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塊的鞋子,逼瘋老母親的最後一根稻草,虛榮的孩子太可怕

暑假剛過,開學後孩子們第一件事就是互相交流下暑假生活。比如,去了哪裡?上了哪些興趣班?買了什麼東西?

有的孩子回家會埋怨,為什麼有的同學去了美國夏令營,我去的是東南亞?為什麼同學買了進口玩具,我卻沒有?為什麼同學暑假能去學騎馬,我卻只能待在家裡?

孩子之間的虛榮攀比從來不是新鮮事。

4000塊的鞋子,逼瘋老母親的最後一根稻草,虛榮的孩子太可怕

同事家上初中的孩子,因為學校要求穿校服,所以孩子們的攀比點就只能集中到鞋子上,班級裡一半以上的同學鞋子都是名牌,於是要求爸媽也給自己買一雙。

同事咬咬牙給孩子買了一雙4000塊錢的鞋,滿足了孩子的虛榮心。但是他也不知道自己這麼做對不對?看著別的孩子都穿著名牌鞋子,就擔心委屈了自己家孩子,可是這次滿足了孩子,下次孩子會不會提出更過分的要求呢?

4000塊的鞋子,逼瘋老母親的最後一根稻草,虛榮的孩子太可怕

其實同事的困惑和擔心,不無道理。孩子的虛榮心主要集中在對物質、外表、家庭,比房、比車、比爹媽、比美醜。

家長們首先要認識到,孩子產生虛榮心是正常的,虛榮心是自尊心過強的表現,是人追求優越感的自然反應。反觀家長自身,又何嘗沒有一點點虛榮心呢?

反而孩子的虛榮心、對事物好壞的評價標準,很多時候是源於家長。家長應當以身作則,用一種更強大、健康的心態去增強孩子的內心力量。

4000塊的鞋子,逼瘋老母親的最後一根稻草,虛榮的孩子太可怕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是每一個家庭要面對的現實,家庭各方面消費要與自身的收入水平相匹配,要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家長切不可“打腫臉充胖子”,盲目跟風,用不切實際的高消費滿足自己和孩子的虛榮心,這對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十分不利的。

例如,家庭月收入5000元,要花4000給孩子買雙名牌鞋就是不切實際的。

4000塊的鞋子,逼瘋老母親的最後一根稻草,虛榮的孩子太可怕

當孩子提出要買名牌衣服、名牌鞋子時,要明確告訴孩子,這是虛榮心在作祟,是物質攀比的表現,是不應當提倡的。

告訴孩子,如果真的有虛榮心,就把虛榮心放在學習上,比學習、比成績,因為作為學生,學習好不好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讓孩子明白,每一個人都不一樣,別人有的你沒有,你有的別人也沒有,沒有必要去羨慕他人。你不和他人比,他人自然也比不過你。

4000塊的鞋子,逼瘋老母親的最後一根稻草,虛榮的孩子太可怕

當孩子需要某樣東西,如果在家長的經濟承受範圍內,也應該適當滿足。一味拒絕孩子也是不恰當的,容易造成孩子自卑的心理。

特別是,孩子心智發育還不健全,如果還沒有強大的內心去面對自己物質的不足,也沒有找到自我價值所在,就容易給孩子造成傷害。

當然,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加強引導,將孩子注意力轉移到通過努力可以獲得的事情上,在其他方面收穫自信和勇氣,讓孩子認清自己的路,有自己的主見和原則,不隨波逐流,不被潮流驅使,成為內心強大、篤定、堅韌的孩子。

總之,孩子有虛榮心是正常的,家長要視情況看是否滿足,同時對孩子加以引導,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4000塊的鞋子,逼瘋老母親的最後一根稻草,虛榮的孩子太可怕

物質需求終究是表面和膚淺的,唯有內心的強大、自信、陽光,才是不可代替和無比珍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