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醫生對癌症患者說“手術很成功,切除乾淨了”,怎麼知道切乾淨了?

用戶8800497319


通常癌症病人手術後,手術醫生都會將切除下來的組織拿給守在手術室外的家屬,並告訴他們,手術很成功,腫瘤都切除乾淨了。有些家屬會有疑惑,你是怎麼知道都切乾淨的。其實任何手術都是有嚴格的規範的,而癌症手術又不同於其他手術,腫瘤外科醫生幾乎人手一本《癌症標準手術圖解》,不同的癌症手術方式,切除多少都是有依據、有標準、有章可循的,並不是醫生隨意為之。

保證手術成功,並將腫瘤切除乾淨,必須保證以下幾點。

1.將腫塊完整切除 癌症腫塊必須完整的整塊切除,而絕對不能一小塊一小塊的切,整塊切除就像拔一棵樹一樣,把所有樹根找到之後,從底部完整的將樹和樹根一鍋端。

2.將必須清掃的淋巴結清掃乾淨 一個規範的腫瘤根治性手術,必須要進行區域淋巴結清掃,比如肺癌根治性手術,切除的淋巴結一般至少應為6組,其中肺內3組、縱膈淋巴結3組(包括隆突下淋巴結),而且要求切除的最高組淋巴結無轉移。

3.保證了切緣陰性並有足夠距離的切緣 規範的腫瘤切除必須要求切緣陰性,也就是切緣的組織病理檢驗後無癌細胞存在,而且陰性切緣與癌組織間要有5公分的距離。其實有些腫瘤較大,或者與重要器官組織非常接近,難以做到5公分的切緣,另外有一些早期癌症無需達到此標準。手術醫生術中會將腫瘤進行染色可以大概判斷腫瘤的邊緣。之所以要有足夠的切緣,是因為癌症的生長就像螃蟹,會伸出很多觸角,如果腫瘤近切緣,難以保證局部腫瘤完全切除,而近切緣是癌症易復發的原因。

手術醫生告訴患者及家屬手術很成功,腫瘤切乾淨了,其實指的是肉眼所見的腫瘤切除乾淨,而且按照手術操作規範進行了淋巴結清掃,也保證了術中的“無瘤原則”。這種切乾淨並不意味著徹底治癒了,從此和腫瘤說拜拜了。因為癌細胞是具有遊走性的,有極少數腫瘤細胞有可能在術前就遊走到其他地方潛伏起來了,如果免疫細胞未將其清除,過段時間就會出來作亂。越早期的腫瘤發生微小轉移的幾率越小,治癒率也就越高,早中期或者中期偏晚的腫瘤就很難保證手術前有沒有一些不安分的癌細胞已經隨血管或淋巴管跑到別處了。所以,根據術後病理分期,對於不是極早期的腫瘤需要進行術後化療或者放療,目的就是讓體內殘留癌細胞能夠儘可能被徹底殺滅。


胡洋


作為一名外科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作為癌症患者以及家屬,手術後,最希望醫生說的一句話就是,手術很成功,腫瘤都切除乾淨了。那麼,醫生是怎麼確保腫瘤切除乾淨了呢?手術的原則是什麼呢?今天曾醫生就來說一下,外科醫生是如何確保腫瘤切除乾淨的,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則:

(1)整塊的切除原發腫瘤

醫生需要完整的切除原發腫瘤,例如,乳腺癌的患者,需要將整個乳腺癌的結節完整的切除,不能將腫瘤分塊切除,不能一點一點的扣下來,這樣會造成腫瘤脫落,導致癌症播散。其他器官的腫瘤也是一樣,都需要完整的將腫瘤切掉。

(2)保證足夠的手術切緣

做手術的時候,切除原發癌症的時候,不能緊貼著癌結節切除,而是需要遠離腫瘤組織,需要切除一部分正常組織。因為癌細胞是呈浸潤性生長的,就像螃蟹或者章魚的腳一樣,像四周生長。腫瘤的周圍組織,看起來正常,但是可能已經有癌細胞了。為了保證切緣陰性,一般需要距離5釐米左右切除整塊正常組織和癌症。有時候,為了保乳或者低位保肛,切緣的距離會短一些,需要術中做冰凍病理檢查,明確切緣沒有癌症,才能這麼做。

