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支持鼓勵民間收藏,2019年將成民間文物翻身之年


國家支持鼓勵民間收藏,2019年將成民間文物翻身之年.

種種跡象,都在印證一個問題,鬆開文物藝術品的枷鎖,讓他自由的飛十年。

解決當前經濟發展的瓶頸,也許給了藝術品一個機會,在這房地產哀鴻遍野的時候,沉澱了五千年的中華財富,會爆發出地震山搖的吼聲,我才是財富,我才是寶藏,只不過泥沙裹身。

藝術品的金融特性和黃金金融特性有些相似,都是珍貴而稀少。黃金如果不是強加給他的金融功能, 除了小部分工業用途,只能充當裝飾品而已。

當畢加索、莫奈的油畫過億元時,世界都很平靜,因為它的確稀少。

當中國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拍賣成交2.5億元人民幣時,世界譁然了,一件瓷器,可以等值2噸多黃金。

全世界能有多少瓷器,中國可以買下全世界。中國人坐不住了,書畫作品不斷的過億,讓書畫家買下全世界。看起來很美,他就是彩虹,虛無縹緲。

三十多年的大開發,地下的文物被掃蕩的,連個毛都沒留下。這些藝術品是幾千年來中國人積累而沉澱的財富,不需再創造,業已存在。我們只是自然而然的繼承人。

這些財富龐大而且保值。未能流通,並不能否認它的存在。不流通便流失,這就是殘酷的事實。所以,收藏和保護是中華民族文化延續最好的手段。保護了大量珍貴的藝術瑰寶,就展示中華強大的文化魅力,解讀了中華文化潛在的軟實力。

中國被侵略的歷史,也是同化異族的歷史,這就是中華文明軟實力的強大之處。可是我們至今做到了什麼?

可以將國之重器,說成了贗品而摧毀之,也可以花巨資從海外買回贗品而竊竊自喜之,也可以花天酒地的揮霍之。就不能建立良性的金融機制加以保護之。

低迷沉睡的雄獅快快甦醒吧,拿出你那雄性的胸懷,大聲怒吼吧。讓我們這些頹廢大眾為之精神一抖吧。

如今國家和有識之士開始認識到這個問題,各類的藝術品發展基金都在設立,雖然規模還不大,但是發展規模潛力巨大,連美國的投資銀行都斷言了要六萬億的規模才可以匹配。

所以,藝術品的春天就要來到了。但是要合法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讓它合理合法的成為金融產品,還需要解決以下問題:

1、藝術品的價值認證

藝術品價值的認定一定要有權威性和擔保性,一旦確認,就要終身負責。當然這需要金融機構、擔保機構和藝術品發展基金共同認定的藝術品評估機構才能進行,這是一個全新的金融模式需要探索,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新路。

金縷玉衣貸款就是很好的例子,幾位知名的專家,寫個鑑定意見,做個24億的價值認定,就可以銀行貸款7個億,百分之百的黑箱作業。

一個藝術品的真正價值認定是很難的,除了製作成本以外,它的廣義的藝

術性是難以評定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文化、歷史、藝術的綜合體。

狹義的價格標準可以制定。書畫作品相對容易,各地都有標準。珠寶玉器也多有市場衡量標準。瓷器藝術品可以分為三六九等,分別制定標準。

2、全民登記,就要大赦文物

文物普查是一個解決藝術品身份認證的機遇,國有博物館的文物普查可圈可點,可是普羅大眾手中的文物如何普查哪?工作量巨大,棄之不用,失去了普查的意義。

全民登記,就要權威機構認定真贗品,並大赦文物。通過建立各地區的藝術品發展協會,通過協會組織的方式,解決藝術品真贗品的認定和價值評估不失為事半功倍的方案。

我們的投資同仁和金融界正在運作此方案,希望能得到積極的推進。如今,國家開始進行文物普查,進行文物登記,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只有文物登記後,文物才能有了身份證明。才能從地下走到地上。

有專家提議,如果文物登記,就要實行文物大赦,英雄不問出處,誰擁有,誰就是它的主人。

有了身份,自然就有了價值,就有了金融品性,就會成為新的金融衍生品。文物就變成了良性循環的資本模式,在世界上可以成為文物資本規則的制定者和話語權的掌握者。

這只是理想主義者,面臨現實更加困難。光靠政府的支持是不夠的,必須要有強力資本介入,國家只要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我想靈活的金融政策,可以使其變得暢通。如何變得暢通。

藝術品拍賣在西方世界是個公平的理財手段,到了中國僅僅20年,就面貌全非了。人類創造的不同領域的先進理念,到了中國這個神奇的土地,都會變得異樣、變得扭曲。

究其本質,歸根結底是中國缺少真正的收藏家,缺少真正的實業家,缺少真正的藝術品金融功能。就像當今的股市、樓市都在擊鼓傳花,沒有真正的良性循環。美麗的鮮花最終成了罌粟之花。

今天,國家終於開始重視藝術品的發展和未來,建立了國家藝術品發展基金。鼓勵民間、企業創立各類的藝術品基金。這是非常好的開端。如何使其走的更遠,更加有效,就給與我們廣大的藏家帶來了機遇和探索。

多麼迷人的古代藝術品,這就是我們的財富。

近期,許多投資界和金融界的朋友在一起交流,都談到了當前的金融形勢,如何運作出一個令人向上的金融衍生品來增值保值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