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霸佔李元吉老婆,為何放過李建成老婆呢?

吳曉普


唐太宗李世民單單從功績上來說,他無疑是一位偉大的帝王,不但開啟了唐朝的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而且還開疆擴土,讓四海臣服,同時唐朝李世民時期是封建社會君主制中最開放的一個朝代,這跟李世民善於聽取諫臣納言有非常大的關係。



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登堂入室”

《舊唐書·太宗本紀》載:“九年,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髙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叚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於玄武門誅之。”

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帶領一幫親信部下,在玄武門埋下伏兵。李世民用箭射殺了太子李建成,李世民手下大將尉遲敬德射殺了李元吉。至此李建成的太子勢力與秦王勢力之間的碰撞終於是分出勝負。李世民出了一招險棋攻破了李建成墨守成規的壁障,從此掃除障礙登堂入室,坐擁大唐江山。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何要把齊王妃納入後宮?

《歸仁縣主墓誌銘》記載:“二尊齊養,誠周於造次之間,四德兼口,行滿於危疑之地。”
《新唐書》記載,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寵之,欲立為後,魏徵諫曰:“陛下不可以辰贏自累”乃止。

貞觀前期,李世民統統把楊氏與李元吉姬妾和庶女歸仁縣主等人囚禁在後宮一間擁擠狹窄的宮殿裡。李世民的長孫皇后為人善良,在玄武門之變前和齊王妃關係比較好,因此也經常去和她嘮嘮家常,有時候還把齊王妃帶到她的寢宮中。

齊王妃楊氏天生麗質,在以前也曾經規勸過齊王放棄和李世民之間的鬥爭。李世民和齊王妃楊氏見面的機會多了,這樣一個絕色佳人讓李世民難以自控,自然而然的齊王妃楊氏就成了李世民有名無分的妃子。

長孫皇后逝世後,李世民曾經有過立齊王妃楊氏為皇后的念頭,但被敢於直言不諱的魏徵攪黃了,從此之後,李世民再也沒有提過再立皇后之事。齊王妃楊氏不但在齊王李元吉死後過得很瀟灑,還跟李世民有了孩子。



李世民為什麼放過李建成的太子妃?

  • 首先是身份問題。李世民身為大唐王朝最有作為的帝王之一,他的智商是非常高的。李建成的太子妃鄭觀音,她的身份可是太子妃,古代太子妃就意味著太子繼承大統後,太子妃就要被新皇冊封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娘娘。如果李世民把太子妃也納了,那秦王妃長孫氏就尷尬了。
  • 其次是政治問題。太子妃鄭觀音可是山東貴族中滎陽鄭氏的嫡女,當時李淵讓太子李建成娶鄭觀音,主要考慮因素還是政治上的聯姻。也正是因為李淵籠絡山東門閥牽制關隴門閥,才讓關隴集團改而支持李世民。李世民上臺後,當然不敢隨便得罪山東門閥和關隴門閥,保持現狀就是最好的選擇。
  • 最後是輩分問題。古時候有長兄為父,長嫂為母的說法。李世民的母親獨孤皇后去世得早,太子妃鄭觀音對李世民和李元吉這兩個兄弟沒少照顧。李世民有膽量納弟媳為妃,但絕不敢冒天下大不諱去做納嫂的醜事。

終上所述:頭腦清醒,智商超高的李世民,也不可能會一時頭腦發熱,而做出納嫂的醜事來。就算他有這個念頭,但從政治、身份以及輩分上來說,李世民就不敢越雷池半步,否則李世民也不可能會成為一個流芳千古的偉大君王。


