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和襲人云雨過後,為何疏遠襲人親近晴雯?難道真的喜新厭舊?

野立


寶玉和襲人云雨過後,並沒有疏遠襲人親近晴雯,更談不上喜新厭舊。襲人和晴雯都是賈母給寶玉的丫環,兩人年齡差不多,服侍寶玉的時間也不分先後,何來新舊之說?

至於寶玉親晴雯遠襲人的說法,無非是寶玉支走襲人,私下派晴雯送兩塊舊帕給黛玉,這談不上寶玉對襲人的疏遠,只是舊帕象徵愛情,又是私相傳送信物,寶玉不想讓襲人知道,怕她藉機勸誡,甚至報告王夫人。

襲人和寶玉的感情,賈府上下內外無人不知

襲人和晴雯,寶玉都很喜歡,但襲人在賈府上下、內外,顯然要比晴雯知名度更高,也更被寶玉依戀。

襲人春節告假回家,寶玉在寧府聽戲聽不下去,瞭解他心思的小廝茗煙帶他去了襲人家,襲人見了寶玉,眼圈發紅,襲人母兄看兩人樣子,也明白了怎麼回事,這說明兩人感情不錯府。

薛蟠過生日,蔣玉菡行酒令時說了一句:花氣襲人知晝暖。薛蟠大叫:

“了不得,了不得!該罰,該罰!這席上又沒有寶貝,你怎麼念起寶貝來?”蔣玉菡怔了,說道:“何曾有寶貝?”薛蟠道:“你還賴呢!你再念來。"蔣玉菡只得又唸了一遍。薛蟠道:”襲人可不是寶貝是什麼!你們不信,只問他。”說畢,指著寶玉。

襲人和寶玉的關係,連薛蟠都都知道了,榮寧二府除了賈政、賈赦等人,女眷應該都知道,負責管家的賈璉,應該也能聽鳳姐兒提起過。襲人雖沒正式封姨娘雖,但人人皆知她和寶玉的關係,說明襲人在寶玉身邊還是能排得上首位。

作為貼身丫環,襲人對寶玉照顧得無微不至,甚至在小丫環眼裡,她的勤謹小心也無可挑剔,但襲為釵副,襲人說話口氣和寶釵相似,另外,襲人的爭榮誇耀之心,讓她對寶玉進學、科舉之事也比晴雯等人要上心,這也是寶釵在寶玉身邊大丫環中拉攏襲人的原因,而寶玉最討厭的就是封建仕途經濟,也不想走這條路,所以,有些事情,他自然要揹著襲人,一是省得襲人嘮叨,二是怕襲人和寶釵、湘雲又藉機規勸。

反觀晴雯,素日是個使力不使心的,對寶玉將來是否科舉取試、做官,全不在意,寶玉有些事自然願意和晴雯分享,

晴為黛副,晴雯在心理和精神層面和寶玉更接近

(寶玉認為),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

寶玉的想法在當時非常超前和叛逆,怡紅院的大丫環中,也只有晴雯在精神層面更接近寶玉。晴雯是賈母派給寶玉的丫環,模樣、言談、針線,都是第一流的,但晴雯無視封建等級觀念,對王夫人,對寶玉,對釵黛,都有多次冒犯,和深諳賈府生存規則,懂得為自己爭取資源的襲人比,兩人明顯不在一個層次。

例如:晴雯明知王夫人討厭丫環愛打扮,依然穿著別緻,還留了兩個長長的指甲;也知道襲人暗中被王夫提拔當了姨娘,已經成了怡紅院的半個主子,晴雯依然幾次譏笑襲人;對寶釵,有過“三更半夜地來坐著,害得我們不得睡覺”的遷怒;對黛玉,有使性子。

這樣的晴雯,和寶玉不願同賈雨村之流坐而論道,是不是有相似之處?

