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德甲實行三分制以來的“首次”,論強隊與弱隊差距縮小的原因

對於本賽季的歐洲豪門俱樂部,相信球迷們脫口而出的一個詞就是“冷門”。的確,新賽季也沒有開始多久,但是每一輪幾乎都有歐洲強隊在中下游球隊身上“翻船”。這種情況導致的表面現象,就是強隊與弱隊之間的積分差距縮小了,聯賽積分榜上出現了“一個頁面積分差不多”的狀況。這種情況最明顯的就是體現在德甲聯賽上,自從實行三分制以來,德甲出現了一個“首次”狀況——首次出現了德甲第一名與第九名只差兩分的情況。也就是說德甲前半段球隊的積分是很相近的,一場勝利或者失敗,就有可能讓一支球隊前進好幾名或者後退好幾名。筆者就從德甲實行三分制以來的“首次”,論強隊與弱隊差距縮小的原因。

從德甲實行三分制以來的“首次”,論強隊與弱隊差距縮小的原因

為什麼要把範圍圈定在“實行三分制以來“呢?在90年代之前,無論在世界盃小組賽上還是在歐洲各大聯賽上,贏一場球只積兩分,平局是一分。這種規定造成的狀況,就是不少球隊為了穩定而“保平”,畢竟贏一場球與平一場球分數差距不大。這種情況造成了很多原本可以很精彩的比賽,雙方球員為了各自球隊在積分榜上的穩定,貢獻了一場乏味的比賽,影響了足球這項運動的觀賞性。另一種情況,就是無法讓各支球隊在積分榜上拉開差距,造成了很多球隊同積分只能比較淨勝球。所以足壇實行三分制的初衷,就是為了這項運動提高觀賞性,讓各支球隊在積分榜上拉開差距,造成了強弱分明的景象。

從德甲實行三分制以來的“首次”,論強隊與弱隊差距縮小的原因

可以說,三分制實行的初衷,就是為了拉大積分榜的差距。這項新規則實施之後,無論在世界盃小組賽還是在各大聯賽中,不少球隊為了三分這個“遊人”的分數,踢出了很多精彩的比賽,積分榜上強隊與弱隊的差距也拉大了。然而本賽季以來,德甲卻首次出現了積分差距很小的情況,並不是德甲球隊都為了保守而“保平局”,而是因為不少強隊都在弱隊身上“翻車”,導致了球隊之間出現“循環勝利”的情況,造成了積分榜上強隊與弱隊的差距縮小。差不多的情況還發生在西甲聯賽以及英超的“第二梯隊”中,巴薩在遭遇了“多年以來的最差開局”仍舊能夠榮登榜首,就是這個道理的體現。

從德甲實行三分制以來的“首次”,論強隊與弱隊差距縮小的原因

在本賽季,德甲老大拜仁“爆冷”負於了中游球隊,德甲老二多特蒙德也“爆冷”負於了升班馬。那邊英超、西甲更是冷門頻出,就連聯賽一向穩定的曼城都遭遇過兩次冷門,要知道聯賽僅僅就進行了八輪或者九輪,就出現了那麼多次冷門,那就不是偶然了,而是其中有必然因素了。這個“必然因素”就是當今足壇正處於轉型期造成的——從商業化足球到綜合化足球的轉型期,不少商業化已經成熟的強隊,遇到了各種各樣的“瓶頸期”。

從德甲實行三分制以來的“首次”,論強隊與弱隊差距縮小的原因

自從21世紀以來,足壇進入了金元足球時代,這項世界第一運動在新世紀被商業化是必然的。但是經過了十幾年的“商業化足球運作”,也出現了弊端——足球的觀賞性有所下降,球星的比例有所降低。失去了觀賞性與球星,足球在未來很有可能從“第一運動”的寶座上跌落下來。意識到相關問題的強隊開始了改革,紛紛重新重視起了足球的觀賞性。在轉型的過程中必然會付出戰績的代價,所以德甲的第一名和第九名在三分制時代首次出現了“僅差兩分”的情況,這個理由也能夠解釋這些聯賽“強隊弱隊差距小”的原因。所以說,大家不必擔心強隊與弱隊差距縮小,會導致負面的效果,其實這只是足壇的一個轉型期。相信轉型過後,世界足壇還是會迴歸“強弱分明”的狀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