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是最好的修行

道德經:身處紅塵,真實是最好的境界。

真實,是最好的修行

最好的計策是真實,它勝過所有的偽詐;

最高的境界是平靜,它高於人生所有的浮華。

這個世界太過於浮躁,有人總在執念於名利,追求繁華,以為繁華的外物給自身帶來的是最大的幸福和收穫。

也有人過於偽詐,總以為用偽詐的心思獲得的利益,才是人生追求的根本。

但是這樣的人生,就是最大的錯誤。

所有向外尋求的人,最後只能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失望,而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來自內心的那一份真實與平靜。

真實,是最好的修行

《道德經》中說:噪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躁動戰勝寒冷,冷靜克服炎熱,“清靜無為”才能讓天下太平安寧。

我們在心煩意亂的時候,經常會感覺到煩悶氣躁,根本的緣由,是因為自己的內心慾念未平,有慾望就有爭奪,有爭奪就有成敗。

人生皆是苦海,而人生的苦海,就是在於自己過於爭奪的執念。

執念重了,內心則不得安寧,只有去除那些妄念,內心自然平坦。

正所謂說:無事一身輕,內心煩惱的事情去除,人生自然是另外一種境界。

真實,是最好的修行

《菜根譚》中說:市恩不如報德之為厚,要譽不如逃名之為適,矯情不如直節之為真。

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給予別人恩惠,不如報答別人的恩德來的厚道;要求好的名聲,不如逃避名聲來的舒適;故意違背常情,以自命清高自居,不如踏實做人,來得真實。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過於虛偽,即便是對於別人的恩惠與施捨,也是為了奢求對方的喜悅,故意的取悅他人,其中帶著更多的不良企圖。

或者是為了籠絡人心,或者是為了樹立慾望,但是施捨的目的,最終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表面上是施捨與人,其實這一些行為的背後,都是偽詐的心思。

和真心實意與人相處的德行相差甚遠,這樣的別有用心,其實對於人生來說並沒有什麼價值和意義。

真實,是最好的修行

《道德經》中,老子說“絕聖棄智”。

這一句智慧的內涵,就是拋開狡詐的心思,一切返璞歸真。

俗話說:人有千算,天有一算。

偽詐的心思在真實的人性面前,不值一提。

要譽不如逃名之為適”。

人人都想獲得一個好的名聲,並且以此為榮,但是名聲同樣也是人生的拖累。

浮華的名聲,雖然能滿足虛榮心的需要,但是無形之中也會成為人生的束縛。

道家思想中認為萬事皆有因果,任何事物都有不同層面的影響。名聲看似帶來的是虛榮,但是失去的也是人生的一個平靜。

在你享受美好名聲的那一刻,必然需要承擔名聲帶來的負累和麻煩。

真實,是最好的修行

而人生歸於最後,只有內心的平靜才能安樂,只有安樂,人生才能具備價值和意義。

莊子認為:內心不憂不樂,才是德行的最高境界。

追逐外物的繁華讓內心更加浮躁,這隻會讓自己離安樂越來越遠。

莊子說: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人尚志,聖人貴精。

普通人看重私利,廉潔的人看重名聲,賢能的人崇尚志向,聖哲的人重視樸素的精神。

之所以樸素,就是因為純粹,沒有混雜精神才能沒有虧欠,最終才能體悟人生真正的質樸境界。

有的人雖然外在貧苦,可是他的精神卻有著極大的富有,讓人覺得生命之偉大,這便是人生的浩然正氣。

真實,是最好的修行

平靜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內心嘈雜,永遠找不到那一份靜逸的人生。

文|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以古人文化修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