和襲人比,晴雯沒有奴性,在精神上更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和自由,這與賈寶玉厭惡封建士大夫之流的道貌岸然,如出一轍。

襲人之於寶玉,有點像母親;晴雯之於寶玉,更像個玩伴

襲人對寶玉的照顧無微不至,就以寶玉第一次和秦鍾到家塾上學來說,襲人幾乎方方面面都替寶玉考慮到了。

襲人笑道:“唸書的時節想著書,不念的時節想著家些。別和他們一處頑鬧,碰見老爺不是頑的。雖說是奮志要強,那工課寧可少些,一則貪多嚼不爛,二則身子也要保重。這就是我的意思,你可要體諒。"襲人說一句,寶玉應一句。襲人又道:”大毛衣服我也包好了,交出給小子們去了。學裡冷,好歹想著添換,比不得家裡有人照顧。腳爐手爐的炭也交出去了,你可著他們添。那一起懶賊,你不說,他們樂得不動,白凍壞了你。"

晴雯雖有補裘,但和襲人一樣“母親似的”關心卻沒有,無論是貼斗方,還是撕扇,都是少男不女之間的樂趣,晴雯沒有襲人的深謀遠慮,也不懂得規劃,只道是大家在一處就是了,這不正是少女沒心沒肺的樣子嗎?

寶玉是個貴族公子,他的衣食住行,需要人操心,精神上也有要有談得來的玩伴,襲人和晴雯對他來說,一個偏肉體,一個偏心靈,如果讓寶玉自己選擇,他不會捨棄任何一個。雖說寶玉有讓晴雯給黛玉送舊帕的事,但寶玉也經常讓襲人抽空到瀟湘館陪黛玉聊天兒解悶。可見,寶玉對襲人、晴雯都非常喜歡,沒有輕重之說,沒有新舊之嫌。


小雅的小


紅樓夢中,寶玉和襲人云雨後,為何疏遠了她,卻親近晴雯,寶玉卻回答了這一點。事情的緣由到底是什麼?讓我帶大家去觀察一下。在紅樓夢中,有兩個丫鬟和寶玉最為親近,一個是襲人,另一個就是晴雯。

在紅樓夢的第二回中就提到了襲人和寶玉初試雲雨的事。襲人作為寶玉的第一個女人,當然在寶玉的心目中也是擁有一定地位的。襲人,本來是賈母身邊的丫鬟,後來因為她聰明伶俐,就讓她伺候府中的少爺寶玉了。襲人,雖然是一個丫鬟,但身材高挑面如桃花,是個數一數二的美人。

說起襲人,也是個苦命的孩子。因為她從小被賣到賈府,經歷了辛痠痛苦,經歷了被親人拋棄,所以心裡比較缺乏安全感,後來到了賈府。襲人成為賈寶玉的丫鬟後,寶玉對她很好,於是心裡邊也有了依賴。

襲人雖然貧苦,但是卻心地善良,在書中描述的是她溫柔體貼,善於委曲求全。而什麼才算是委曲求全呢?就是襲人無論寶玉發生什麼事,她都第一個挺身而出。

不論遇到什麼,襲人都會規勸寶玉好好讀書,不要做其他的事。襲人作為寶玉的第一個女人,發生了那件事後,她對寶心的愛和的真心是常人難以體會到的。

那麼這種關係在寶玉心中到底又有多少地位呢?她從小缺乏安全感,正是由於寶玉給了她這種安全感,所以襲人,用盡一切小心思,想要留在寶玉身邊,這種無私而又自私的愛,反而引起了寶玉的反感。到後來,襲人的家人找到了她想要幫她贖身的時候,她卻拒絕了,這是多麼有韌性的女孩子呀!

襲人不但會耍小心機,還特別愛耍小孩子脾氣,當史湘雲給寶玉梳頭的時候,她就生氣了,不管寶玉向她解釋什麼,都不管用。

後來寶玉只能騙她說,以後的事情都只聽她一個人的,這才不生氣了。襲人還有一個缺點,那就是疑心特別重,可能也是跟她的身世有關吧。後來寶玉遇到了更喜愛的黛玉。

襲人卻不開心了,所以寶玉會常常找晴雯偷偷的去,估計這一點對後來遠離襲人親近晴雯有很大的關係。小編認為任何事情都有度,在你善待他人的同時,他人也會善待你。希望大家可以做一個大度的人,留住自己美好的一切

