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裙子十幾萬元!瘋狂炒Lo裙的背後,有什麼營銷思考?

這是一個萬物皆可炒的時代。

網絡上有這樣一個段子:

炒房是 70 後的狂歡,炒股是 80 後的瘋狂,炒幣是 90 後的荒誕,炒鞋是 00 後的盛宴。繼 00 後炒鞋後,10 後開始炒盲盒……


當你以為「最高溢價40倍」的炒盲盒已經是最燒錢的經濟鏈時,最近,又一個高利潤的行業受到人們的關注:炒Lo裙。

有數據顯示,在Lo圈,一條裙子價格可以超過十萬元,1000多元購買的裙子轉手可以賣4000-5000元,原價300多元的玩偶揹包二手價都要上千元……

炒Lo裙的背後,有哪些值得我們思考的營銷秘密呢?


01

Lo圈到底有多火爆?

到底什麼是Lo裙呢?

一般認為,Lo裙是指Lolita風格的裙子。

Lolita以哥特風格、甜美風格和復古風格為基礎,通常在“洋娃娃般精緻”的具有花邊、蕾絲、綁帶或蝴蝶結為特點的服飾在基礎上進行設計,以詮釋某一主題。

這種風格往往代表著甜美、可愛的形象,從而深受年輕人尤其是蘿莉少女的喜愛。


一條裙子十幾萬元!瘋狂炒Lo裙的背後,有什麼營銷思考?


三種不同風格的Lolita服飾


Lo裙最早起源於歐洲,後來流行於日本,再由日本傳入我國。在Lo圈,穿 Lo裙的女生被稱為“Lo 娘”,對應的男生被稱為“Lo 漢”或“Lo 爹”。

由於Lo裙的製作工藝複雜,製作工期漫長,所以這種裙子的價格本來就非常高昂。最初能夠混Lo圈的,基本都是家裡有礦的年輕人。

但Lo裙之所以能夠被炒作起來,很大原因是99%的Lo裙是限時限量販售的。也就是每條裙子只有一定期限的販售期,錯過了就要等下次,有些裙子要等一年才會再販。

這就給了二級市場進行倒賣、炒作的可能性。對於一些廣受歡迎、需求量大的「萌款」,有些人就會在裙子首次售賣時搶購,或者進行二手回收,在市場上進行倒賣,賺取中間的差價。

有網友爆料,一個原價不到 900元 的Lolita 配飾包,可以炒到 1.5w元 以上;1.8w元入手的Lo裙,不到兩個月,價格就可以翻兩倍。

所以,有人把炒Lo裙稱為“炒 Lo股”,不是沒有道理。

但由於許多玩Lo圈的人是十幾歲的女孩子,缺乏足夠的安全意識和鑑別能力,從而出現了畸形的Lo圈現象,即一些賣家會用陪睡的要求來答應一些低齡的“Lo 娘”完成交易。足見這個行業的瘋狂程度。


一條裙子十幾萬元!瘋狂炒Lo裙的背後,有什麼營銷思考?

02

Lo裙為什麼會這麼受歡迎?

炒 Lo裙,這個在很多人眼裡無法理解的行為,到底為什麼會這麼火爆呢?我們可以先看看 Lo裙在我國如此受歡迎的原因所在。

1. lo裙本身的吸引力

我們常說,外來的和尚好唸經。從日本傳入我國的Lo裙,本身已經具備了「外來物種」的新鮮感和神秘感。

雖然Lo裙起源於歐洲,但是其可愛甜美的風格,和日本的二次元文化相得益彰。而源於日本動漫的二次元文化,對於我國年輕人的影響由來已久。

Lo裙對於我國年輕人的吸引力,已經具備了文化土壤。

所以,我們可以在大街上看到穿著Lo裙的女孩子,她們並不在意自己的服飾與周圍人格格不入,因為Lo裙帶給了她們足夠的自信和身份認同。

2. Z世代的圈層歸屬感

根據Mob研究院《85、95、00後人群洞察白皮書》的數據顯示,95後的興趣圈層最為豐富,00後則是二次元文化的最大推動者。

一條裙子十幾萬元!瘋狂炒Lo裙的背後,有什麼營銷思考?


