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你釣不到大魚?因為沒人提醒你,這幾個誤區是釣大魚的大忌

一年之中春秋2個季節都是釣魚人的黃金季節,但是釣友們更多的是喜歡秋季,為啥呢?因為秋季比春季更適合釣大魚。但是很多釣友也吐槽說自己從來沒釣到過大魚,原因是什麼呢?自然水域大魚數量相對比較少,也很狡猾,除了釣位要選對以外,想要釣到它們最關鍵的是要把它們誘進窩並且留住它們。所以,窩料和餌料就顯得格外重要。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路人甲所說的窩料和餌料的重要性並不是指配方,而是在做窩和餌料選擇的技巧上。

為啥你釣不到大魚?因為沒人提醒你,這幾個誤區是釣大魚的大忌

一,打重窩不如提前打窩

很多人說釣不到大魚是因為自然水域大魚少,為了將魚誘進窩很多釣友都會採取打重窩的方式。因為在水廣魚稀的自然水域,打重窩誘魚是最簡單直接的了,但是打重窩一般釣友都接受不了。為啥呢?首先是時間不夠,打重窩後發窩比較慢,資源差的地方2-3天不發窩也很正常,大家都要搬磚養家,哪有這麼多時間來守窩啊。另外就是成本問題,重窩的花費也太高了點,打窩續窩幾百塊錢就不見了,還別說其他花費了。

所以,路人甲覺得有條件的話還是提前打窩比較好。夏秋季節,溫度還比較高,魚兒覓食的活動範圍也比較大,提前2-3天,每天在同一個釣位打窩,將大魚誘進窩的幾率會非常大,而且不需要很長的時間來守。

為啥你釣不到大魚?因為沒人提醒你,這幾個誤區是釣大魚的大忌

二,想要留住魚,補窩很關鍵

釣大魚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就拿提前打窩來說,並不是說打窩了就可以不管了。如果條件允許,最好還是每隔一段時間補一次窩(比如說你上班的路上去補一次窩,下班回來的路上再補一次窩)目的是為了不讓窩子被魚消耗乾淨,不讓窩子裡的窩料出現斷檔的現象。因為我們提前續窩的目的就是讓魚兒形成在這裡覓食的習慣,一旦魚兒進窩後發現這裡沒東西吃,提前打窩的作用就會大大降低。

所以,我們的窩料選擇上除了誘魚的成分以外,還要有足夠多的留魚成分,比如說顆粒比較大的玉米粒,花生粒,麥粒之類的。不然進窩的魚兒很快就會把窩料吃光,起不到留魚的效果,而且這些大顆粒比重比較大,即使水底有些小暗流也衝不走它們。

為啥你釣不到大魚?因為沒人提醒你,這幾個誤區是釣大魚的大忌

三,釣大魚並不是越深越好

很多人以為深水藏大魚,想著釣大魚動不動就是釣5-6米深,甚至7-8米深,其實水位太深了也不太適合釣大魚。為啥呢?因為食物和溶氧量的關係。水太深,陽光照射不到水底,水草,藻類很難在這裡生存,而且水越深水壓就越大,一些小魚小蝦很難在這種地方存活,所以這種環境缺少食物,大魚不會長期待在這種地方的。另外,水中的溶氧量大部分是從水面慢慢往水底傳遞的,水越深溶氧量就越低,大魚雖然能夠承受比較大的水壓,但是不喜歡長期待在這種地方的,大魚在深水只不過是為了安全考慮。

舉個例子來說,比如說一條十斤左右的鯉魚,身體的高度也就20多釐米(注意是高度,不是長度),哪怕水深只有2米,也有足夠的活動空間,並不會讓它們覺得特別沒有安全感。一般來說水深2-3米內的食物和溶氧量都比較充足,中大魚的幾率是非常高的。

為啥你釣不到大魚?因為沒人提醒你,這幾個誤區是釣大魚的大忌

四,窩料餌料並不需要神秘配方

很多釣友都喜歡在網上淘配方,但是對大魚來說,窩料和餌料不需要太大花樣,反而它們平時接觸過的糧食,水果的警惕性比較低。如果過於糾結餌料的配方,神秘神奇的小藥,反而會讓那些“老江湖”產生很強烈的警惕性,即使進窩了也不會吃窩料和餌料。

拿釣草魚來舉例,一些常見的水果,比如說桑葚,構樹果,芒果和其他酸甜的水果都能一釣一個準。一次常見的蘆葦葉,和其他青草也能頻頻上大魚。最常用的玉米,不僅能上草魚,還能釣鯉魚,鯿魚甚至青魚。為啥會這樣?就是這些餌料能夠降低大魚的警惕性。套用釣友的一句話“大道至簡,繁在人心”,返璞歸真才是釣大魚的王道。

為啥你釣不到大魚?因為沒人提醒你,這幾個誤區是釣大魚的大忌


最後:釣大魚的心態要好,並不是每次出釣就真的能釣到大魚的,畢竟自然資源真的不太給力了,還有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即使大毛也不能保證每次都能有很好的收穫。尤其是沒口的時候,不能心慌意亂,否則失去了判斷力,釣到大魚的幾率就更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