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古詩詞中“梅”的內涵,聊一聊詩詞中的“梅文化”

梅花作為中國的“十大名花”之一,在我國花界有著很高的地位。它不與群芳爭春鬥豔,於凌寒中綻放,傲霜鬥雪,有著特有的品性。人們將梅與松、竹合稱“歲寒三友”,將梅與蘭、竹、菊合稱“國畫四君子”、“花中四君子”,足見國人對梅的喜愛。

從古至今,寫梅吟梅詠梅之作不在少數,據不完全統計,從先秦到清末,有關梅的詩詞超過3500首。這些作品或詠其風韻神形,或贊其氣節品性,以後者居多。

最早寫到梅的作品,是《詩經》中的《摽有梅》;到南北朝時,詠梅盛行,文人寫梅的作品甚多,如簡文帝蕭綱的《梅花賦》、何遜的《詠早梅》、《詠雪裡梅》等;到了唐朝,詩人們更注重梅的美學價值,梅被賦予廣泛的內涵,詠梅詩逐漸走向成熟;至宋代,詠梅詩詞到達一個巔峰,蘇軾、陸游、歐陽修等大文豪都有詠梅作品。

文人墨客常藉助梅花的特點來表現自身的境況,在他們的筆下,“梅”不單單是一種花這麼簡單,而是被賦予精神的使者,儼然成為一種象徵,與他們自身融為一體。今天,我們就來解讀一下古典詩詞中“梅”的含義。關於古詩詞中的梅花,大體可以有以下四種理解。

(一)寄情相思的信使

最早通過梅花來表達思念之情的詩作應是司馬光的《梅花三首其一》,“驛使何時發,憑君寄一枝。隴頭人不識,空向笛中吹。”信件遲遲不能發出,於是詩人想把梅花寄給遠方的朋友,以表思念。在漢朝,寫梅花的詩作很少,以梅寄的情思的詩作更為少見。所以,司馬光的視角相當敏銳。

南朝時,詩人陸凱寫過《贈范曄》一詩,“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江南的梅花正代表著春天,折梅遠寄正是將江南之春都寄給友人,這是詩人對友人何等真摯的情誼。詩人將梅花視為傳遞友情之物,用其代替信使,巧妙表達出對友人的思念和慰藉,實為妙哉!

此詩之後,南朝文人以梅花寄情託思的詩作逐漸增多,如南朝長篇樂府民歌《西洲曲》中就有“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之句。後代文人賦予梅花的情思的範圍漸漸廣泛,已不單單是表達友情,還有鄉情。

解讀古詩詞中“梅”的內涵,聊一聊詩詞中的“梅文化”

杜甫的《江梅》就是借梅花抒鄉愁之作,“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臘梅盛開,春意姍姍走來,可惜春光再好,也難排遣鄉愁。這首詩是以樂景寫哀情的佳作,在詠梅詩中也是別具一格。

此外,王維的《雜詩其二》也是寄梅表思鄉之情的佳作,“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詩人思念故鄉不得歸,見故鄉來人,心裡欣喜,脫口便問故鄉的梅花是否開放。家鄉的梅花已成為詩人心底溫馨的記憶,是詩人思鄉之情的寄託。

(二)嚮往山村的隱士

由於梅花多生在山村幽谷等環境幽僻之地,又在冬餘雪殘之際盛開,有著與世無爭之性,因此很多文人將梅花視為隱士的象徵,借梅花來表達自己歸隱之心。

陸游有《雪中尋梅》一詩,“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風饕亦自如。正是花中巢許輩,人間富貴不關渠”,就是通過贊梅花不爭富貴之性,來表達自己淡泊名利之心;還有南宋文人方岳的《夢尋梅》一詩,有詩句“野逕深藏隱者家,岸莎分路帶溪斜。馬蹄殘雪六七里,山觜有梅三四化”,也是通過寫梅花生長環境之幽僻,以示自己歸隱之心。

解讀古詩詞中“梅”的內涵,聊一聊詩詞中的“梅文化”

還有元代張可久的《天淨沙·魯卿庵中》一曲,“青苔古木蕭蕭,蒼雲秋水迢迢。紅葉山齋小小,有誰曾到?探梅人過溪橋。”作者先寫出友人生活環境的淡遠幽雅,禮讚友人魯卿的隱居生活和品格風致;後作者寫自己探望友人,說自己是“探梅人”。

要知梅本非秋日之物,秋日豈有梅可尋?只因梅生於幽僻古靜之地,正如隱士隱居一般,所以這裡的“梅”代表著隱士,“探梅”就是探友罷了。詩人踏過青苔,穿過古木,繞過秋水,走過溪橋,清閒自在,興致頗濃,去探“梅”的同時,何嘗不是作者自己對歸隱的嚮往?

