他帶著自己的老母親去外地做官,然後問他願意不願意。這下可好,孫多琪的目的不就是如此,所以聽到之後,那是連忙對慈禧磕頭謝恩。



然後孫多琪又趁機拿出一個食盒,從裡面拿出了一碗她母親熬的湯,之後與慈禧說道這是他母親熬的,希望慈禧能嚐嚐,慈禧見狀也就喝了,喝了之後慈禧覺得還不錯,於是就說這還不錯,我沒什麼可賞你母親的,要不就把我手上的金手鐲賜予你母親吧。說罷,就把金手鐲給了孫多琪。

之後,慈禧還給予了孫多琪承諾,說不久就讓他去外地做大官。而後,心滿意足的孫多琪就把回家把這等好事說於了父母聽,他母親倒是高興,兒子要做大官了,還得到了一個老佛爺賞賜的金手鐲。可是他的父親聽到後,那是頓時心灰意冷,大汗淋漓,他驚呼這是欺君之罪啊,我尚在,可你卻跟老佛爺說我不在了,要是日後被人知道,這可是滿門抄斬的重罪。



不久,心灰意冷的老父親,為了不連累家人,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子背上欺君這等殺頭的重罪,他拿著一根繩子就在偏房內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命替兒子園了一個謊。

只能說他的父親太愚蠢,但是細細想來又讓人不免的有些唏噓。是啊,哪位父親不愛自己的兒子,哪位父親又願意自己的兒子出事呢,這就是父愛啊!



當然以上的故事未記入正史,而只是出現於民間的傳說中,可信度似乎並不高。


澳古說歷史


這是一個拍馬溜鬚,一味巴結的奴才的縣令的形象。慈禧就是喝了這個奴才縣令孫多祺的母親熬的湯後,大為感動,於是把自己胳膊上的金鐲子給擼了下來,遞給了老孫縣令。而老孫縣令的父親知道後,為何自殺呢?


原來,都是八國聯軍惹的禍。八國聯軍兵臨北京城下,慈禧竟然放棄抵抗,乾脆帶著自己的得力干將們,收拾了些重要的財務往西方逃跑。


話說這一路上,慈禧是遭了大罪了,一輩子都未曾遭過的罪。吃不上,喝不上,像是叫花子一樣住在野外,風吹雨淋,落魄不已。



這浩浩蕩蕩的一行人終於來到了西安,好在地方官員們開始極盡所能地巴結慈禧這位主子,就想攀高枝,走捷徑,等老佛爺回京後,自己能飛黃騰達。


要說就有這位老孫縣令,買通了太監小李子,讓老孫扮成在慈禧住的地方的澆花的園丁,好近距離地,想方設法地巴結慈禧,達到自己升官的目的。


關鍵是這位老孫縣令還財迷,不捨得送錢。他的理論是慈禧什麼也不缺,什麼沒見過,自己送什麼也可能會送不到慈禧的心頭上,於是老孫縣令想到了打感情牌。


每天,老孫就趁著早晚,慈禧在院子裡遛彎,賞花的時候,專門在那裡修剪花兒,給花兒澆水。幾天下來,慈禧注意上了老孫,那天心情不錯,就和老孫攀談起來。



老孫說自己家有老母親,老父親不在了,他的目的就是引起慈禧的憐憫。果然聽到這裡,慈禧說你母親真不容易。老孫又說,是母親一把屎一把尿的把自己拉扯大的。因為母親也年齡大了,所以不能出遠門,就在家附近找了這麼個活,給母親養老。


慈禧一聽,這老孫還是一個大孝子啊,誇讚了老孫一頓,然後說可以讓老孫帶著老母親去外地做官,問他願意不願意?老孫自然巴不得,於是如搗蒜般跪地給慈禧磕頭。


然後,老孫拿出一個類似保溫桶樣的盒子,說是母親帶給自己的午飯,是母親熬的湯,今天熬的太多了,請慈禧嘗一嘗。本來慈禧是不想喝的,但是老孫說這湯能敗火,喝了之後不生病。經不住老孫的一再請求,慈禧象徵性地喝了兩口,還別說,真好喝。於是,慈禧一揚脖子,全喝了。



喝了之後,慈禧抹了下嘴,說自己也沒有什麼好送給他母親的,於是就把自己一個金鐲子遞給了他。老孫回到家,原原本本,前前後後把事情說了一遍。母親笑的合不攏嘴,拿著金鐲子對著燈光看。


可是那邊,老孫的老爹一聽,知道兒子這是犯了欺君之罪,那是要全家人都被殺頭的罪。於是走到偏房裡,用一條繩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想自己只能這麼做了,好歹幫兒子圓個謊吧!