觀景說史


太子李建成的妻子鄭觀音,李世民對其十分禮遇,高壽而終。

齊王李元吉的妻子楊氏,被李世民納入後宮,為其生子,英年早逝。

同是兄弟之妻,李世民為何舍鄭觀音而取楊氏?這跟李世民個人情感和政治因素都有關係。

太子妃鄭觀音,撫養幼孤,高壽善終

鄭觀音出身北朝望族滎陽鄭氏,滎陽鄭氏自漢至隋唐,一直是北方著名士族,特別是北朝(北魏北齊)和隋唐時期,滎陽鄭氏的名望達到巔峰,與博陵崔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范陽盧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並稱為“五姓七家”,僅唐朝就有十一名宰相出身滎陽鄭氏,當之無愧是天下鄭氏最顯赫的一支 。

鄭觀音十六歲時嫁給唐國公李淵的長子李建成,後來李淵稱帝建立唐朝,李建成被立為太子,鄭觀音一下子變成了太子妃,如果不出意外就是將來的皇后,天下之母。

可玄武門之變徹底改變了鄭觀音的命運,不僅丈夫李建成被殺,她和李建成的兒子也盡皆被殺,只有她自己和女兒被李世民網開一面,僥倖逃過一死。

雖然鄭觀音年齡與李世民相當,且相貌“程雲薦彩,喻日摛華,淑韻娉婷,韶姿婉娩”,是一名天生麗質的女子,但李世民對其十分敬重,並未據為己有,而是讓她居住在長樂門,撫養李建成未成年的幼孤女兒,一直活到唐高宗年間才去世,終年七十八歲。

齊王妃楊氏,委身皇上,英年早逝

如果說太子妃鄭觀音是出身名門望族的話,齊王妃楊氏就是名門中的名門了。

楊氏出身大名鼎鼎的弘農華陰楊氏,她是隋唐觀王楊雄的侄孫女,而楊雄是隋朝宗室,是隋文帝楊堅的親戚兼親信,正因為這個家世背景,才能嫁給李元吉為妃。

楊氏天生麗質,花容月貌,讓李世民十分動心。玄武門之變後,齊王李元吉被誅,其五個兒子也被斬草除根,同樣只剩下李元吉的女眷,包括楊氏、其他妃子和女兒。

面對“玉貌雪膚,眉目如畫”的楊氏,李世民毫不猶豫將其納入後宮,百般寵愛,楊氏後來還給李世民生下一個兒子——曹王李明。長孫皇后死後,中宮缺位,李世民甚至動起了把楊氏冊為皇后的念頭,後因魏徵強烈反對而作罷,而楊氏則在三十來歲就英年早逝。

對楊氏而言,丈夫和兒子盡皆被殺,已經是人生最大悲劇,自己一人孤苦伶仃,無人過問,能被皇帝納入後宮並得到寵愛,這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相對最好的結局了。

至於李世民之所以將楊氏收歸己有,一方面是因為他對楊氏美色的欣賞和愛慕,將其納入後宮是愛護楊氏最好的方式;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看中了楊氏背後的隋朝宗室勢力,可以籠絡他們為自己所用,有助於穩定政局,這種一舉兩得的做法自然是最佳選擇。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這個問題並不複雜,原因有兩點:一是年齡,二是仇恨,三道德。

一年齡<strong>

李世民於公元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時年29歲,大哥李建成38歲,而李建成的老婆鄭觀音應該在35歲左右,差不多已經人老珠黃了,而且還生育過數個孩子,這樣“飽經風霜”的女人自然少了人惦記。自古皇帝最不缺的就是女人,縱然鄧觀音再怎麼國色天香,最多也乘下一點雞肋的丰韻了。反觀李元吉,他比李世民小了五歲,他老婆楊氏比李世民小几歲就不言而喻了,即便李世民在若干年後才納楊氏入後宮,楊氏也不過是信花之年的俏女子。所以,年齡是李世民做出不同選擇的重要原因。


