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郵保險:堅守風險底線 強化合規經營 築牢穩健發展屏障

保險作為經營和管理風險的特殊行業,不論是服務實體經濟、保障民生穩定,還是實現自身健康發展,都必須首先從風險管理的本源出發。規範經營,防範化解風險,是保險業永恆的主題。

有這樣一家保險公司--

開業十年,立足於國家金融風險防控大局,積極踐行央企責任與擔當,突出黨委在風險防控中的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專業上的清醒人。

開業十年,實現了不平凡的躍遷,總資產年均增長66.3%,營業收入年均增長53.3%,保費收入年均增長51.9%;開業第5年即實現盈利,並保持持續盈利;累計服務客戶數達1085萬,綜合競爭力連續8年保持行業前十,經營能力、發展潛力等關鍵指標名列前茅……

開業十年,始終將合規經營和風險防控視作生命線,始終堅持將“先基礎再發展、先模式再發展、先合規再發展”的理念融於骨血,更成為全體員工一以貫之的價值追求。

開業十年,牢牢守住風險底線,償付能力、資金運用、資產負債管理等重點風險防控有力,償付能力始終保持充足,資產質量優良,未發生一起保險資金案件、群體性事件及重大違規事件。

這家公司就是中郵保險。

堅持穩中求進,築牢穩健經營之基

對中郵保險來講,穩是主基調,大前提。一方面方向要穩,堅持迴歸本源,服務人民;另一方面發展要穩,堅決防止一味追求保費規模,片面把公司做大的做法,堅決防止違反保險規律的盲目擴張,讓合規發展、穩健經營成為公司常態。

中郵保險始終站在戰略和全局高度,自籌建之初就確立了“服務基層、服務三農”的戰略定位。從首批籌建省份的選擇開始,就沒有按照同業慣常思維優先選擇一二線大中城市,而是首先將目光投向廣大中西部地區和農業大省,面向基層特別是農村敞開了保險的大門。

面對城鄉保險發展不均衡的狀況,中郵保險始終將“三農”普惠保險服務作為整體發展戰略的核心佈局。針對農村保險市場特點,創新打造“四級架構、五級運作”的發展模式和“三線並舉”的營銷體系,快速將服務滲透到縣域及廣大農村地區。構建了“經營重心下沉,服務端口前移”的運營體系,最大限度方便於民,村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保險。十年來,70%以上的業務及服務均在縣及縣以下地區,有力促進了城鄉保險業均衡發展。

近年來,監管機構進一步加強“保險姓保、迴歸保障”的政策導向。中郵保險積極響應,堅持“保險姓保”不動搖,讓保險迴歸保障本源,持續加大風險保障和長期儲蓄型產品研發力度。截至目前,在銷32款產品中風險保障和長期儲蓄型產品31款,佔比達97%,為客戶提供了集長期儲蓄、意外傷害、疾病、醫療、養老、壽險等全方位、有特色的保險服務。

自開業以來,中郵保險始終堅持價值成長,創新構建集約化特色發展模式,經營規模和效益同步提增。在此過程中,一方面做“加法”,相繼實施了期交“百億工程”“雙百億工程”“雙百億翻番計劃”,大力推進期交規模化發展和價值化發展。另一方面做“減法”,主動壓縮中短存續期產品規模,從2015年183億元逐步下降至2018年104億元,2019年更是降為0。一加一減之下,期交保費佔比由2013年的8%,上升到2019年6月的90%,全年各月均實現淨現金流入,在業務價值提升的同時,有效防範了流動性風險。

中邮保险:坚守风险底线 强化合规经营 筑牢稳健发展屏障

嚴守底線思維,構建風控長效機制

商業保險管理是對風險進行經營的藝術,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金鐘罩”必不可少。中郵保險堅持建設和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持續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嚴守健康發展“安全邊界”,確保不出問題。

在組織架構上,中郵保險建立了“三會一層”有效運作、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的公司治理體系,搭建了董事會負最終責任,管理層直接領導,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符合行業規律和自身特色的風險防範與合規管控體系,為重大風險防控做好了頂層設計。董事會下設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督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管理層成立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風險管理的總體工作,形成了監督機構和執行機構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相互制衡的運行機制。與此同時,中郵保險建立了由各業務部門和分公司、風險合規部門、審計部門組成的“三道防線”。三道防線各司其職、權責明晰,形成了堅不可摧的戰鬥堡壘。此外,不斷加強合規風控隊伍建設,截至目前,總省專兼職合規風控人員佔比達到6.3%,形成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在制度流程和風控技術上,中郵保險堅持審慎穩健的總體偏好,形成資本、盈利、流動性、戰略、聲譽、合規風險共6個維度的更加科學有效的風險偏好體系,關鍵風險指標多達117項。實施了涵蓋各級機構和各層級人員的考核體系,實現“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其中總部對省分公司的合規風控考核權重達到12%。建立了架構清晰、流程完備的制度體系,現行有效制度518項,涵蓋各業務流程和各業務環節,並通過制度評估和調審實現動態管理。結合自身特點,中郵保險積極運用先進技術手段,不斷完善專業風險管理方法,推動風險量化管理工具建設,將管控機制內化到系統流程中,增強系統的分析預警功能,打造制度和科技的雙重“防火牆”,提高自身風險管理精細化水平。