此事是野史,真真假假也不知道,您就當聽笑話吧。


歷史漫談君


慈禧喝了一碗縣令母親熬的湯,賞賜金鐲子,其父知道後為何自殺?

在列強進入京城後,當時慈禧太后為了可以自保就帶著銀錢和下人逃出了皇宮。因為事情發生的比較匆忙,當時慈禧太后一行人沒有太充分的準備,所以錢也不多,可是好在一路上很多官員都希望討好慈禧太后,所以無論走到哪裡都可以有眾多官員接待。雖然慈禧太后在出逃時期日子過得沒法和在皇宮相比,但是在來到山西后,慈禧一行人得到了當地官員的熱情招待,可是在這期間發生了一個插曲。



普通小官員平時想要見上慈禧太后一面都很難,更不要說巴結慈禧了,可是這一次慈禧太后來到山西后,讓當地的官員們十分高興,比較有錢的官就不斷送上銀錢,希望給慈禧太后留下個好印象,將來可以順利升官發財。可是當時有一個小官叫孫多祺,他也想見到慈禧太后,可是他卻比較窮拿不出什麼錢。



後來孫多祺就將慈禧太后要入住的房屋修繕了一番,慈禧知道後就親自見了他一面,正巧當時慈禧太后胃病發作了,而孫多祺稱自己的老母做的粥不僅美味還能治胃病。隨後就讓自己的老母親親自給慈禧太后做了一碗,慈禧吃了粥之後果然康復了。慈禧太后很是高興,就將一個金鐲子賞賜給了孫多祺的母親,讓孫多祺十分高興。



本來是好事,可是孫多祺的父親聽聞這個事情後卻自殺了。原來孫多祺一直對慈禧太后說自己只有老母親相依為命,孫多祺的父親擔心慈禧日後知道還有這個父親活著,全家人會因為欺君之罪而滿門抄斬,所以只能自殺來保全全家人性命。


漠外孤舟


皇權至上的年代,欺君之罪那可是要滿門抄斬的。題中這位縣令為了往上爬,那也是心機用盡,給慈禧打了一手好煽情牌,貌似很成功,卻不料搭上了其父的性命。

具體為何?且聽我細細講來。

這還得從慈禧狂妄的硬氣說起,她居然給西方列強下戰書了,列強們就帶著洋槍大炮來了,那你倒是應戰啊,她倒好,槍炮一響嚇的屁滾尿流了,趕緊領著一幫人西逃了。

倉皇出逃的慈禧肯定沒帶多少銀兩,這一路上就得各地的父母官出來接濟。很多官員壓根沒見過慈禧,所以表現的形形色色,有獻殷勤的,也有怠慢的,還有想通過慈禧升遷的。


比如慈禧逃到昌平時,知州竟然將其拒之城外。要慈禧出示“合符子”和軍機處文書證明自已身份,慈禧尷尬了,由於出行倉促,正好沒帶這些東西。可知州認死理,沒有“介紹信”,誰知你是真是假?不得已,慈禧只能派人快馬加鞭回京取了一趟。

當然討好的就很多了,好吃好喝的招待,臨走前還得獻上銀子,補齊隨行人馬的糧草,以求慈禧回京後能提拔他們。

慈禧一行到了西安後,逐漸穩定下來,慈禧那鋪張浪費的排場又擺起來了。此地有個叫孫多琪的縣令,覺得自已官小很不滿足,想通過討好慈禧得到升遷。

可是他級別太低,沒資格見慈禧,於是他不惜花血本買通大太監李蓮英,安排其做了慈禧的花匠。

每逢慈禧出門,他就賣力的表現,又是修剪又是澆水的,很快就引起了慈禧的注意。在交談中,孫多琪說家父早已去世,母親年事已高,自已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贍養母親。


