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歲的“神大爺”又來“串門”啦

在新中國迎來70華誕的喜慶日子,人民中國又迎來了我們的老讀者“神大爺”——神宮寺敬先生來做客聊天。神大爺今年99歲,按照中國的習俗正值“白壽”,和剛剛過去的新中國70週年大慶一起,可謂“雙喜臨門”。人民中國雜誌社員工早早就在會議室等候著神大爺和他家的兩個“姐姐”——大女兒敬子和二女兒伸子的到來,併為老先生準備了鮮花和生日蛋糕,提前為神大爺過了一個100大壽的生日。這位經歷了日本大正、昭和、平成、令和四個時代的老朋友和他的家人,為我們講述了他們與中國的故事……

99歲的“神大爺”又來“串門”啦

人民中國雜誌社總編輯王眾一(右一)在門口迎接神大爺(右三)的到來,並獻一束鮮花祝賀他百歲生日

主角紛紛落座,一場老友新交齊聚一堂的座談會開始了。年近百歲的神大爺精氣神不減,身體硬朗的他在一身筆挺、時尚的休閒西裝外只穿了一件薄薄的外套,讓人感受到在降溫的北京,他的心依然熱情似火。

神大爺出生於1920年,年輕時曾被徵做通信兵前往侵華戰爭的戰場。日本戰敗後,得知戰爭真相的他,基於對中國的愧疚和對和平的思考,投身於中日友好事業。與CRI日語頻道和《人民中國》雜誌頗有淵源的神大爺,自1966年受人民中國的邀請第一次來到中國後,從1986年開始至今的33年間,每年秋天都會來北京看望他的老朋友們。他還一直接待CRI的年輕員工到老家山梨縣的電視臺研修,為他的這些中國“孩子”們提供食宿,相處宛如一家人。

神大爺見過戰時積貧積弱的中國大地,也見過後來改革春風吹拂下漸漸發展起來的新中國。六七十年代,他還通過訪華團、留學等方式將兩個女兒送到中國,努力讓她們能夠延續自己的中日友好心願。可以說,神宮寺先生一家就是新中國發展歷程的見證者。


99歲的“神大爺”又來“串門”啦

神宮寺老先生與兩個女兒


大女兒神宮寺敬子說,父親一直以來都想讓我們繼承他的中日友好事業,送我們到中國訪問、留學,我們是被捲入這場“友好”中來的。但隨著來中國次數的增多,看到父親畢生所付出的心血慢慢開花結果的時候,我開始理解和崇拜父親的事業。我來中國前,父親從未告訴過我中國是什麼樣的,只是說中國很大,你親自去看一看,用你最真實的感受去理解中國,不要有先入為主的看法。這堅定了我們姐妹倆也要用一生的精力去支持父親事業的決心。


99歲的“神大爺”又來“串門”啦

大女兒神宮寺敬子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很少有日本的家長有眼界與勇氣把孩子送到尚不發達的中國留學。但神大爺堅定地把二女兒伸子送到了北京和廣東學習中醫。

伸子回憶,她從記事開始,身邊就像空氣一樣充滿了有關中國的信息。但明明家裡有很多中國元素,整個日本社會尤其是學校的教育卻很少提及中國。這讓伸子不由得更加好奇中國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國家。到中國留學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60年代,她來到中國,首先被沿路人群“熱烈歡迎”的呼聲所震撼。那時候雖然經濟不發達,但每一箇中國人都充滿活力,他們的熱情,深深打動了伸子。

在學校,讓伸子沒想到的是,勞動課竟然要在上課時間挖地道。還有那些大家“坦誠相待”的“你好廁所”。這些事物讓伸子感到稀奇,但因為年輕,適應能力強,她並沒有感受到多大的衝擊,反而“習慣了之後也就接受了”。她還把其中很多事情當作是一種樂趣來看待。比如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只能憑“票”去領一個燈泡用來照明,於是她就會自己琢磨從哪裡找電線,怎麼鋪電路,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一個好的生活環境。正是那段時間的留學經歷,讓伸子體會了動手的快樂,也讓她懂得珍惜和愛惜身邊的事物,因為一切都來之不易。

當在座的年輕員工問及伸子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國時,她也毫不掩飾地表達了擔憂。她說,在經濟空前發展的中國,雖然人們的生活變好了,但是鋪張浪費的風氣也在蔓延,人們漸漸不再珍惜身邊的東西,這可能會成為今後發展的一個隱患。


99歲的“神大爺”又來“串門”啦

二女兒神宮寺伸子


神大爺每年都來中國,看看他掛念的中國大地又有了怎樣的新變化,看看他的老朋友和“孩子”們過得怎麼樣。他說,“以前中國人不方便到日本去,那我來就好了。”正是神大爺的這種誠意和真情,在中日之間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橋樑。

神大爺說,他每次都和他的中國朋友承諾,下一年的秋天還會來看他們,從未食言。他說,做人一定要恪守承諾,即便是再細小的承諾,遵守和兌現它,對於一個人的人生來說,也是大事。人與人之間如此,國與國之間就更是如此。


99歲的“神大爺”又來“串門”啦

曾借宿在神大爺家的王小燕也來到現場,和曾經一同生活過半年的“神大爺”和“姐姐”共同回憶了當年的往事


最後,神大爺說:“我很喜歡‘人民中國’這個名字,這個‘人民’中包含了中國人民和日本人民的情誼和歷史的深意。我從創刊時就是這本雜誌的忠實讀者,他對我影響很深。希望你們今後繼續傳播真實的、正確的、喜人的消息,讓日本人更加了解中國。”


99歲的“神大爺”又來“串門”啦

座談會現場


神大爺的一席話讓在座的人民中國員工深受鼓舞。正因有神大爺一家這樣用真感情去做友好事業的人在,中日關係才有了無論經歷多大風雨都能重回正常軌道的牢固的民意基礎。延續他的信念,回應他的期待,是我們今後要努力不懈的奮鬥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