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稈還田,害處究竟有多大?

新大風歌


玉米秸稈還田,害處究竟有多大?

參考答案:秸稈還田正逐步被各農民朋友認可。

隨著農業種植技術的不斷提高,我們的玉米收穫也逐步擺脫傳統的手工掰棒時代,進入大型機械化收割作業時期。深入到基層的農村,玉米的秸稈還田目前已比較常見,可以說秸稈還田好處多多,不僅僅有利於土地的肥沃促進農作物的生長,又能靠機械化作業節省勞動強度、節約收穫工期。可以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真的是這種情況嗎?如下聽小希給大家的全方位分析:


近五年以來玉米秸稈還田的情況時常出現,原來玉米的秸稈被研磨用於飼料發展養殖業。一方面這是利用率的問題,節約提高了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又保護環境,防止了秸稈被焚燒汙染環境。據瞭解,基層的玉米輪種者還田率在60--80%之間。依據部分玉米生產者的說法瞭解到:利用玉米的秸稈打碎還田提高了經濟效益,下年繼續利用秸稈還田的土地輪種玉米能使產量提高10%以上。綜合來看,經濟效益可觀。


為什麼說有一定的好處呢?

首先,玉米的秸稈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纖維素以及糖元等成分,養分被大型玉米收購機打碎還田後經時間的沉澱和消化,溶於土壤中,待後期地裡輪種、播種農作物提供了諸多養分。玉米秸稈還田腐爛的養分更容易被土壤以及農作物吸收,這是諸多化學肥料所不能媲美的優勢。氮肥、磷肥、鉀肥等各微量元素成分會較前期大幅度提高。

害處有哪些?

玉米秸稈的害處--害蟲。玉米的秸稈可能會藏有各類病蟲害,玉米秸稈被打碎還田之後的各病蟲害也被埋藏於土壤中,埋藏於土壤中的蟲卵經過冬季的冬眠,待春季農作物開始種植時便開始滋生蔓延,隨著農作物的生長而生長髮育,進而有可能影響正常的農作物生長。

另外,玉米的秸稈還田不均勻,容易導致分解的肥料供應不均。這方面的秸稈還田不均勻有可能與農業機械有關係,在收割玉米秸稈時打碎的秸稈不完全散步於土壤中,這就是分佈不均勻的問題。

第三,秸稈還田於土壤中,有可能秸稈不能完全被土壤吸收消化,土壤會鬆弛,在大雨或者洪澇災害時可能發生水土流失。


上述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文字原創,圖片來之網絡!!謝謝


小希時間


玉米秸稈還田,害處究竟有多大?

玉米每到收穫後,種植戶感到非常困難。過去都是一把火焚燒了事,現在為了大氣環保,早已禁止禁燒了,提倡玉米秸稈還田。玉米秸稈還田,是件好事,但往往在實際操作中總是出現和存在或這或那的問題,影響下茬作物的種植,其直接結果是影響作物生長髮育,降低作物產量。秸稈還田確實在具體的實際操作時非常難於把握好,總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下面就來歸納總結一下,玉米秸稈還田,給農民帶來那些弊端和害處。



第一,玉米秸稈還田,造成冬小麥發芽率十分過低。玉米秸稈還田時,一般是機械化給玉米秸稈軋碎後,深耕翻地。機耕時,粉碎的玉米秸稈與土壤粘連性差,犂鏵劃過翻動土層時,很難使所有秸稈埋入犂溝,造成埋在表層3~8㎝深,或直接使秸稈浮在表層。這樣將地翻耕整平後,玉米秸稈會在土壤里長時間腐爛發酵,釋放大量的生物熱,小麥種子播種在厚實的玉米碎屑上面,不能吸收充足的土壤水分,不能發芽或非常難發芽,就算髮芽的小麥種子,在後來玉米秸稈發酵腐爛過程中,釋放的生物熱時,會因生物熱過高,燒死小麥幼苗。另外,小麥底肥在施灑時,由於玉米秸稈的存在,非常不均勻,小麥發芽後,遲遲得不到肥料營養而出現麥苗瘦弱,影響生長和分櫱,而肥料集中的地方,會出現小麥幼苗生長過旺,使小麥幼苗生長不均勻。