這通煽情牌打的很好,慈禧見其身世可憐,又是個孝子,準備給他安排一份更好的工作。

更逢那段時間慈禧胃總是不舒服,畢竟平時山珍海味吃著,這一路逃難沒照顧好胃。孫多琪給慈禧說其母熬的湯養胃很好,並給慈禧帶了一碗。

慈禧喝完後,果然舒服多了。所以慈禧承諾讓他帶著母親去外地做官,並把自己的金鐲子賞給了他。

這一切看起來很完美。等他回家開心的給家人講此事時,其父卻沒法開心了,因為他讓兒子給說死了。慈禧是誰?雖然不是皇帝,卻行使著皇帝的權力。這要讓慈禧知道他撒了謊,那相當於欺君,一家人都沒的活。

孫多琪的父親只能以死保全家人,替兒子圓謊。最後上吊自殺了。


以上故事沒有史實依據,純屬野史記載。且故事中漏洞百出,權當滿足好奇心。


說史聽濤


這個故事發生在慈禧西逃的路上,且是個以訛傳訛的野聞軼事,缺乏有力的史料佐證。

(慈禧西逃路線)

光緒二十二年,八國聯軍逼近北京,慈禧和皇帝倉皇西逃。由於出走倉促,慈禧一行並沒有帶足夠的物資,一路上基本靠當地政府接濟走到西安。

到達西安之後,有一次,慈禧身體不適,茶飯不思,身邊的奴僕無不焦急擔憂。這個時候,一個小縣令冒出來了。

(八國聯軍侵華)

這個縣令名叫孫多琪,是個十分活躍的人,一直謀求升官發財。在慈禧來到西安後,他深感自己的機會即將來臨。於是,他通過巴結賄賂慈禧身邊的李蓮英,得到了進入慈禧行宮打雜的機會。

這一次,他見慈禧茶飯不思,便獻了一碗素粥給她,平時山珍海味慣了的慈禧喝完這碗清甜的小粥,竟然覺得神清氣爽,胃口也好了很多。於是,她便詢問孫粥為何人所作。

(素粥)

孫多琪見狀,立馬開啟煽情模式,他回稟慈禧,父親早年去世,留下自己和母親相依為命。這碗粥就是家裡的老母親親手為太后熬的。

慈禧一聽,倍覺感動,情之所至,便順手賞了孫多琪一個金手鐲,還封他母親為“一品誥命夫人”。

回家後,孫多琪眉飛色舞地向家人描述了這件事情。可是,與他的絕頂開心截然相反,他的父親無論如何也高興不起來。在古代,欺君之罪是死罪,在他父親看來,兒子這是犯了欺君之罪。於是,應當是為了保全家庭,他的父親自殺了。

這就是故事的來龍去脈,到底有無可靠根據佐證,值得存疑。

一枚明粉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慈禧太后,在晚清歷史上,可謂赫赫有名,一個女人,憑藉自己超乎常人的手段,控制了整個中國。她除了享受著權力,對整個世界一無所知,她近似於昏頭一般,向十一個強國宣戰,而僅兩個月之後,她就被趕出了北京城,狼狽的,如同是喪家之犬。

這是慈禧太后西行的開始,史書上美其名曰西狩,只可惜,這時候慈禧太后不像是去打獵,倒像是個獵物,被獵人追著打。

她從北京,一路狂奔,一直跑到了西安,這才放下了心,開始了自己真正的西狩生活。這一段時間慈禧太后生活依舊十分奢侈,有些民間故事說,慈禧太后在西安的生活很奢侈,甚至山珍海味已經吃厭。

一個叫孫多琪的縣令,為了討慈禧太后的歡心,讓自己年邁的老母親,煮了一碗素粥,嘗慣葷腥的慈禧太后,對這碗粥讚不絕口,得知這是孫多琪的母親親手做的,鳳顏大悅,賞了老人一個金鐲。


