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之光訪談錄:我不在乎別人說我是水彩畫

楊之光訪談錄

華而不實、新而不深是藝術界普遍毛病

收藏週刊:您是說對當前的人物畫創作不甚滿意?

楊之光:我不滿意藝術家對生活的膚淺表現。很多人畫畫只是表面技巧,不能往深處走,達不到讓人興奮的程度。這是一個非常遺憾的問題。有些人物畫家,談不上技巧,亂塗。我又不好說,說了,有些年輕人以為老人家亂說,是為老不尊。但我想,年輕畫家還沒有體會到藝術基本的道理。教學很關鍵,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到底應在哪些方面吸收傳統,吸收營養。有的人說是筆墨與筆法,但我覺得這還是表面的。真正能像八大山人那樣有高境界,把生命畫出來,老師必須讓學生注意對世間萬象進行提煉與昇華。這個就留給教學老師去研究吧,我就不多說了。

楊之光訪談錄:我不在乎別人說我是水彩畫

楊之光 浴日圖

收藏週刊:第十二屆全國美展遭受的爭議此起彼伏,其中有不少批評家談到,年輕藝術家的創作脫離了生活,僅僅依靠照片去創作,所以出現了大量題材雷同的作品。對此,您怎麼看?

楊之光:我很久沒有關注全國美展了。華而不實、新而不深,貌似已是目前藝術界的普遍毛病,必須得到正視。問題太多了,還有一個問題便是對傳統的不尊重。百餘年來,我們一直在做打翻傳統、背離傳統的蠢事。孔孟理論是蠻有道理的,但就是有人要去打翻它,整個社會的倫理道德就完了。藝術領域也是這樣,民族文化中好的東西,就要繼承、要保護。

楊之光訪談錄:我不在乎別人說我是水彩畫

楊之光 毛澤東同志在農民運動講習所第一稿

我不在乎別人說我是水彩畫

收藏週刊:最近幾個月的時間,有關部門不斷對藝術界發聲,藝術界領域的反腐似乎要“山雨欲來風滿樓”。您如何看待?

楊之光:藝術界早就應該整頓了。畫就是錢、錢就是畫,就已經扭曲了藝術本身的價值了。“孝敬”領導有了新方式,但送畫就是送錢,就是腐敗。而另一種腐敗則是爭著炒作,爭著做美協、書協的領導。藝術家掛上官位,價位馬上就上升了,這是多麼混賬的邏輯,沒有道理可言。炒作就是藝術界的不正之風,一輪過後,這些經不起推敲的作品就會煙消雲散了。

楊之光訪談錄:我不在乎別人說我是水彩畫

楊之光 貼心人 知心話

收藏週刊:您晚年探索沒骨人物畫的創作,藉助了西方光與影的表現技巧,發揮了水的表現能力。對此,有人稱,您的這個時期的探索是水彩畫,不是中國畫。您如何回應這個觀點?

楊之光:(笑)這是一直有人討論的話題,我沒任何意見。罵的也好,讚的也罷,都那麼回事,我沒有絲毫成見。水彩畫有什麼不好的,又沒有什麼罪名。其實,國畫就是中國的水彩畫,外國人學中國的水彩技巧,就必須學一學國畫。這個問題不用去辯論了,因為這是個常識問題。就我而言,也根本不在乎水彩與國畫之分,拿來為我所用就好。就像吃飯,我們所吃的是中餐還是西餐?都已經有中有西、不中不西了,你怎麼說?是國畫還是水彩畫,和吃飯是一樣的道理嘛。

楊之光訪談錄:我不在乎別人說我是水彩畫

楊之光 報務員羅增榮 31cmx45cm 1962年

沒必要成立那麼多畫派,共同風格會害死藝術家

收藏週刊:您早期也畫過一些花鳥畫、山水畫、風景畫,但後來為何沒有繼續在這些領域探索?

楊之光:我的創作重點不是山水、花鳥,重點是人物。在人物畫裡,重點又是速寫。以後有機會可以做一個專題的速寫展覽,等我身體好了之後,應該做這樣一個工作。

楊之光訪談錄:我不在乎別人說我是水彩畫

楊之光 夜航

收藏週刊:當代美術有一個“人物畫四大家”的不成文說法,即您與黃胄、劉文西、方增先四位先生。四位藝術家的創作風格有何差異?而您又更欣賞誰的創作?

楊之光:出於避嫌的考慮,我個人不去評價。其實,“四大家”是別人提出來的,我並不關注這個。但有一點要說明的是,我們是人物畫家,四個人對美術的演進發揮不同的作用,並沒有互相打擊、拉幫結派,風氣還算好。

楊之光訪談錄:我不在乎別人說我是水彩畫

楊之光 白族老大爺李紹周 62.5x44cm 1978年

收藏週刊:您說過您不是“徐悲鴻派”,也不是“嶺南派”,而是“楊之光派”。您提出“楊之光派”的初衷是什麼?是為了獨標一格,還是要扯起大旗、打造一個新的藝術流派?

楊之光:加入一個派,就是受它的束縛;進了這個門,思維就受到限制。藝術最可怕的就是歸類、歸派。關東畫派、黃土畫派、灕江畫派都出來了,但要那麼多派幹啥呢?沒有必要。這會束縛了創作力,共同風格就把藝術家自己害死了。你看嶺南畫派,在國際上都有地位,但先賢高劍父對此並不在意,甚至並不承認這個叫法。他生前並沒有打什麼大旗,最多就是傳道收徒罷了。所以,嶺南畫派,更多是一個美術教育方面的概念。

收藏週刊:“楊之光派”是個什麼概念呢?

楊之光:這是我故意提出來的。(笑)其實,這個派就我一個人。我的確培養了很多學生,但沒有多少像我的,像我的話,是沒有多大出息的。

楊之光訪談錄:我不在乎別人說我是水彩畫

楊之光 英雄頌

藝人活命賴精神

小時候,楊之光為了表達自己準備做一輩子窮畫家的志向,專門寫了一首自勵詩:“畫餅充飢涎代乳,詩文何妨鍋裡煮,藝人活命賴精神,萬古遺碑同此語。”面對父親反對,他決絕地說出:“你不答應我學畫,我就死也不走!”

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

1949年國事紛亂,楊之光和班上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決定“萬里流浪,賣畫為生”,期望在亂世中追求另一種英雄主義。在決定了出走流浪的日子,楊之光為表明心跡,在5月4日的日記裡寫道:“我們不需要固定的學校,不需要書本上的理論,我們向大自然學習,我們更應該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

領導亂評論藝術

有一次,某領導來廣州美院看畢業生作品展,對於變形的、怪異的作品很不感興趣。不懂,卻亂評論,這讓楊之光覺得很遺憾,“領導這樣講太搞笑了”。他說,果真如領導所說的話,畢加索、馬蒂斯都沒有意義了。他表示,藝術教育關鍵也在提高領導的水平。

注:圖文來自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