第二,玉米秸稈還田,給許多害蟲和病菌提供寄主。玉米秸稈還田後,正是秋冬之交,氣溫逐漸下降,害蟲就會尋找伏蟄的地方越冬,就會鑽進玉米秸稈之中躲藏。玉米秸稈在還田後,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開始發酵腐爛後,待生物熱釋放一定程度時,有害病菌就會寄生在腐爛的玉米秸稈上越過寒冷的冬天。這些寄生在玉米秸稈上的害蟲和病菌,在越過寒冷的冬天後,就會在春暖花開的適宜時期,出蟄生長髮育,危害小麥和其它的農作物,造成蟲害和病害。



第三,玉米秸稈還田,土壤過於疏鬆造成小麥倒伏。玉米秸稈在土壤裡經過幾個月的腐爛發酵,使土壤十分收疏鬆。當小麥在春天返青後,開始拔節孕穗抽穗,在綿綿春雨中,由於土壤含腐殖質量過於豐富,結構十分疏鬆,小麥植株生長得越來越高,上部重量增大,根部不紮實,得難直立,在微風吹過,就會發生大面積的倒伏。小麥倒伏後,嚴重地影響小麥揚花授粉,造成生長髮育出現障礙,影響小麥植株正常的生長髮育,使小麥籽粒飽滿程度非常差,影響小麥的品質和產量。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旭日東昇付先


玉米秸稈還田,害處究竟有多大?這個問題提得總覺得哪裡不大對勁,國家一直提倡秸稈還田,並列舉了種種好處,咱討論秸稈還田害處有多大,是不是有點不協調的味道。任何一個新事物的出現,往往有利弊兩個方面的問題,即事物都具兩面性,從大局方面考慮,利大於弊,應該就為好。



為什麼要提倡秸稈還田,它實際和其它政策措施都是互相聯繫的,國家從環保出發,如禁燒秸稈、禁止家畜散養、禁止農村土灶燒柴做飯、禁止農村燒煤取暖等等,秸稈還田就是杜絕焚燒、治理汙染的一個原因。


秸稈還田除焚燒汙染空氣,還有一定的利處和優點,據估算,以畝產550公斤玉米計算,秸稈還田,相當還N于田4.5公斤,p2O52.1公斤、K2O6.7公斤,折尿素、二胺、氯化鉀分別為14.1公斤、5.3公斤和20.5公斤,折款約100元,與秸稈還田作業成本相比,划算。再有秸稈還田的優點是,培費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質(通透性、適耕性、降低容重、減少板結、提高有益生物活性、氮磷鉀等養分有效性和團粒結構)。通過種植實踐,相比前幾年都把秸稈拉出來,地裡柴草鏤淨,施用同樣量的肥料,產量對比,現在秸稈還田畝產都比原來的畝產高。


秸稈還田的害處和弊端是,由於秸稈還田土壤中摻入大量的秸稈柴草(這主要是粉碎質量差),致使小麥種子接觸於柴草上影響種子的發芽率和生長、農民必然要加大播種量來彌補,浪費了種子,又給保全苗增加了障礙;秸稈還田還需花費每畝幾十元的費用,而且粉碎的質量,多數達不到細碎的要求,致使地虛、澆灌費水;秸稈還田,會把秸稈上存有的病菌、蟲卵及越冬害蟲埋入地裡越冬,給來年的莊稼帶來危害,增加防治工本投入等。

