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釣魚時,一會兒魚口很好,一會兒就停口不吃了?

愛釣魚的老朱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相信釣友們在釣魚是都遇到這種問題過,明明之前魚口很好,釣得正開心呢,卻突然停口了。很多新手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有些不知所措了,其實只要找到了原因應對起來就不難了。今天就給大家來分析在釣魚時停口的原因以及應對方法。


1,沒及時續窩,這種情況在新手上出現的次數特別多,在魚口好的時候忙得樂呵呵的,將續窩這種事早就忘記了。將最開始的一群魚釣完了,但是沒有足夠的窩料將後面的魚吸引過來,或者釣著釣著窩子裡沒東西吃魚群去別的地方覓食了。尤其是在黑坑的時候,你不續窩別人用幾竿散炮就能將你窩子裡魚全部帶走。野釣的時候可以在餌料裡適當添加一些顆粒物質,更有助於留魚。



2,大魚進窩,這種情況在野釣時特別容易出現,有時候釣小鯽魚正過癮,卻突然停口了,很有可能是其他大魚進窩了。比如說鯉魚,黑魚這類兇猛魚。只要大魚不離開,小鯽魚是沒膽量和大魚爭奪餌料的。我遭遇的最經典的一個例子是某天下午和釣友一起去釣魚,釣了一個小時左右他那裡突然沒口了,等了足足一個小時準備放棄的時候,來了個大頓口,釣上來一條6斤多的大甲魚,我的紅眼病都復發了。

3,天氣變化,天氣是釣魚的最大敵人,哪怕你所在的釣點資源再好也不管用。中秋節那天我和釣魚在河邊釣魚,也是上了幾條魚之後就停口了,要知道這條河我們隨便都能釣20斤以上。等了一個小時之後發現天邊已經烏雲滾滾,一場暴雨馬上就要下來了。原因很清楚,暴雨前夕氣壓低,魚就是不開口,只能等暴雨過後再開釣了。

4,水底結構有問題,這個原因在野釣時出現得比較多,因為自然水域環境複雜,有些釣友又沒有探測釣位的習慣。如果一個不小心將釣位選在了斜坡處,或者水底深淺水的結合處。那麼可能就會造成剛開始魚口不錯,隨著拋竿的次數增加,或者拋竿不夠準確,就會讓窩子順著斜坡越跑越遠。魚兒也會游到窩子的前面深水區,出現突然斷口的情況也就不奇怪了。




5,餌料狀態不對,餌料的狀態一定要符合魚情和水情,比如說水深3米,餌料的霧化狀態又很好,就很容易造成餌料還沒到底就霧化完了。又或者餌料的附鉤性太差,剛剛到底或者入水後就融散了,魚吃餌都不在鉤上,自然看不到信號了。在開餌時不要盲目追求霧化和狀態,符合魚情才是王道。

6,小藥用量過大,小藥其實是把雙刃劍,有時候沒口的時候適當添加一點小藥確實有助於開口,但是如果把握不好也很容易造成“死窩”的現象。建議大家除非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不要使用小藥。


感謝支持關注感謝!


魚樂釣魚人


魚口很好一會就沒口了,這是我們釣友經常碰到得問題。

沒有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看已經有很多釣魚領域內大神回答了這個問題,說的很全面,本來我沒打算回答,後來想想我還是來濫竽充數一次吧,因為問題太少了,不回答就沒了!想開通收益更難了!

野釣魚口很好但是釣一會就沒口了,這是有幾點原因造成。



一、窩料被魚吃完了,魚群散了

野釣有時候運氣好,來了一群大魚,但是我們窩料並沒有多少,或者說打窩已經很長時間了。魚群進窩後很快窩料被吃光,沒有吃的魚群自然也就散了!有些釣友會說一直在用搓餌或者拉餌釣魚,但是對於魚群來說,你這點餌料用處真不大,杯水車薪而已!