二仇恨

據記載,李建成一共有五男四女,九個孩子,而這幾個孩子基本上都是嫡出,也就是說母親是太子妃鄭觀音。而就在玄武門之變的第二天,李世民處死了10個小侄子,其中大哥李建成的五個,四弟李元吉的五個。這樣一來,做為母親的鄭觀音怎麼可能忘記這筆血海深仇,李世民有怎麼可能腆著臉向自己的嫂子獻殷勤呢。所以,塵世太多的痛苦,讓鄭觀音最終皈依佛門,也算是她最好的歸宿。而楊氏正好沒有生育的記錄,有可能是李元吉納的小妾,被處死的孩子也與自己沒有直接關係。所以,從心理上講,楊氏也能接受李世民。如果她不從李世民,入寺廟為尼就是她唯一的出路。如此一來,楊氏也不會甘心沉淪,讓大好的青春年華付之東流。所以,李世民與楊氏的結合看似也不可取,但是具備關鍵可行的因素。


三道德

<strong>國人固有“老嫂為母”的觀念,而李世民的母親竇氏在公元613年已經去世,因此從情親上講,李世民更接受鄭觀音一個母親的形象,而不是往返於床榻之間的風月女子。如果李世民強納了嫂子,必會遭到道義上的譴責,世人的嘲諷。反觀李世民納楊氏已經是幾年後的事情了,因為當時玄門之變的陰雲已經散去,沒有人太在意一個女的歸屬。即使有人非議,也不會如一陣風,很快就過去了。因此,無論是在納李建成妻子,還是李元吉妻子這件事上,李世民必須要在道德上做到避重就輕。



總結:世界上任何事情的存在與發生都有它的道理和客觀的依據,有些事情可以拐彎抹角的去做,而有些事情即便改頭換面,但它的內在東西不會變。普通人都懂的道理,做為一代雄才大略的帝王更清楚。不過,李世民在美色面前並沒有免俗,也許是楊氏太漂亮了,不然的話,他不可能一直念念不忘。歸根結底,只要有機會,多半的男人都會戰戰兢兢地遊走於美色的邊緣。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其他看法!


國史春秋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為什麼放了李建成老婆,霸佔了李元吉老婆?

一,李世民和李元吉老婆楊妃其實早就看對上眼了。

楊妃其實對李元吉感情早就有了危機。李元吉和李建成走得很近,楊妃就表示反對。而李元吉認為楊妃是婦人之見。而且李元吉這個人好酗酒,酒後常有家暴。楊妃更加厭惡他。

二,李世民納楊妃進入後宮以後,非常得李世民的寵愛,長孫皇后度量大,而且原來與楊妃關係並不差,但是也難免調侃楊妃幾句,談到床第之事,楊妃也為之臉紅。這就說明李世民與楊妃早就曖昧著了。

三,李世民為什麼不佔有李建成老婆鄭妃?太子妃啊!李世民顧及名聲,應該沒有撩過這個鄭妃。而且楊妃長得漂亮,而且鄭妃比李世民還大八九歲呢,人又沒有楊妃美,李世民也沒有姐弟戀情結,所以不想納鄭妃入後宮。

再一個,李世民殺了李元吉,李建成兒子,而楊妃只生了女兒,而鄭妃卻為李建成生了世子的啊!

所以,李世民納楊妃比較安全,而鄭妃就是一個定時炸彈,不好納入後宮。




南雷霆峰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殺死了李建成、李元吉、包括他們的兒子,只有他們的老婆和女兒倖免於難,奪位之爭以李世民的勝利而告終。後來李世民還將李元吉的遺孀楊氏收入了後宮,卻偏偏放過了李建成的老婆,這是為什麼呢?

(鄭觀音)



李世民納楊氏的原因

1、李世民喜歡寡婦。李世民一共有15位妃子,其中韋貴妃和韋昭容是堂姐妹關係,兩個又都曾經嫁過人。

韋貴妃先前曾嫁給隋朝尚書的兒子李珉,並且育有一女,李珉身亡後,容貌漂亮的她便被李納入後宮,後來為李世民生下紀王李慎。

(世民與楊氏)

韋昭容就韋貴妃的堂妹了,之前曾嫁給了鄭國太子王玄應,也是因為長得標緻而被李世民納入了後官。

李世民納楊氏進後宮後,十五位妃子中就有三位是曾嫁過人的,所以相對於政治原因,李世民喜歡寡婦的可信度更高一些。君王嘛,有點個人嗜好不是正常麼?

