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中最經典的一首,下筆非凡,寫出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回味無窮

文武兼備、智謀過人,這兩個詞用來形容北宋名臣范仲淹十分恰當。談到范仲淹,大多數人首先想到他那句千古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展現了他仁人志士的風範。

宋詞中最經典的一首,下筆非凡,寫出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回味無窮

在宋代文人士大夫中,范仲淹獲得了極高的評價。他逝世後,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司馬光曾說道:“文正是諡之極美,無以復加”。一般來說皇帝不會輕易地將“文正”這個諡號敕封給大臣,足見范仲淹評價之高,影響之大。

歷代的文人士子對范仲淹的讚美也不吝其辭,歐陽修說:“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

蘇軾讚道:“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後,憂在人先。經天緯地,闕諡宜然,賢哉斯詣,軼後空前。”

元好問頌揚道:“文正範公,在布衣為名士,在州縣為能吏,在邊境為名將,其才其量其忠,一身而備數器。在朝廷,則孔子之所謂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間,概不一二見,非但為一代宗臣而已。”

宋詞中最經典的一首,下筆非凡,寫出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回味無窮

范仲淹的身世頗為悲涼,雖說他的祖上是官宦世家,但家道中落,兩歲時喪父,母親帶著他改嫁朱家,名字改為朱說。在他二十二時,得知了身世,感傷不已,辭家遠赴南都應天府求學。

在求學的路上,范仲淹非常的刻苦,冬日讀書疲倦發睏時,他就用冷水洗臉,沒有東西吃時,就喝稀粥度日,但他卻從不叫苦。憑藉著不懈的努力,他中乙科第九十七名,成為進士,走上了仕途。

宋詞中最經典的一首,下筆非凡,寫出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回味無窮

范仲淹的求學之路很好的印證了《孟子》中所寫的:“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在仕途上,范仲淹憑藉著自己的才幹和勇氣,業績突出,得到了當時的宰相王曾的賞識,推薦范仲淹入京任職,這是他仕途的一個轉折點。他直言敢為,大膽的提意見,因此得罪了權貴,在短短的幾年時間,三次被貶,卻越挫越勇,正如他在《靈烏賦》中所寫:“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宋詞中最經典的一首,下筆非凡,寫出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回味無窮

范仲淹不僅政績突出,而且文學成就也極高,詩詞文賦樣樣精通,有不少耳熟能詳的文學作品。這首《蘇幕遮》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詞作,亦是宋詞中最經典的一首,描繪了迷人的秋色,寫出了深深的思念之情,令人回味無窮!

《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首詞是范仲淹戍邊西北邊塞時所作,詞的上片重在寫景,展現了一幅遼闊宏大的秋景圖,這在宋詞中不多見。

宋詞中最經典的一首,下筆非凡,寫出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回味無窮

“碧雲天,黃葉地”兩句六字,下筆非凡,碧藍的天空,黃葉紛飛的大地,一高一低,描繪了蒼茫渾厚秋景,接著詞人從碧藍的天空一直往遠處延伸,直至水天相接,江上瀰漫著一層翠色的寒煙,將天與地鏈接在一起,而“寒”字既點明瞭秋意的寒冷,也與上句相呼應。碧雲、黃葉、翠煙,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夕陽照在山巒上,芳草不暗人情,在這裡詞人賦予了“芳草”情感,抱怨“芳草”無情,襯托出身處異鄉的詞人對故鄉深深的思念之情。

宋詞中最經典的一首,下筆非凡,寫出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回味無窮

詞的下片通過“夜不能寐”、“獨倚高樓”、“借酒澆愁”這三個場景抒發了詞人對故鄉濃濃的思念之情。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非常直白的點明瞭難以排遣的羈旅愁思,思念故鄉,思念故鄉的親友,“除非”二字用得妙,除非在美好夢境中才能暫時泯卻鄉愁,足見詞人離家之久,思念之深。

宋詞中最經典的一首,下筆非凡,寫出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回味無窮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夜不能寐,借酒消愁,但酒入愁腸都化作了相思淚,只能徒添更多的思鄉之情,正如李白詩中寫道:“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這首《蘇幕遮》是景與情的完美融合,尤其是詞中對秋天景色的描寫十分傳神,極富畫面美和詩意美,王實甫的《西廂記》中“碧雲天,黃花地”就是化用的這首詞中的前兩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