這個故事並沒有結束,原因在於這個叫孫多琪的縣令,太愛賣慘,一時嘴裡沒把門的,說了自己自幼喪父,而事實上,他的老爹都還健在。

也許這個叫孫多琪的縣令演的太入戲,一時沒有想清楚一些關鍵點,但他老爹卻看的很清楚,如果兒子真的入了慈禧太后的眼,必然要加官進爵,可是,要是老佛爺知道自己還或者,那就是欺君大罪,於是,為了避免悲劇發生,自己吊死了。

這個故事傳播的非常廣,而且版本各有不同,但主要內容卻沒有太大變化。由於我個人的習慣,遇到一些我想不通的事情,便愛探尋個究竟。因為這個問題的疑點太多。

☞疑點一,孫多琪這個人的身份實在可疑,正史中,是不可能記載這麼一個小小的縣令的,但凡是都有意外,在慈禧太后西行的時候,經過了很多縣城,這些縣城都有名字,也有一定的記錄,唯有這個叫孫多琪的縣令,故事中之說他是西安的一個縣令,卻沒有說明是哪個縣。

而在慈禧太后西行的時間裡,只要有功勞的,哪怕只是一碗粥,當慈溪返回京城是,也會給與重賞,而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懷來縣令吳永,他直接從地方調到中央,連升數級。而這個孫多琪,都已經被賞賜,為什麼一點都沒有記錄?

☞疑點二,假如真有一個縣令,姑且叫他孫多琪,他真的能靠近慈溪太后嗎?答案是否定的。

慈禧太后西行的時候,只不過開頭十分悲慘,到了山西境內,護駕的軍隊來了,各縣省的官員也接到了消息,無一不錦衣玉食的招待,也就是說從大同府開始,一直到西安,慈禧太后雖然在逃亡,卻也衣食無憂,而且有大隊人馬護送。

那麼,問題來了,假如在孫多琪的主場,會不會有這種機會。

當然沒有,這就要從清朝地方官職說起,清朝地方,分為省,州、縣三級,省級有巡撫,州級有知州,縣級有縣令,而介於省州之間的,還有一些道級行政單位,比如督糧道一類,相當於省農業廳廳長一類。

而在這些官員中,縣令算是最低級的官員,這些大員尚且趨之若鶩,想見慈禧也不一定見著,一個小小的縣令,如何能如此輕易見到?

所以,我確認,這個故事是假的,完全是根據民間傳說以訛傳訛編出來的,疑點重重,缺乏足夠的依據,當這個故事不復存在,為什麼也就沒有為什麼了。


小小嬴政


慈禧是清朝的實際統治者,把持朝政達48年之久。對她的評價歷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有一點人們無可否認,那就是慈禧能屈能伸、能大能小。

慈禧得意時是好面子講排場的女人,一頓飯能“造”200多道菜,失意時她是多愁善感的小女人,哪怕別人給碗熱呼呼的粥都感激不盡,又是賞金鐲子又是立牌坊,由此可見慈禧還是一位性情中人。

但有時候“話不能說的太滿,事不能做的太過”,慈禧太過熱情到最後竟然逼死了一位老者,這到底為什麼呢?

說起這事還得從慈禧西逃說起。1900年5月10日,慈禧接到榮祿密報:西方11國聯合聲明要她歸政,意思是要她把權力交給光緒皇帝。慈禧是個嗜權如命的女人,交權還不如讓她死呢!

慈禧一聽暴跳如雷,接著是嚎啕大哭,此時全然沒有一個女政治家的風度,倒像一個喪心病狂的潑婦。



圖/慈禧劇照

她不顧大清實際情況,竟然同時向11國宣戰。

隨後“八國聯軍進北京”,慈禧方知窟窿捅大了,帶上宮中侍從和光緒帝倉皇出逃西安。

這一路的顛簸可把65歲的慈禧坑苦了,慈禧在宮中養尊處優慣了,怎禁得住人世間的滾滾風塵洗禮,一行人好不容易來到了目的地——西安。

慈禧的到來驚動了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官員,這些人知道,慈禧早晚要回北京的,能夠伺候、孝敬好老佛爺,說不定受到提拔能到京城做官呢!於是這些官員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送錢的、送吃的絡繹不絕。