2、第二個原因就是楊氏年輕漂亮了,以韋貴妃和韋昭容就可以看得出來,仨都是年輕漂亮的女性。



3、李世民對楊氏是真愛。請看:

據《資治通鑑》載:“明母楊氏,巢剌王之妃也,有寵於上;文德皇后之崩也,欲立為皇后。魏徵諫曰‘陛下方比德唐、虞,奈何以辰嬴自累!’乃止。”

這是說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想立楊氏為皇后,因魏徵的勸諫才絕了這念頭。要知道李世民是很在乎後人對他的評價的,因為他曾經干擾過唐朝史官編撰史書。


章太炎寫的《書唐隱太子傳後》中載:“太宗既立,懼於身後名,始以宰相監修國史,故《兩朝實錄》無信辭。”

這是清朝學者質疑“新、舊唐書”的有關方面的記載了,而且還說李世民也怕身後名聲不好。據唐史另一資料《起居注》載,李淵起兵反隋裡面有李建成的功勞,但“新、舊唐書”只說是李世民功勞。另外,“新、舊唐書”說李建成曾數度陷害李世民,《起居注》裡卻沒有相關記載。

所以說這麼多,是想說歷史總是後人所寫,李世民有篡改史料之嫌,證明他是很在乎自己的名聲的。既然如此,李世民冒著被後人詬病的風險,也想封楊氏為皇后,由此可以看出他對楊氏確實是真愛。

李世民放過建成老婆鄭觀音的原因

這個原因就簡單而粗暴了,首先能成為王妃相貌肯定不差的,先排除醜的問題;鄭觀音孀居五十年而逝,終年76歲,說明她是26歲做的寡婦,26-30歲這年紀不老,完全可以接受,排除了因為太老的緣故


前面說過李世民也殺了兄弟倆的侄子,按照資料所述,李建成名下的孩子,都是鄭觀音生的,只不過男孩都被李世民殺了。喪子之痛何止切膚,只要李世民不是笨蛋,就不會對鄭觀音起什麼壞心思,萬一鄭有時心血來朝塞把剪刀在枕頭底下,世民兄會不會覺得褲襠脊背都有點發涼?

