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藏傳古寺的虔誠,英雄的部落-華銳

藏傳佛教的歷史

佛教自七世紀傳入西藏後,逐漸滲入到藏民族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風俗習慣中,成為藏族廣泛信仰的宗教,藏傳佛教在我國的西藏、四川、雲南、甘肅、青海、新疆、內蒙等省和自治區廣泛流傳。

天祝亦稱“華銳”,藏語之意為“英雄的部落”。1936年之前並無“天祝”之稱謂,外界是以番民、番廟等稱之,而本地民眾自稱為“華銳嘎布”。1936年,為便於管理,取境內的天堂寺、祝貢寺二寺首字為名,成立天祝鄉,始有該名。天祝地處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交匯地帶,有“河西走廊門戶”之稱。唐末為吐蕃屬地,五代宋初以後,被涼州六穀部佔據。元代時,這裡出現了藏傳佛教寺院,約在清乾隆時期天祝三十六族形成後,就以寺院來劃定族之歸屬。到解放初期成立自治縣時,有“三十六族十四寺院"的說法。天視藏區的寺院在歷史上因為戰爭等多種原因受到了很大沖擊,逐漸顯現出凋敝景象。到解放初期天祝縣境內有22座寺院,僧人800餘人。1978年以後,在黨的關懷下,天祝藏族自治縣逐漸開放了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間關閉的寺院和其他宗教活動場所14處,現有118名活佛、僧人在寺院自由地研習佛經教義,開展各種宗教活動。廣大信教群眾則在家裡設置佛龕、佛堂、誦經祈禱,並前往各個寺院進行朝拜。

天祝有天堂寺、祝貢寺、華藏寺等14座古剎名寺,其中,天堂寺有近千年歷史,是華銳地區久負盛名的藏傳佛教寺院,寺中有13座雄偉壯麗的宮殿,有亞洲最大的宗喀巴木雕坐像,有正月十四日跳禪、正月十五日曬佛、酥油花展及各類法會等佛事活動。達隆寺為康熙御賜“報恩寺”,石門寺為倉央嘉措駐錫過的寺院,東大寺內藏有全國至今發現的唯一大型《西遊記》全本壁畫……

感受藏傳古寺的虔誠,英雄的部落-華銳

棧道風景

感受藏傳古寺的虔誠,英雄的部落-華銳

寺前廣場

感受藏傳古寺的虔誠,英雄的部落-華銳

大經堂

天祝古剎名寺之天堂寺

天堂寺是解放以前是天祝境內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位於天祝縣西部的天堂鄉,東、西、北三面靠山,南隔大通河與青海省互助自治縣嘉定藏族鄉相鄰。

該寺建寺歷史悠久。據該寺所存歷史資材記載,遠在唐憲宗。(806一820 )時期,就在大通河附近建造了名日“陽莊寺” 的原始本教寺,這便是天堂寺的前身,經500餘年後被毀壞。

元代初年,藏傳佛教薩迎派高僧薩班·貢噶堅贊等人到涼州地區以後,在蒙古統治者的支持下,薩迦派得到了當地一些群眾的信仰,於是在陽莊寺的基礎上建起了薩迦派寺院、藏語稱為“薩什迎貢”。元順帝妥歡帖睦爾至二年(1360),藏傳佛教噶舉派噶瑪噶舉黑帽系第四世活佛噶瑪若貝多傑,進京途經此地,在當地群眾的要求下,於寺前平地——扎西灘建造鎮龍塔108座,建塔之地遂得名“喬典堂”(即“塔兒灘”之意),由原來的薩迦派寺院改宗為噶舉派寺院,後來該寺又再度毀於兵災。格魯派(黃教)興起以後,天堂寺又改宗為格魯派寺院。

