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紅山文化研究會成立

金秋送爽、碩果飄香。10月16日,承德紅山文化研究會正式成立。這個由我市民間愛好者自發發起成立的組織,讓承德的眾多紅山文化愛好者和研究者找到了家,對於促進和活躍我市紅山文化研究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承德藍天如洗,深秋時節裡溫煦的陽光灑在漫山色彩斑斕的秋葉上,將喇嘛寺村旁邊的山巒妝點得像一幅油畫。上午9點,山腳的一座農莊裡,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眾多承德文藝界人士和來自其他行業的紅山文化愛好者們聚在這裡,共同等待一個重要時刻的來臨。“莊主”田玉臣是研究會的會長、發起人,這個外表平凡,不修邊幅的普通農民,卻有著超越他出身的格局和眼界。多年來,他傾其財力和精力,研究、挖掘承德紅山文化,為承德紅山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許多貢獻,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紅山文化研究會肩負著推進本土文化繁榮發展的使命,要自覺把紅山文化研究與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與宣傳承德人文資源結合起來,加強對承德紅山文化資源的研究、保護和利用,為承德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才智和力量,為中華文化復興提供承德智慧和貢獻。”承德市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王景山說。

據瞭解,紅山文化屬新石器時代人類早期文化,為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證據,1935年首先發現於赤峰市紅山遺址,故命名紅山文化。

承德地域的紅山文化處於冀、遼、蒙交界地帶,是紅山文化地域的中心帶,眾多的紅山文化遺址分佈在承德地域,承德紅山文化的考古挖掘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證明了承德地域是中華民族最早的文明發源地之一。

承德地域經考古發現新石器時代多處遺址,在灤河、伊遜河、老哈河流域先後發現多處文化遺存處和瀑河流域部分遺址。發現了泥質紅陶筒、彩陶片、細石葉、劃紋碗、陶壺等。特別是青石雕男、女偶像6件,青石雕裸體女像一件,屬紅山文化珍品。經挖掘的遺址文物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為公元前3600年至3000年,距今已有5000年至5600年,其中部分紅山早期文物可上溯到8000年。

根據發現推斷,5000年前,承德地域我們的祖先就在燕山北部生息、繁衍,這裡曾經存在過一個具有雛形的原始文明社會。紅山文化的重大發現使中華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其次紅山文化把中華古史研究從黃河流域,擴大到灤河流域。

在學術研討活動中,一批學者認為,當年的部分紅山人曾經幫助黃帝戰敗蚩尤,並定居中原,最終建立了商朝,中華文明源起遼河。國內著名文博專家蘇秉琦認為:“遼西的古文明比中原要早1000年。”(記者劉春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