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八大魅力速寫(2)

(威風鑼鼓/平水雕刻/戲劇文化/窯洞文化)

5、威風鑼鼓,遠古的音符

臨汾:八大魅力速寫(2)

臨汾威風鑼鼓

臨汾:八大魅力速寫(2)

臨汾:八大魅力速寫(2)

一如《韶樂》與國家祭祀、朝會與宴饗,其聲容宏大,字義盡美。這種傳說由舜發明的音樂被視為“華夏正聲”;平陽威風鑼鼓亦是如此。

它同樣來自於遠古祭祀。在古代,鼓被尊奉為通天的,鼓聲有著召喚神靈、娛神、送神之作用。早在距今新石器時代,就已開始了陶鼓的製造,襄汾陶寺遺址又出土了距今4500年的土鼓。古時,人們把霍山作為天下之中,統治之央,視為中鎮,位列“五鎮”之首,傳承著一種最原始的“祭地”文化,為歷朝歷代列為國家祭祀,有史記載的歷代帝王在此記載的達63次之多。

威風鑼鼓起源於中鎮祭祀的音樂,傳說是堯避暑霍州陶唐峪時,融霍山風雨、飛瀑、松濤、驚雷而作。後來則逐漸用於戰爭。當年的唐王朝的開國奠基奠霍邑之戰,就是以連接不斷的威風鑼鼓而抵萬軍,其如驚雷滾動、萬馬奔騰、排山倒海的磅礴之勢漲了自己的軍威,摧毀了敵軍士氣。其傳統曲目有《單刀赴會》、《三戰呂布》、《四面埋伏》、《唐王點兵》等。

威風鑼鼓也有其兩面性,其強奏時,鼓聲震天,鈸光閃爍;輕奏時,又如春雨滋潤禾苗,歡快喜悅。傳說堯禪位於舜,並把娥皇、女英二女嫁給舜時,二女出嫁時的喜樂即為威風鑼鼓。洪洞羊獬村,傳說是堯的故鄉,每年三月三都有接姑娘、四月初八送姑娘的傳統儀式。接送姑娘的儀式中,威風鑼鼓演奏著《往遊康衢》、《華封三祝》、《萬民頌堯王》而進行。

鼓是群音之首,鼓是眾音之魄;琴瑟開彈,鼓為引導。雄壯的鼓聲緊緊伴隨著人類,遠古的蠻荒一步步走向文明。臨汾威風鑼鼓也成為臨汾重大節日喧洩快樂、抒發情懷的必演節目,那鏗鏹的鼓點讓人血脈賁張,那快如疾風輕如雨擊的節奏讓人起敬,那大開大合孔武有力的表演讓人嚮往,感情在痛快淋漓中渲染,無須“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橫”的婉轉低迴。依著這份胸懷,憑著這份氣勢,臨汾威風鑼鼓走向了亞運會、走向了世界,被讚譽“中華民族傳統的優秀文化遺產“,是“古今中外首屈一指的民族鼓樂”,是“黃河之魂”,“驚世之寶”,“中華第一鼓”。

6、平水雕版裡詩韻

公元1150年左右,北方大部分地方由金人統治,他們雖然是女真族,從第三代熙宗開始改制,尊孔讀經,文教始興,開始了漢文化的繁榮步伐,平陽雕刻也揭開了其新的一幕。這個始於唐代,宋代得以發展的民間作坊,此時卻迎來了其黃金時期,政府支持重視並在這裡設置了“經籍所”,官管民營。

這些作坊既要承製民間年畫、戲劇畫等各種招貼畫外,還承擔著政府經、史、子、集的雕刻印製及兼釋、藏方外之書,業務增大,行業發展,平陽地區刻坊數量增至三十餘家,有的世代相傳,發展成百年老作坊。

臨汾:八大魅力速寫(2)

中國博物館展示的《趙城金藏》

平陽成為當時黃河以北地區的刻書中心,平水刻與南方浙刻、蜀刻、閩刻等相呼應。大量的珍品流傳下來,如平陽徐氏刻印的《義勇武安王》關羽像和平陽姬氏刻印的《四美圖》王昭君、班姬、趙飛燕和綠珠像,是兩幅巨大的富有藝術價值的版畫傑作。

那時全真教祖師之一丘處機的弟子宋德方的遵訓,來到臨汾的玄都觀,從1237年開始主持刻印《玄都道藏》,歷時十年,刻成了7800餘卷道經。可惜好景不長,1281年元朝統治者,下令將除《道德經》以外的所有道藏經文版皆需焚燬。這就是著名的“至元毀藏”。到明代重修道藏時,也只收集到的5485本,缺了2000多本,造成了道教文獻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人為破壞。

《趙城金藏》是金代實公法師及其徒弟崔法珍感念佛恩,斷臂化緣,聘請平水雕版高師歷時30餘年刻印完成的一部漢文大藏經,是我國第一部官方刊印大藏經《開寶藏》之覆刻本中的孤本,被國學大師胡適讚譽為“天壤間的孤本秘笈”。據記載,《趙城金藏》共6980卷,國家圖書館收藏4813卷,部分經卷的卷首裝有版畫《釋迦說法圖》。

平水雕版印刷業對我國的文學、藝術、醫學、宗教等均產生過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平水本,也為藏書家、學者所珍視。

隨著歷史的變化,平陽木雕也深藏於歷史的塵埃之中,成為一門絕世的技藝。1991年,平陽人趙大勇重新挖掘整理了這門技藝,並致力拯救與傳承,並創立了平陽木版年畫博物館,館內展示著雕版印刷的前世今生,他也因此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授予“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大師”, “平陽木版年畫的活化石”。