(3)清掃腫瘤引流區域的淋巴結

淋巴結轉移是大多數腫瘤最常見的轉移方式。腫瘤細胞通過腫瘤周圍的淋巴管,首先轉移到附近的淋巴結,然後可以轉移到下一站的淋巴結。再以乳腺癌為例,一般首先轉移到腋窩的淋巴結,然後是鎖骨下淋巴結,最後是鎖骨上淋巴結。結腸癌的淋巴結轉移是類似的,首先轉移到腸旁的淋巴結,然後是腸繫膜淋巴結,最後是腸繫膜動脈淋巴結。做手術的時候,需要清掃這些淋巴結。不管淋巴結有沒有轉移,都需要切掉,然後送去病理科檢查,在顯微鏡下觀看,是不是真的沒有淋巴轉移。現在,也有淋巴結示蹤技術,如果第一站的淋巴結,也就是前哨淋巴結沒有轉移,那也可以避免淋巴結清掃,減少手術創傷,前哨淋巴結活檢,在乳腺癌中應用最為廣泛。

除了這三點,還需要做到術中無瘤原則,例如腫瘤不接觸原則,銳性分離,探查先遠後進等等。腫瘤手術非常複雜,不像大家想象的那麼簡單,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家做手術的時候,都希望找專家做,因為不同的外科醫生,手術技巧真的會差很多,有部分醫生沒有做到根治性切除,術後短時間內就出現復發,也是可能的。


普外科曾醫生


當手術成功後,在家屬溝通區,給家屬說的第一句話往往是:手術很成功,切除的很乾淨。我相信這句話,是給手術室外焦急等候的家屬最大的安慰。

那麼,對於惡性腫瘤患者來說,怎麼知道手術切除的很乾淨呢?

我以乳腺癌為例,講解乳腺癌的手術原則:

一:乳腺癌手術成功的標誌就是:

完整切除了病灶本身,以及清除了癌灶引流區域的淋巴結(腋窩淋巴結)。

具體來說:

①.保乳手術:切除癌灶後,切除癌灶周圍約2cm處一週組織,稱為:切緣。送檢病理檢查,查看癌灶的“上、下、周圍”,看看有沒有癌細胞的殘留。如果沒有,表示切除乾淨;如果有癌細胞殘留,則切緣不淨,需要進一步切除。全乳切除手術則不需要化驗切緣。

②.腋窩淋巴結:惡性腫瘤與良性不同,在切除病灶的同時,需要清掃該器官所屬的淋巴結。乳腺癌就是需要清掃腋窩淋巴結,只有完整清掃了淋巴結,才叫切除乾淨。


二:手術很成功,切除很乾淨,是否還需要化療呢?

手術切除乾淨,指的是:完整切除了癌灶及所屬淋巴結。但是,很可能在手術前,癌細胞已經通過:淋巴道、血管等途徑進入了人體的血液循環,這些亞臨床轉移病灶,目前的輔助檢查(彩超、CT,磁共振等)是發現不了的。

因此:手術後,需要進一步進行輔助化療,殺滅體內可能殘存的癌細胞,達到治癒的目的。

我是@乳腺科楊醫生,從事乳腺疾病診治工作,有問題請留言諮詢!