二、這群魚被釣光了

野外環境,魚兒大群活動碰到的幾率較小,由於資源的枯竭,野外水廣魚稀,魚兒一般都是小群移動,比如鯽魚:三五成群或者最多幾十條,這時候雖說魚兒進窩了,但是並不多,我們釣友垂釣中,能釣上來幾條就不錯了,魚兒也不傻,旁邊其他魚兒越來越少,也會給他造成恐慌,從而離開窩點附近。特別是野釣想一直連竿,更是很難!畢竟魚兒太少了。



有些大神釣鯽魚連竿,個體也是一樣大,有的釣上來的鯽魚鯉魚身上都是傷,很明顯都是放生魚!肯定會連桿,也不用羨慕他們,釣上來也沒啥用處。

三、大魚進窩

大魚進窩在垂釣中也是經常碰到,但是往往是大魚進窩不吃鉤,小魚也沒了,一般都是人財兩空!垂釣中口很好的時候,鯉魚或者其他大型魚類進窩。很明顯感覺窩內鯽魚泡沒有了,有時候看到鯉魚翻地行程的魚泡,但是就是沒有口。

這種情況很常見,辦法是無解!至少光頭這樣認為!大魚進窩很少吃鉤,有時候雖說能釣上來,但是和大魚進窩的幾率不成正比!

有人說味型不對,或者其他原因。但是真正的原因是大魚太精了,根本不吃鉤,在窩外徘徊,或者進窩吃幾口後立馬離開,這都是很常見,我們釣友改怎麼辦呢?只有等待!吃鉤了運氣好,不吃鉤沒辦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魚進窩後,其他魚類是沒有了!也是造成沒口的原因之一。

具體造成沒口的原因很多,上面只是其中幾點而已,畢竟野釣環境太複雜,也不能一概而論。


光頭魚司令


很想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先說一下一個真實的經歷。

那時候我剛學釣魚,還不太會。就愛去水邊看,見誰都喊師傅,往那裡一站就是老半天。總希望夢學個一招半式。

可是實話實說。有些人也不懂,直到有一天見到一位老人。他悠然獨坐,像極了畫上的漁翁。

手裡一支小杆,嘴上吊了菸捲,揚杆,上餌,拋竿,再起竿。一下,一下,不疾不徐,漂偶爾動一下,他就當沒看見。

直到有了實口,揚竿,中魚,雖不大,也是鯽魚,釣魚人的最愛。再拋竿,起竿,中魚。一連上了五六條,沒動靜了。他也不急,仍然過幾分鐘拋一竿,保持著適當的頻率。

過了十多分鐘,又上魚。我就納悶了,通常野釣不上魚,有些人就抱怨,發牢騷,換地方,可是他怎麼穩坐釣魚臺呢!

問他,你猜他怎麼說。

好多人釣魚,其實根本就不瞭解魚。他們隨便找個地方往水邊一坐,扔點餌,以為魚就馬上會來。下了竿,以為鉤子下就有魚在等著咬,一會沒有魚咬鉤就急的坐不住。

可是你想過沒有。野釣水域的魚很稀,除非你扔鉤的地方正好有魚,不然怎麼可能立時就有魚咬鉤呢?

打窩後,得等,這個過程就是誘魚。有人以為誘到魚了,窩子裡都是魚。其實你知道魚都是成群結隊的,有時候十條一群,有時五條一群,這一群跟那一群中間你肯定得等著。

不要以為那些魚是成群結隊的排隊咬你的鉤,沒有那回事。

從那以後我也改掉了猴急的毛病,只要是老釣位,只要是我認為有魚的地方。都會耐下心來,我知道魚都是結群的。這群沒了,你得等下一群。

當然,釣大魚得明白,那是另一回事。大魚多數是單個活動的。

希望能回答你的疑問。




藏拙居吟草


魚口好不好

不在乎兩個原因,一個是天氣劇變,一個是大個體魚進窩。

天氣劇變,突然的太陽暴曬或者降溫,這些都是天氣原因。

還有一個就是大個體魚進窩,親身經歷好多次,就是小魚一直連桿,然後突然沒口,如果沒有天氣原因的話就是大個體的魚進窩,把小魚驅趕走了。

這是我對魚口變化大的見解。


十八子釣魚


魚兒也有休息時間,還有就是窩裡進大魚或者進肉食性魚了,把現有的魚嚇跑了,就比如我最近野釣鯽魚,時不時的一陣沒口,我就用小釣到的小魚掛鉤,結果釣了幾條鯰魚,突然沒口時我們要靜心觀察看看有啥不同,嘗試換種方式垂釣