個人認為,無論秸稈還田的害處多大,總之,利大於弊。省了割、刨玉米秸稈和往地外運出的麻煩,秸稈漚爛成腐殖質對土壤是有好處的,這幾年都沒有農家肥使用了,可能當季漚爛不透,但隔一季它總能利用上。雖然說,粉碎秸稈花費了錢,但是,最終畝產量能提高,就應該是利大於弊吧!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華哥老家的玉米收穫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玉米收穫之後,玉米秸稈怎麼處理是一個問題。在田裡直接焚燒現在不利於環境保護的要求,一部分種植面積比較小的農戶直接拉回家堆放,留作燒柴火鍋用,因為量少,採取還田方式就不划算,一部分種植面積比較大的農戶則採用秸稈還田的方式進行處理。

秸稈還田是目前倡導的一種秸稈處理方式,秸稈還田除了可以保護環境之外,還可以增加土壤中的養分和微生物數量,正確的秸稈還田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如果還田方式處理不當,可能造成一些弊端:

一是下季作物生長時,病蟲害加重,影響作物的生長增加投資的成本。其實我們在收穫玉米時,時常用肉眼就能看到玉米秸稈上寄生了很多小蟲,玉米秸稈上攜帶了大量的病菌還蟲卵,秸稈還田之後,為病菌和蟲卵的繁殖提供了有利場所。

二是土壤疏鬆,土壤空隙較大,種子發育缺少有利條件。秸稈還田之後,如果還田量較大、秸稈沒有粉碎徹底,秸稈和土壤混雜在一起,容易增加土壤的縫隙,這樣一來,不管是小麥還是玉米在播種是,種子和土壤之間的距離較大,種植發育後,容易造成植株根系不牢、長勢較差,後期倒伏嚴重等現象。

三是幼苗缺少氮元素,生長期出現苗黃、苗弱現象。秸稈還田之後,秸稈在田裡分解過程中,需要氮元素全程參與,這樣就造成秸稈和幼苗爭搶氮元素的現象,幼苗生長所需的氮元素被秸稈“霸佔”,養分補給不足,幼苗生長出現苗弱、苗黃現象在所難免,嚴重的甚至出現幼苗死亡的現象。

針對玉米秸稈還田操作不當容易出現的一些弊端,有以下幾點意見供參考:

一是把握秸稈還田量。秸稈還田時不能將所有秸稈都還在一塊田裡,建議每塊田秸稈量在400公斤左右,秸稈還田量大容易形成負擔,各種弊端不好把控,秸稈還田量太小無形之中增加了還田成本。

二是把握秸稈粉碎程度。土壤出現的“跑風”現象,主要是由於秸稈粉碎不徹底,秸稈無法有效分解。建議在粉碎秸稈時儘量選擇粉碎性好的機械,比如揉搓式還田機械,長度一般在控制在6公分以下。

三是補施氮肥。建議在秸稈粉碎後未翻耕前,以每畝碳酸氫銨50公斤或尿素20公斤的量撒在粉碎後的秸稈表面,然後再進行翻耕。

四是翻耕深度要合理。補施氮肥後,要及時進行翻耕,建議深度要達到十釐米以上,並反覆耙平。為了促進秸稈分解、肥料融化、土壤沉實,要及時澆水。

總之,秸稈還田需要採取正確的處理方式,如果處理方式使用不當,容易產生危害,如果處理方式正確,那麼自然減少了危害程度,有利於莊稼的豐收。


華哥的三農


秸稈進行科學合理還田不僅能夠改善土壤肥力,而且還能減少鉀肥用量,提高作為產量。只有不合理,不科學的進行秸稈還田時,才比較容易對後茬作物造成為害影響。像玉米秸稈如果不能進行科學合理還田,通常會造成如下不良為害。

1,土壤懸空,造成後茬播種質量降低,影響生長髮芽出苗。比如玉米秸稈還田時粉碎不充分,秸稈長度較長時,通常不僅會不利於秸稈腐爛還田,而且還多會造成土壤懸空不實,造成播種較深,不利於發芽出苗,而且保水保溫性能差,苗弱,抗旱抗寒抗逆性差,容易造成乾旱死苗或越冬期凍死等,嚴重影響產量。

