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些醫生家長打死都不讓自己的子女學醫這件事?

傳染病疫苗科崔醫生


在醫生界有這樣一個笑話,有人問一個醫生,我的孩子想學醫可以嗎?

醫生回答說,我問你一個問題,孩子是不是親生的?如果不是親生的,可以學醫了。

醫生是一個很好的職業,為什麼很多醫生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學醫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培養時間長

很多三甲醫院都要求醫生只要要有碩士學歷。

如果一個人19歲開始讀大學,讀個本碩博8年制,出來已經27歲了,然後參加工作穩定下來已經30歲了。然後再

入職之後,每年還要繼續教育培訓,晉升主治醫生,副主任醫生,主任醫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往上走,從學醫開始至少需要20多年時間。

反觀其他的大學專業,23歲畢業進事業單位或者企業,踏踏實實好好幹,同時繼續深造,7年時間過去,到了30歲很有可能都混成小領導了。

二、醫生合法收入不高

醫生是一個技術類職業,要擔很高的風險,比如給別人看病看錯了,或者沒看好,引發的責任是很大的。雖然責任和風險很高,但國內醫生的收入並不和這兩者掛鉤。

哪怕是擦玻璃,高空作業也要比地上作業收入高很多,醫生呢?

承受著高風險,輸出自己的技術,做最多的工作,有時候忙到不能回家,合法收入卻不高。

醫生是灰色收入比較高的職業(外出講課,會診,處方權,回扣,紅包等),但往往只有專家醫師收入才高,小醫生的收入跟進外企或者其他公司相比實在不高。

三、醫生工作很累

首先大部分醫生都有值夜班經歷,生物鐘混亂。

其次真實工作時間很長。一個門診醫生,一上午經常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很多醫生中午門診是1點結束,吃飯休息半小時,下午門診1點半就開始直到五六點鐘。

然後還得做科研,發文章,評職稱,這些都需要很多額外的時間和精力,在忙碌的工作環境之餘還要考慮自己的職業晉升。

最後還要處理好醫患關係,醫患關係的起因可能是很多方面,制度,管理,醫生,患者方方面面都有可能,但是所有的矛盾都被患者家屬推到醫生身上。出現一次嚴重些的延緩糾紛,醫生可能兩三年都緩不過來。

我以前聽說一個醫生,他有一個患者手術後出現併發症去世了,患者家屬來醫院大鬧了一通,從此他就不再當醫生了,你說這份壓力有多大?

如果說醫生掙得多,那都是正副主任級別的少部分醫生,他們可以做到養家,出名,發財,任何行業高精尖人才的收入都很高。

這些終究只是少部分人,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在醫生領域,大部分人都是工薪階層的普通人,卻還要承受這麼大的壓力,實在是得不償失。

你對這個問題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中留言。我是松鼠課堂高老師,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和點贊!

松鼠課堂高老師


根本不是這回事。我認識一個三甲醫院的心腦主任醫生,醫德極佳,口碑甚好,他兒子就讀省級重點學校,是出色的高材生,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讓兒子學醫,明後年就可以出來工作了,子承父業,估計將來也會是一名優秀醫生。相反,我鄰居父親是教師,他沒有當老師,前年兒子高中畢業,他讓兒子就讀華南師範大學,我問他,是讓兒子隔代繼承教書匠職業,他十分肯定地告訴我,絕不會讓兒子去教書。不做老師,卻又讀名牌師範大學,我真搞不懂,但事實就擺在那裡。這樣的實例還很多,醫者,不乏不缺後來者,教者,恐怕就很難很難說了,這才是真正的社會現實。


凌飛華


這只是社會和媒體的輿論的偏見,確實有很多醫生子女沒有學醫,但父母是醫生 孩子也是醫生的人大有人在!身邊不要太多這樣的例子!說明不了任何問題!醫生前期確實辛苦 但父母輩已經創造出了好的條件可以輕鬆的讓自己的孩子度過這個階段,我大學同學骨科碩士,在研一的時候他老爸給他買了一輛奧迪A6 他父親是其他科室主任醫師!很多事情是媒體臆想 不是現實情況!當然也有很多確實沒學醫 但只能說父母學歷高所以更加尊重孩子自己的決定而已!