曉浮漂


連竿上魚,然後逐漸停口或者是突然停口,這種現象幾乎每一個釣魚人都經歷過。首先我要說的是,無論任何釣魚高手都不可能一直不停的連竿上魚,也就是說連竿上魚的最終結果都一定是停口,但是高手與菜鳥的區別就在於高手能夠讓連竿持續的時間更長,而菜鳥有可能只連竿十分鐘甚至是更短。接下來我就來說一說,如何能夠讓連竿的時間持續的更長。

(一)高頻率補窩

當我們開始連竿上魚的時候,說明窩子裡的魚數量較多,因此窩料消耗的速度也就必然加快,這就要求釣魚人一定要加快補窩的頻率,千萬不能只顧著釣魚而忽視了補窩。在連竿上魚的時候,要儘量做到竿竿帶窩,並且拋竿換餌的頻率也要快,至少要保證每分鐘兩次換餌,也就是每分鐘兩次補窩,每一次補窩的量可以不用太大,能夠達到這樣的頻率就能把魚留在窩點裡。

(二)避免跑魚炸窩

連竿上魚的時候突然停口很有可能是窩子裡的魚受到了驚嚇集體奔逃,這種驚嚇最常見的就來源於切線或者是脫鉤跑魚。因此在連竿上魚的時候應該適當換上大號線組,同時在抓口的時候寧可錯過也不可誤抓,沒有十足把握的信號要果斷放棄,如果不選擇放口,就很有可能讓魚鉤掛到魚嘴以外的部位,這樣一來脫鉤跑魚就會很有可能發生。另外,中魚之後一定要迅速將魚牽出窩點,不能任憑魚在窩點中來回逃竄,這也是非常容易炸窩的。

(三)以魚誘魚

所有的釣魚人都知道,餌料和窩料能夠起到誘魚的作用,但是真正的釣魚高手還會利用魚來誘魚,因為魚在覓食的時候會產生信息素,這些信息素能夠誘使更多的魚前來覓食。所以在連竿上魚的時候一定不能把窩子裡的魚全部釣完,當發現魚口開始變慢後就不要繼續釣了,而是要及時補窩,並且稍等片刻,直到有更多的魚進窩之後才能繼續開始釣。如果一次性將窩子裡的魚全部釣完了,那麼以魚誘魚就無法實現了。


