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對敦煌壁畫的影響!樑宏達的解釋一針見血,公道自在人心

張大千(1899-1983)原本名愛,號大千。他是近代最為知名的畫家之一。在中國近代畫壇上,張大千的畫風獨具一格。他總是能夠十分完美的將工筆畫和寫意畫結合在一起,將水墨和重彩融為一體,這種新的藝術風格實為一種創舉。

張大千對敦煌壁畫的影響!梁宏達的解釋一針見血,公道自在人心

張大千自幼學畫,師其母,師八大山人,師宋元至明清,最後成就自己的風格,自成一派。不論是用色,亦或是佈局,他胸中有自己的溝壑。

繪畫的風格總要從對比中才能看出來,這裡也是一樣。我們可以簡單地將大千的畫和我國另一位著名畫家倪瓚的畫放在一起做一個簡單的比較。

張大千對敦煌壁畫的影響!梁宏達的解釋一針見血,公道自在人心

倪瓚的代表作《漁莊秋霽圖》可從上、中、下三段來看。上段為遠景,山巒平緩地鋪展開;中段為留白,以虛為實,作縹緲的湖面;下段為近景,數棵高樹,參差錯落,枝葉疏朗,整幅畫一片空曠孤寂之境。

而大千的畫如《雪夜歸棹圖》,遠景留白,描繪出天高雲淡的意味;中間的高樹,形態各異,屬中間的紅楓最為出奇。而紅楓居中更是有凌駕在整個畫上之意,生氣由此可看。而且整幅畫的色彩運用也是精妙,丹青,楓紅,松綠,更合生活,出世卻又不多,看起來極為自然。

張大千對敦煌壁畫的影響!梁宏達的解釋一針見血,公道自在人心

張大千專注於傳統筆墨,赴敦煌臨摹壁畫後,畫風轉呈豐麗細潤,而後成立一己風格,氣韻高雅,筆精墨妙,深得文人畫神髓。

莫高窟呢,歷經多朝修建,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佛教藝術聖地,它的色彩與形象,被查出一點就讓世界轟動。

張大千對敦煌壁畫的影響!梁宏達的解釋一針見血,公道自在人心

但敦煌久經戰亂,裡面的壁畫,遭受氧化、人為破環,脫落的早已經不成樣子,而大千先生要做的事情,就是對壞掉的壁畫進行修復,並臨摹到紙面上讓後輩來看。

張大千為了臨摹敦煌壁畫,從印度運來各種礦物顏料,又從西寧蘭州等地採買日用品,前後動用七十八輛驢車才運至敦煌。

張大千對敦煌壁畫的影響!梁宏達的解釋一針見血,公道自在人心

他還請了精於製作畫布的喇嘛,當時西北混亂不堪,為了安全又僱傭了軍隊。在敦煌兩年,張大千不僅變賣了自己的古董書畫,還欠下了五千兩黃金的鉅債,為此還了二十年的債。可謂傾家蕩產,還搭上了後半生的收入。他對這件事的用心和付出可以見到。

西北的生活困苦暫且不提,洞窟裡光線暗,打著油燈作畫,反反覆覆多次觀看,才可以落下一筆。就這樣的環境裡,把壁畫留存下來,承載在紙上,作為流傳。此中辛苦,誰能知道。

張大千對敦煌壁畫的影響!梁宏達的解釋一針見血,公道自在人心

而講張大千對敦煌莫高窟的破壞,梁宏達的解釋比較實在,而且也是出於張大千對於壁畫的實際影響來分析的。則可以理解為理念的不同:文物保護觀念和藝術家看法的不同。

“中國自有繪畫以來,先有人物畫,再有佛像畫,山水只不過是一種陪襯。”而敦煌的人物畫,佛像畫,是中國畫裡的傳承。別開一脈把中國畫傳承下來,留下不一樣的東西,這是張大千整理的初衷。

張大千對敦煌壁畫的影響!梁宏達的解釋一針見血,公道自在人心

​可惜的是方法不對,莫高的壁畫,畫中有畫,一層覆蓋一層,大千敲掉最外層又出一層,這是一。另外他在壁畫上刻字留言,這是二。他的初衷是好,只不過觀念與今人不同,但試問二十世紀初的人上何處去講文物保護?

今人覺得是破壞,而前人的心血卻用在了保護這一想法。當時的國人已經有了文物保護的觀念,所以張大千對敦煌莫高窟的作為成為一個公案留在了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