7、元劇,婉轉千年的曲調

每一個朝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符號,唐有詩,宋有詞,元有曲。而獨元雜劇在臨汾婉轉興盛,一是託北宋澤州人創制的諸宮調的流行,臨汾沾了“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光;二則這裡臨近都城,是元朝的大後方,元政府把那些從宋廷索要過來的雜劇藝人便集中在這裡。

臨汾:八大魅力速寫(2)

元曲《倩女幽魂》

有人說,文化是一種地域性的命定,是一種在出生前就已經佈置好的包圍,無法選擇。臨汾亦是如此。前有亙古千年的堯帝文化,此有方興未艾的道教興起,再有平水雕刻的轟轟烈烈,又有平陽人王文鬱、劉淵刊行歸併了“平水韻”。

元朝喜歡漢學,更喜歡歌舞伎樂,唯獨對文人他們心存禁忌。他們中止科舉七八十年,他們將職業分為十等,“八娼九儒十丐”,文士儒生屈居九級,位娼伎工匠之後,乞丐之前。文人的上升通道被堵塞之後,他們落魄潦倒與演劇藝人相依為命,他們在諸宮調和金院本的舞臺藝術基礎上 ,綜合唐宋話本、詞曲歌舞和說唱藝術的經驗,運用代言體,創造性地開拓了一本戲四折、換用四個宮調、敷演一部完整故事的元雜劇形式。一劇“四折一楔子“,起承轉合四個單元相順應。

瓦舍勾欄依在,書會先生依在。元曲在臨汾才如不可阻擋之勢發起起來。“元貞大德乾元象,一時人物出元貞”,大批的編劇家出現,前期有著名元曲家石君寶,於伯淵,狄君厚,孔文卿,李行甫等;元代後期元曲家鄭光祖和張鳴善等。

鄭光祖更是“名聞天下,聲振閨閣”,成了當時閨中少女的知心大哥、暖男偶像,其創作的《倩女離魂》成了他們嚮往愛情、追求婚姻自由的“愛”的啟蒙教科書。

如同沒有人能回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對於臨汾先有元曲還是先有現在的絕世寶貝元代舞臺,沒有人能說的清,但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寶貝——東嶽廟戲臺、曹公村四聖宮戲臺、王曲村東嶽廟戲臺等,這此重量級的國寶成了我們遙望過去的一個窗口

當我們站在這些窗前,裡面是現在的繁華盛世,外面卻是過去的腔媚調柔,與彼此來說,都是太虛幻境,卻終究是隔著時空,誰也無法穿越。

8、窯洞,黃土高原的絕世景觀

費慰梅在《梁思成和林徽因》中說到:“我們都特別喜歡當地的主要民居——那些在黃土坡上的窯洞。黃土地是中國北方許多地方特有的景觀,它是由不知多少世紀中從戈壁沙漠刮過來的塵埃形有的。那同樣的粒子緊緊地黏合在一起,成為考古發掘中易於加工的介質,當它被切割或鏟去一塊時,它會形成直上直下的斷面,而不是滑下來成為斜坡。我們的峽谷壁就是陡峭的黃土懸崖上面挖成的圓筒拱頂的房間,甚至是幾個這樣的房間組成的房屋,還用磚砌了邊,這些就組成了我們的村莊,農民們從這裡面出來上到頂層去播種他們的莊稼。”

臨汾:八大魅力速寫(2)

臨汾的石窯洞

臨汾:八大魅力速寫(2)

窯洞裡的民俗記憶

臨汾:八大魅力速寫(2)

兩個外國人的居住試驗

臨汾:八大魅力速寫(2)

很舒適的窯洞賓館

在臨汾,這樣的盆地隨處可見。這些被社會學家譽為“住宿文明的源頭”的窯洞,靠溝坡就崖壁之勢,掘洞築室,或從塬面上掘出一個兩三丈深方方正正的大坑,再沿四壁向裡挖出一孔孔窯洞,好象一個地下四合院,叫“地坑莊子”。其中,最富地方特色的窯洞莊院下深式窯洞,又叫“地坑院”,是黃土地上一道獨特的風景,別地絕無,是在平地上掘以三丈見方的大坑,四面皆挖窯洞,並掘一斜形通道至地上,供人出入,人稱“地下四合院”。有的還在窯上建房,形成了下窯上房的兩層窯居,稱其為窯洞樓房,並把稱之為“掛在雲霧上洞天神府,似嵌入黃土地的串串珍珠。”

這些窯洞有土窯、石窯、磚窯。雲丘山塔爾坡、安汾古村就是石砌窯洞,大大小小的石頭砌就的門窗雖然不寬大,形狀不規則,卻有原汁原味的古樸鄉趣,是當地鄉民用石斧、石錐一下又一下敲打雕琢出來的建築藝術品,不精不細,卻樸拙有韻。

有建築專家說,中國窯洞是最經濟、最環保、最生態的,全“生土建築”減少了建築材料在加工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干擾。當然在臨汾,人們愛住窯洞,不完全是省線。一則因這裡的歷史文化傳承,二則是窯洞冬暖夏涼,冬季窯內溫度10攝氏度,夏天保持在20度左右。人們住在窯洞裡,睡在土坑上,所以夏天不用吹空調,冬天燒著火龍,不得關節炎還對腰好。所以到現在,住在山裡的人還是不願意捨棄窯洞。

窯洞形成了中國民居綿長、絢麗、壯觀的歷史畫卷,而臨汾古老的窯洞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貌,卓然自立於世界民居之林,也讓所有來此觀光之人留戀。在鄉寧的雲丘山,就有兩個老外,看著那些石窯洞,搞起了居住試驗,他們用實木做框架,黃土與麥杆和泥夯築成牆,建築一幢會呼吸的建築。

這是將窯洞美學、生態學運用到普通建築中一項實驗,過程很誘人,結果很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