書中寶玉為晴雯作《芙蓉女兒誄》,又借一個小丫鬟的口說晴雯當了芙蓉仙子,想來曹翁對晴雯也是抱著一絲偏愛的吧,只有這樣的女子才真真配得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中學語文教師鄧國平


寶玉可並非喜新厭舊的人,倘若真的如此,那薛寶釵和薛寶琴都是在黛玉之後才來到賈府的,而且相貌都在黛玉之上,如果寶玉喜新厭舊,朝秦暮楚,那就不會在黛玉離世之後,還是“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了。


那麼,寶玉後來為何親近晴雯而疏遠襲人呢?

因為寶玉是追求感情生活,追求浪漫氣息的人,在這一點上,晴雯與他志趣相投。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呢?在晴雯補裘那一回裡,賈母給了寶玉一個大氅,是孔雀羽毛織的叫作雀金裘,寶玉赴宴時不小心被手爐的蹦出來的火燒到了這裘衣上,燒出一個小洞,只因這雀金裘難得無人會補,只晴雯精通針線一人會這功夫,偏偏又傷風病倒了,因怕老太太呵責寶玉,又怕寶玉著急,所以忍著病痛拼著命地熬了一夜,補好了衣服。而這晴雯據書中描繪平日裡是懶於針線的,她是寶玉的丫頭,平日派給她的也是寶玉的活計,她便懶怠不肯做。為何如此呢?這就是前文所提及的,晴雯是追求感情生活而不大注重事業的,所以平時總是一副懶洋洋不肯做事的樣子,但是為了寶玉她即使拼命也會去做,所以才說晴雯是為感情而活的人。再有,在晴雯撕扇那一回裡,形象地刻畫出晴雯的浪漫主義形象,在那一回裡,寶玉與晴雯因生活瑣事起了爭執,寶玉為了哄晴雯開心,竟將扇子拿來叫她撕,結果兩人捧腹大笑,冰釋前嫌。另一個丫頭麝月就十分不理解,說他們好好的作踐東西取樂,這就是寶玉與晴雯的相通之處,活的浪漫且藝術,一把扇子不值什麼,能博一笑,能讓兩人的矛盾冰消瓦解,何樂而不為?



而襲人則全然不同,襲人是事業型女性,在她心裡,工作是第一位的,換句話說,也就是錢財名利是最重要的,襲人做事勤勤懇懇,周密小心,凡事寧可多做,絕不少為,一步錯路不走,一句錯話不說,為的是什麼?為的是保住她在賈府的地位,她可真的不是為了感情,她曾經對寶玉說過“難道你做了強盜土匪,我也跟著你不成?”可見,襲人是一個奔富貴前程的人,強盜土匪未必都是壞人,若是感情要好,怎麼樣都會不離不棄的,所以,寶玉與襲人在人生志向上有著根本的分歧,他們就不是一路人。



而且襲人與晴雯在人性上有著很大的區別,襲人真的是沒有辜負她的好名字,總是會襲擊別人,為人追求富貴沒有錯,奔著前程使勁也沒有錯,可是為了富貴榮華而對別人起加害之心就是道德的本質問題了,寶玉之前是因為年紀過小,不過完全看清楚人事,但他與這兩個丫頭同吃同住,朝夕相對,時間長了,自然能體會她們倆的個性和為人,所以後來才會疏遠襲人而親近晴雯