熱愛喵的麻醉師


那只是你個人想法。不代表全部。北京協和醫院吳階平院士(醫學家)吳門三代有30餘人從事醫學,是醫生。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子女全是學醫。南京軍區總醫院著名外科學家黎介壽三兄弟都是學醫。3人都是醫學界的院士。華西醫院,院長石應康,父親石美森是重慶醫科大學兒童醫院,母親是著名婦產科專家。伯父是復旦大學中山醫院胸心外科專家。石應康女兒是華西醫院腎內科教授,祖孫三代都是從醫。例子太多舉不完。魯迅留學日本學醫。孫中山留學香港學醫。郭沫若留學日本學醫。可見醫學對優秀知識分子的吸引,外科之父裘法院士祖留學德國學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勵獲得者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院士,從馬拉西亞歸國報考同濟醫學院,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勵獲得者著名神經外科專家王忠誠院士,兒子也是子承父業留學美國學醫,也是著名神經外科醫生。現任清華大學長庚醫院副院長。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學家程辛農院士,兒子是中醫學家。孫子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祖孫三代都是學醫。是醫學世家。可見越是著名醫學家,子女從醫比例越大。例子太多了。舉不完。你怎麼會說醫生打死不讓自己孩子學醫,






好醫生2792


醫生這個職業其實是個辛苦而且危險的職業,也只有醫生才能明白醫生的苦,所以,如果可以選擇的話,醫生都不願意讓子女再做醫生。

1.醫生沒有固定的假期,而且法定的假期也很短。除了老專家可以自由一些,其他人基本都是輪班。

2.醫生的生活極其不規律。拿坐診來說,醫院一般都是排隊叫號,一個班醫生經常要面對很多病人,但是醫院把號發出去了,醫生就要都看完,所以,經常延誤飯點。而且,即使下班回家,要是有急診,或住院病號,一個電話也要回醫院。

3.醫生也很危險。國家要是有什麼重大疫情,其他人都可以躲得遠遠的,但醫生卻要奮鬥在第一線。很多病毒都是無解的,醫生感染了,也會死亡,就像前些年的非典,就死了很多醫生。

4.醫生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病人。出了事故,醫生就可能要面對醫鬧,報復等。前幾年,記不得是新疆還是西藏了,就有個病人牙疼去找牙醫,病人看完牙醫回家就拿了一個鐵扳手,再去找那個醫生,把醫生砸死了。後來,經調查,殺人的原因,竟然是牙醫給他看牙時把他弄疼了!

因此,雖然醫生待遇不錯,也讓人尊敬,還有一些灰色收入,但醫生還是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再走這條路。


願做一顆小小草


醫生職責是救死扶傷,懸壺濟世、妙手回春、仁心仁術……已經成為醫生的專屬讚譽,被人高看一眼。這麼光鮮亮麗的職業,卻讓醫生在幫助子女就業方面“望而卻步”,甚至傳出了“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的流行語,醫生的孩子不學醫,學醫的學生忙轉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醫生從業的現實問題。

一、原因眾多,說起來都是淚

2018年1月,中國醫師協會發布了《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14.62萬醫師參與,從數據報告中,也反映出了這一問題。

首當其衝的原因就是醫患矛盾空間緊張。患者家屬因不滿治療結果而對醫務人員大打出手的案例此起彼伏,醫鬧事件層出不窮,那種救死扶傷的成就感所剩無己,而是普遍缺乏安全感。在人身安全都感覺無法保障的情況下,醫生當然不望子女重操舊業。

工作時間“超長待機”。選擇從醫,基本上就選擇了愛的奉獻,一上手術檯就沒有了時間概念,加班熬夜更是習以為常,精神高度緊張,身體嚴重透支。

成長週期“遙遙無期”。“一入醫學深似海”,學醫週期明顯偏長,比如本科學歷普遍為4年,而醫學類普遍為5年。這還不算,參加工作後,各種學習培訓紛至沓來,還要寫論文,出成果,這樣才能精進醫術、提高工資收入,可謂是一生的修行。

