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中最喜歡讀的《容齋隨筆》及書作者才華和氣節

毛主席一生中最喜歡讀的《容齋隨筆》及書作者才華和氣節

毛主席一生中最喜歡讀《容齋隨筆》這部書。在延安時期,他讓人購得。從那個時候起,這部書就跟隨了毛主席整整的一生,即使到了他老人家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手不釋卷的讀著它。

著寫這部書的人,是宋朝人洪邁(1123—1202年)。洪邁出生在一個士大夫家庭。距今一千多年了。他的父親洪皓、哥哥洪适、洪遵都是很有名氣的學者,他們的父親、弟兄們又是官員,哥哥洪适官至宰相。洪遵至贈右丞相。洪邁一生著述頗豐,最出名的是他著的《容齋隨筆》一書,洋洋十多卷。

筆者附庸風雅受其影響,在三十多年前,也購得了一部《容齋隨筆》,打開一看,原來該書的作者把當年自己所見所聞、道聽途說的有價值的掌故、逸事及他讀書時所受到的啟發、產生的靈感等隨手記下,有時還加點個人的評論、想象和發揮,既有知識性、趣味性,也有一定的思想性。篇幅都不長,好讀好記、開卷受益。

例如我在翻閱讀《容齋隨筆》這本書的時候,發現了《當官營繕》這篇文章。認真一讀,說的是在元豐元年(1078年),“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山東鄒平人范仲淹的兒子範純粹,在我居住當時的滕縣、現在的滕州當縣令。文中說“元豐元年,範純粹自中書檢正官謫知徐州滕縣,一新公堂吏舍,凡百一十有六間;而寢室未治,非嫌於奉己也,曰吾力有所未暇而已。是時,新法正行,御史大夫如束溼,雖任二千石之重,而一錢粒粟。不敢輒用,否則必著冊書。東坡公嘆其廉,”

筆者看見這篇文章很激動,範純粹不愧是范仲淹的兒子,在封建社會的那個時期,他就知道二千石是公款,而每一分錢都是公款,都不能夠挪用,用了就會被歷史所追究。“雖任二千石之重,而一錢粒粟。不敢輒用,否則必著冊書。”

時至上個世紀的80年代,棗莊市公安局趙西俠,孫善科來滕州公安局任局長、政委,說來也巧。從建國後,沒有任何一屆公安局長為同志們建過宿舍,而趙局長來到滕州後先不置自己的居所,首先解決了同志們的宿舍問題,同志們好不一陣子的歡呼跳躍......,有感而發,我就寫了一篇“從《當官營繕》所想到”的文章,表揚我們的新來的局長,不為自己沒有居所而犯愁,而是想方設法為同志們建宿舍而東奔西跑,最終滕州市公安局的同志們破天荒的居住上了自己的幹警宿舍。我把寫好的文章投到了當時的《人民公安》雜誌編輯部,沒有想到還就發表了......由此,無論我對《容齋隨筆》這本書也好,對書寫這部書的作者也好,我都給於了深深的崇敬......

今日讀《宋詞》,一無名大學士的詞《南鄉子》,感覺我對《容齋隨筆》作者洪邁的印象顛覆了。接著再一查《宋史.洪邁傳》記載,果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

這首詞是怎麼寫的呢?

《南鄉子》

洪邁被拘留,稽首垂哀告敵仇。

一日忍飢猶不耐,堪羞!

蘇武爭金十九秋。

厥父既無謀,厥子安能解國優?

萬里歸來誇舌辨,村牛!

好擺頭時便擺頭。

據《宋史.洪邁傳》記載:宋高宗末年,派遣翰林學士,洪邁使金,最初洪邁要求一對一對等的國禮晉見金朝皇上,不肯自稱“陪臣”。金人便把他囚禁在使館裡面。“自旦至暮,水漿不進”。在金人的威逼利誘下,洪邁膽怯和屈服了,便向金朝皇上跪拜稱臣。詩人選取了這一歷史的事實,非常形象寫實的把當是時洪邁自毀使傑浩然之正氣,在侵略者面前畏敵如虎的情景,入木三分的把當時使金的大宋使者奴顏婢膝的嘴臉刻畫得淋漓盡致表現出來,宣洩了中國廣大人民對禁不住艱難困苦嚴刑拷打威逼利誘,認賊作父、為敵國做事的滿腔不屑、蔑視和憤懣......