這說明,以95後、00後為代表的Z世代群體,其興趣愛好的多元化正推動著興趣圈層的進一步垂直性細分。

愛玩、會玩的年輕人,需要足夠新鮮、另類的文化來彰顯自己的個性,找到圈層歸屬感。

而具有鮮明特色、又能彰顯身份逼格的Lo裙,自然而然出現在了Z世代的興趣清單。

在Lo圈,Lo 娘往往對Lo裙的版式、做工等有著嚴格的要求。

前一段時間網上流傳著一個視頻,兩個穿Lo裙的女孩在街上遇到了另一個穿山寨版Lo裙的女孩,直接當街“教做人”,表示“穿山(寨)出來要捱罵的”,足以看出Lo圈對自己圈層文化邊界的維護和捍衛。

一條裙子十幾萬元!瘋狂炒Lo裙的背後,有什麼營銷思考?


3. 抖音等平臺的帶動

Lo裙在國內的火爆,還離不開抖音等一大批社交媒體的推動。

在抖音、微博等平臺,有一批備受追捧的Lo 娘,她們作為具有一定影響力KOL,在Lo 圈起到了示範帶頭的作用,被稱為“種草姬”。她們會穿上Lo裙、各種配飾等,把精心拍攝的視頻、圖片曬在網絡上,積累自己的人氣。

“種草姬”不僅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對Lo圈的興趣,同時也為許多剛入Lo圈的萌新帶去了穿搭經驗等,因而也會起到種草、帶貨的效果。

再加上一些商家的聯動炒作,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接觸、喜愛Lo裙,抖音、微博等平臺成為了Lo圈的圈層聚集地。

一條裙子十幾萬元!瘋狂炒Lo裙的背後,有什麼營銷思考?


抖音 Lo 娘@夫人不吃魚

在抖音,#Lolita 話題目前共有 64.3億次播放量;

在微博上,還有專門的#Lolita#超話,超話裡的粉絲超過了8w人,閱讀量23.5億,發帖2.6w,#Lolita#超話更是在時尚美妝超話榜排名第11位。

一條裙子十幾萬元!瘋狂炒Lo裙的背後,有什麼營銷思考?


03

“炒Lo裙”帶來哪些營銷思考

如此暴利的“炒Lo裙”行業,離不開一定的商業炒作和營銷手段,這其中又有哪些值得品牌和消費者借鑑和規避的地方呢?

1. 利用了人性的弱點

事實上,不僅僅是炒Lo裙,包括炒房、炒幣、炒鞋、炒盲盒,都是利用了人性中的某一個弱點。

這個弱點其實是某種心理需求,只不過炒股、炒房、炒幣,利用的是人們對金錢、資產的需求心理,而炒鞋、炒盲盒、炒Lo裙,則更多是一種精神層面的興趣愛好。

心理學上有一個“羊群效應”,可以解釋這種現象。有一個人白天在大街上跑,結果大家也跟著跑,除了第一個人,大家都不知道奔跑的理由,這就是“羊群效應”。

這種隨大流的跟風,其實是源於人內心希望融入某種群體,得到一種圈層認可和身份認同。如果自己和別人的行為格格不入,就會產生焦慮感和孤獨感。

這就是為什麼經常一個東西火起來,很多人都會去關注的原因。而我們經常說的“僱人排隊”的飢餓營銷現象,同樣是利用了人們的這種心裡弱點。

2. 炒賣有風險

炒賣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高利潤的背後,往往隱藏著高風險。甚至是一個小小的導火索,就可能導致整個產業鏈的崩盤。

比如最近的NBA事件,直接導致了炒鞋圈的“遇冷”。在毒APP上,許多鞋子的價格開始出現大幅度跳水,一些人囤的鞋子開始滯銷。


一條裙子十幾萬元!瘋狂炒Lo裙的背後,有什麼營銷思考?


而對於Lo圈出現的“騙睡”等負面消息,如果有相關部門介入,也有可能影響圈子的發展。

3. 品牌可以借鑑,消費者需理性

Lo圈的多元化,其實也顯現了00後更加豐富的圈層文化。對於品牌商來說,在品牌營銷中,如果能通過聯名、植入的方式,適當地融入Lo圈的元素和文化,對於拉近與00後的距離,必然大有幫助。

不過還是要提醒00後等年輕人,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理性消費,切不可盲目跟風,更要擦亮雙眼,小心掉入一些人編織的網絡陷阱中。

總之,Lo圈的出現,豐富了大眾文化的形態和人們的精神世界,必然是值得肯定的。但如何維護這個圈子的良性發展,則需要商家、消費者等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