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30年,這位“小小散戶”有話要說


這是個30年老散戶的上海灘炒股故事,沒有廣為流傳的楊百萬、林園、但斌那麼轟動;沒有驚天動地的茅臺、格力、萬科十年百倍神操作;也沒有忍辱負重、屌絲逆襲的勵志雞湯。

看著很平淡,但很真實。

30年如一日,選股憑常識,買賣靠感覺。他有自己的投資紀律,規避老千股,不追漲不殺跌,不輕易跟風也不隨意割肉,不上槓杆,賺到錢適時獲利了結……

更重要的是他有自己篤定的投資信仰。

作為工薪階層,30年炒股生涯讓他很好地分享到了中國股市帶來的資產性收益,讓自己的財富實現了複利增長。

炒股30年,這位“小小散戶”有話要說

老八股和老舅公

年輕的股民估計很少有聽過“老八股”的。老八股是指90年代初最早在上交所上市的八隻股票,是非常具有象徵意義的A股歷史產物。

我還在老家小縣城、尚不知道股市為何物時,我就從同樣不知股市為何物的爸媽口中,聽到過這個詞。因為我爸爸的舅舅,也就是我的舅公,是炒過老八股的第一代上海灘老股民。

我爸媽時常提起舅公炒股很厲害,有時候說嗨了,就會把點落到老八股上,彷彿他們也跟著炒過老八股一樣。

舅公是我們家族的驕傲。

他在60年代從我們那個窮山溝考到了上海的名牌大學,並留在了上海某權威媒體當記者。這在我們那個小地方是非常罕見的。

舅公在上海成家立業後,隔好多年才會回老家。

有一年春節,舅公回來了。吃完年夜飯後,大家庭聊天,舅公說他買了1萬股XXX股票給他的孫子,說這是最好的禮物。

這進一步驗證了我爸媽說的,舅公愛炒股。

雖然那時候的我完全聽不懂他在說什麼,但成功地勾起我當時對股票的好奇心。

炒股30年,這位“小小散戶”有話要說

舅公對我的影響不僅於此,因為他炒股影響到了我老媽。

舅公是清廉的老新聞工作者,工資基本上是唯一的收入來源。

但是,他完全憑藉自己的財力,在上海先後買了兩套房。前些年還在北京幫助從國外回來的兒子付了買房首付款。

舅公把自己財富的來源歸於炒股,這對我媽影響很大。在我上大學時,我媽就鼓勵我學習炒股。

我大學畢業以後運氣非常好,誤打誤撞還真踏進了證券相關行業,並慢慢走上軌道。我去上海看望老爸老媽,老爸也喜歡把老舅公接過來一起聚餐吃飯,舅公得知我從事證券工作,非常高興並時常鼓勵。

