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縱有千般曲,人間再無張伯駒

世間縱有千般曲,人間再無張伯駒

張伯駒與張學良,袁克文,溥侗並稱民國四公子。他出身豪門,精通詩詞,痴迷戲劇,雅好收藏。

紅學家周汝昌贊他:我所平生見到的,文化高人很多,這樣人也少少的。

史學家史樹青說他:我們近代沒出過這樣高的人,有學問的人,有涵養的人。

書畫家啟功推崇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

學者王世襄欣賞他:富不驕,貧能安,臨危不懼,見辱不驚。

經濟學家千家駒評他:真正不朽者,張伯駒是一個。

......

他富可敵國,也貧無立錐。縱觀張伯駒一生,無論出身成就,還是為人處世,都可謂牛逼閃閃!

01

1898年3月,張伯駒出生於河南項城。

張家世代經商,積累起可觀的財富,是當地有名的豪門巨賈。

商而優則仕,張伯駒的伯父(張鎮芳)就是其中佼佼者,做到了直隸總督。

直隸總督是個什麼概念?相當於現在的軍區司令。

張伯駒的姑父比伯父更有名,誰呢?鼎鼎大名的袁世凱。

官二代加富二代,張伯駒一出身就是高定配置,躺在終點線。

不僅如此,他還聰慧異常,九歲就會寫詩,被稱為“神童”。

這位“神童”在書堆泡大,且過目不忘。

一部《古文觀止》能夠倒背如流。354卷的《資治通鑑》可以從頭講到尾,如數家珍。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有人窮其一生,也難通讀,他卻在20歲時,便已讀完兩遍。

除此之外,他還長得好看。

友人這樣描述他:面龐白皙,身材頎長,肅立在那裡,平靜如水,清淡如雲,舉手投足間,不沾一絲一毫的煙火氣。

世間縱有千般曲,人間再無張伯駒

溫潤如玉、靜默如水,這樣的張伯駒,讓人連嫉恨都生不出。

家世顯赫、聰敏好學、貌端氣佳,簡直就是高富帥加強版。

這在今天,妥妥的“國民老公”。

02

“這樣的家世天資,是要開掛的節奏呀。”但得天獨厚的張伯駒,卻一直在“放棄”。

天資超逸的張伯駒,16歲就考入陸軍混成模範團,並一度做到了旅長。

然而,官場的腐敗氣息和墮落作風,讓張伯駒非常反感。後來,看透軍閥混戰,他嘆息:內戰軍人,有什麼光榮的。

28歲這一年,張伯駒辭去一切職務,告別軍界。

1915年,張鎮芳在袁世凱的支持下,創立了北方第一家商業銀行—鹽業銀行。深受伯父喜愛的張伯駒,被當成了接班人。

投身金融界,張伯駒也不願。

直到1933年伯父去世,他才掛了個總稽核的閒職,不理任何實務。

北平解放前夕,張伯駒拒絕離開,並積極勸說傅作義投誠。

他以鑑賞收藏為由,多次邀請傅作義一干人到家裡,“一定要把北平保下來,這麼好的城市不應該毀於戰火。”

事後,有朋友玩笑:“你立了大功,可以向新政府要個官來噹噹。”

張伯駒淡然一笑:“我不要官,也不要錢,我還是繼續畫我的畫吧。

見過世面的人,果然沒什麼慾望。

世間縱有千般曲,人間再無張伯駒

張伯駒與妻子潘素(青年時期)

3

那他在幹什麼?玩,還玩出了大名堂。

他玩書法,自創了“鳥羽體”,並寫了一本《中國書法》,講述自有毛筆始,篆、隸、行、草、真、楷的發展及變化。

畫家劉海粟看到他的鳥羽體,嘖嘖稱奇:運筆如春蠶吐絲,然中鋒用筆,卻骨力內含,飄逸酣暢。

還感嘆無人繼承。

世間縱有千般曲,人間再無張伯駒

張伯駒的“鳥羽體”

他玩京劇,與京劇泰斗餘叔巖編寫《近代劇韻》,系統介紹京劇十三韻。

1930年,張伯駒與梅蘭芳、餘叔巖等成立“國劇學會”。

四十歲生日之際,張伯駒為賑災,組織了京劇史上最有名的演出—《空城計》。

餘叔巖、楊小樓、王鳳卿、程繼先,四大名角同場飆戲,被稱為“藝壇最後一次絕唱”。

他玩詩詞,成立詩詞研究社,人稱北派第一詞人,寫下《叢碧詞》等數本著作。

他還玩古琴、繪畫······都有不菲的成就。

也許你會感慨:“張伯駒天賦真是太好了。”