2,容易引起苗黃死苗,長勢較差。玉米秸稈還田量過大,或秸稈田間分佈不勻,土壤翻埋較淺,或沒有多增加氮肥時,通常會因為秸稈腐爛時與作物掙肥等,不僅影響作物發育生長,而且還會造成營養不良發黃,甚至根系不能有效下扎而發生死苗等,一般會長勢較差,不利於安全越冬高產。

3,會導致田間病蟲害加重發生。像玉米紋枯病,赤黴病,玉米螟等病蟲害都是在玉米秸稈殘體上越冬,如果秸稈還田時裸露土表,或沒有充分粉碎深埋,田間害蟲及菌源量增加,明年種植玉米時就容易加重田間病蟲為害影響,進而增加防治成本,或為害加重而減產。

4。引起田間雜草抗性增加,次生雜草加重為害。玉米秸稈還田不當,不僅會加重病蟲為害影響,而且還容易造成次生雜草不斷在田間開花結子,進而使雜草種子增多,並上升為優勢雜草,而噴藥沒有打死的雜草,其抗藥性也會增強,隨開花結子,以後防治效果也會越來越差,不僅會造成生產成本增加,而且還容易造成減產。

總之,玉米秸稈科學合理還田通常是利大於弊,但若是不能科學合理進行還田,則會明顯造成許多不良為害影響,尤其以苗黃死苗,及其田間病蟲草發生為害加重等,容易造成生產成本增加,種植效益降低。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玉米秸稈還田是我國主要推行的一種處理秸稈的方式,這種方式有利也有弊。實際上,大多數事物都有著兩面性,如果單純揪著一個方面來說的,其實很不正確的。所以下面咱們要說的,不僅是秸稈還田的害處,還要說一下秸稈還田的好處。

秸稈還田的害處:

1、土壤中的微生物在分解還田的秸稈之時,需要大量的氮素,所以如果秸稈還田量多大或者某些地塊還田不均勻的話,就會導致微生物和作物爭奪養分,導致作物營養不良,出現黃苗、死苗的情況。

2、秸稈粉碎不當的話,被翻入土中不僅不易被分解,還會是土壤分層,導致土壤變得過鬆,大孔隙過多,透風、跑水、失肥。

3、很多病蟲害都會將蟲卵或者孢子產在秸稈中越冬,等來年春季再次危害作物。而秸稈還田如果粉碎過程不細緻的話,那秸稈中的蟲卵、帶菌體等一些病蟲害無法被消滅,就會造成來年病害情況加重,危害作物的生長。(而且這種情況目前沒有好辦法治理)

除了害處,秸稈還田當然也有好處:

秸稈還田是我國推行的一項培肥地力的增產措施,所以優點自然也很重要。

1、秸稈中含有植物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所以秸稈在腐爛之後,能分解出作物生長所需的養分,有效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環境結構,促進作物優質高產。

2、秸稈還田之後,為了能是秸稈快速腐爛,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動量也會增加,同時也導致微生物對土壤中對有機物質的分解,使土壤中的氮、磷、鉀等元素增加(這一點相當於微生物菌肥的作用)。同時也促進土壤形成團粒結構,提高保水保肥能力。

3、秸稈還田之後,可以減少化肥的施用量,而且也沒有了焚燒秸稈帶來的環境汙染。


駿景農業


玉米秸稈還田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這裡老百姓在收穫玉米以後的首選。但是對於玉米秸稈還田的利與弊我覺得也是屬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但是對於我們大多數種地的老百姓來說我覺得還是有這這兩種看法:

首先玉米秸稈還田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真是代價有點高了。在前幾年一畝地秸稈還田的費用在40元左右,既農機手用粉碎機把玉米秸稈粉碎兩遍。埋一遍的費用在25元,也就是在沒有犁地之前的秸稈還田的費用在65元左右。

