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蔘什麼人不能吃?

花冷妍


丹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乾燥根及根狀莖,傳統中醫認為丹參味苦,微寒,歸心、肝經,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的功效,用於治療血瘀所致的胸痺心痛、癥瘕積聚、月經不調、煩躁不安、心悸失眠、瘡癰腫痛等病症。

丹參有著上千年的使用歷史,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並將其列為上品,無毒,“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癥除瘕,止煩滿,益氣。”丹參為活血化瘀要藥,廣泛用於各種血瘀證,作用平和,活血而不傷正;且善調經水,古人有“一味丹參飲,功同四物湯”之說,為婦科活血調經常用藥;又善活血化瘀而消癥散結止痛,治療癥積瘕聚;還可涼血清心而除煩安神、散結消腫,治療熱病之煩躁不安、心悸失眠及瘡癰腫毒等。可見,丹參臨床應用非常廣泛,是一味很好的中藥。

丹參雖然無毒性,且藥性平和,作用廣泛,但也有患者是不適合服用的:

明代繆希雍所著《本草經疏》中記載丹參對於月經過多而無瘀血者禁服,孕婦慎用。這是因為丹參具活血通經之效,促進血行,可能會進一步增加月經量或者導致孕婦流產,

因而這類患者使用時應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清代張璐在《本經逢原》中記載丹參“氣平而降”、“大便不實者忌之”。丹參性微寒,對於脾胃虛寒容易腹瀉的患者也是不適合的。有學者總結丹參及丹參類藥物的不良反應,發現其不良反應胃腸道不適最為常見,故脾胃虛寒的患者使用時應配伍一些性溫健脾的藥物,最好使用前也諮詢一下醫生。

另外,南北朝時期陶弘景在《本草經集註》中記載丹參“畏鹹水,反藜蘆”;中藥歌訣“十八反”也提到“諸參辛芍叛藜蘆”,

所以丹參不可與藜蘆配伍,使用時應注意。


男科王傳航教授


  

丹參以表色呈紅色且帶油浸樣,根條粗 壯、纖維少、斷面厚實、氣味重者為佳,用於 滋補一般每次3〜5克即可。

丹參忌與醋等酸性食物同食,醋味甘酸、 性溫,凡酸味之物,多屬溫熱之性,而丹參 性微寒,能活血化淤,擴張血管,二者功用 不和,故忌同食。

  

丹參忌與羊肝同食,羊肝中的鐵、鈣、鎂 等離子可與丹參分子中的酮基氧、羥基氧發 生反應而形成絡合物,從而使藥效降低,故 服丹參時忌食羊肝。

此外,丹參也忌與蔥、藜蘆、牛奶同食。


lucky小默


丹參活血調經藥。

[功效與應用]:祛瘀止痛,活血調經,養心除煩。

用於痛經,經閉,腹部腫塊,症瘕積聚,瘀血作痛,肝脾腫大,心煩不眠,癰腫瘡毒,心絞痛。

禁忌:

1),忌醋

2),畏鹽水

3),反藜蘆

4),孕婦慎用

5),無血瘀者慎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