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白馬不一定是王子,醜飛機也有強大的戰鬥力!

騎白馬不一定是王子,醜飛機也有強大的戰鬥力!

法國達索公司創始人,馬塞爾.達索說過“凡是看起來漂亮的飛機,就是好飛機”。當然他說的話是在特定環境下說的,不能一概而論。世界上“醜飛機”很多,特別是英國各種型號的“醜飛機”有很多種:“勝利”和“勇士”中程轟炸機、“閃電”截擊機、“海雌狐”艦載機、“獵迷”大型反潛機…這些飛機有些沒有服役,但是服役了的性能都還算不錯,比如:圖片上的“閃電”發動機艙不是通常設計的左右佈置而是上下佈置,並且這飛機外表給人的印象就是一艘“懷孕的魚”…實在是難看極了,但“閃電”截擊機性能還不錯的,它是英國唯一的兩倍音速截擊機,1960年代初在美國與北約的幾次演習當中居然截擊了U2高空戰略偵察機,美軍也被這種“醜飛機”的能力驚得目瞪口呆。

騎白馬不一定是王子,醜飛機也有強大的戰鬥力!

不論是正面看還是從機尾看“閃電”截擊機都談不上漂亮,英國人在飛機的設計上美學觀皆無!與英倫經典時尚相差太大了。

騎白馬不一定是王子,醜飛機也有強大的戰鬥力!

“閃電”截擊機性能尚佳,但是它並沒有參加過戰爭,而世界上裝備數量最多的重型“醜飛機”,還參加過多次戰爭的就是美製F4“鬼怪”式戰鬥機,以氣動佈局標準來說F4的確難看!特別是往下“耷拉”的水平尾翼,顯得無精打采!兩臺J79-GE-17發動機艙直接與進氣道相通,尾噴粗獷的裸露在外,前水平主翼向上翹可增加一定的升力,但顯得呆頭呆腦!

騎白馬不一定是王子,醜飛機也有強大的戰鬥力!

越南戰爭期間美國空軍/海軍的F–4戰鬥機多次與越南空軍的米格–19/21進行過空中格鬥,由於航電裝備先進加上大推力的雙發發動機使“鬼怪”儘管體積龐大但是在“狗鬥”階段並不落下風。

“鬼怪”雖然難看,但它是西方範圍內製造的最多的重型超音速戰鬥機,一共製造了約5000架,北約以外的以色列、韓國、日本、伊朗…都有不小的裝備量,“鬼怪”還是海空軍通用型戰鬥機,不但美國空軍使用,美國海軍和英國海軍也大量的裝備,總之它是1960-1970年代末西方國家的主力戰鬥機。

騎白馬不一定是王子,醜飛機也有強大的戰鬥力!

“鬼怪”由於機體很大、發動機強勁,不但空戰能力強對地攻擊能力也比較強悍,越南戰爭期間“鬼怪”經常攜帶6噸的航彈去執行對地攻擊任務,“鬼怪”還成為“第一代精確制導航彈”的實戰測試機,1972年14架“鬼怪”攜帶24枚1000磅“寶石路”激光制導航彈,轟炸了越南北方嚴密防守是清化大橋,並且完全將其摧毀!也創造了常規凌空轟炸向精確制導防區外轟炸作戰方式轉變的範例。

騎白馬不一定是王子,醜飛機也有強大的戰鬥力!

“鬼怪”飛機上大型戰鬥機,對比於F16和幻影2000的體型至少要大了30%左右,大飛機的好處就是機體冗餘度大,飛機改進的餘地也就大…通過不斷的升級改進鬼怪的作戰能力要遠大於和它同時代是米格23!載彈量、雷達性能、航電設備技術等級都不是米格23/27可以比較的。

“鬼怪”目前仍然有300架左右在各國空軍服役,雖然已經非常老舊了,但憑藉大航程和大載彈量,並且利用機載裝備的相對先進,在空戰中壓制米格21/23或者蘇22戰鬥機還是處於上風的,所以在目前各國軍費都在壓縮的情況下“鬼怪”還可能要有5~8年的使用年限。

騎白馬不一定是王子,醜飛機也有強大的戰鬥力!

前面說了英國的“閃電”截擊機,在英國還有一型“醜飛機”,叫“掠奪者”艦載戰鬥轟炸機(也有空軍型),它的作戰能力可比“閃電”好得多!並且參加過海灣戰爭與“狂風”戰鬥轟炸機一起打擊伊拉克境內目標。

騎白馬不一定是王子,醜飛機也有強大的戰鬥力!

鷹級大型航母“皇家方舟號”,甲板上搭載停放著美製F–4和“掠奪者”,如果它沒在馬島戰爭前退役,那麼皇家海軍會贏的輕鬆一些 甚至阿根廷也不會挑起爭端。

“掠奪者”也是大型艦載機,體積大小與美製“鬼怪”相當,作戰性能也與“鬼怪”相當,體現了1960年代英國戰鬥機製造的最高水平,當時的英國“鷹級”大型航空母艦“皇家方舟號”同時搭載“掠奪者”和“鬼怪”兩型戰機,是當時除美軍航母以外作戰能力最強大的航空母艦。

“皇家方舟號”可以同時搭載14架“鬼怪”和14架“掠奪者”戰鬥力非常強大!如果“皇家方舟號”攜帶28架重型超音速戰機參加“馬島戰爭” ,那麼“皇家海軍”將贏的比較輕鬆!

騎白馬不一定是王子,醜飛機也有強大的戰鬥力!

“掠奪者”艦載機在冷戰期間多次攔截蘇聯的戰略轟炸機和監視從北海南下的俄羅斯北方艦隊的艦船,而蘇聯當時也沒啥艦載機與之對抗,只得眼睜睜的看著它在自己頭頂上掠過。

騎白馬不一定是王子,醜飛機也有強大的戰鬥力!

不但掠過“現代”,居然還敢去騷擾“基洛夫”。

騎白馬不一定是王子,醜飛機也有強大的戰鬥力!

海灣戰爭期間由於“掠奪者”低空性能優秀,攜掛激光吊艙給“狂風”指示目標。

“掠奪者”沒有與“皇家方舟號”共進退,它直到海灣戰爭後的1994年才退役,“海灣戰爭”期間本來沒讓它參戰(害怕它太老,弄不好空中解體咋辦),但狂風戰鬥轟炸機使用激光制導航彈需要其它飛機進行低空指示…這才匆匆派出了十餘架“掠奪者”參加,雖然“掠奪者”機體龐大不小於“狂風”,但是“掠奪者”由於是艦載機標準設計,超低空性能非常好,經常在60米的超低空近距離為“狂風”提供激光測距和激光指示,使得“狂風”精確轟炸的命中率很高…。

騎白馬不一定是王子,醜飛機也有強大的戰鬥力!

博物館裡的“掠奪者”,座艙下面噴塗著執行過的任務次數。

“掠奪者”在海灣戰爭的優秀表現使英國空軍打算對它進行升級改進,不過經“體檢”發現它太老了,升級的價值已經沒有了…只得在1994年讓它退役。

“鬼怪”和“掠奪者”的事例表明,“騎白馬的不一定都是王子”,“醜飛機”也可以發揮出非常強大的作戰能力,現代武器裝備的設計在某種程度上要在氣動佈局和性能上採取“折中”,氣動佈局甚至要服務於性能!而不是簡單因為遷就氣動佈局而犧牲性能,上面介紹的這兩型飛機就是氣動佈局服務於性能的範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