但是在2018年的時候玉米秸稈還田的價格漲價了,粉碎一遍要50元,玉米秸稈還田要化費100元錢。真是價格上漲的比較厲害?對於現在玉米秸稈還田漲價的情況我們老百姓也是有點吃不消。

價高了玉米秸稈還田的效果卻不是太好。就拿去年我種植的玉米茬的小麥來說吧:

由於玉米茬口種植小麥的時間點都差不多,所以這個時候犁地種植小麥的農民朋友們就比較多。2018年的時候我的玉米地犁地的時間點就在夜裡進行的,也不知道是什麼情況玉米秸稈粉碎的效果不是太好,在種植小麥以後滿地都是玉米秸稈。於是我又用鐵耙子把玉米秸稈都給耬了出來,用電動車拉回家漚糞了。對於相鄰的我堂哥家的玉米茬小麥由於沒有把玉米秸稈給弄出來他家的小麥在出苗以後就出現很多缺苗斷隴的情況。玉米秸稈粉碎或者還田不是太好的情況下對於小麥的生長是有很大的影響的。特別是碰到把麥種播種到了玉米秸稈上的話小麥雖然能夠發芽,但是由於根無法扎到土壤中導致了苗黃死苗嚴重的就是缺苗斷隴比較嚴重。

總的來說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也是希望能夠實現化費了更高的錢,能夠把玉米秸稈還田的這份工作給做好。農機手雖然說比較辛苦但是如果說不能把玉米秸稈還田最好的話,我想下一年大家就不會找你來犁地了。


豫東小農


玉米秸稈還田是弊大於利!

一到玉米收穫季節,秸稈還田和秸稈禁燒就提到了前邊了,每年都在宣傳禁燒和秸稈還田,但實際中是怎麼一回事呢?做為一個在農村生活了六十年的農民,我用我眼看到的來告訴你:

1. 秸稈還田後就要種小麥了,但是,因為粉碎在地裡的秸稈碎末被旋耕機旋進土壤裡,無形中土壤中就出現了縫隙,小麥播種後因為麥根長在了縫隙處,所以死苗斷壟現像十分嚴重,秸稈還田後的分解分化還需要氮肥來氨化,所以無形中增加了投資。麥種後需要在發芽前澆一水,這一水由於秸稈碎片的支撐,澆水要比往常澆水每畝地多投入大約30元左右,也增加了不必要要的開支,這是弊端之一。



2 秸稈還田的地塊,由於玉米秸稈中帶有大量的蟲卵,這些蟲卵會在土中越冬,第二年夏季玉米苗期又來危害玉二小,今年7月份就是例證,玉米田間基本上每個苗上都有一兩條蟲,多的競然有5~6條。好端端的玉米苗可在三天之內讓蟲吃光!這個危害且還有愈來愈烈之勢!


3 秸稈還田的好處是地裡的有機質有所增加,但也沒有那麼誇張,土地因長期施用化肥而出現的板結稍有好轉,其它好處我再也沒有看見。各位還有什麼高見,請評論區留言討論!


三秦莊稼漢


玉米秸稈還田,我們這裡實行了好多年了,頭一次看到頭條有這樣的提問,專門來說玉米秸稈還田的害處。


政府從來沒有強迫農民玉米秸稈來還田,你可以不用還田,拉回家裡做飯燒,如果喂著牛羊還可以做飼料,這不是好事嗎?過去農村的玉米秸稈是個寶,家家戶戶都有性口,儘管砍玉米秸稈是個體力活,也會把玉米秸稈拉回家裡,或存放在路邊,喂性口吃剩下的秸稈,用來做飯當柴燒。