眼鏡哥說魚


這一條相信大家都知道也最為常見,有時候小魚一條接著一條上,浮漂也像跳舞一般,突然窩子裡就沒動靜了,浮漂也穩定下來

這時候大家就要小心,手不要離開魚竿,同時眼睛要盯著浮漂,也許下一秒就來黑漂了

如果長時間沒動靜,可以觀察一下週圍有沒有魚星,判斷究竟是否為大魚

二、窩子裡魚被你釣完了

魚兒是群體動物,個體越大群體越小,個體越小群體越大,當然了也有特例

有時候一群魚進窩,咱們可以連桿,等把這二三十條魚釣完,若是下一群魚沒有接上,停口也很正常

三、窩料打的不合時宜

前一條說了魚都是成群遊動的,而野河水域寬廣,誰知道下一群魚躲在哪裡

所以有的釣友為了誘惑更多的魚進窩,會在中途補窩料,其實這是有風險的

野河的魚比較警惕,周圍有什麼聲響、異常都會影響到它,如果你在補窩的時候動靜太大或者窩料太多,也許就把它們趕跑了

補窩的時機也有講究,如果連桿的速度很快,最好別補,要補寧可鉤上搓大餌補,不要將大量窩料砸向水面

四、換餌料

野河時好時壞,也許昨天連桿今天就白板,為了防止餌料的浪費,有的朋友會少開一些

等遇到魚群連桿時發現餌料不夠用了,於是停下來開餌,這就有兩種不太好的影響

1、如果你開餌比較慢,浪費時間過多,魚兒感覺窩子裡沒東西就會遊走

2、如果你開的餌料味型和剛才的不一樣,也有驚跑魚兒的可能。

第二種原因我要解釋一下,理論上來說野河的魚不挑食,給啥吃啥,但我也確實遇到過換餌就上不魚的經歷,可能是第二次開的餌味道太重吧

五: 溫度或者風向

在夜釣的時候經常發生這種情況,釣著釣著起風瞭然後特別冷,沒過多久魚口也少了

這是典型的天氣問題,魚兒可能從淺水轉移到了深水,換根長竿也許有效,但更多時候是不會開口的

六:掠食性魚的威脅

像黑魚、鱸魚、鱖魚、翹嘴等等都是常見的掠食性魚,專門以麥穗、白條、小鯽魚為食,這種魚來了它們還不跑?

我在玩雷強(釣黑魚)的時候就特別明顯,只要看見一大堆鯽魚在某個地方安逸的待著或浮頭,我就不會在附近搜索,因為旁邊要是有黑魚它們不會這麼安逸的

咱們在臺釣的時候也一樣,有時候小鯽魚連桿,突然掠食性魚進窩,很有可能停口。

但這些掠食性魚卻不一定釣的起來,有可能只是一兩條追完小魚就遊走了,也有可能它並不想吃食,只是驅趕小魚

七:時間到了

窩子裡或者窩子前方有魚星卻釣不起魚的情況大家遇到過吧,這是因為魚還沒有到進食時間,或者不想吃

那麼釣著釣著突然沒口也有可能是吃夠了,也許它們還停留在你的窩點,但用不了多久就會向深水轉移

有些地方水情比較特殊,魚兒的作息十分規律,每次時間一到就能連桿,過一會兒就集體失蹤任憑你怎麼改變套路都沒用

還有就是個體稍大的魚進食也十分有規律,這些年我沒少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星爺釣魚


釣魚釣的正開心的時候,突然感覺整個水庫都沒有魚了,換了多少餌料和窩料也沒用,這種現象叢我05年接觸釣魚的時候到現在都時有發生,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個現象呢?我把我個人接觸到並總結的一些經驗和大家分享下。

如果以有口沒口為基準的話,我想3天3夜也只能說個大概,那麼我們以鯽魚為例子說明一下。

黑坑釣鯽魚,基本都是搶魚,所以一般釣鯽魚都用酒米加拉餌,散炮拉餌,麻團釣這幾種,前期打頻率把魚誘進來後有口了但是還在不斷的抽杆子抽頻率會導致魚層錯亂,二,早中晚都有相對的溫差,隨著溫度的變化,在不同季節裡面早中晚黑坑鯽魚魚層都有可能不同,導致你底釣的時候,魚已經浮起來了,這個時候魚如果有明顯的接口,可以做個簡單調整進行打浮,用半飛鉛飛鉛方法進行垂釣也可以很好的改變魚情。三,有的人在黑坑垂釣非常喜歡等口,窩子裡面沒魚還在死守不知道補窩。四,調漂調的不準確的情況下新魚吃口比較明顯,老劃魚進窩因為你漂的問題導致你打魚打的快了或者慢了,或者口變得很小很小出現不了明顯鈍口了,也會驚擾到窩子裡面的魚。

