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家長們你知道多少?


屈光不正,家長們你知道多少?


家長們總是擔心孩子在過度用眼而影響視力,思考著如何鬥智鬥勇和孩子談判,或費時費力安排戶外活動。

孩子的視力問題的確需要充分重視,但首先要清楚孩子的視力情況,才能有的放矢,否則可能會錯怪了「書本君」和「電腦君」們。

今天先來談談視力和孩子視力不良的主要原因。

孩子視力不到 1.0 一定不正常?

視力,就是人眼分辨物體細微結構的能力。醫學上視力又可分為裸眼視力和矯正視力:裸眼視力,就是每個人本身所具有的視力;矯正視力,是指通過佩戴眼鏡或手術矯正後所能達到的視力。

人不是一生下來就能看得清所有東西的,新生兒只能看到眼前的物體移動,隨著外界環境的刺激,視覺系統迅速發育,視力逐漸提高。

正常情況下,3 – 5 歲兒童的視力可達到 0.5 - 0.7,5 - 7 歲兒童的視力可達到 0.7 - 0.9,7 歲以上的學齡期兒童視力發育已基本完成。由此可見,兒童階段的視力不到 1.0 未必不正常,要根據實際年齡判斷。

視力不好都是「書本君」和「電腦君」惹的禍?

由於現代教育、生活、娛樂模式的改變,近視呈現低齡化趨勢,在學齡兒童中有較高的發病率,因此很多人都認為孩子視力不好,就是看電腦看電視太多了所致。這隻對了一半。

孩子視力不良的主要原因除了近視,還有遠視和散光。正常情況下,眼睛調節放鬆,遠處的平行光經過眼的各層結構,恰好在視網膜上聚焦,這種情況為正視。近視是平行光線在視網膜之前聚焦,多因眼球過長所致,眼球的長度越長,近視度數越深。遠視是平行光線在視網膜之後聚焦,可能由於各種原因,包括眼球先天性過短或後天發育不足。人在嬰幼兒時期多為遠視,這是正常的,隨著年齡增大,遠視度數逐漸降低,直至正視。散光是平行光線通過眼球折射後成的像不在一個焦點上,大部分散光是先天性的。學齡前兒童的視力不良原因以遠視和散光為主,學齡期兒童則更多為近視,部分孩子可能還有散光。

近視與過度近距離用眼有密切聯繫,看書、寫字、電腦、手機都屬於近距離用眼方式,時間過長或姿勢不良確實都是近視發生發展的危險因素。遠視和散光與近距離用眼則沒有太大關係。


屈光不正,家長們你知道多少?


視力不好 ≠ 弱視

經常有家長認為孩子視力不好就是弱視,究竟視力是不是這麼容易就變「弱」呢?

在醫學上,弱視是指在視覺發育期,矯正的視力仍低於相應年齡的視力(3 – 5 歲 0.5,6 – 7 歲 0.7,7 歲以上 0.8),或雙眼視力不同,表現為在視力表上相差兩行或以上。簡單而言,眼睛長期看不清就容易引起弱視。

僅僅是裸眼視力低於相應視力標準,通過光學矯正後的矯正視力在正常範圍內的,不是弱視。

一般來說,雙眼高度遠視(≥ 5.00 D)或散光(≥ 2.00 D)容易引起弱視,雙眼度數相差較大也是弱視的危險因素。

弱視早發現早治療,有望恢復到正常矯正視力,但如果直到青少年或成年時才發現弱視,治療就相當困難了。

如何正確評估孩子視力情況?不能單單靠視力表

由於兒童常常不能清楚的表達視物是否模糊,所以評估孩子的視力很重要,特別是對於 3 歲以上的兒童,最好定期檢查視力。醫生建議最好是一年查一次,如果可能近視的話要半年查一次。

但單單檢查視力還不夠!還需要檢查近視、遠視和散光等屈光狀態,並測量矯正視力,這就需要到正規的醫院進行驗光。

對於兒童來說,擴瞳驗光是必要的,目的在於放鬆調節,使屈光狀態穩定,從而進行準確的驗光。通常使用的藥物起效迅速,作用維持 6 - 8 小時,滴眼後出現看近模糊、畏光均屬正常現象,無其它明顯副作用,是十分安全的。

完成後驗光師會出具驗光報告,學著看看驗光報告很有用處,可以進行前後對照,瞭解孩子的屈光變化。一般的驗光單如下圖所示:


屈光不正,家長們你知道多少?


表格中球鏡值表示近視或遠視度數,醫學單位是「D」,1 D = 100 度,「-」代表近視,「+」代表遠視。右眼的球鏡顯示為-1.50 D,即近視 150 度,同理,上面這位的左眼近視 175 度。柱鏡值是「散光」度數,單位也是「D」,軸向代表眼球最弱屈光力在什麼方向。矯正視力 1.0 的意思是配戴這樣一副合適度數的眼鏡後,可以達到 1.0 的視力。

評價視覺能力並非單以視力論英雄,瞭解孩子的屈光狀態很重要,記得帶孩子去驗個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