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綏陽縣”13個鎮、2個鄉,未來“撤縣設區”納入遵義主城區

綏陽縣,隸屬貴州省遵義市。位於貴州省北部,大婁山脈中段,綏陽縣南北長75多公里,東西寬56多公里,總面積2566多平方公里,佔貴州省總面積的 1.45%,佔遵義市總面積的8.28%。東連湄潭縣,南臨匯川區,西接桐梓縣,北靠正安縣。

貴州“綏陽縣”13個鎮、2個鄉,未來“撤縣設區”納入遵義主城區

綏陽縣轄洋川、鄭場、旺草、蒲場、風華、茅埡、梘壩、寬闊、黃楊、青槓塘、太白、溫泉、坪樂13個鎮,大路槽、小關2個鄉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貴州綏陽經濟開發區),總人口56萬。

貴州“綏陽縣”13個鎮、2個鄉,未來“撤縣設區”納入遵義主城區

貴州“綏陽縣”13個鎮、2個鄉,未來“撤縣設區”納入遵義主城區

貴州“綏陽縣”13個鎮、2個鄉,未來“撤縣設區”納入遵義主城區

綏陽縣夏朝屬梁州。殷商屬楚。春秋時期歸入牂牁郡,戰國時期屬夜郎郡。

秦朝劃入巴蜀。漢朝、三國、晉朝時期,均屬牂牁郡鄨縣。南朝,鄨縣更名,歸屬榖邑縣。

隋大業七年(公元611年),置綏陽縣,屬明陽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陽明郡改為夷州,轄綏陽縣。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夷、播二州由江南道改屬黔中道。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義泉郡複稱夷州。州治綏陽縣。

宋朝,綏陽縣屬播州樂源郡。

元朝,屬播州安撫司地。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播州安撫使領地,隸於湖廣行省。

明洪武七年(公元1382年),播州改隸貴州。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復置綏陽縣。

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遵義軍民府改名遵義分,雍正六年(1728),綏陽隨遵義軍民府由四川改隸貴州布政使司。

民國二年(1913年),綏陽縣屬黔中道。民國七年(1918年),屬貴州省。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遵義第五行政區。

1949年,屬遵義專區。1970年屬遵義地區,1997年起屬遵義市。

2018年6月,中共遵義市五屆五次全會決定,同意申報撤銷綏陽縣,設立市轄綏陽區。

貴州“綏陽縣”13個鎮、2個鄉,未來“撤縣設區”納入遵義主城區

貴州“綏陽縣”13個鎮、2個鄉,未來“撤縣設區”納入遵義主城區

貴州“綏陽縣”13個鎮、2個鄉,未來“撤縣設區”納入遵義主城區

百舸爭流,破浪者領航;千帆共進,奮勇者當先。綏陽期盼您的關心與關注,期待您的到來與參與,有您與我們的共同努力,一個更加開放繁榮美麗幸福的新綏陽必能屹立於雲貴高原之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