也有好幾次,我看到他在用手機玩炒股APP,對盤面和行情的關注度比我要高,他也會和我說起自己退休後的生活,炒股仍然樂在其中。

每天看看盤打發兩三個小時,然後去散散步唱唱歌跳跳舞 ,另外也會攜舅婆一起參團到海外旅遊。

炒股30年,這位“小小散戶”有話要說

關於股票,工作以後和舅公有過幾次碎片化交流,但基本上沒有怎麼深入過,或者說沒有很好地找到能深入的切入點。

我自開始投資以來,就是比較zuo的價值投資派,談股票必論行業發展、商業模式、競爭優勢、公司管理層、企業估值等等。

而舅公則貌似更關注大盤、政策、熱點,他曾經也問過我幾隻股票,但是完全不在我能理解的範圍內,所以很難接話。

記得他年初曾經問過我看好哪隻5G概念股,我接不上來,說自己沒有研究過。

我一直想詳細地瞭解舅公這30多年來的炒股歷程,想知道他是如何在A股賺到了錢,炒股30年有什麼樣的經驗和教訓,想知道他的投資理念、投資策略還有投資實踐案例。

近期,我帶著這麼多年來的好奇心,去拜訪了他。

炒股30年,這位“小小散戶”有話要說

杭州高端養老社區看望老舅公

舅公現在已經不住上海了。

2017年底搬到了位於杭州的某高端養老社區,大概100萬租住15年,是知名房企開發的醫養結合全國標杆項目。

2017年舅公做這個決定時,遭到晚輩的反對。

一是從上海搬到杭州,晚輩照顧不方便,二是對這種付費模式不放心。

但是舅公對自己的決定了然於胸,他覺得養老社區環境非常適合養老,而且這種養老方式更自由更舒服,也不給子女添亂。

儘管晚輩反對,舅公仍然自行、從速地搬了過來,而租住公寓這100萬元,也是2017年11月,舅公當機立斷賣出股票變現而來。

這確實是非常棒的養老社區,茶館、咖啡吧、電影廳、棋牌室、舞蹈廳、健康管理中心等非常齊全,而且配套設備高端大氣,空氣清新,環境宜人,社區裡的老人們都洋溢著幸福。

舅公見我過去看望他非常高興,當然最開始的話題是舅公在“嘚瑟”自己2017年租住這養老公寓的英明決定。

因為現在要是租住同樣條件的戶型,價格大概漲了50%多。而A股在2018年遭遇重挫,他這筆錢完美躲過下跌。

炒股30年,這位“小小散戶”有話要說

舅公由此說了股市要見好就收,及時享受,還回顧了自己在1998年、2007年股市好的時候,都從賬戶裡提了錢出來買房改善生活。

現在到了養老年齡,股市裡的錢更是要提出來享受生活。

現在他的股票賬號裡也還有些市值,但早就是“零成本”了,即使有任何波動也不傷筋動骨,不過每天還是要看看行情。如有機會就炒一把,找找樂子。

舅公知道我的來意,很快進入狀態,開始談他為什麼30年如一日喜歡炒股:

一是他認為自己對新鮮事物總是充滿好奇,記者這個職業也讓他對新鮮事很敏感,他喜歡去挑戰和嘗試;

二是他認為自己有做生意賺差價的基因,因為他父親在商品經濟很不發達的時候,就是邊種地邊做牛販子,他母親那時候則把自種的甘蔗扛到集市上賣,自己從小深受做生意理念的影響;

三是他認為炒股是最適合人們做的生意,買股票就相當於開公司了,股東即老闆,但是不需要管公司找資源搞關係養會計等等,只要做低買高賣賺差價的小買賣;

四是更樸素的動力,就是不安於現狀,想炒股賺錢改善生活。

炒股30年,這位“小小散戶”有話要說

1987年炒股的上海灘老股民記憶

舅公的股齡,嚴格來說,是比1990年成立的上交所還長。

他說自己第一次知道股票,是茅盾的小說《子夜》。

第一次買股票是1987年,當時中國開始實行股份制改革,第一批基本都是集體所有制企業。因為有別於國企,發展需要資金但是貸不到款、融不到錢,逼不得已才做股份制改革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這種形式在那個年代前所未有轟動一時。

當他聽到有家叫電真空的公司要公開發行股票,可以認購100股,10塊一股,就想辦法認購到了100股。

後來電真空成為1990年在上交所上市的老八股之一。

上市後八隻股票都大漲,一千塊變成了一萬多塊。這在當時算不小的財富,他的第一筆股票投資就這麼愉快地賺了一萬塊,賺了十倍。

炒股30年,這位“小小散戶”有話要說

在舅公賣掉股票後,老八股被繼續爆炒又漲了很多。

但是舅公的心態很好,一點也不後悔,他認為賺到了自己該賺的錢就好,賣掉以後就和自己沒關係了,這種心態也在他之後30年炒股過程中延續保持。

舅公對中國股市從老八股時代只有8只股票,發展到現在有3000多隻股票非常感慨。他認為,這也是中國經濟短短几十年飛速發展的縮影,從股份制開始,到交易所成立老八股上市。

他能感受到在當時那個環境下的艱難和挑戰。

當時鄧小平以“開得成開下去,開不成就關門”的魄力堵住了那些攻擊股市的嘴巴,推進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建設,而一旦開閘,發展勢頭就不可阻擋了。