但世界上哪有天賦是天生的,你不厭其煩的,才是你真正的天賦所在,“不厭其煩“四個字,一筆一畫都是汗水。

就這樣,張伯駒在做頂級玩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世間縱有千般曲,人間再無張伯駒

準備登場的張伯駒(右)

4

他玩收藏,玩成了天下收藏第一人。瀏覽張伯駒的收藏名單,絕對讓人目瞪口呆。

《平復帖》—中華第一帖,中國最古老的書道瑰寶。

《遊春圖》—中國現存最早的畫作,有“天下第一畫卷”之稱。

《上陽臺帖》—”詩仙“李白唯一傳世真跡。

《百花圖》—中國第一位女畫家的存世之作。

《雪江歸棹圖》—宋徽宗趙佶所繪。

《張好好詩》—唐代詩人杜牧的書法作品。

《道服贊》—宋代范仲淹的真跡。

《諸上座帖》—宋代黃庭堅書法珍品。

······

這些收藏,幾乎都是孤品,堪稱國寶中的國寶。

世間縱有千般曲,人間再無張伯駒

道服贊

大收藏家章伯鈞說:我收藏的書畫,有五千件之多,但全賣掉,未必能換張伯駒一件。

馬未都說:“今天創世界拍賣紀錄的藏品,沒一件可以和張先生的藏品比。”

高曉松更是直言不諱:“張先生的東西放今天,沒人買得起,沒價。”

張伯駒的收藏件件頂級,還數量龐大。

古畫字帖,記錄在冊的就有一百多件。他的藏品支撐了半個故宮,坊間更說“為人不識張伯駒,踏遍故宮也枉然”。


世間縱有千般曲,人間再無張伯駒


李白的上陽臺帖

5

張伯駒在收藏界,有一雅號—京城“怪爺”。

他怪在哪裡?

歷代收藏家,都喜歡在藏品上加蓋圖章,張伯駒很奇怪。

他從不留任何痕跡,只是賞玩。

收藏之人,大多非富即貴,生活奢靡,張伯駒很奇怪。

他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也不講究派頭,常年一身長衫,一點都不像“有錢人”。

別人收藏,大多低買高賣,賺取大量財富,張伯駒很奇怪。

他只買不賣,你說他家底厚吧,他和妻子潘素卻為了錢給別人作畫。

但為了收藏,張伯駒是真正的豪擲千金。

世間縱有千般曲,人間再無張伯駒

遊春圖

1946年,古玩商人馬霽川欲將《遊春圖》賣至海外,要價800兩黃金。

張伯駒聽聞此事,急忙找到故宮博物院,“你們把它買了吧。”當時物價,一兩黃金就可以買一小院子,這可是800個院子呀。

故宮博物院表示無力購入。

張伯駒多方周旋,講價至220兩黃金。但當時,張伯駒手中連50兩黃金都沒有,怎麼辦呢?

他變賣了住宅—叢碧山房,佔地15畝的李蓮英舊宅。

一萬平米的北京四合院,如果留到今天,光地皮就是數十億。

世間縱有千般曲,人間再無張伯駒

百花圖

此前,他還以110兩黃金購入《道服贊》,四萬大洋購入《平復帖》······就這樣,張伯駒為了收藏,散盡家財。

多年後,他吐露心聲:“不知情者,謂我搜羅唐宋精品,不惜一擲千金,魄力過人。其實,我是歷盡辛苦,也不能盡如人意。因為黃金易得,國寶無二。我買它們不是賣錢,是怕它們流入外國。”

6

1941年,日本人想買《平復帖》,出價30萬,張伯駒嚴詞拒絕。

之後,張伯駒遭到特務綁架,索要鉅額贖金,想逼迫他賣書畫。

張伯駒斬釘截鐵叮囑妻子潘素:“我收藏的那些書畫,不能賣,他們要撕票,隨便。”

死扛八個月,張伯駒才被釋放。

動亂年代,為使這些珍寶不受損毀,張伯駒夫婦歷盡艱辛。潘素就曾將藏品縫進被子,來躲避搜查搶奪。

在張伯駒眼裡,這些藏品的價值,比性命重要。但當王世襄對他提出:“我想研究《平復帖》,能去你家看看嗎?”張伯駒當即答道:“你拿回家看吧。”

這一看就是一個多月,王世襄藉此完成《西晉陸機〈平復帖〉流傳考略》一文。張伯駒卻從未對人說起這件事。

世間縱有千般曲,人間再無張伯駒

中華第一帖

1956年,張伯駒將《平復帖》《遊春圖》在內的八件國寶捐給故宮,並謝絕20萬獎勵。

後來,他又陸續將全部藏品,無償捐獻給故宮、吉林博物館。

很多人不理解:“耗盡家業收藏,為何又無償捐之?”