至明崇禎年間(約1639),青海名僧丹瑪·崔臣嘉措重建該寺,稱力“朝天堂”(即“喬典堂”之音轉),自此以後人們便將該寺叫做“天堂寺”,沿用至今。清順治四年(1647),青海東科爾寺四世活佛多居嘉措應天堂寺僧眾的邀請,多次大規模地擴建寺院,併成為天堂寺寺主,天堂寺亦成為車科爾寺的屬寺。清順治九年(1652),五世達賴羅桑嘉措進京路過平番(今永登縣)鎮羌川(今天祝縣金強川 )時,給“天堂寺” 賜“扎西達吉林”之名稱,漢語意為“廣慧寺”。

寺內有大量的塑橡、雕刻、壁畫、經典、法器及木版印刷、手抄的藏文經典和歷史資料。寺院存在的後期,常有不少雲遊僧人駐足學經,清未有兩位西德人在此地研讀佛學,可見該寺當時在國外也有影響。

該寺宗教節自最隆重的是每年正月間的毛蘭木法會,尤其是正月十四日,眾多的教徒、遊客湧寶寺院,觀看跳欠(宗教舞),十五晚上規模盛大的燈節,人們可以觀賞到製作精巧的各種燈式和藝術珍品——酥油花。

天堂寺周圍群山擁繞,形成八寶形狀,與《噶當寶典》中預言的觀音聖地完全相符,在這殊聖的吉祥寶地,建造了許多的殿堂,也留下了許多殊聖的奇蹟。

感受藏傳古寺的虔誠,英雄的部落-華銳

寺前廣場

感受藏傳古寺的虔誠,英雄的部落-華銳

虔誠的僧人

感受藏傳古寺的虔誠,英雄的部落-華銳

寺前廣場

感受藏傳古寺的虔誠,英雄的部落-華銳

僧舍

天祝古剎名寺之石門寺

石門寺位於天祝縣城西11公里的石門河峽口內側的石門鄉,北靠高聳的馬牙雪山,南臨石門河。

該寺由明代國師羅桑丹巴曲吉尼瑪初建,藏語稱“嘉格讓雅爾隆圖爾欽噶丹賢巴林”。清順治九年(1652),達賴五世阿旺·羅桑嘉措進京途中曾到過該寺。據傳,達賴六世倉央嘉措被蒙古和碩特首領拉藏汗廢黜後,在押解送往京師途中曾輾轉來過此寺,居住達一年之久。清雍正二年(1724),因青海蒙古和碩特首領羅卜藏丹津反清事件的牽連而毀於兵燹後,於雍正五年(1727)開始重建,至乾隆八年(174s)竣工,前後共用16年時間,稱為達布寺,御賜匾額為“格丹勒措哇”(意為宗喀巴的信徒),朝廷還發給250名僧人的供奉,並賜給藏文版大藏經《甘珠爾》和《丹珠爾》。據記載,該寺是達賴六世主持修建的,建成後由他自己親自任堪布,這一時期的石門寺有僧侶500多人。清同治五年(1866 )反清起事的河州回民領袖馬佔鰲進入河西攻佔天祝,石門寺又遭到局部破壞。

解放初期該寺有經堂2座,昂欠有堪布、朵什、嘉豆等處,活佛2人,僧人及其他人員共有48人。清乾隆後至解放初,該寺為內蒙古阿拉善巴讓克寺屬寺。1960年後被陸續拆毀,1981年正式開放,現有僧人及寺院管理人員8人。

藏傳佛教的未來

從主觀條件來說,僧人們希望到條件較好的寺院去修行,去學習。比如像天祝境內的較大的寺院天堂寺、石門寺、華藏寺等,這些寺院規模較大,所處的地理位置較好。但是一些規模較小的、地處邊緣位置的寺院,僧人不過寥寥幾人或者沒有僧人。如天祝境內的夏瑪寺、極樂寺、毛藏寺、紅溝寺、祝貢寺等。也許再過一些年,這些寺院就可能消失或者成為沒有僧人居住的寺廟。

從一般意義上講,宗教信仰雖然是人們對超越理想或者超人間力量堅定不移的一種信念,但是,具體到社會作用中,宗教信仰卻有著關愛生命、提升生活質量、改善世俗道德、矯正社會行為的社會作用。他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感受藏傳古寺的虔誠,英雄的部落-華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