有雪片片57321


寶玉和襲人云雨過後,並沒有疏遠襲人親近晴雯,因此更說不上喜新厭舊。

  • 從賈寶玉本性來說。

1.賈寶玉是《紅樓夢》一書的男主,是個叛逆反封建的男人,而且很尊重女性,他對府裡的丫鬟婢女都是一視同仁,並不會因為她們是丫鬟而輕視瞧不起她們。

2.賈寶玉也不是“渣男”,沒有渣男的的壞毛病——得到之後就不珍惜,否則賈寶玉會收到很多現代女性的痛罵,而不是被人稱道。

3.賈寶玉是重感情的人,他和襲人晴雯朝夕相處,感情都是逐步累加的。

  • 在賈寶玉所處時代,丫鬟作為奴才,有給主人暖床的職責。

《紅樓夢》中有很多跟賈寶玉發生過關係的丫鬟,其中有準備洗澡水的粗使丫鬟碧痕。出自晴雯口中,可以看出碧痕因為伺候主子洗澡擦槍走火,跟主子發生了關係。但碧痕是外面粗使丫頭,之前跟賈寶玉接觸不多,偶然雲雨之後又去忙自己的差事去了,鮮少出現在賈寶玉面前。所以賈寶玉跟碧痕發生關係之後就沒下文了。而這段話裡寶玉也是很平常的邀請晴雯跟自己共浴,會發生什麼兩人也心知肚明。以賈寶玉來說他不會強迫丫鬟,算是好的了。所以賈寶玉也不會因為跟襲人云雨就更偏愛襲人,也不會因為雲雨反而冷淡襲人。對於他所處時代,跟丫鬟發生關係屬於平常。

寶玉笑道:我才又吃了好些酒,還得洗一洗。你既沒有洗,拿了水來咱們兩個洗。

晴雯搖手笑道:罷,罷,我不敢惹爺。還記得碧痕打發你洗澡,足有兩三個時辰,也不知道作什麼呢。我們也不好進去的。後來洗完了,進去瞧瞧,地下的水淹著床腿,連席子上都汪著水,也不知是怎麼洗了,笑了幾天。我也沒那工夫收拾,也不用同我洗去。

  • 賈寶玉對襲人和晴雯有不同的親近方式,並不存在待誰更好。


賈寶玉對待襲人和晴雯更像是對待女朋友和紅顏知己。女朋友是跟自己有云雨關係的,事事關切自己,也會嘮叨管理自己。紅顏知己是能夠理解自己的,不會強求自己,能跟自己玩在一處。

他對兩個人可以說都是很愛的。襲人如不在身邊,他會甚為想念。對晴雯他一直尊重,共宿一屋也不曾輕薄。如果不出意外兩個人都會成為他的小妾。而他對兩人也會是同樣的親近。

綜上,賈寶玉是一個思想進步的古代男子,他沒有“渣男”的得到就不珍惜和喜新厭舊的習慣,他對襲人和晴雯各有各的喜愛,並沒有厚此薄彼。


風雪月


這種事情在現實生活中太多了……當然,分析名著與感同身受還是有區別的。


草民879


當然不是喜新厭舊。如果賈寶玉喜新厭舊,那林黛玉早就失寵了。

寶玉和襲人的關係以寶玉捱打為界,分為前後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襲人作為丫頭,得到寶玉的同情和喜愛。

襲人與寶玉

李嬤嬤和襲人鬧矛盾,大鬧怡紅院,罵襲人“狐媚子”,寶玉沒有因為李嬤嬤是奶媽,便站在她一邊訓斥襲人,而是替襲人百般辯解,氣得李嬤嬤說寶玉不理她,只聽丫頭們的話。元妃賜出糖蒸酥酪,寶玉捨不得吃,也要留給回家探親的襲人,寶玉還不顧主奴之別,不在寧府看熱鬧,偷偷和焙茗去襲人家看望。

襲人受到寶玉如此厚待,母兄要贖她回去,她死也不肯。襲人母兄見寶玉親臨寒舍,與襲人親熱厚密,便覺意外之喜,彼此放心,再無贖唸了。襲人生病,寶玉守著襲人,服侍襲人,不像主子對丫頭,倒像弟弟對姐姐。他一時惱怒誤踢襲人,馬上又後悔不迭,柔情撫慰。難怪襲人後來說“刀擱在脖子上也不出去”。

寶玉襲人

當然襲人服侍寶玉是有條件的,這就是要逼寶玉改掉封建家長們不喜歡的“壞”毛病:一是不準說化灰化煙的話;二是不喜讀書也要裝樣子讀書,叫老爺少生氣,在人前好說嘴;三是不許吃女孩子嘴上的胭脂,改掉“愛紅”的毛病。她的這些條件寶玉如若照辦,那麼寶玉將不成其為寶玉,而變成賈珠了。