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農村生活條件的逐步改善,農村很難看到牲口了,現在農村的孩子有的還沒有見到過驢、騾、馬、牛,這是真實的情況。用農作物秸稈做飯的只有很少的一些老年人,玉米秸稈也就沒有用處了。農民為了種田省事,開始焚燒秸稈,曾幾何時濃煙四起,對空氣造成汙染不算,還耽誤過飛機的起飛。


“不著一把火,不冒一處煙”。焚燒秸稈是政府明令禁止是犯法的行為。國家拿出了大量的資金,對大型農機具進行補貼,加大了推廣秸稈還田的力度,農民也認識到了秸稈還田的好處。

說到秸稈還田的好處,我說兩點:

一,可以改良土壤。秸稈還田增加了有機質,微生物增加了,使土地不易板結,耐旱保水能力增強。秸稈本身就有養份,這些營養成份會被莊稼吸收,秸稈還田的地塊,肯定會比單一上化肥的“衛生田”種的莊稼產量高。


二,可以減少蟲害。秸稈還田是把玉米秸稈粉碎後,然後經過深翻或者旋耕才能種地,在粉碎秸稈的過程中,相應的寄存在玉米秸稈上的害蟲也會被粉碎掉,如玉米螟幼蟲,粘蟲等害蟲,減少了在秸稈上寄存過冬的蟲口量,對來年大有益處。

玉米秸稈還田是受到農民歡迎的。

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應該辯證的看問題。說了兩點玉米秸稈還田的好處,秸稈還田也有一點不足,如果粉碎的秸稈不夠爛,旋耕深度不夠深,種植小麥的出苗率會受影響。所以種植冬小麥比較不是秸稈還田的地塊要增加一定的播種量。


這就是題主提出的秸稈還田唯一的害處吧?


鄉野老農


其實秸稈燒掉之後,然後再用機器打地,而這些草木灰可以當做肥料,讓土地更加的肥沃,不止玉米秸稈,還有甘蔗葉也是一樣的道理,現在很多的農村還是把葉子燒掉,然後再把地打了,這樣重新種東西,植物會發育更快,對於專家的說汙染,完全就是誇大,在農村完全可以消化點那些氣體,比工業的汙染不知道少多少。


玉米秸稈還田的影響

第一、玉米秸稈直接還田,最大的危害就是毒蟲比較多,需要噴農藥,但是在地裡的話,那麼就需要在種植的之後,在地裡開始放藥,不然重子把種子都吃完,以前我媽媽沒有經驗,沒有放藥,最後都被蟲吃完了。

蟲多的話,就會導致土質松,不利於植物的發育,因為如果太鬆的話,下雨刮風就直接把農作物吹翻了,那麼就影響產量了,可能還會造成的死亡,那麼到頭來辛辛苦苦一場空,不是白忙活了嗎?


第二、玉米秸稈還田,也有它好處,因為它被機器到成一小段,所以它也可以作為肥料在地裡幫助植物發育,而且它的價值比草木灰的價值更加長久,而且讓土地更加的肥沃,但是這樣的地,最好用來種甘蔗是最好的,因為感謝的根比較長,在發育的過程中,玉米秸稈在被粉碎之後,可以輔助甘蔗的成長。

但是其實問題還是出現在機器上,很多機器沒有吧玉米秸稈切斷成更加短,而且粉碎性不夠,如果一大塊一大塊,如果要完全的融化掉,需要太久的時間,如你願專家不給燒掉,那麼在機器方面就要做得更加好,不然老百姓還是喜歡燒掉完事。


這幾年開,為什麼很少人燒東西,在老家的時候要燒甘蔗葉,都要好幾個人看才行,現在農村很多的田地都沒有做了在秋天和冬天的季節裡,特別容易發生火災,到時候滅都滅不掉,特別的危險。

以前小時候,因為用甘蔗葉去燒老鼠洞,後來突然被風颳了一下,就著火了,滅都滅不掉,燒了人家十幾畝的甘蔗呀!想想就後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