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女孩頭痛嘔吐休學,到醫院檢查,醫生的話讓“真相浮出水面”

本文由“教育暢談-文墨”原創

最近幾天,學校接連發生幾起學生打架鬥毆事件,處理過程中,感覺非常的棘手。

原因是現在的學生保密工作做得特別好 ,向他們瞭解情況,有時真得費一番周折。

這些年,在處理學生打架事件中,我發現他們打架的原因都讓人不可思議,覺得無非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因為這些事打架,造成嚴重後果真的是太不值得了。

16歲女孩頭痛嘔吐休學,到醫院檢查,醫生的話讓“真相浮出水面”

比如有的男生為某女生爭風吃醋,有的以大欺小,有的是平常磕磕碰碰記恨在心打擊報復,學生之間的打架基本上都是圍繞這幾點發生的。但是,仔細想一想,他們還是孩子,思想還不成熟,哪有那麼強的認知水準。

縱觀這幾年,由於國家對校園欺凌越來越重視,學校加大了防範力度,有效預防制止了一些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

不過,就在前幾天,我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個視頻,看完後還是倒吸了一口冷氣。

16歲女孩頭疼休學,家長帶孩子到醫院檢查後,醫生的一番話,才讓真相浮出水面

網絡上曝光的這段視頻,是一名16歲女孩在上學期間,多次向父母提出不想上學,但父母沒有同意。

家長與老師溝通後,老師說,孩子比較內向,可能是學習不好跟不上,所以,才不想上學。後來,因為孩子嘔吐,吃不進去飯,總說頭疼,家長便向學校提出休學申請,開始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孩子做過檢查,父母拿著結果找到醫生,醫生看完,對家長說:“孩子頭疼是外傷導致的,腦袋裡沒有病。”

家長聽完醫生的話一臉驚愕,回憶了一下,孩子也沒有磕碰,怎麼會有外傷呢?帶著這些疑問,家長開始對孩子刨根問底,孩子終於抵不過父母的步步緊逼,才說出了真相。

原來,孩子在上學期間被同學欺負,在班級打、走廊打、操場打、餐廳打,還錄製了視頻,已經長達半年之久,並且,對方警告不準告訴老師和家長,孩子就一直進行隱瞞,不敢對父母說。家長得知這一情況,非常氣憤,並進行報警處理。

16歲女孩頭痛嘔吐休學,到醫院檢查,醫生的話讓“真相浮出水面”

曾經就有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學生遭受欺凌後,38.2%的受害者徹底放棄學業,30%轉學到其他學校,24.6%短期不來上學。

由此可見,孩子在學校受到同學欺負,如果學生不說,家長和老師是很難知曉的。事實上,真實的情況也是這樣,很多旁觀同學看到,也不會向老師彙報,即使向他們瞭解情況時,他們都裝作什麼也不知。

有些人可能會質疑,孩子挨欺負,其他同學不說也就罷了,為什麼自己也不說呢?

孩子挨欺負後,為什麼不告訴老師和家長

孩子受同學欺負,之所以不敢告訴老師和家長,我認為主要有這樣幾點原因。

1、告訴老師也沒用

大家可以想到,能夠經常欺負同學的孩子,他們往往是惹事生非,品行不端的學生。這些孩子比較叛逆,不服管教,即使被欺負的孩子告訴老師,老師也拿他們沒有什麼好的辦法,無非就是批評教育,批評教育效果會怎麼樣,不用我多說,大家也能想象得到。

16歲女孩頭痛嘔吐休學,到醫院檢查,醫生的話讓“真相浮出水面”

除此之外,老師還有其他可行使的權力嗎?打罵體罰那都是不可能的。

我們這就曾發生過老師批評學生,學生反過來叫囂老師,讓老師打他,這樣的情況下,老師就更不敢打了。另外,欺負同學的孩子得不到有效的制裁,反過來可能會變本加厲,老師不可能時時刻刻實行保護。

2、告訴家長也沒用

如果孩子把自己被欺負的事告訴家長,家長往往採取的辦法就是找老師和對方家長,要不然就是報警,過激一點就是找打孩子同學算賬,也就是打回去。老師怎麼管我已經說過了,如果告訴打孩子的家長呢!會怎麼樣?