“洪邁被拘留,稽首垂哀告敵仇....”這一句很直白的說,來金國晉見金國皇帝的宋國使臣洪邁被抓起來了,而經不起考驗的洪邁當時就被嚇破了膽,看見敵酋兇殘歹毒的樣子,就心慌氣短起來,頻頻的向敵首領磕頭敬禮,語無倫次哀告求饒。

“一日忍飢猶不耐,” 就是才一天還沒有給他飯吃,他就沉不住氣、就感覺堅持不下去了,急忙向敵人告饒,真讓人感到難堪羞恥。

" 蘇武爭金十九秋。”你這樣熟讀歷史精通典故的文人,難道忘記了大漢朝的蘇武也曾使節匈奴,被匈奴單于抓了起來。敵人逼迫他投降,開始時把他囚禁在冰冷的大窖裡面,蘇武忍飢餓以吃雪和旃毛為生,就是不投降敵人。沒有辦法單于又把他弄到了北海,在今蘇聯的貝爾加湖邊放羊,蘇武更是不為所動,每日依舊持漢朝符節,牧羊為生。表現了中花民族的英雄使節不辱使命,不被強敵所屈服的大無畏精神,寒去春來整整他在遠離祖國的北方度過了十九個春秋,歷盡艱難困苦,才回到了祖國。如今的蘇武忠心耿耿心懷祖國已在中國的教科書中世世代代被人民詠唱和學習。看看你洪邁在強敵面前怯弱、認賊作父、背棄祖國尊嚴和利益的樣子,你不感覺到丟人嗎?你洪邁在先人蘇武的面前又算得了什麼、不感到羞愧嗎?

“厥父既無謀,厥子安能解國憂?”這句說的是身為宋朝官員洪邁的父親,也曾出使金國,也曾被金人扣下做人質,歷盡威逼恐嚇並在金國苦度了十二個春秋。而所謂的一代文學歷史大師就連他的父親也不如,這樣的官吏是不能夠為國家忠誠效力、為國家消除憂愁的。

“萬里歸來誇舌辨,村牛!

好擺頭時便擺頭。”

在敵國經不住敵人的恐嚇和利誘,喪失了國格和人格,而歷來被有著榮辱禮義廉恥的國人所不齒和厭惡。當揹負了祖國的人兒回到了祖國的時候,還不知羞恥滿口雌黃訴說自己在金國“過五關斬六將”的“英雄創舉”的時候,得到的只能夠是人們的恥笑和怒罵......詞作者用非常通俗的語言,簡直是用漫罵的詞語,嬉笑怒罵到,“你真是個吹牛逼大王。”據說洪邁有搖頭的毛病,動不動的老是搖頭,詞作者看他從敵國回來不知羞恥,還搖頭擺尾洋洋自得,就以此雙關語地說道,“好搖頭時便搖頭。啊”

洪邁為中華民族的恢弘文化典籍留下了重重的一筆,這是人們的驕傲和人類的共同的文化遺產。又例如洪邁《容齋隨筆得意失意詩》八卷中曾經描述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掛名時。而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上述四大喜事,就是洪邁總結並由他在文章之中表現出來傳播出去的。

據說一首“油汙衣”詩是洪邁最喜歡的,詩云:“一點清油汙白衣,斑斑駁駁使人疑。縱使洗遍千江水,爭似當初不汙時。”邁讀後,愛而識之。但是洪邁在金國所犯下的向侵略者屈膝投降俯首陳臣,喪失了了中華民族文化士大夫的崇高氣節,是不可原諒的。不正如一點油汙玷汙了衣袖,縱洗遍千江水也是洗不盡的。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犯錯誤,但是有些錯誤你絕對是不可以犯的,你犯了,便留下了千古罵名......

毛主席一生中最喜歡讀的《容齋隨筆》及書作者才華和氣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