(三)高潔脫俗的君子

因梅花在冬末盛開,在凌寒中留香,不與群芳爭豔,故高潔脫俗是文人賦予梅花最多的內涵,很多文人以梅花自喻,表達自己高潔傲岸的品性操守。這一寓意在宋代詞人筆下被廣泛應用。唐文人多借梅抒情感、託身世,宋開始此類作品漸歇,贊梅之品格、詠梅之精神的作品盛行。

辛棄疾在《臨江仙·探梅》中,就以“一枝先破玉溪春。更無花態度,全有雪精神”來讚美梅的高潔精神。在詞人眼中,梅花迎著料峭春寒,率先開放,毫無群芳嬌媚之態,大有雪一樣的冰清玉潔。群芳與梅花,就是俗人與雅士的對比。詞人稱讚梅花高潔,實為以梅自詡,是對高潔之士的稱讚。

宋代詞人趙長卿更是“梅粉”,曾寫下十二首《探春令·賞梅》,其中有多處佳句贊梅之高潔。“江梅孤潔無拘束。只溫然如玉。自一般天賦,風流清秀,總不同粗俗”,“芳心自與群花別。盡孤高清潔”等句都是對梅高潔脫俗精神的禮讚。

解讀古詩詞中“梅”的內涵,聊一聊詩詞中的“梅文化”

宋以後,文人寫梅多承襲宋代的寫法,對梅崇高的品性予以讚揚,託物寓意,表自我氣節。最有名的為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王冕幼時家貧,曾白天放牛時在學堂下偷聽先生講學,晚上到佛廟裡藉助微暗的燈光看書,十分刻苦。但其屢試不中,又不願巴結權貴,故王冕正是借梅花高潔超逸的特性來表達自己不向世俗諂媚的高尚節操。

還有元代貫雲石的《清江引 詠梅》中的“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戲,有時節暗香來夢裡”也是詠梅高潔脫俗之性的佳句。

(四)頑強不屈的鬥士

梅花凌寒怒放,不畏嚴寒,無懼霜雪,此特性乃群芳所不及。文人也正是抓住此特性,將梅花譽為生命的鬥士,賦予其不屈的精神和頑強的鬥志。

陸游的《卜算子·詠梅》是讚揚梅花頑強意志和鬥爭精神的代表作,“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都是對梅花堅強不屈和堅貞不渝品格的讚揚。

作為南宋的愛國主義詩人,陸游一生主張抗金,收復失地。然而南宋朝廷昏庸無能,陸游的仕途又幾經起落,他的愛國熱情屢遭打擊。詞中梅的遭遇正是陸游自己人生的真實寫照。梅花經風雨摧殘後仍能“香如故”,正如詞人幾經打擊仍能堅守自己的理想。這首《詠梅》詠的不只是眼前之梅,更是心中之梅。

解讀古詩詞中“梅”的內涵,聊一聊詩詞中的“梅文化”

南宋陳亮的《梅花》,“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詠的也正是梅花不懼霜雪的頑強品格。陳亮與陸游一樣,同是南宋的愛國詞人,一生為國事盡瘁。他借頌讚梅花的堅強不屈來表現自己的愛國思想不會動搖,梅花的傲然挺立象徵自己的愛國鬥志永不倒。

此外,頌讚梅花頑強不屈品格的詩詞還有很多。歐陽修《和對雪憶梅花》中的“窮冬萬木立枯死,玉豔獨發陵清寒。鮮妍皎如鏡裡面,綽約對若風中仙”,辛棄疾《江神子·賦梅寄餘叔良》中的“暗香橫路雪垂垂,晚風吹,曉風吹”等都是歌詠梅花頑強不屈精神的佳句。

(五)結語

國人愛花,不僅因其外表,更因其魅力和精神。牡丹雍容華貴,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桂花香飄十里,它們都有獨特之處,但終不像梅花那般冰肌玉骨,迎風斗雪,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梅花集淡泊、高潔、頑強的品格於一體,也難怪受文人們的青睞了。

梅花也被國人視為吉祥之物。梅開五瓣,象徵五福:快樂、幸福、長壽、順利與和平。梅具四德:初生為元,是開始之本;開花為亨,代表通達順利;結子為利,象徵祥和有益;成熟為貞,意味堅定貞潔。時至今天,梅之品格漸漸融入國人血脈,激勵國人勵志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