張伯駒回應:“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我的收藏,不一定要一直跟著我,只要在我們的國土上,傳承下去就行了。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張伯駒是真正的名士!

7

1966年,“文革”席捲全國,掀起“打右”風潮。

大多數人說起自己劃右,不是憤憤不平,就是淚流滿面,張伯駒卻泰然處之。

他的棋友陳毅說:“你這樣的人都被打成右派,我該向你道歉。”張伯駒無所謂的一笑:“我看古畫也有過差錯,為什麼不許別人錯給我一頂帽子呢?”

這真不是客套話。“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這是張伯駒的處世哲學。

白天,張伯駒被拉著遊街批鬥。晚上,他仍有閒情逸致,拉著妻子寫詩作畫。後來,他們還將這些畫裝訂成冊。

時間太少,好玩的事兒太多,張伯駒從不糾結。熱愛生活,何嘗不是一種能力。

世間縱有千般曲,人間再無張伯駒

人們常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但無論奢與儉,張伯駒看待生活都一個態度。

有10個管家時,不講究,精神世界富足。窮困落魄時,不將就,精神世界安寧。

王世襄回憶:“在1969年到1972年最困難的三年,我曾幾次去看望他。除了年齡增長,心情神態和二十年前住在李蓮英舊宅時並無差異。不怨天,不尤人,坦然自若,依然故我。”

1982年初,張伯駒84歲,生活窘迫,去餐廳點餐,只點一碗湯,兩片面包。他喝過湯,緩慢從容的將麵包塗上黃油和果醬,用方帕包好,帶回給病重的妻子。

這一幕被畫家黃永玉撞見,後作畫—《大家張伯駒先生印象》,稱其清貧之中不失貴族之氣。

別人是跌倒了再站起來,但張伯駒從來沒有跌倒。

真正的貴族,寵辱不驚,淡定自若。無論身處何地,他都有自己活法:坐觀雲起,笑看落花。

張伯駒是真正的貴族!

世間縱有千般曲,人間再無張伯駒

老年時期的張伯駒

8

1969年,“第一大右派”章伯鈞逝世,沒人敢去憑弔。

張伯駒在報上看到章的死訊,毅然拄著柺棍前往,章伯鈞妻女見之,頓時落淚:“伯鈞相識遍天下,逝後慰問者,你是第一人。”

這就是張伯駒,不論潮漲潮落,他都一如既往地守著做人的根本。

袁世凱復闢失敗後,袁家沒落,袁克定生活艱難。張伯駒也不寬裕,但仍將其接到家裡:“他不去華北偽政權任職,我欣賞他的氣節。”

這一養就是十年,直到袁克定1955年去世。

“反右”運動中,京劇演員錢寶森曾批判張伯駒。

但後來,錢寶森去世後,張伯駒託人帶去一百元賻儀。當時,一月伙食費不過十元,張伯駒也不再是豪門公子,生活並不寬裕。有人勸他:不必給這麼多,意思意思就行了。但張伯駒一口回絕:“當初他幫我打把子,有過交情。”

助人於危難之時,分是非黑白人心,張伯駒心中,有真正的俠義!

世間縱有千般曲,人間再無張伯駒

最考驗人性的,不是在順遂如意時,而要看一個人失意時。失意時,所有的偽裝都會消失。

前半生,張伯駒得意,有選擇做自己的自由。後半生,張伯駒失意,仍有做自己的勇氣。

張伯駒的家世,的確讓人豔羨。但張伯駒的牛逼,在於他的處事態度: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

得意不忘形很難,失意不忘形更難。在千災萬劫中的從容,才是真牛逼。

不管經歷什麼,都舒展著眉頭過日子,有貫穿生命的愛好,內心豐盛安寧,性格澄澈豁達,待人真誠,對事熱忱。

人生起起落落落落,但總有這樣一種人,鮮活而不認命,認清世界,依然熱愛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