但寶玉為了讓她安心,滿口答應“都改,都改。再有什麼,快說”,半像發誓,半像嘲弄。結果哪一樣也沒改:接著便左邊腮上帶著女兒胭脂看望黛玉,還貓著腰吃鴛鴦脖子上的胭脂;至於讀書,照樣旁學雜收,聖人經典既不讀,也不裝樣子;“化灰化煙”的話照說不誤,而且隨著悲涼之霧愈來愈濃,化灰化煙的話說得更加動感情,也更有針對性了。

賈寶玉

寶玉對奴隸們、對女孩子都是一視同仁,同情喜愛。對襲人的態度只是這種思想的一種表現。他對襲人說:“你在這裡長遠了,不怕沒八人轎你坐”,其實這只是一種安慰,連襲人自己也認為不可能。但襲人一心攀附寶玉,確有自己的明確目的,雖然不敢說想當寶二奶奶,卻想當個寶二姨娘。

她嫉妒寶玉和其他女孩子親密相處,說什麼“姊妹們和氣,也有個分寸禮節,也沒個黑家白日鬧的!”寶玉從黛玉處回來後她賭氣裝睡不理,這一次寶玉也不理她,並針對襲人把會香改為蕙香,指桑罵槐地說:“明日就叫‘四兒’,不必什麼‘蕙香’、‘蘭氣’的。那一個能比這些花,沒的玷辱了好名姓”,後一句顯然是衝著花襲人說的了。寶玉還權當她們死了,自己毫無牽掛,怡然自得,看罷《南華經》,揮筆自續一則於其後,安然睡去,不知所之。

賈寶玉

當然他幻想超脫現實是不可能的,一覺醒來,面對襲人,又為她解衣解釦。但襲人這一次沒有在他的柔情蜜意前屈服,尖銳地指出:“拿我的話當耳旁風,夜裡說了,早起就忘了。”寶玉見此,拿起一根玉簪,一折兩段,賭咒“我再不聽你說,就同這個一樣”。其實他這種作法完全是為緩解與襲人的緊張關係而玩弄的小把戲,而襲人卻信以為真,兩人關係表面上為之和解,但矛盾卻在繼續著,而且思想裂痕越來越深了。

寶玉因夾在黛玉、湘雲中間受氣,好心反被誤會,因此心灰,襲人卻勸他“隨和”,寶玉激動地予以反駁,說自己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不比他們“大家彼此”,說畢竟至淚下,這一次比上一次更甚,續了一支《寄生草》參禪解悟,續“莊”超脫。

寶玉和襲人

襲人竭力阻止寶玉同女孩子“廝混”,有對其“愛情”的嫉妒,更多的是企圖用封建禮法約束寶玉,使寶玉成為封建家長們理想的孝子賢孫,這樣自己委身寶玉心裡就更加踏實,封建家長也會賞識她的“功勞”,達到攀高的目的。寶玉錯把襲人當黛玉,傾訴肺腑之言,襲人頭頂如炸雷轟鳴,魂消魄散,料定“將來難免不才之事”,只覺“可驚可畏”,“心下暗度如何處治方免此醜禍”,這個封建思想十足的奴才,簡直把寶黛愛情視為洪水猛獸一般,與王夫人、薛寶釵不謀而合。

寶釵和襲人

如果說寶玉捱打之前,襲人未和王夫人自覺地掛上鉤,雖以寶玉屋裡人自居,約束寶玉,規勸寶玉,管制寶玉,但結果卻是管而不住。那麼寶玉捱打之後,二人的矛盾便發生了變化。

襲人趁王夫人向她打問寶玉捱打原因之機,首先向王夫人表示寶玉須得老爺教訓兩頓;其次要王夫人變個法兒叫寶玉搬出園住,以防不測,結果博得了王夫人的賞識,感激涕零地連呼“我的兒”者三,乾脆十分放心地把寶玉交給襲人去管,從此,襲人便對寶玉從諫勸變為監視。