此時西安華縣縣令孫多琪也動了心思,但是他人微官低,一個小小的七品芝麻官怎能和慈禧搭上話呢?想舔腚還真輪不上。

怎麼辦?此時他心生一計:賄賂慈禧身邊的大太監李蓮英,讓他搭個橋以便接近慈禧太后。孫多琪還真下血本,一下子送給了李蓮英2000兩銀子。

有道是“拿人錢財替人辦事”,機會終於來了。有一天,李蓮英悄悄通知孫多琪趕緊來一趟,原來慈禧這幾天腸胃不好,什麼東西也吃不下。

實際慈禧身體並無大礙,不過是水土不服罷了,加上逃難路上吃不飽穿不暖,到了西安又連續大魚大肉,一個老太婆的胃怎經得起如此折磨?



圖/慈禧劇照

孫多琪聽了李蓮英的介紹,覺得討好慈禧的機會來了,他懂些醫術,知道慈禧一下子大魚大肉吃多了,孫多琪回家急忙炮製了一碗養生粥,裡面無非放了一些開胃的中藥,他平時自己經常喝這種粥,效果相當不錯。

孫多琪做好熱乎乎的養生粥端給了慈禧,慈禧接連喝了四天養生粥,自己的胃病居然好了。這讓老佛爺很感動。於是詢問孫多琪,這粥是誰做的呢?

孫多琪沒有據實回答,他說是老孃做的養生粥,還說自己從小父親去世,是老孃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沒有老孃就沒有自己的今天。

孫多琪的故事實在太老套了,誰也會營造一個苦難童年勵志的故事,不過這種故事往往最容易打動人心。

孫多琪說著說著淚流滿面,其演技感染了慈禧。慈禧抽抽噎噎,這時她反轉成了一個慈母的角色。立馬賜孫多琪的母親金鐲子等寶物,並授“一品誥命夫人”稱號,斥資修建牌坊。

孫多琪萬萬沒想到慈禧如此好騙,慈禧破格賞賜反而讓孫多琪寢食不安,為什麼呢?孫多琪要的不就是這種效果嗎?

原來孫多琪心虛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慈禧的厚賞都是真金白銀,自己編的故事經不住戶部的調查,因為他老爸根本沒死。老母親也不會做養生粥。

他回到家把情況向老爸講了一遍,他老爸一聽傻眼了。兒子故事中把自己編的早就去世了,這要是讓慈禧知道自己還活著,兒子不但小命不保,恐怕欺君之罪會招來滅族之禍!

孫多琪的父親越想越怕,為了兒子的前程,為了家族的安危,孫多琪的老爸走投無路懸樑自盡了。

慈禧過分的熱情逼死了老孫頭,孫多琪草草掩埋了父親,他也不敢大張旗鼓的為父親送葬。過了一年後,一紙調令下來了,孫多琪調任西安知府,孫多琪用他老爸的血染紅了頭上的頂戴花翎。這種人還是越少越好。




秉燭讀春秋


1900年,八國聯軍攻進了北京城。作為清朝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為了避免淪為階下囚,不得不帶著一眾皇室成員倉皇出逃。

(慈禧)

說起來,由於慈禧一行人逃跑過於匆忙,隨行的太監和宮女們都來不及帶上足夠物資。在食物消耗一空後,哪怕尊貴如慈禧,也不得不接受風餐露宿的命運。她不僅每天吃不飽,甚至經常只能睡在漏雨的地方。一國太后落得如此下場,也實在是悽慘。

不過,隨著慈禧一行人繼續西行,他們的境況開始慢慢好轉。雖說是狼狽出逃,但慈禧畢竟是大清王朝的掌權之人。只要是他們經過的州府縣鄉,一般都會有地方官員主動上來獻殷勤。對地方官員來說,雪中送炭可比錦上添花有意義多了。一旦這個機會把握好,加官進爵、光宗耀祖都是觸手可及的事。

在慈禧逃到西安之後,她已經徹底擺脫窘境,又重新過上了太后的生活。

不過這卻讓西安一大群小官員們傷透了腦筋,因為如今太后生活已經好轉,要想再得到太后的寵信,就變得不那麼容易了。

這時候,就出現了一個故事。

故事講的是,當時西安有一位名叫孫多琪的縣令,在通過關係賄賂李蓮英後,成功進入了慈禧的行宮中,成為一名花匠。在他看來,別說是去當個花匠,就算是幹個挑糞工,只要能多在太后面前拋頭露面,就有可能引起注意,並且獲得賞識。

由於孫多琪對花草的精心養護,慈禧也注意到了孫多琪,並留下了一些印象。看起來,孫多琪的基本目標已經完成了。那麼,他要怎麼樣才能得到太后的賞識呢?