二、存在問題,但前景一片光明

雖然上面的情況反映了了一些現實問題,但是不代表未來,醫療發生行業依然大有作為。國家衛健委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達100.0萬個,與2017年11月底比較,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增加11217個。雖然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前景還是光明的。而且,隨著全民對健康的日益關注和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對就醫的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弱,醫院幾乎是不會消滅的機構,醫生也鐵定是不會消失的職業。

二、人各有志,自己的路還要自己走

雖然醫生不願子女重走自己老路的情況大有人在,但選擇不干涉和願意子女子承父業的,也不在少數。《白皮書》中,在“是否希望子女從醫”這一問題中,45%的醫生不希望子女從醫,22%表示不干涉。由此可見,是否讓孩子繼續選擇從醫,主要還是取決於孩子自身。建議作為父母的醫生,還是冷靜地看待自身經歷過的不愉快的記憶,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醫生依然是一份崇高的職業,救死扶傷的職責還需要更多的有志之士來承擔。人間正道是滄桑,事物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隨著法治環境的不斷改善,醫生的從業環境必將不斷優化,醫生的就業形勢必將趨穩向好。


鳳凰城陽光


我是法醫阿一,我來講講我的看法。

分析一個問題,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最後才是如何看待。

那麼先來看是不是所有的醫生家長都強烈反對子女學醫呢?先給結論:肯定不是。我也是學醫的,同學,朋友,老師,前輩裡面醫生很多,其中尤其是老師長輩中,其實有相當一部分是子女也學醫學的(專業老師,臨床教授)。這些長輩為什麼願意自己孩子學醫,除了孩子自身意願之外,其實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自身在這個行業發展多年,人脈廣,路子廣,有自身的助力,孩子將來的職業發展會平順很多。



那麼有沒有一些醫生家長不願意孩子學醫呢?答案是:當然也有。尤其是基層醫院的醫生最常見這種想法。

那麼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呢?首先是這些年國內一些地方醫療改革其實並不成功,就醫生而言,一些地方醫院的醫生待遇和收入明顯下降(或是趕不上其他職業的漲幅)。醫生,尤其是臨床醫生,學習時間長,學歷高,但是剛工作的時候,收入其實非常低,某些醫院,研究生畢業的醫生,前兩年月收入也才三兩千,讓他們覺得心理不平衡。而基層醫院的醫生覺得自己孩子就算學醫,自己也未必能幫助太多,孩子還得和自己一樣辛苦熬過來。



其次,近年,醫患矛盾越發突出,醫生的職業風險加大,甚至人身安全都受到侵害。雖然由於打黑除惡,以及專項整治,典型的職業醫鬧已經越來越少見了。但是患者家屬對醫生的不信任卻是並沒有任何改變,各種分不清真假的網絡信息,讓一些患者半懂不懂之下,總覺得醫生不靠譜。而某些地方有喜歡按鬧分配,維穩第一,這樣就加劇了醫患矛盾。時不時爆出,醫生被打,被殺,更是讓很多基層醫院的醫生心裡拔涼拔涼的。甚至有醫生用惡搞的形式,表達自己的不滿,典型的就是廣泛流傳的各種醫生上班帶刀圖。



最後,醫生家長由於自身工作忙,經常覺得陪孩子時間少,家庭教育缺位,相對的就有補償心理,就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自己的老路。其實這種心理幾乎存在於絕大部分繁忙職業的人群中。醫生不願意孩子讀醫,警察不願意自己孩子從警,農民更不願意自己孩子耕地。但是這些不願意,其實不外乎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勝過自己,在自己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罷了。


所以,很多事情看兩面,固然不少醫生說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學醫,但實際上當孩子的學業,教育前途擺在面前衡量時,也不過是因為本身利弊而已。畢竟只有小孩子才做選擇題,大人總是希望什麼都要。


法醫阿一


你好,我是山東高志願填報規劃師孫老師

這個問題沒你說的這麼嚴重,你的瞭解太侷限了,或者說是極小部分的情況,很多傳統的醫藥世家,還是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從事醫學這個行業 ,尤其是男孩子。