而寶玉也就在這時,叫襲人去寶釵那裡借書,命晴雯送舊帕給黛玉,表示了對襲人的不信任。

晴雯和黛玉

王夫人給襲人賞了兩碗菜,襲人受寵若驚,故作“不知何意”。寶釵點明:“明兒還有比這個更叫你不好意思的呢。”襲人假裝不好意思,實際心裡樂滋滋的。而寶玉卻對此不以為意。十九回襲人用贖身之論對寶玉進行箴規時,還是老太太、太太並提。寶玉捱打之後,王夫人提拔了她,吩咐鳳姐“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兩銀子裡,拿出二兩銀子一吊錢來給襲人,以後凡事有趙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襲人的”。

她回到怡紅院,夜間人靜與寶玉談及此事時,冷笑著對寶玉說:“從此以後我是太太的人了,我要走連你也不必告訴,只回了太太就走。”寶玉說她這樣做“叫別人聽見說我不好,你去了也沒意思”,襲人卻說“難道作了強盜賊,我也跟著吧。再不然,還有一個死呢”。她說的強盜賊,當然是指寶玉。她的“走”和“死”當然是指對寶玉諫而不聽。寶玉針對她的這種說法大罵所謂“文死諫”“武死戰”是沽名不知大義,而他自己死後若能得到女兒眼淚相送,便是死得其所。

這是兩種不同的生死觀的交鋒。寶玉需要的是“林四娘”那樣的忠妾,不需要襲人這種所謂“死諫”“死戰”的“文官武將”。緊接著作者寫寶玉去梨香院要齡官唱“嫋晴絲”碰了釘子,卻見賈薔和齡官糾纏。寶玉回到屋裡,感慨地對襲人說:“我昨晚的話竟說錯了,難怪老爺說我是‘管窺蠡測’,昨晚說你們的眼淚單葬我,這就錯了。我竟不能全得了。從此後只是各人各得眼淚罷了”,自此深悟“人生情緣各有分定”,只是每每暗傷“不知將來葬我灑淚者為誰”。

這實際上是對王夫人提拔襲人同周、趙姨娘一舉的否定,是給襲人興頭之上澆灌的一瓢冷水。襲人母病,鳳姐以姨太太裝束相送,寶玉這一次再不去看她了,卻在怡紅院給晴雯請醫煎藥,晴雯帶病為寶玉補綴孔雀裘,二人情誼遠在襲人之上。

晴雯

王夫人親自抄檢大觀園,逼死晴雯,逐出四兒、芳官,並揭穿他們與寶玉素日私語,說明了襲人的告密。寶玉質問襲人:“咱們私自玩話怎麼也知道了”,“怎麼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單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紋來?”並針對襲人的偽拙掩飾嘲笑道:“你是頭一個出了名的至善至賢之人”,指出芳官“恃強壓倒了人,惹人厭”,“四兒因給自己作了些細活,未免奪佔了地位”,晴雯“性情爽利,口角鋒芒些,…可是她過於生得好,反被這好所誤”。

襲人心機被揭穿,用以後再要晴雯回來哄騙寶玉,寶玉冷笑著說她這是“虛寬我心”,晴雯此去,“知道還能見她一面兩面不能了”。他機智地將襲人穩住,去看晴雯;晴雯死後,在《芙蓉女兒誄》中對襲人表示了極大的義憤。

晴雯

襲人和晴雯都是奴隸身份。寶玉在開始階段對晴雯的“磨牙”不滿,因跌摺扇子事竟要趕她出門,而對襲人則關懷體貼。

但隨著王夫人和寶玉在婚配對象選擇上的矛盾衝突的發展和激化,由於長期封建等級制的薰陶和王夫人的收買政策,襲人便自覺地倒向了王夫人一邊,變成了王夫人在寶玉身邊的“心神耳目”,變成了一個對主子溫順柔和的家畜和對同類一咬致死的“懨犬”;而晴雯對主子則始終是一匹不可馴服的野馬,對寶玉則是一名僅次於黛玉的“知音”。所以寶玉捱打之後,便對襲人和晴雯採取了和原來截然相反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