水庫釣魚沒口的原因總結如下,一,大魚進窩導致會有一個沒口的假象,導致很多人認為沒口,急著補窩,或者頻繁拋竿。二,餌料已經被小雜魚吃完了,仍然在守魚,導致本來有魚進窩沒有得到及時的窩料聚魚而造成魚跑了。三 天氣很好,突然一場大雨過後,導致魚的水層發生變化。四,不斷的用各種窩料去誘魚導致我們常說的死窩。五,經常跑魚,讓魚收到驚嚇,攪動窩子,沒有及時補窩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六,水庫相對來說長杆子多點,總是拋不到釣點,造成窩料分散,魚聚不起來,叢而失去漁汛。七,用打餌勺打顆粒的時候經常打到釣點的前方,導致魚在你前方覓食而到不了你的釣點。好了其實還有很多這種和那種的現象會造成有口沒口的情況,只有你自己釣魚久了,自己慢慢總結了,你會發現很多問題其實不是問題,一句話釣無定律,希望大家有好的經驗分享出來,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每次出擊都要暴護。






觀察員大掌櫃


經常釣魚的釣友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是剛開始魚口來的很快,連桿不斷,覺得這樣下去一天肯定會爆護,那知上了幾條魚之後就再也無口了,不由得有些納悶,究其原因,我們做如下分析。

第一:可能是窩子裡面的魚被釣的差不多了,這樣要求我們邊釣邊補窩,讓窩子裡面始終有餌料下落,讓原有的魚兒在窩子轉悠,附近的魚兒尋食而來,窩子裡有魚才是持續上魚的保證。



第二:也可能是窩子裡來了大魚。本來連桿不斷的持續上魚,突然間停口了,水面上有小雜魚四處逃散跡象,浮漂也輕微的晃動,這就要注意了,有可能是大魚進窩了,一定要抓住這有可能上大魚機會!


第三:天氣的變化也會使魚口突然停止。在垂釣過程中,天氣是第一要素,天氣短時間的急劇變化,都有可能使魚兒停口。比如突然間氣壓降低,水中的容氧量變小,或者是突然狂風急雨急劇降溫使得魚兒短時間難以適應,導致魚兒停口。

第四:突然間水位急劇變化,魚兒受到了驚嚇,向深水中逃竄導致魚兒停口。比如有些水庫洩洪或者向農田灌溉使得水位急劇下降等。


第五:在窩點裡跑魚,使的窩子裡的魚受到驚嚇四處逃竄,再想聚過來那就難了。所以在中魚後,我們第一時間要把魚拉離窩點。


愛釣魚的老陳


我只喜歡野釣,所以分析停口的原因一般以野釣為主。通常野釣突然停口的原因無非以下幾種:

1,大魚進窩

  野釣驚喜肯定會有,某些時候個頭大的魚被窩料吸引來後會跟小魚搶食,所以小魚會被嚇跑或者擠走,所以垂釣過程中就會出現魚突然停口的狀況,這時候不要著急,慢慢等大魚咬鉤就好了。

2,肉食魚類進窩

  在用蚯蚓垂釣過程中,往往會吸引食肉的種類,比如鯰魚黑魚黃辣丁等等,這些魚一旦進窩,其他的魚就會慌忙逃命,顧不上覓食了,所以這時候窩中就會出現暫時停口的狀況。所以恭喜你有可能釣到黃辣丁,黑魚,鯰魚等。

3,魚被嚇跑

跑魚,就很容易驚嚇到其他魚,跑掉的魚會散發一種叫干擾素的物質,它會讓魚四散逃跑不再聚集,釣點沒了魚,自然就沒口了。遇到這種情況就只能換個窩點了。

4,窩料吃飽

  許多釣友為了誘惑較多的魚前來聚集,就覺得窩子做的越大,料越充足越好,這其實是不對的,如果窩料太多導致魚吃飽了,這就是通常釣友們說的死窩,那突然停口也是自然的了,這種情況需要釣友堅持,每天守窩補窩。肯定會有魚獲。

5,天氣變化

這種夏天的時候最容易發生,突然間的氣壓變化讓魚兒突然間停口,特別是暴雨突然來臨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