炒股30年,這位“小小散戶”有話要說

電影《股瘋》中虛構的股票

老八股的賺錢效應讓更多人蜂擁而至,老八股裡最高的被炒到上萬塊一股。

當時炒股下單是要在櫃檯手工填委託單的,工作人員用麻袋裝運憑據發票,不像現在直接電腦手機下單。

後來隨著股票發行增多和投資者增多,櫃檯被擠得不夠站了。

90年代拍了部叫《股瘋》的電影,舅公說畫面很真實。

後來人太多,就都把櫃檯設在了上海文化廣場。那時候文化廣場每天人山人海,有上萬人,像個大集貿市場,再後來各券商紛紛開設營業部才得以分流。

炒股30年,這位“小小散戶”有話要說

人山人海的交易所門口-電影《股瘋》

炒股30年,這位“小小散戶”有話要說

櫃檯手工填單-電影《股瘋》

舅公對股市早期的上證指數點位走勢記憶猶新,他回憶上證指數從100點起點開始上漲,由於供需失衡,股票少、股民多,短短几年時間上證指數被瘋炒至1500多點。

後來監管層連發12道金牌,人民日報也在頭版頭條發表社論對股市爆炒進行抨擊,上證指數又開始暴跌,最低跌到過325點,很多股民那時候虧得“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然後上證指數又開始快速上漲。2000年隨美國互聯網泡沫上證一度漲到了2000多點,但後來泡沫破滅,上證指數陰跌好幾年,股市無人問津。

我還聽到了不少90年代A股好玩的事:

比如90年代初,A股有個很特殊的打新機制叫新股認購證,30塊錢買一張認購證,不中籤不退款,收上來的認購款用於慈善福利,就跟30塊買彩票一樣的,又不能確保中籤了就賺錢,加上監管和媒體一直提示風險,所以很多人不敢買。

而上海一批膽大的股民購買了大量新股認購證,由於中籤率高,當新股上市後又爆炒,所以這批人通過新股認購證發了財。

舅公那時候沒買太多認購證,所以中籤少賺不多。他認識一個股友,借錢買了很多認購證,很快就賺到了100多萬,但是快速暴富也讓他對股市更加雄心勃勃,那時候券商配資很容易,他加槓桿到200多萬入市炒股,那會又是T+0交易制度,又沒有漲跌板限制,這哥們遇到行情波動沒幾天就爆倉了,百萬財富瞬間歸零,欲哭無淚,後來舅公也再沒見到他來營業廳。

炒股30年,這位“小小散戶”有話要說

90年代中還出現過獨特的轉配股制度,是指上市公司要配股融資,但是有些上市國企,控股股東拿不出錢來認購配股,就把這部分配股進行轉讓。但是由於那時國有股在二級市場上是沒有流通權的,國企對應的配股也就沒有流通權,所以這部分轉配股相對流通股配股價就有一定折價。

不過當時願意買沒有流通性配售股的股民不多,但隨著之後政策改革,這部分配售股也獲得了流通權,那些當時買了配售股的人又賺了一大筆。

舅公當時就買過“東方明珠”和“原水股份”的轉配股,人棄我取,眼光超前,也是他炒股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炒股30年,這位“小小散戶”有話要說

由於國有股和法人股很長時間沒有流通性,導致大股東和公眾股東在利益機制上是背離的,上市公司在股份全流通以前,經常淪為控股股東坑股民做利益輸送的工具,控股股東和股民持有的股票理論上是“同股不同權”的。

這種制度下,股民想要通過分享上市公司成長來獲利基本上是空談,而2005年開始的股權分置改革,是想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制度問題。

雖然出發點是很好的。

但是,舅公回憶說開始股民們是很恐慌的,反對聲音很多,因為股民把全流通理解為擴容,股市在陰跌多年以後繼續下跌,上證指數在2005年6月竟然跌破1000點至998點。

後來隨著一系列利好強力推出,再加上股權分置改革中,國有股法人股為獲得流通性,給公眾流通股東進行各種補償讓利方案,流通股民在嚐到甜頭以後,由談股改色變,轉為押注股改對價方案。

股改後復牌暴漲的財富故事不斷上演,更是刺激了更多人湧入股市,A股迎來了2006-2007年最壯觀的超級大牛市,創下6124歷史最高點。

舅公認為股權分置改革是A股非常重要的制度改革,評價很高,而股改能成功,和推出的上證點位關係很大,那是陰跌多年的大熊市,上證跌到1100點已經非常低了,很多股票都跌無可跌,再差也不過如此,不改革還能怎麼樣呢?