乳腺科楊醫生


這個問題還是有比較大的科普價值。也看了不少回答,不敢妄加評論。我試著回答一下這方面的問題。

手術成功與否,主要的判斷依據一是這個手術是否需要做或者說是否合理;另一方面就是手術本身是否是標準的根治手術(手術範圍和根治程度)。

首先看手術適應症的問題,就是是否合理。癌症有很多種,有些不需要手術治療,可能有放療或者化療就可以達到治癒目的。比如多數的宮頸癌和鼻咽癌,屬於放療敏感性腫瘤,多數情況下放療可以達到治癒目的,因此就不需要手術(但是,有部分患者需要手術治療,需要專科醫生判斷);還有,根據腫瘤的病期是否適合手術,比如胃癌已經出現全身的廣泛轉移,那麼就沒有手術的必要性(此時手術患者不獲益)。從此角度看,不該手術的癌腫或者不該手術的分期而做了手術,即使手術再漂亮,也不是成功的手術,因為沒有意義。

再次看一個該做的手術,是否按照標準的手術方式去完成的。實事求是講,癌症的手術的確不像普通的良性疾病的手術,只是切除病變的局部就可以了,癌腫需要有足夠的切除範圍和標準的淋巴結清掃範圍,只有這兩者達到標準,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根治度,降低複發率。

對於腫瘤是否切除乾淨,有專業的評價:R2切除(肉眼可見切緣癌殘留),這種情況就是腫瘤局部進展明顯,侵犯周圍重要的臟器或者血管,而又不能聯合切除。這種情況儘量避免,也就是說達不到根治要求。除非患者出現的梗阻或者出血,即使是有癌殘留,切除大部分瘤體後,可以解決緊急問題,比如緩解梗阻或止血,這樣的手術屬於姑息手術。R1切除(肉眼沒有癌殘留,但是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切緣有癌細胞),這也不是根治性切除,只是切緣殘留的癌細胞少而已。這種情況在實際的手術中儘量避免。R0手術(屬於根治性切除,顯微鏡下沒有癌殘留),這是癌症手術的基本要求。


以胃腸道癌症舉例,根治性手術是目前主要的治癒手段,的確有大量的患者經過標準的根治手術後得到治癒。這類手術的確是技術活,也是良心活。患者基本就一次治癒機會,初次治療最為關鍵,初次的治療方案和手術方案一定要標準。因此建議專科醫院或者專科醫生治療。腫瘤的治癒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手術是重要一環,術後根據病理分期看是否需要進一步的輔助治療,如果需要也應該完善輔助治療,盡最大可能的提高治癒機會。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我是小影大夫。醫生對癌症患者說手術很成功,切除很乾淨,怎麼知道切除很乾淨,不同癌症,切除的範圍也不一樣,切的位置需要做病理檢查,沒有癌細胞,切緣陰性,淋巴結清掃完了,把有可能帶有癌細胞的組織都切除了,才是切乾淨,否則術後容易複查和轉移。

癌症手術,怎麼知道切乾淨了?

1.切緣陰性

做癌症手術時,手術中看到的癌腫,不一定是真實的癌腫的範圍,以為能看到的腫瘤,只能說明肉眼上有癌細胞,但是有很多癌腫的周圍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癌細胞也已經侵犯了。比如說能看到的癌腫是2cm,但是實際上癌細胞已經侵犯了不止2cm,有可能是周圍的3cm都有肉眼看不到的癌細胞侵犯。所以惡性腫瘤的手術,一定要擴大手術切除範圍,每一種不同的手術都有規定切緣要切多多少的範圍,一定要保證切緣沒有了癌細胞,這叫切緣陰性,才能算是規範的手術。

比如癌腫實際上是侵犯了5cm,但是隻切了能肉眼所看到的2cm,另外有3cm的組織還有癌細胞,但是沒有切除,身上還有很多癌細胞,那這個手術就跟沒做是一樣的。一樣還會復發和轉移。

所以癌症患者做了切除手術,醫生需要送病理,把切的位置去做病理,沒有看到有癌細胞,就是切緣陰性,把可能有癌細胞的都已經擴大範圍切除了,這就是切乾淨了。

2.淋巴結清掃

癌症容易淋巴結轉移,淋巴結的轉移方式有第一站,第二站和第三站等等,就像公交車一樣,要從一站到一站。

所以做癌症手術的時候,也是常規把第一站的清掃了,再到第二站,每一站的淋巴結都要做活檢,看看有沒有癌細胞的浸潤,如果有,那麼還要擴大切除。如果沒有可能就只切這一部分。每一種不同的手術,也有淋巴結清掃的規範。比如乳腺癌手術,最容易的就是出現腋窩淋巴結的轉移,所以手術時,一定要清掃同側的淋巴結,把有癌症侵犯的淋巴結去掉。這樣才能完全的切除癌症,清除癌細胞,減少術後的復發和轉移。

