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找不到頭腔共鳴該怎麼辦?三種方法教你找到頭腔共鳴

什麼是頭腔共鳴?

頭腔共鳴是聲樂發聲的一種方法。頭腔共鳴是沿襲了科學知識尚不發達的19世紀的聲樂術語,是一種練聲方法。頭腔共鳴感覺的獲得是在口腔共鳴的基礎上,然後把聲波在硬顎上的集中反射點稍向後面移動一些,把下胛放下來(好像把上牙床往上提高一些的感覺),同時,軟顎和小舌頭也隨之上抬,舌根則有放下一些的感覺,使口、鼻、咽腔之間的通道和空間更寬廣些,聲波沿著上顎傳遞向鼻咽腔、鼻腔和諸竇,引起聲波的迴盪。它在發高音(頭聲區)時為主要的共鳴器官,口腔、咽腔次之,胸腔更次之。

唱歌找不到頭腔共鳴該怎麼辦?三種方法教你找到頭腔共鳴

怎樣找到頭腔共鳴?

我們這裡講的頭腔共鳴也稱為面罩共鳴,實際上是聲音處於高位置上的唱法。如果歌者在歌唱時獲得了充分的面罩共鳴之後, 就感覺額部鼻腔、上顆、唇齒以及兩邊顴骨包圍的空間在發生振動,這種感覺就像一個短小精緻的笛子掛在其間發出明亮、具有穿透力的聲響。

找到頭腔共鳴的方法

面帶微笑的方法:曾經在網絡上看到一個國外大師的講座,授課對象是一個男中音學生,他的音色很乾淨, 很抒情,但是他歌唱的時候面無表情,這位大師就示意學生咧著嘴歌唱,並讓學生的嘴角向兩邊咧開,學生依照著老師的手勢又重新唱了-遍剛才的歌曲,所不同的是聲音聽起來更鬆弛,更明亮,也更具穿透力了。這就是微笑唱法的效果。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有很多科學的方法都是源於最自然的生活狀態,就和聲音是一樣的,聽起來自然的、舒服的聲音就是正確的。其實人在微笑的時候無意識中聲音位置是很高的,笑出來的聲音也是明亮、自然的。因此我們運用這種方法來使聲音進入頭腔。

唱歌找不到頭腔共鳴該怎麼辦?三種方法教你找到頭腔共鳴

運用哼鳴的方法

經常聽到老師說“哼鳴在哪裡就唱在哪裡”。好的老師並不是要求學生有多麼大的音量,而是循序漸進的運用哼鳴訓練的方法,讓學生小聲的感覺歌唱的位置和狀態。這樣的做的好處是能夠使聲音位置掛的更高,發出的聲音更加的雄厚,明亮,聲音穩定了,位置找到了以後就可以適當的張開嘴,放大音量演唱了。當然,要想獲得良好的面罩共鳴,還是需要很長的一-段學習和實踐的過程,只有改掉-些不良的歌唱習慣,才能達到最終想要的結果。

今天找尋頭腔共鳴的練習就到這裡,您學會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