按理來講,家長對管教孩子總比老師的權力大,起碼氣急敗壞情況下,還能對孩子收拾一下。但是,實際生活中,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家長拿他們往往也沒有辦法,這樣的孩子有種“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勁兒,任憑家長怎麼收拾,有種寧死不屈的精神。

16歲女孩頭痛嘔吐休學,到醫院檢查,醫生的話讓“真相浮出水面”

孩子畢竟是自己的親骨肉,家長總得悠著點,說教打罵不管用後,也只能是順其自然。有的家長到最後無計可失時,只能放任不管,讓孩子撞南牆後自己醒悟。

如此說來,家長這麼一鬧,如果對打人的孩子形成不了有效的威懾,這樣的孩子回過頭,還會對這個同學欺負,很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

3、報警效果也不好

孩子遇到被同學欺負,報警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手段,但未必能起到真正的保護作用。現在的孩子,已經不比前些年,一說警察來了,嚇得躲起來。他們都對警察的處理過程瞭如執掌,有的孩子已經光顧派出所很多回了。

警察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內,能行使的權力絕不姑息,但是這樣的孩子往往都未滿16週歲,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之規定,這樣的欺負行為是不能追究刑事責任的。

16歲女孩頭痛嘔吐休學,到醫院檢查,醫生的話讓“真相浮出水面”

由此可見,警察也只能是調查取證,對孩子進行相應的批評教育,在法律上還不能夠對他們形成有效的制裁。

也就是說,孩子告訴老師、家長或報警,如果處理不好,孩子可能遭受的更大的傷害,況且,欺負孩子的同學已經警告不準告訴老師和家長,意味著什麼都非常清楚。那麼,面對孩子被欺負,只能忍氣吞聲嗎?也不盡然。

孩子被欺負,家長可以考慮這樣辦

孩子受欺負,作為家長肯定是不能容忍的,但家長也不可凌駕於法律之上,對欺負孩子的同學實施打擊,那樣做,家長就觸犯了法律,還有可能和對方家長髮生衝突,事情就容易擴大化,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為了穩妥起見,家長可以考慮孩子這樣辦。

1、讓孩子打回去

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說:“孩子被打了,要打回去啊,我支持!孩子要有不傷人的教養,但也要有不被傷害的氣場。”

16歲女孩頭痛嘔吐休學,到醫院檢查,醫生的話讓“真相浮出水面”

實際上,李玫瑾教授就是告訴家長,教育孩子不能欺負人,但也不能受別人欺負,如果別人欺負時,不能軟弱,要進行還擊進行自我保護。

李教授的小孫女上幼兒園時,有一次被一個小男孩欺負了,她就告訴孩子,下次再欺負你時,就揪住他的兩個耳朵,他疼了就會放開你。

所以,打回去也應該是人應有的本能反應。告訴孩子面對這樣的情況,不能表現出軟弱,否則,他們就會得寸進尺。

2、從小要注重孩子身體素質的培養

現在,由於家長對孩子的溺愛,讓人感覺很多孩子身體瘦小,弱不禁風,手無縛雞之力,這也與孩子偏食挑食有關,長得一點都不壯實,還有就是學習佔用時間太多,孩子得不到有效的鍛鍊。

我前面曾寫過一篇文章,建議家長在孩子學習之餘增加孩子的運動量,因為,經過大量的科學研究表明,孩子經常運動,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使孩子更聰明,注意力和記憶力都會相應提高。

16歲女孩頭痛嘔吐休學,到醫院檢查,醫生的話讓“真相浮出水面”

現在來看,還能防止被同學欺負。欺負人的同學往往是恃強凌弱,欺軟怕硬。如果孩子身體素質好,有同學想欺負時他們也得先掂量一下有沒有這個實力。

3、家長幫助孩子處理

有些家長看到這裡,可能會說,你前面不是說告訴家長也沒用嗎?家長又不能把打人的孩子暴打一頓,情況確實是這樣,但是,家長可以變通一下,尋找新的辦法,既不過激,也不用觸犯法律。

比如,我曾經看過這樣一位家長的處理方法,覺得可以採納一下。他得知孩子被欺負後,怕孩子以後再受到威脅,他就對那位打人同學進行死纏爛打,就是天天跟著,跟了幾天後,那位同學開始求饒,保證以後不再欺負他的孩子了。

這樣的辦法,也不施為一種有效的手段,可以幫助孩子化解挨欺負的危機。當然,也可以和打人的孩子進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交流,有些孩子也能夠接受,效果也不錯。

總之,孩子被同學欺負的這種現象時有發生,家長要高度重視。平時要多關心孩子,對孩子察言觀色,發現孩子有什麼不對時,要及時瞭解情況,儘快處理解決,以免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