另外,影像上看到腫大的淋巴結並不是都是轉移,不大的淋巴結也不是一定沒有轉移。腫大淋巴結只能提示轉移的可能性比較大。是不是真的轉移,要以手術的活檢為準。

切乾淨了,就一定不會轉移嗎?

那麼手術後,切緣陰性,淋巴結也切除了,就一定不會複查和轉移嗎?不是,只能降低復發和轉移的風險。因為有些狡猾的癌細胞有可能已經從病灶位置逃出去,隱藏在血液中,這是沒有手段能檢測到它的存在。所以術後還需要輔助放療和化療,也是為了把這些隱藏的癌細胞殺滅掉,儘量少的減少複查和轉移的風險。


小影大夫


這個問題也是所有癌症患者最關心的問題。

確實,在手術完成後,醫生一般都會說“手術很成功,切除很乾淨”,這是不是意味著手術就清除乾淨了所有的癌細胞呢?

其實不完全是這樣的。

癌症不同於良性腫瘤,癌細胞會對周圍正常的組織和器官造成浸潤,發現較晚的患者,癌細胞有可能已經通過淋巴循環或血液循環轉移到了其它的部位,而已經轉移的癌細胞是我們臨床檢查所不能發現的。

手術的成功指是完整切除了可見腫瘤病灶,並連同區域的淋巴結做了徹底清掃,這種情況下,對於分期較早,尚未出現遠處轉移的癌症,手術就有可能達到一次性徹底根治的效果。而對於分期較晚的腫瘤,因為可能已經出現了癌細胞的轉移,雖然手術切除了所有可見病灶,我們也仍然也要做後續的放化療,目的就是為了把有可能殘存的癌細胞進一步殺滅。

所以,癌症的早發現、早治療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發現越早,手術真正達到徹底根治的幾率越高,而就診偏晚的患者,癌細胞轉移的風險會增加,術後復發的風險也就相應增加了。


深藍醫生


我來試著回答你這個問題,我在醫院上班,通常是,手術做完後第一時間拿出標本來給家屬看,醫生會說,您看這是切下來的腫瘤,完整的切下來了,家屬有時候也看不明白。您問的怎麼才能知道切乾淨,一般是這樣來判定。一:我們做腫瘤手術要遵守手術時無瘤原則。

1.手術切除腫瘤應在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內進行,一般在腫瘤邊界外1~50px的正常組織處進行切除。

2.為防止腫瘤擴散,應對腫瘤整體切除,不宜分塊挖除,切除採用電刀。

3.手術中儘量避免擠壓腫瘤,減少播散。

4.避免切破腫瘤,汙染手術野。

5.對腫瘤外露部分或破裂部分應以紗布覆蓋、包裹,減少播散。

6.口腔面部惡性腫瘤表面有潰瘍者,可採用電灼或化學藥物處理,避免手術過程中汙染種植。

7.術中應先結紮靜脈後再結紮動脈,以減少癌細胞的血行轉移。

8.先處理距離腫瘤較遠的淋巴結,後處理距離腫瘤較近的淋巴結。對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清掃的頸淋巴組織和原發灶應是連續的組織。

9.腫瘤切除後,縫合前應用大量低滲鹽水或化學藥物切底沖洗創面。

10.創口縫合時必須更換手套及器械,凡接觸過腫瘤組織的手套、器械、紗布及無菌巾均需更換。

11.有時可於術中應用區域性動脈灌注化學藥物以減少癌細胞播散和轉移

二:只有按照無瘤原則去切腫瘤才有可能達到完整切除腫瘤。

三:癌細胞是肉眼看不到的,術中的切乾淨是指肉眼看不到腫瘤。如果非要摳字眼,癌症患者是全身性疾病,外科手術屬於局部治,血液中還會有癌細胞,所以說,癌症患者術後一般要化療,進一步控制血液中的癌細胞。