(清朝官員照)

有一天,慈禧突然胃口不佳,一整天都幾乎沒有吃東西。孫多琪得知後,腦子一轉,感覺自己機會來了。在他看來,太后在來西安的路上肯定有時會飢一頓飽一頓,如今突然天天山珍海味,很有可能會覺得油膩,因而才吃不下東西。

於是,孫多琪向慈禧獻上了一碗開胃解油的秘製素粥。慈禧在喝過之後,頓時感覺舒服多了,於是,她派人將孫多琪傳到面前問話。

孫多琪哪裡會放過這個機會,上來就開始煽情,說什麼自己父親死得早,是他母親含辛茹苦將他拉扯大的。在聽說太后聖體不適後,他和他母親都焦急萬分,於是才熬製出了這碗粥,想讓慈禧他老人家早日康復。

說起來,慈禧也是很早就死了丈夫,也是辛苦拉扯同治。一聽到這故事,慈禧立刻感慨不已,當即賞賜了一個大金鐲子給孫多琪的母親。而孫多琪也因為孝心,被慈禧加官進爵。

不過,孫多琪實際上撒了個謊,他的父親其實並沒有去世,反而好端端在家中坐著。孫多琪回家講完這件事後,父親嚇得不行。雖然說確實是升官了,但這可是犯了欺君之罪,恐怕會被誅九族啊。

為了保護家族,防止被人查出真相,孫多琪的父親,只能選擇上吊自殺。而孫多琪也只能草草把父親埋葬。不得不說,孫多琪此舉,實在是坑爹。

(同治像)

那麼,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呢?

實際上,這個故事只是在一些筆記史料中提及,在正史中是沒有記載的,所以真實性存疑。再說了,這個故事還有很多經不起推敲的地方。

要知道,慈禧雖然是在逃難過程中,但她也是配備有御膳房的,怎麼可能隨便吃別人獻上的東西呢。假如真的是誰的東西她都吃,慈禧估計也死了上百次了。

還有一個明顯的漏洞,一個朝廷命官,怎麼可能隨便亂說自己的父親早逝?其實,任何一名官員的資料都是有記錄,孫多琪怎敢撒這樣一個彌天大謊?就算沒有記載,孫多琪撒這個謊,難道不怕被人發現嗎?

我想起一些小學生寫作文。為了把作文寫得感人一點,常常會把自己的父母寫死。有時候小學沒畢業,他的父母已經連死好幾次了。這個故事讓人聽起來,簡直就是一種小學生作文的味道。

(參考資料:《慈禧西行——宮女談往錄》)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個故事發生在清朝光緒年間,八國聯軍入侵時,慈禧率眾人西逃的過程中。

當時,八國聯軍已兵臨城下,慈禧帶著光緒等人倉皇逃跑,一路上缺衣少食、風餐露宿的,別提多狼狽了。

當他們逃到陝西西安時,當地官員都想方設法的討好、巴結慈禧,有的送錢,有的送物,還有的送金銀珠寶。

雖然說是落難的鳳凰,但畢竟是北京皇宮裡最大的執行長官呀,對於遠在西安的官員來說,能夠見到皇家最高首領,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呀,正好趁慈禧有困難時,幫襯一把,說不定“老佛爺”一高興賞個一官半職的呢。

其中有個叫孫多祺的縣令,因為官小,還不具備見到慈禧的資格。於是,就千方百計接近慈禧,最後成功了。

據說,慈禧還喝了一碗他母親熬的湯,賞賜了他金鐲子,那麼為何卻讓其父親自殺丟了性命呢?