在合規文化建設上,中郵保險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不斷提升全員合規經營意識,形成“合規從我做起,合規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從產品研發到上線銷售,從核保准入到核賠給付,從電話回訪到投訴處理,從財務管理到資金運用,創業之初建立的事前識別評估、事中監測預警、事後處置報告的全流程合規風控機制,如今愈發成熟。持續開展風險合規培訓,累計組織各類培訓活動2655次,覆蓋各級機構和各級人員,培訓人次達19.51萬人。舉辦風險合規知識競賽,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訓,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合規知識學習氛圍。

中邮保险:坚守风险底线 强化合规经营 筑牢稳健发展屏障

立足全局視角,統籌協同防控風險

當今時代,金融已深深融入並深刻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和全過程。防範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是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中郵保險著眼於經濟社會全局,立足落實三大攻堅戰,統籌系統防範風險,形成上下協調、全司一盤棋的風險防控格局。

開業十年來,中郵保險致力於“想全局幹本行,幹好本行服務全局”,積極服務國家戰略和民生建設,充分發揮保險資金優勢,緊跟國家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步伐,主動對接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重大經濟項目及央企重組上市的股權、債券和項目資產支持計劃,積極參與中石化銷售公司重組改制、中國互聯網基金等項目,投資“中國鐵建國家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股權投資計劃”和“招商局輪船股份股權投資計劃”,支持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有力促進了實體經濟發展。

“防風險”“治亂象”是近幾年金融風險防控的重點,中郵保險深刻認識、理解風險防控的緊迫性、重要性,第一時間響應國家和監管的要求,開展排查和梳理,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圍繞九大風險,對19個方面開展多輪排查,將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針對發現問題,通過補齊制度短板,強化內控建設,優化業務流程,建立長效機制。聚焦八大亂象,層層落實責任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梳理排查點230個,抓早抓小進行專項整治。

立足於“自營+代管”特色模式,中郵保險創造性地構建了“聯動風險管控”管理機制,郵政、郵儲銀行和中郵保險同部署、同檢查、同整改、同問責,協同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在各市縣機構抽調懂政策、善溝通、履職細的精兵強將,堅持包片分區,做到既抓業務發展又抓合規風控,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聚焦銷售誤導這一行業頑疾,三方協同開展專項整治“亮劍行動”,截至目前,累計檢查存量和增量保單309.4萬件,調聽回訪電話9.4萬件,調取雙錄影像資料超3萬份。

中邮保险:坚守风险底线 强化合规经营 筑牢稳健发展屏障

聚焦重點領域,把握關鍵環節管控

“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關鍵在於防範化解重點領域的金融風險。十年來,中郵保險不斷強化資金運用、資產負債管理、償付能力等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化解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保險資金運用改革不斷深入、投資渠道持續拓寬的背景下,資金運用風險防控被列為重中之重。中郵保險在資金運用上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三性兼顧、安全第一”的穩健投資原則,嚴格規避違規投資和激進投資。投資資產信用級別較高,存款均為AAA級銀行,債券均為AA以上品種,其中AAA級佔比93.49%。累計資金運用總額6000多億元,沒有呆壞賬。

資產負債管理能力是保險公司的一項基礎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為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中郵保險建立健全了資產負債管理的組織架構、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搭建基於風險、業務、價值等管理目標的模型工具,提高資產負債管理的精準度。建立分賬戶的資產負債匹配機制,形成負債成本、負債久期與投資項目之間的有機聯動,實現保險業務和投資業務協調發展,業務價值、投資收益同步提升,流動性安全,資產負債有效匹配。

償付能力對保險公司健康運作來說至關重要。中郵保險構建了償付能力管理長效機制,通過對保費和投資資本佔用的系統規劃,強化目標導向,建立配套政策、糾偏機制和考核體系,將償付能力管理目標細化落實到經營管理全過程。一方面,負債端大力推進期交規模化和價值化發展,資產端嚴控高資本消耗品種投資,不斷優化業務結構和投資結構,提高利率風險對沖,降低資本佔用水平;另一方面,通過增資、擴大盈餘、債務融資等多種手段補充實際資本,提高資本實力,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開業以來,中郵保險持續保持寬裕的安全邊際,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始終達標。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十年來,中郵保險合規風險防控效果顯著、恰逢其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攻堅闖關依然任重道遠。中郵保險將持續推進改革,切實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積跬致遠、穩健前行,助力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不斷鑄就高質量發展新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