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淑珍: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從學徒工到歌唱家

於淑珍: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回憶起自己怎麼從一個學徒工成為歌唱家,於淑珍說:“我工作的那個廠子很小,叫天津市中大化工儀器廠,我是學徒工,1956年在天津藝術館給農民示範演出時,天津歌舞劇院的領導也來看演出,就看上我了。”19歲的就這樣懵懵懂懂地從一個學徒工成為一名專業演員,“剛進團,正好趕上歌舞劇院大隊人馬去山東演出。我第一次上專業舞臺就是在山東大劇院參加大合唱,就這樣一步步從合唱隊員到民歌小合唱、獨唱直到歌劇演唱。”

1963年,灌製了第一張唱片,收錄的歌曲《新剪窗花》和《李雙雙小唱》在農村大隊廣播裡備受寵愛,非常風靡。

1959年,出演歌劇《向秀麗》,在歌劇中扮演為搶救公家財產而犧牲的一個製藥廠女工。

二十世紀70年代末的電影《甜蜜的事業》成就了一首歌——《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也成就了這首歌的原唱者。“《甜蜜的事業》的導演謝添是天津人,1978年底他打電話給劇院領導,讓我到北影廠錄音,這首歌一共錄過好幾個版本,現在傳唱的就是最後用電聲伴奏的那一版。”

於淑珍: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於淑珍

“我從不刻意去追求什麼,就是好好學習,好好工作,也沒想過一定要當歌唱家,很多事情就是這樣,水到渠成時該來的就來了。所有的突破都不能拋開自己的條件,我記得一位老師說過:石雕石玉雕玉,我很清楚自己的條件,如果我就是一塊‘石頭’那我不會強求自己有‘玉’的效果。也曾有人提議我在演唱時要表現出無產階級氣勢磅礴的情緒,但我就是唱不出來,我說我再使勁聲音就破了,只能就這首歌所需要的情緒去處理。”這樣評價自己。

這種以堅韌為基礎的平和還表現在她對歌曲的理解上。在所有演繹過的歌曲中,對《月光下的鳳尾竹》這首歌的理解更見柔韌的性格。“作曲家施光南去雲南體驗生活後寫這首歌時,最後一句是‘一起走向啊,結婚登記處’,是希望通過這首歌去宣傳《婚姻法》。後來有人提出異議:那麼抒情的歌怎麼還有這麼直白的歌詞!有人把這一句改成了‘一起走向啊,那綠色的霧哎’,但不管在什麼場合演唱這首歌我唱的還是原詞,我要尊重歷史事實,原來創作這首歌的思路就是要反映現實的。”

於淑珍: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於淑珍

1998年從天津歌舞劇院退休,對於帶徒弟的事,她說:“有的人能唱但未必是好老師,若我要教學生一定要把他們教出來,但我覺得自己並不適合做老師,帶徒弟是要負責任的,當我覺得自己能力不夠時就不去做。我只會唱歌,那就只唱歌!”

表示,自己從年輕時最大的一個心願就是想好好上學,“但一直沒這個機會,時間充裕了我報名上了天津老年大學。我去上學就是個學生,老老實實上課認認真真聽講。小時候扒後臺追明星的事自己也幹過,所以如果有人想和我照張相、籤個名也覺得是很高興的事,人家能提這樣的要求也是人家願意接受你啊,自然要熱情地去做。”

於淑珍: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老年大學的生活過得很開心,“學了幾年書法,在學習花鳥國畫”。對於風生水起的娛樂圈,她表示很理解:“有一些年輕人來看我時說:‘於老師我們很實際,我們要賺錢要買房子’。我只對他們說,有追求也挺好,但要符合自己的條件,努力了得到是幸運,得不到也不要抱怨,要懂得放棄!可以開始下一個事情嘛,年輕沒有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