這就是李世民納楊氏為妃,卻放過鄭觀音的原因。如果李世民膽大一點照單全收,以唐朝的奔放程度來說,也不算得是什麼大事,不定會感嚇幸福死了呢。


小刀刀說史


公元626年,李世民一手策劃了玄武門之變,李建成以及李元吉在這起事件中被殺,事後,李世民為了斬草除根,將他們兩個人的兒子全都殺了,僅留下女兒以及妻子。

李元吉的妻子齊王妃雖免於一死,但也改變了命運,因為她成為了李世民的寵妃。也就是說李世民霸佔了自己的弟媳婦。

有人好奇為什麼李世民要霸佔齊王妃楊氏?我們用一個男人的思想來考慮一下。

一個男人為什麼想要得到一個女人,我總結了幾點,首先因為她的美貌,其次是因為她的錢財,然後是才華,最後是家世。

錢財可以忽略,家世也可以忽略,因為李世民沒有必要和楊氏的家族聯姻,李世民已經是天子了,而且他擁有著天下的錢財。

那麼齊王妃楊氏就只剩下才華以及美貌了。所以說李世民霸佔她的原因就是這兩點,沒有其他原因了。

從李世民曾想立她為皇后,可以看出來齊王妃楊氏應該長得極其貌美,而且也有一定的才華能夠吸引李世民。

《新唐書》: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寵之,欲立為後。

巢王妃就是齊王妃楊氏,因為在公元642年,李世民追封李元吉為巢王,因此齊王妃也改為了巢剌王妃。

說完齊王妃,我們再來看李世民的大哥李建成的妻子,鄭觀音。

在公元626年李建成被殺後,鄭觀音便開始守寡了,一直到公元676年去世,享年78歲。

鄭觀音出身於名門望族,家裡世代為官,16歲便嫁給了李建成,20歲成為了太子妃。

但是命運不是一直這麼好的,直到李建成被殺後,鄭觀音的生活一落千丈,每日以淚洗面,並獨自撫養幼女。

為什麼鄭觀音沒有得到李世民的寵愛呢?

我覺得有極大的可能是因為鄭觀音長得不好看,所以李世民不喜歡,也就沒有納她為妃嬪了。

當然還有一種原因就是鄭觀音守婦道,李世民看鄭觀音每天都在想念自己的丈夫,就沒有下手。


理科男讀歷史


這個問題問的很有意思,確實如此,在公元628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李建成的5個兒子被殺,李元吉5個兒子被殺。這還沒有結束,李世民竟然將李元吉的老婆齊王妃納入自己的後宮。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納了自己弟弟的老婆,為了沒有將哥哥的老婆一起納入後宮呢?我認為這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影視劇中的李元吉


【1】首先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於對弟弟李元吉的仇恨。在發生玄武門之變之前,李元吉站隊一直在太子李建成這一邊,李元吉自己認為太子就是未來的天子皇帝,與太子搭好關係,未來太子繼位,自己必然會受到恩寵和重用,自己的政治前途那是一片光明。思路決定出路,李元吉既然有這樣的思路,就決定了他與李世民勢不兩立的出路,所以,每一次李建成對於李世民的任何行動,都少不了李元吉的參與。而且他也一門心思想出掉李世民,以便在太子面前邀功請賞,為自己的將來鋪路。

面對李元吉咄咄逼人的態勢,作為李世民自然是非常氣憤,原本是他和太子之間的鬥爭,無緣無故李元吉站在了李建成一面,這無形中增加了李建成的實力削弱了李世民的實力。正是出於此,李世民在除掉李元吉之後,殺掉他的5個兒子後,還將他的妻子納為己有,成為自己的愛妾,實際上是向世人展示李元吉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惡果。

齊王妃楊氏


【2】齊王妃楊氏的美貌。李元吉被殺的時候才24歲,可想而知楊氏的年齡應該尚小。我們從李世民對其的寵幸來看,齊王妃楊氏應該是一位非常貌美的女兒,如果長相一般,李世民出於仇恨和報復將其納入後宮,其對楊氏的態度應該是冷淡,讓其在後宮自生自滅,但是在楊氏進入後宮之後,不僅沒有受到冷落,反而得到李世民的寵幸,甚至在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還打算立楊氏為皇后,最終因魏徵的勸諫才作罷。而且楊氏還為唐太宗生育了地十四子曹王李明。

鄭觀音


【3】李建成太子妃鄭觀音。年歲的原因。太子李建成被殺的時候,太子妃鄭觀音已經28歲,按照古代人的受命來看,28歲作為妃子算是年紀較大的了,而且與齊王妃楊氏相比較,在美貌上自然比不過年輕貌美的楊氏。


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相比較李元吉,李世民對李建成的仇恨應該少於對李元吉的。即便李建成對李世民採取打壓的態勢,但是他的目的都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太子地位,而他的太子是正當光明合規合法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太子實際上是大逆不道的,是非法奪取太子之位的,本來就非常理虧,如果再將太子妃納入自己的後宮,我看李世民將被罵的遺臭萬年,所以,聰明的李世民是不會做出如此低智商的事情。

