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麼評價熱門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中新晉導演郭敬明的點評表現?

歲月殘花


在《演員請就位》節目中,四位導演在演員演完以後進行點評,四位導演的每一次點評其實也不相同,就像是我們大眾看完戲之後的感受,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一樣。

 

不能因為你覺得好或者不好來定義別人的付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思維方式,不會因為你說好就符合大眾口胃,也不是說符合了大眾眼光的東西就是沒有瑕疵了。

 

就拿導演郭敬明來說,我發現每次有關於到他的新聞,很多人不是在第一印象上對他的才華表示肯定,而是先拿他的身高進行調侃。這也是我最難以理解的地方。

 

就像是在《演員請就位》節目裡陳凱歌導演對兩位演員的表演進行表揚的那一刻,郭敬明當場落淚了。而兩位演員所演的內容就是郭敬明和他們一起導的內容。

 

別人對自己勞動成果表示讚揚時,作為被表揚人的內心或多或少都是感激的,這也是人之常情。

 

我們從小就想透過自己表現來獲得他人的認可、讚賞和接納,並在他人的認可、讚賞和接納中尋找到自身的價值。

 

當然,也有人說真正的成功者越是面對這樣的場景越要榮辱不驚,像郭敬明落淚的表現也只能說明他並不完全具備成功者的特質。這樣的評價在某些方面來講也有它一定的道理,但也並不完全正確。

 

如果說一個人用盡各種努力和方法,在他人和社會中得到認可、讚賞和接納中生活,其實也是相當疲憊和痛苦的。

 

所以,對他人適當的讚揚很重要,而適度的接受別人的讚賞也很重要。每個人都需要得到肯定,一句及時的鼓勵和表揚會讓心情變得更美好。





和風細雨ai寶貝


這段時間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一上檔播出就備受爭議,相對來說新人演員的爭議會少點,最大的在於這次節目中,郭敬明和李成儒的爭論,他們互相對影視劇的定位眼光不同。從幾點說下郭敬明的點評


第一點,從李成儒的年齡和經歷來講他不可能喜歡郭敬明,對郭敬明的具體作品也應該不瞭解,李對郭敬明的作品這樣一評價他當然就開懟了,而小四也立及解釋道《悲傷逆流成河》小說是以校園霸凌為主題,也是關注現實的,還有你可以不喜歡,但是不能阻止別人喜。郭敬明算是90、95後追尋的比較多,對於評價或者是他的作品感覺更多的是講給年輕人,他的導演經驗和視角跟大導演確實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第二點,在《演員請就位》第二期被陳凱歌誇哭了,個人感覺有點自卑成分存在。 本以為在名利場裡摸爬滾打這麼多年了,他大概能做到一點兒表面上的寵辱不驚了,結果完全沒有,他內心依然虛弱得承受不住一點兒批評,也無法坦然接受一點點認可。這兩者都能把他推向崩潰,上次他祭出了詭辯來防禦,這次他嗚嗚直哭,內心還是比較脆弱的。他這輩子就很難了。跟擁有無數光鮮的“成功藝人”一樣,他也有無限很多不想觸及的點。所以感覺性格的原因他也提過他寫劇本的話會安排更加激烈的戲劇性衝突,對於演員他也希望有更多情緒化啦!



小彩話娛樂


我之前並不是很瞭解郭敬明,只知道他是個作家,後來轉行做了導演。對於他的種種傳聞,有的說他善於詭辯,還有的說他不專業等等。但是看了《演員請就位》後,我發現大家對他的評價似乎太片面了。


非主流導演與專業導演差在哪?

四位坐鎮導演中,陳凱歌、李少紅、趙薇都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雖然趙薇原來也是演員,但是她在做導演準備階段就考取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研究生,所以這三位算是傳統的專業院校出身的。而郭敬明開始是寫小說,後來轉型做了導演,他並沒有接受系統的學習,用大家的話來說叫非主流導演。不過,這些並不能說明什麼,在節目中,我覺得郭敬明非常細膩,而且他對情感的把握要求很高,他的思維方式與觀眾視角是不謀而合的。可能作為觀眾的我來說,覺得郭敬明的一些評價很有道理,而且他還很珍惜演員,知道怎樣去保護他們。


郭敬明對劇本的改編細節很到位

第二期,郭敬明把李濱和金靖的劇本重新打破改編,增加了兩位演員的戲劇衝突,不但讓他們的表演情緒更加飽滿,而且效果上更能讓人感同身受。尤其是反覆播放錄音的細節,真的算是神來之筆,即合理化又看點十足,兩位演員的演技也一直在線。不過,最後趙薇覺得女演員不適合那個角色,在塑造上不夠表現出人物特點,李少紅也說金靖的表演侷限於劇本,缺少代入感。但是,陳凱歌卻與她們相反,覺得他們演的特別好,他誇李濱一如既往的優秀,贊金靖演出了撕心裂肺的感覺。


不喜歡,請允許別人喜歡,允許它的存在。

郭敬明聽到陳凱歌的表揚,他哽咽感謝道:“自己平時是一個很少受到表揚的人,當陳凱歌導演在表揚演員的時候,我感覺也受到了表揚,把原劇本全部推倒重組,不知道我的處理方式是否正確,甚至擔心會影響他們的發揮。”其實他這麼多年來一直飽受爭議,內心真正希望得到的是鼓勵和認可,所以面對陳凱歌的誇獎,他情緒失控落淚也是人之常情。或許他堅強的外表只是為了掩蓋內心的不自信,大家是否可以寬容一些,就像他說的不喜歡但請允許別人喜歡、允許它的存在。


“我不知道演員和導演到底是一種什麼關係,但是從我拍第一部電影開始,稚嫩的不成熟的我,有很多地方一直都在變,對電影的理解,對錶演的理解,對生活的理解,都在改變。但唯一不變的,就是我對演員們的愛。我是真的好愛你們。為你們哭,為你們笑,有人說說演員就是傻子,其實導演也是吧。”——郭敬明

地瓜喉嚨


分享一下頭牌觀點中的說法,“至於郭敬明,他依然是這些導演裡最擅長如何以通俗情感去圈住觀眾的那個人,他所選擇的《親愛的》,其實並不是他最擅長的那種青春題材的路線,想想一下,如果是他選擇了《致青春》,那至少會是他更熟稔的類型,但是他沒有這麼做。”就這樣看來他還是個努力想拍好電影的人


用戶5497541659989


看過節目的觀眾應該能發現,郭敬明是一個邏輯思辨能力比較強的人。他在節目中針對演員的問題以及對於其他導演進行反駁時總能用到他強大的思辨能力,當然有時候也可以稱之為是詭辯。

邏輯思維,人見人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