腫瘤醫生張西坤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癌症病灶切得越乾淨,那麼越不容易復發,術後效果越好,生存時間也越長。同時,這也是衡量一個外 科醫生水平的問題,一個外科醫生手術水平怎麼樣,也體現在術中能不能儘可能的幫患者把腫瘤切乾淨。厲害的外科醫生,可以在儘量不損傷正常組織的情況下,或者是不對患者正常組織造成過度損毀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把腫瘤切完。那麼外科醫生是怎麼知道切乾淨沒有的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外科醫生的幾個手段。


第一,通過肉眼判斷。

這是最原始的方法。有些腫瘤,和正常組織有明顯的分界。

特別是一些良性的腫瘤,它 的外層還有一層包膜,和周邊正常組織有明顯的分界(由於圖片太血腥,我就不在這裡放圖片了),醫生只需要沿著包膜將腫瘤完整的“擠”出來就行。

有的癌症和周圍正常組織從顏色、質地上有區別,有經驗的醫生可以分辨出來,從而將腫瘤病灶完整的切下來。

而有的癌症病灶和周圍組織非常像,肉眼很難分辨出來,這個時候,我們醫生就要採用下一種方法。


第二、術中冰凍病理檢查技術。

當腫瘤組織和周圍正常組織長得差不多的時候,我們人類肉眼已經無法完全分辨了,這個時候就要採用術中冰凍病理檢查技術。醫生在手術時,會從病灶邊緣取一些組織,立即送到病理檢查室。病理科的醫生會利用顯微鏡來觀察這塊組織,如果在組織裡面發現了癌細胞,那麼說明醫生還沒有完全切完,要繼續擴大切除的範圍;如果病理醫生在顯微鏡下面沒有找到癌細胞,那麼說明切乾淨了。

外科醫生在手術中取出組織,立即送到病理科,病理科醫生馬上處理後就在顯微鏡下觀察,然後把觀察結果報告給手術醫生。手術醫生根據病理醫生的意見,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是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各種組織的形態,在顯微鏡的幫助下,我們醫生能夠更加準確的切除病灶。

但是並不是所有醫院都擁有這種技術,因為這一項技術有設備要求,而且需要有經驗豐富的病理科醫生才行。而我國,目前病理科醫生大概缺30萬左右,更不要說經驗豐富的病理科醫生了。因此,很多醫院並不具備這種技術。


第三、術中磁共振技術

這是一種更加先進的技術,目前我國只有少數幾家頂級醫院擁有術中磁共振。

將磁共振設備建在手術室中,手術患者可以在不離開手術室的情況下進行磁共振檢查。

磁共振檢查可以很好的分辨出腫瘤

(這是磁共振檢查發現的腦腫瘤,很容易和周邊組織進行區分)

當醫生切完了之後,立即在手術檯上做一個磁共振,如果發現還有腫瘤殘留,立即繼續手術切。如果在磁共振下看見腫瘤已經切除乾淨,那麼就可以結束手術了。


第四、清除淋巴結

我們的淋巴結,是構成我們免疫系統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一些癌症轉移的重要途徑。比如乳腺癌、胃癌等,醫學家通過多年的經驗發現,有些腫瘤早期就會朝附近的淋巴結轉移,因此,手術中,除了腫瘤本身的病灶,醫生還會按照要求將這一個個的淋巴結一起切除。當把這些淋巴結也一併清除之後,才叫切除乾淨。


醫生通過上述幾種方法,儘可能的將腫瘤切除乾淨。但是,由於客觀原因的限制,有的時候可能存在一些冰凍病理技術、術中磁共振技術也無法發現的漏網之魚。這是目前技術條件限制和人類生理極限導致的。因此,這也是為什麼有些病人在術中儘管用了冰凍病理、術中磁共振,也請了最好的醫生,最終還是會腫瘤復發。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惡性腫瘤,就算醫生說切除乾淨了,也要進一步進行化療、放療的原因。