所以,綜合以上三個方面的原因,李世民才做出將李元吉的妃子納入後宮,而沒有去觸碰太子妃鄭觀音。



我們知道,李世民有鮮卑血統,他的祖母獨孤氏是鐵定無疑的鮮卑人,他的母親竇氏也有鮮卑血統,所以李世民一半血統是漢族,一半是鮮卑族。

鮮卑族民風開放,有“弟娶嫂”制度,兄長死了,嫂子不能浪費了,需要嫁給小叔子,繼續承擔繁衍的任務。


這項制度對於儒家文化來說是洪水猛獸,是亂倫,是禽獸不如,不過,在鮮卑族看來卻十分正常,女人就該不停地繁衍子女,這是保證人口繁衍最大化的有效舉措。

這麼說來,李世民娶李元吉的老婆難道是尊重鮮卑傳統?可是,既然娶了弟弟的老婆,為何不把哥哥的老婆一塊收了呢?這說不過去啊?

事情沒這麼簡單。

首先,李元吉的老婆年輕漂亮。李元吉的老婆是唐朝有名的大美女,比之楊貴妃毫不遜色,而且她也姓楊,據說生的肌膚如雪,眉目入畫。


李世民幹掉哥哥和弟弟之時,年僅29歲,當時弟弟李元吉24歲,他的妻子楊氏族20歲出頭,正是如花似玉、風華絕代的年紀,李世民早就對弟媳婦垂涎三尺了,所以殺了弟弟之後,就把弟媳婦收了。

而李建成不一樣,李建成比李世民大了9歲,死的時候37歲的,他的老婆鄭氏至少也35歲左右了,就算年輕時是一朵花,到了這個年紀也成了豆腐渣了。

李世民不會娶一個豆腐渣女人的。

其次,李元吉的老婆背景顯赫。楊氏出身弘農楊氏,從南北朝到隋唐,弘農楊氏一直都是名門望族,隋朝兩代皇帝隋文帝、隋煬帝都是弘農楊氏的,雖然隋朝滅亡了,但是楊氏一族仍然非常顯赫。


李世民殺了李元吉之後,楊氏一族提心吊膽,擔心遭受迫害,這時候,李世民及時娶了李元吉的老婆楊氏,等於告訴楊氏一族:你們放心,哥做了皇帝,你們的身份待遇不降反升。

所以說,李世民娶李元吉的老婆,絕不僅僅是好色,更多的是政治上的考量。


一半秋色


趣談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拜託,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世民霸佔李元吉的老婆不假,可是這個時候李建成的老婆已經35歲了,在古代35歲意味著什麼?人老珠黃算不上,但最起碼不如之前那麼漂亮了。

事件回顧

首先我們來看:李世民與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有時間差的,李世民作為二兒子,理論上來說比李建成年輕,比李元吉要年長一些,既然如此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李世民偏偏要霸佔李元吉的老婆,而不是霸佔李建成的老婆了。

我們去翻閱一史記資料,不難看出李建成的老婆當時的年齡已經35歲了,一個35歲的女人在古代意味著什麼呢?

可能大家很難有這樣的一個認知概念,因為按照這樣的一個年齡順序安排在現在來看的話,35歲好像除了讓一些90後或者00後喊阿姨之外,好像還能用呀。(咳咳,都別想歪)

可是如果我們知道古代在皇宮當中的宮女出來之後,25歲基本上找不到對象的時候就不難想理解,古代對於女子年齡還是非常看重的,除了那種絕色美人之外,而李建成的媳婦顯然就不屬於絕色女人的一個行列中。

與李建成老婆不一樣的是,李元吉的老婆長得非常漂亮,而且懂事也會來事,情商智商也高,能夠把皇帝伺候的非常舒服,一來二去李世民就與李元吉的老婆勾搭上了,並且勾搭的越來越緊密。

沒錯,這就是事實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那就是李世民非常忌憚李建成的老婆,換句話來說,李世民超級害怕李建成的老婆在與自己玩小遊戲的時候,突然給自己來一下子,讓自己去地下見那個哥哥。

為什麼是這個樣子的呢?為什麼李世民與李建成的老婆關係如此緊張呢?

