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肝移植,普外科最大的手術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外科手術有大有小,小到皮膚腫物切除,大到換肝手術。之前科普文章談到肝移植是普外科最大的手術(關於肝移植,你應該知道的),那麼除了肝移植,普外科最大的手術是什麼呢?這就要數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了,臨床也稱為Whipple手術,今天我們就聊聊Whipple手術的那些事兒。

1、什麼是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Pancreatoduodenectomy, PD),從名字上來看好像只是切胰腺和十二指腸,但實際切除的範圍比這要大,它包括:遠端胃、全部十二指腸、部分空腸、胰頭、膽囊、膽總管下段和周圍的淋巴結。

該手術方式於1935年由美國醫生Allen Whipple首先提出,後經不斷改進,已經成為一個標準術式。我們知道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構成了整個消化道,食物進入消化道後需要肝臟分泌的膽汁、胰腺分泌的胰液來消化食物,然後在腸道吸收。食物、膽汁、胰液在胰頭十二指腸這個位置匯合,好比三條河流在此相聚,是“三江合流”的地方。

除了肝移植,普外科最大的手術是什麼?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標本

Whipple手術不是切除了胰頭和十二指腸就算結束了,切除只完成了整個手術的一半工作,還需要進行非常重要的消化道重建工作。因為胰腺十二指腸切除後剩下了三個殘端(胃的殘端、膽管的殘端和胰腺的殘端),食物、膽汁和胰液需要再次匯合,消化道重建就是通過小腸把這三個殘端再次連接起來,打比方來說,小腸就好像是水渠,把三個斷流的河流再次匯合相通,恢復河流的流暢性。


除了肝移植,普外科最大的手術是什麼?

左圖為whipple本人,右圖為切除術後的術中照片


2、哪些情況下需要做Whipple手術?


“三江合流”的地方出問題時往往就需要做Whipple手術了,最常見的適應證有以下三種:

(1)胰頭部的惡性腫瘤;

(2)膽管下段的惡性腫瘤;

(3)十二指腸壺腹部的惡性腫瘤

還有:其它部位的惡性腫瘤侵犯到這個“三江合流”的部位,比如胃癌、膽囊癌等,或者是“三江合流”部位的外傷或良性腫瘤,例如十二指腸或胰腺外傷、胰頭部的囊腺瘤等。


除了肝移植,普外科最大的手術是什麼?

whipple手術示意圖


3、Whipple手術可能有哪些併發症?

Whipple手術複雜,技術難度高,手術耗時長,因此有人稱其為“除了肝移植普外科最大的手術”。外科手術越大,手術併發症也就越多。Whipple術後常見的併發症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出血。因為手術操作的區域有很多血管,如門靜脈、肝動脈、下腔靜脈,因此出血的風險較高。

(2)感染。因為手術時間長,腹腔長時間暴露在外,同時術中涉及消化道的吻合,消化液會流到腹腔,導致術後出現腹腔感染的發生率明顯增高。

(3)各個吻合口的漏。漏可比喻為三江再次重建合流後,溝渠重建的穩固性不強導致河水外溢,可表現為胰漏(胰液漏到腹腔內)、膽漏(膽汁漏到腹腔內)、胃漏(胃液漏到腹腔內)、腸漏(腸液漏到腹腔),以上幾種情況都可以導致患者出現腹痛、發熱,嚴重者引起感染中毒性休克。其中以胰漏的危害最大,因為胰液中含有各種蛋白酶和脂肪酶,腐蝕性最強。

(4)胃癱。消化道重建後通暢性是恢復了,可是胃蠕動功能沒有恢復,表現為胃排空障礙,食物淤滯在殘胃中不往遠處走,胃液引流量多,患者可出現進食後嘔吐表現,這種情況被稱為胃癱,與術中神經損傷、手術應激等多種因素有關。胃癱有時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對患者和醫生的心理都是一個考驗,需要調整心態,積極面對。

Whipple手術還有很多其它的併發症就不在此一一敘述了。


除了肝移植,普外科最大的手術是什麼?

whipple手術手術示意圖


總之,Whipple手術是一個工序複雜的手術,術後併發症也比一般手術多,由於手術需要進行消化道重建,機體需要時間重新調整以適應新的消化道運行機制,這對於醫生和患者都是一個耗時費力的過程。

但是有一句老話說的好: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當你發現胰腺癌、膽管癌等這些惡性腫瘤可以通過Whipple手術而得到根治時,當這些疾病的悲觀預後被Whipple手術打破時,那些曾經的努力付出就沒有白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