下面就聽有書君講述下故事的前因後果吧。

一、想盡各種辦法,成功受到關注。

孫多祺縣令見其他官員都在慈禧面前獻殷勤,但就是沒有自己什麼事,因為縣令這個品級太小了,根本沒有資格見到慈禧。

於是他就去接近討好慈禧身邊的大太監李連英。並且給李連英表示了點心意。

俗話說,吃人嘴短,拿人手軟。收了孫縣令好處的李連英,就不得不滿足他的需求。

然後就幫助孫多祺安巧妙的安排了一下。因為慈禧喜歡養花賞花,李連英就安排孫多祺在慈禧住處,當了一個澆花匠。

這麼好的機會,自然不會錯過了。為了引起慈禧的注意,每當看到慈禧外出時,孫多祺就開始表現出非常賣力地在澆花的狀態。

皇天不負有心人呀,慈禧還真注意到他這個“澆花匠”了,還著實被他的敬業精神感動了一番呢。

二、苦出身加溜鬚,得到慈禧賞識。

孫多祺的表現,給慈禧留下很好的印象,所以主動與孫多祺去聊天,順便就問了一下他家裡的情況。

孫多祺緊忙跪地回慈禧的問話,為了讓慈禧有好感,就編造了一個悽苦的出身,說父親早已過世,是母親含辛茹苦地把他養大,現在老母親已八十歲了,身體不太好,他每天要照顧年邁多病的母親,娘倆就這樣相依為命。

這孤兒寡母的境遇,還真讓慈禧對他的好感又增加了幾分。

有一天,慈禧突然覺得胃劇烈疼痛,說是胃病犯了。這又給了孫多祺一次溜鬚拍馬的機會, 就趕緊趁機通過李蓮英給慈禧獻了一碗素粥,喝了這碗素粥,頓覺神清氣爽、胃疼病立刻就好了。於是就問孫多祺這粥是誰做的,孫多祺就回答慈禧說,是老母親為太后親自下廚熬的。

慈禧聽後,非常受感動,不僅當即賞賜孫多祺老母親一對金鐲子,之後,又將其母親封為一品誥命夫人,還給他加薪晉爵。

這麼豐厚的收穫,讓孫多祺喜出望外,激動不已。

三、不料樂極生悲,迫使孫父自殺。

孫多祺拿著慈禧賞賜的金鐲子、帶著加封晉爵的好消息,興高采烈地趕回家告訴父母。本想讓家人也跟著高興高興。

當被父親問起如何接觸上慈禧太后時。他就把整個事情的經過,原原本本地講述了一遍,孫多祺的父親聽後非常生氣。

因為孫多祺對慈禧說父親早就過世了,撒了謊,那可是犯了欺君之罪呀,要被滅九族的。

沒辦法,孫多祺的父親為了成全兒子的謊話,保全家人,只好上吊自殺了。

孫多祺為了一點小財,只想著溜鬚拍馬了,卻不料害死了自己的父親,釀成了悲劇,真是得不償失啊。

此外,也說明了,當時統治者皇權罪型的嚴酷與惡劣,已經讓百姓達到了麻木不仁、盲目屈從、愚忠皇權的地步了。

孫多祺父親只是慈禧皇權之下的眾多悲劇人物之一。晚清最後還是葬送在只懂自己享受,不顧百姓安危的慈禧手中。

事情證明,只為自己享受,心裡沒有窮苦百姓的做法,終究是走不長遠的。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據《清朝野史大觀》、《兩宮西行記》記載,1900年8月14日,慈禧聽聞義和團抵擋不住八國聯軍的槍炮,節節敗退,眼看將要打到北京,頓時一臉傷感,欲投井自盡。

稟奏洋鬼子動向的鎮國公載瀾,急忙扯住慈禧的衣角,慨然道:“老佛爺,咱先忍忍,外出躲躲,待緩過勁來,再來收拾這幫洋鬼子也不遲。”

這時,太監總管李蓮英也拉住慈禧的手進行勸說:“老佛爺,人常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咱還是先躲躲吧,在咱大清的國土上,還怕沒有機會報仇。”