我們不妨做一個假設,那就是玄武門之變從來沒有成功,李建成依然是太子,李世民依然是一個皇子。

在這樣的一個背景模板之下,李建成一旦當上皇帝,那麼李建成的老婆就是皇后,甭管妃子有多少個,甭管李建成是否喜歡其她的小姑娘,李建成的老婆,皇后這個位置是坐定了。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缺了德的李世民突然之間伸出了腳丫,殺了自己的老公,還把自己的孩子給整死了,要指望著李建成的老婆不痛恨李世民,那是不可能的。

李世民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方面的考量,再加上一些臣子們的反對,所以李世民一直沒有與李建成的老婆發生過聯繫,即便發生聯繫也是拍拍屁股,扭頭就趕緊走,省得出現什麼意外。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冀大家點贊、評論、關注,小生在此謝過!】

趣談唐宋元明清


談起一代帝王李世民,我想大多數人首先不是想到貞觀之治而是想到了玄武門之變。所謂無情莫過於帝王家,李世民本是李淵第二子,無緣皇位,說李世民為了皇位也好,說李世民為了自保也罷,李世民最後發動玄武門之變除掉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隨後讓李淵禪讓皇位,做太上皇。

玄武門之變可謂是李世民人生的一大汙點,可是在玄武門之變以後,李世民又做了一件令人震驚的事情,誅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嗣,斬草除根也可以理解,畢竟為了自保和大唐基業。

可是面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老婆之時李世民的做法卻讓人費解,兩位夫人應該都是那種美麗動人的女子,可李世民獨獨霸佔了李元吉的老婆楊氏,放過了李建成的老婆鄭氏,這是為何?

李元吉的老婆楊氏是隋朝皇室楊雄的侄孫女,雖然隋朝被李唐代替,但楊氏已然出身名門望族,李世民不殺楊氏反而把楊氏霸佔,主要是為了穩住弘農楊氏這個名門大族。畢竟弘農楊氏從南北朝到隋唐,都是北方的名門望族,在當時社會上很有影響力,傳說隋朝皇室也是出身弘農楊氏。家族裡有人當了皇帝,整個家族也跟著沾光。可以想見,這個家族在當時有多麼顯赫。

李世民這麼做是讓他們認為李世民只除掉威脅自己皇位的人,並不是濫殺無辜。這樣做有助於穩固自己的皇位,還可以安慰天下臣民的情緒,不至於讓前朝貴族反判李世民。

還有一個原因,李元吉的老婆楊氏生育過一女,畢竟楊氏也是萬里挑一的美貌女子,生育過更加能展現出女子的成熟嫵媚。李世民之前為秦王,時常在外征戰沙場加上本身並非李淵長子,勢必內心缺乏安全感,往往這樣的人一般都有少婦情節,楊氏由於生育過而成熟嫵媚能給予李世民一定的安全感。再則李世民並沒有殺害楊氏與李元吉的骨肉,兩人仇恨並不是很大,況且唐朝時期並沒有我們現在的一些道德約束。

後來,李世民的長孫皇后身亡,要不是魏徵阻攔,李世民就立楊氏為皇后,楊氏和李世民所生之子為太子,足以證明李世民對楊氏寵愛到了極點。

李建成的老婆鄭氏不用說也是絕代佳人,畢竟其是太子妃,李世民不想霸佔是不可能的,除非鄭氏的背景讓李世民不敢做出此舉,況且鄭氏生有一子被李世民誅殺。

鄭氏背後乃是滎陽鄭氏,這也是一個大家族,歷史都可以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鄭國開始,可謂是權勢相當的高門望族。

並且李世民殺了鄭氏之子,此仇可謂是不共戴天,倘若霸佔鄭氏可能危機自己的身家性命,畢竟誰放心讓一個與自己有血汗深仇的女子做自己的枕邊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