當然,由於這些技術的出現,已經大大提高了手術治療,增加腫瘤患者的生存機率,降低了腫瘤復發概率。隨著科學的發展,新的技術也會應用到臨床上,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能夠戰勝癌症。


純手工打字,如果覺得有幫助,請點贊和關注我,為大家帶來靠譜的醫學知識。


人體探索者


“快樂的小大夫”為您解答。歡喜關注

一般手術醫生經常這樣說,這樣說多數是肉眼所見的,並且針對的是這次手術,但是就算這樣,也不能保證癌症就徹底治癒了。

醫生這樣說的時候多數代表這樣的情況:

1、腫瘤切除完整,對於腫瘤切除,如果腫瘤特別大,長得部位很重要,有事很難完整切除,有時候是分塊切除,有時候會一部分切除不下來,切除乾淨就是把腫瘤完整全部切除沒有預留。

2、切除的時候,多數要做術中病理,腫瘤切除的邊緣沒有癌細胞,證明局部已經沒有腫瘤了,可以說主體已經切除乾淨。

3、還有手術不但要切除腫瘤,還要把腫瘤周圍的淋巴結都要清掃切除,同時淋巴結也沒有發現癌細胞。

4、手術腫瘤切除時還有一定的原則,叫無瘤原則,就是手術時先把腫瘤組織隔離,不讓接觸其他組織部位,切除時有遠到近,先端血流後切除。

這些都做到了,同時沒有出現明顯的其他組織器官的副損傷,基本可以說是手術很成功,切除很乾淨。

對於癌症手術來說這是最好的結果,但是並不是做到這些,癌症就能痊癒,不需要其他治療了。

因為癌細胞是看不見的,有可能已經有遠處轉移,但沒有發現,所以就是手術成功,也要根據病理類型,是否選擇其他治療,比如放療或者化療等。

“快樂的小大夫”每天為您推送健康醫學知識,分享病例,不要忘記點擊右上角關注呦!


快樂的小大夫


外科醫生是如何保證腫瘤切除乾淨了呢?

一.整塊的切除原發腫瘤

醫生需要切除整塊的原發腫瘤,不能分塊切除,這樣會導致癌症傳播。

2保證足夠的手術邊緣

做手術的時候,切除原發癌症的時候,不能緊貼著癌結節切除,而是需要遠離腫瘤組織,需要切除一部分正常組織。

3手術中無瘤原則也很重要

切除手術,需要做到術中不解除癌細胞,避免手術引起轉移,成為無瘤原則

如果做到了切除乾淨,同時沒有出現明顯的其他組織損傷,可以說是做到了手術很成功,但是對於腫瘤最重要的是預防癌細胞的復發和轉移。

如何抑制癌細胞生長擴散,延遲病人生存期?

近些年來,天然產物治療癌症因其整體治療、毒副作用小、無藥物依賴等優勢引起了人們的不斷關注和研究,因此成為主要的抗癌新藥來源。自2007年以來,己經有12種天然產物及其衍生物被用於癌症治療,有許多報道表明天然產物可以克服腫瘤耐藥性。

對於腫瘤病人,臨床醫生建議結合今抗刺果番,今抗刺果番被俗稱為“癌症殺手”。今抗是天然刺果番荔枝有效提取物,刺果番具有發展為天然抗癌藥的潛力,在南美和非洲等地,刺果番己經被用作抗癌藥物來治療癌症和腫瘤。有許多研究表明刺果番荔枝具有抗癌效應:託雷斯和他的同事研究表明該植物的提取物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及轉移,體外實驗發現該提取物能使得癌細胞發生凋亡,在小鼠模型研究中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這可能是由於刺果番提取物能降低腫瘤細胞的新陳代謝,最後使細胞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