因此,於當天深夜,65歲的慈禧換上漢人的百姓衣服,帶著光緒、皇后、親王、大臣等一千多人,從神武門遛了出來,從此開始了一年零四個月的西逃生活。

由於出逃倉惶,準備不足,連續三日來,從昌平到居庸關,眾人一路上風餐露宿,以“秫秸稈充飢”,也就是玉米稈充飢解渴。休息時,光緒和皇后背靠背坐在一條板凳上,仰天長嘆:“國破家亡,前途未卜。”

據吳永在《庚子西狩從談》中記載,1900年8月18日,當慈禧一行來到懷來縣時,慈禧初見吳永(曾國藩孫女婿),竟然“放聲大哭”,並稱讚道:

“予與皇帝連日曆行數百里,竟不見一百姓,官吏更絕跡無睹。今至爾懷來縣,爾尚衣冠來此迎駕,可稱我之忠臣,我不料大局壞到如此。”

當時,吳永提早為慈禧準備了一些菜餚,結果被逃兵所掠。接著,做了三大鍋小米綠豆粥,結果又被潰兵搶食兩鍋,僅剩一鍋。就算如此,對於飢腸轆轆的慈禧來說已是美味。很快,吳永尋到5枚雞蛋,慈禧竟然一口氣吃掉3枚,將剩餘的2枚賞給光緒和皇后。

數日後,慈禧一行到達宣化府,西逃途中的第一個州府,總算有了一處“則甚安舒”的臨時住所。休整期間,慈禧為了讓各地方提前做好接待準備,在決定西狩長安之前,特命陝西巡撫端方於西安“曉諭各駐蹕之所”。

因此,慈禧將要達到西安的消息傳到了當地知縣孫多祺的耳中,孫多祺便尋思著“雪中送炭”的鑽營機會。雖說慈禧是一隻“落難”的鳳凰,但也不是一個小小知縣想見就能見到的。

不久,慈禧一行人來到西安,孫多祺則常常守在“慈禧的臨時行宮”外面尋找機會。一日,見一個小太監外出,他立即跟上,送上孝敬的銀行後,小太監將他引薦給了太監總管李連英,而他又孝敬給李連英不非的金銀。因此,李連英告訴他,老佛爺一路辛勞,想吃點稀粥暖暖胃,但是宮中御廚做不出她想吃的味道。點子給你出了,後面就看你的造化了。

孫多祺回去和母親一講,母親自信道:“娘做的臘八粥可是當地一絕,老佛爺肯定沒有吃過。”

接著,孫多祺將母親做好的臘八粥,通過李連英送到了慈禧的面前。畢竟,小英子頗得慈禧信任,所以慈禧並不懷疑,端起嚐了一口,感覺味道甚是鮮美,一氣就吃掉了一碗。慈禧放下碗,一邊擦嘴,一邊道:“小英子,這是怎麼回事?”李連英這才將孫多祺的情況略作介紹,慈禧心中高興,隨口道:“傳他覲見吧!”

不一會兒,孫多祺在李連英的帶領下來到慈禧面前,慈禧問他這粥是誰做的,他說是母親做的。接著,為了博得慈禧的好感,早前他已打聽到慈禧從小就沒了父親。因此,當慈禧問到他的家庭情況時,他傷感回稟:“下官很小的時候,父親便因病離去,後來和母親一直相依為命。”

慈禧聽後,深有感觸道:“你有個好母親啊,當好好孝敬才是。”說著,拿出一付金鐲子,賞賜給了孫縣令的母親。

回到家中,孫縣令高興地將見到慈禧的經過向家人講了一遍,但是父親聽後臉色大變,顫聲道:“你這不是‘欺君’嗎,這可是誅九族的大罪呀。”

正當孫縣令懊惱萬分之時,後院突然傳來母親哭喊的聲音,孫縣令急忙隨著聲音來到後院柴房,見父親已經上吊身亡。

不久,這件事情傳到了宮中,慈禧一怒之下,將孫縣令罷官,因念其母親的那碗臘八粥之恩,這才沒有罪其家人。

這可真應了一句俗語:“偷雞不著蝕把米,羊肉沒吃惹身騷。”後來,孫多祺便成為了人們的笑柄,從此傳揚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