做志願填報這麼多年,凡是家裡父母是醫生,或者親戚當醫生未來就業能幫上忙的,也都想讓孩子當醫生,因為家長都知道當醫生好,雖然很累,但是家長往往看的是結果,結果好就行,當然也會徵求孩子意見,但是像提問者說的那樣,打死不讓子女學醫就有點說的太過了。

至於真的有家長“打死不讓孩子學醫”跟有句話是一個意思——“勸人學醫天打雷劈” 那隻能說是家長對學醫有所偏見,或者發生過一些不為人知的的事情傷害過家長,所以有這種想法。但你卻不知成為一名醫生以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強大效應,醫生的社會地位還是很高的。

當然單純醫學這個專業,或者醫生這個行業來說,確實很累很難,壓力很大,還涉及到醫患糾紛問題,但是這只是一方面而已,相比醫生這個職業所帶來的“好處”也是不言而喻的,社會地位,薪資條件,以及關係圈無一不是讓人眼紅的,你要真的說累,哪行哪業不累?老師不累?還是搬磚不累?

我倒覺得,“打死不讓孩子學醫”是一種侷限思想,沒有理智客觀地去看待某些專業的利與弊!只有適合於不適合。

謝謝,希望我的回答會對作者有所幫助。我有篇文章也專門寫過關於醫學這個專業的;利與弊,不明白家長可以再問


山東高考NO1


這幾年每逢高考填寫志願期間網上都傳出,勸人學醫天打雷劈一句雷語。多數都是醫學界人士網上發出的,到底為什麼醫生家長打死都不讓子女學醫呢?一是這些年醫患關係惡化,殺醫、辱醫、醫鬧屢禁不止。醫生已經成為危險職業之一。且越來越不見好轉。患者把看病難看病貴的怨氣撒在醫生頭上。使得在職醫生很心寒。二是學醫時間過長,一生要繼續學習,要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才能跟上醫學的發展。高中畢業考大學,醫學院校都是五年畢業(工科類四年畢業)。要想進醫院從事臨床工作,本科畢業是遠遠不夠的,進入大醫院非博士莫入。博士畢業咱先碩士學習三年,然後考博士四年,博士畢業前還得考取職業醫師資格證。學上完了但是還不能進入醫院工作。要必須完成國家規定的職業醫師規範化培訓三年。這樣你可以開始找工作了,可以進醫院了,至於你能進那級醫院就看自己的學歷水平如何了。進醫院後還得轉科培訓一年或者兩年(各醫院不同)。也就是說從上大學開始,你要不斷學習十五六年,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大夫(比工科類學生晚拿工資九年)。學習週期太長一般家庭承受不起,只有規培後才能拿到國家給的基本生活費。大學碩士博士期間都得交學費和生活費(保守估計接近20萬)。三是醫院勞動時間長,加班夜班頻繁。沒時間顧家,沒時間照顧老人孩子。醫生家長深有感觸自己的辛苦,所以不忍心讓孩子有自己的路,受自己的苦。並且工作期間要寫論文,寫著作,做科研。不然不可能使自己業務提高並且升職。因此醫生家長打死也不讓自己孩子學醫。


岱下明珠天平湖畔153


醫院本應也是個醫療服務行業,是醫療服務行業,那他就有他的特殊性和複雜性,不能簡單和單純的其他服務行業做比較,有些病是能醫好的,有些病是隻能減輕病人的痛苦,有些病是目前在醫學上還解決不了。而有少數患者和患者家屬錯誤的理解了這個侷限性,以為進了醫院化了錢,你醫院,醫生就應該還我一個健康完整的人出院,再加前幾年某些不良新聞媒體的不良推波助瀾,起到了相當壞的作用,把那少數人的道德底線給引導壞了,出現了化錢了就要康復,否則就醫鬧,更甚這培養出了向醫院,毆詐,欺詐的人和團隊,毆打醫生,欺詐醫生,所以現在醫院有點成為高危行業,醫護人員成為高危人員,導致醫生後代不讓選擇醫療行業的根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