炒股30年,這位“小小散戶”有話要說

親歷了中國股市的從零開始到一步步發展,舅公把中國股市比作新生兒,新生兒有很多毛病,而且總是哭哭啼啼的,所有新生事物在剛開始總會出現種種問題,但也會有不斷的糾錯,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早期中國股市確實是像賭場,而且是莊家橫行的不公平賭場,但是這些年,中國股市在不斷試錯中進步完善,即使現在仍然有各種問題,但是國外成熟股市都上百年了,中國股市短短30年發展成這樣不容易,要給一定的容錯空間。

炒股30年,這位“小小散戶”有話要說

30年小小散戶的炒股心得

在聽了舅公對中國股市大事件的親歷回憶後,我其實更想知道舅公自己的炒股總結。

作為上海灘第一代老股民,30多年有什麼炒股心得和投資理念。

舅公則一直強調自己是小小散戶(我就稱之為老散戶吧),沒有什麼投資體系。

作為散戶,最重要的炒股心得是,不要追漲殺跌, 不以漲喜不以跌悲;股票是有脾氣的,炒股要摸清楚股票的脾氣,炒自己熟悉的股票;不能抱著暴富的心態炒股,賺了差不多就要獲利了結,裝到口袋裡的才是利潤;千萬不能借錢或者融資炒股。

只有這些樸實無華、不成體系但最真實的大白話總結,我只好再嘗試用碎片化的對話設計來還原他的炒股邏輯。

1

怎麼選股的?

最重要的一條是,要回避有造假和欺詐嫌疑的老千股,以及看不懂的妖股(反覆強調)

國有背景的會更放心些,因為更不容易造假,也不容易退市

要炒行業和業務方向有發展前景的股票,會持續關注長期跟蹤

沒有人氣的冷門股不炒,股價長期不動很難賺錢

不做財務分析,因為搞不懂財務,看得頭疼,通過生活和工作接觸判斷公司的質地

會有長期觀察的股票池,熟悉股票的脾氣,不熟不做。

2

怎麼買入的?

短期漲幅過大的股票不買,從不追漲,總會等到回調買入機會

沒有所謂的估值體系,買入主要看日線月線年線,看趨勢走得好不好

看好的公司如果連續下跌在低位縮量,是好的買入點

分批買入,不會一次性就建倉完畢,跌的時候要能有子彈補倉

總結了一套散戶全年買賣交易週期規律。比如春節前買股票,因為那時候機構要分紅髮獎金,就會拋股票,股票比較便宜;春節後又會有投資計劃做出來重新建倉,春節前買股提前埋伏;兩會前一般會有一波股票行情;五六月份最好倉位輕一些;國慶前一般會有一波秋收行情。

3

怎麼持有的?

一般會持有幾個月,套牢的話持有時間會長一些,最多的持有過兩年(他認為和普通股民比自己是中長期投資)

看趨勢線,買入以後如果股價走勢很好,保持向上趨勢,就會持有

持有心態是如果股價小幅上漲反而踏實,如果快速上漲反而會睡不著覺

一般同時持有五六隻股票,如果某隻股票漲多了,會把漲多的股票賣掉,調整倉位給沒漲的股票。

4

怎麼賣出的?

會看大勢,如果大勢不好了會賣

短期漲太快出現回調了,或者看著漲不動了會賣

不要過度貪婪,覺得自己賺得差不多了會賣。賣出後再漲多少都和自己沒關係了,不懊惱,吃魚不用從頭吃到尾,吃中段最好

經常被套,但被套了不會輕易割肉,股市畢竟不是賭場,總體是向上漲的,跌多了會彈回去的。

炒股30年,這位“小小散戶”有話要說

那麼,股市對舅公意味著什麼?

老婆說我愛股超過她,炒股確實是我莫大的樂趣,30年幾乎每天都會花時間看股市。

股市是充滿魅力的,影響股價的不確定因素很多,你永遠不知道你手上的股票明天漲還是跌,這是很好玩的。

確實,炒股改變了自己的生活,股票的複利增長給自己帶來了財富的增長。

最後,舅公即興賦詩一首,作為炒股箴言:

股海茫茫難覓邊

變幻莫測咋賺錢

理念心態皆端正

風波浪裡盡歡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