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買入第一次見到的股票嗎?

淡淡禪風


你會買入第一次見到的股票嗎

我會。而且我全部股票幾乎都是第一次見到就買了。

首先要分清楚,每個人的交易系統都是不同的。自然選股方法也會不同。

如果是價值投資的人呢,那麼他手頭每一隻股票,都必須是清清楚楚。(大基金公司甚至要派人到該公司實地考察調研);該股票公司做什麼?市值多少?產品行業前景?公司老總員工精神面貌?股價歷史如何?壓力位如何?套牢盤多少?等等等等。價值投資派,那都是必須要清清楚楚的。他們不會買入第一次見到的股票。

我會。我是投機體系。我所有的利潤來自於股價本身的高低波動。公司質地如何,近期有什麼消息,對我來說不重要。因為這些已經提前反應在了K線走勢上面。我不用去看這個公司具體怎樣,我只需要對照符合我交易系統的K線形態買入,就可以了。

所以我很多個股都是第一次看到就買的。如果不是看一眼他處於什麼板塊,我連他公司做什麼都不知道。當然了,在股道浸淫這麼多年,三千多隻股票。很多我也是叫得上名字的,也是熟悉的。比如幾大頭部券商,如華泰證券,中信證券,同花順,東方財富;還有其他一些大公司,伊利股份,海康威視,中興通訊,等等,我都如數家珍。

我只是闡述一個選股方法,對於我一個投機者來說,個股公司做什麼的,是不是第一次看到,對我而言,不是太過重要的參考依據。(當然,有些公司我是一定不買的,比如醫藥,石油,等,這個看一眼所屬板塊和公司簡介就知道了)

總結:會不會買你第一眼看到的股票,主要取決於你的交易系統,如果你是價值投資體系,那肯定不會買;如果你是和我一樣的投機體系,那麼你可能也不太在乎是不是第一次見到該個股了,在乎的是K線走勢等其他層面的東西


股剩日記


股民,尤其是新股民,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經歷或者偏好,認為自己對能指名道姓的公司更瞭解,買了之後也更有“底氣”。也喜歡聽親朋好友的推薦,認為這樣會更安全。

比如小編上大學時候剛接觸股票,開戶後不知道買什麼好,換揣著激動的心情躍躍欲試,但是卻無從下手。正好學校對面的建築工地上有中國鐵建(601186.SH;01186.HK)在施工,當時看了看感覺大國企,名字裡有中國二字,有派頭,於是乎就買了中國鐵建。但是,並沒有賺錢。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經歷呢?

為什麼人們更願意買熟悉的股票?

我們都喜歡做那些我們擅長的事,而且一直做下去,最終就使得我們只擅長做那些事了,這就是“能力陷阱”。

簡而言之就是,做的越多,就越擅長,越擅長就越做,因為習慣的事情做起來最簡單,甚至還會帶給我們短暫的自信心和滿足感。這樣導致我們就會陷入這種單一能力的陷阱。

之所以會買自己熟悉的股票,無非是出於以下幾點考慮:

第一、更瞭解熟悉的股票。和到菜市場去買菜一個道理,有的人能很輕易地分辨食材的好壞,新鮮不新鮮,貨比三家就知道該買誰家的。但有的外行人卻不知道該如何挑選,只能憑感覺來買。股票也是同樣的道理,不瞭解一家公司就好像迷失在大海中的小船一樣,沒有方向。所以,對投資者來說,熟悉的股票能給自己一定的心理安慰。

第二、熟悉的股票更易掌控,能賺錢。很多投資者認為,熟悉的股票更容易被自己發現規律,也就是更瞭解股票的個性。比如有的投資者常年操作一隻股票,經常做高拋低吸的區間交易,因為他發現這隻股票每次跌到10元就會止跌,漲到20元就會遇阻回落,於是長期在這個區間操作樂此不疲。

然而,股市並不是你想象的那樣,你以為的你以為也許並不是你以為的。股價的波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就像你並不能靠一個人的外表就判斷這個人品質如何一樣。其次,人的認識水平是有限的,公司好不好與你知不知道沒關係。好公司你未必都知道,比如茅臺你知道,伯克希爾哈撒韋(BRK.A.US;BRK.B.US)你可能不知道,但兩者都是偉大的好公司。

心理研究發現,你越熟悉,越可能過度自信。當好鄰居、好朋友成為罪犯後,你可能會感嘆:怎麼會呢,他以前看起來是個多好的人啊。正是由於熟悉和接近,我們才缺少了質疑的心態,對股票也是這樣,過於熟悉可能使得你變得懶惰,防禦性投資者一定不要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可以買自己熟悉的股票嗎?

股市裡有句話叫做:做自己熟悉的交易,買自己熟悉的股票!那些你耳熟能詳的,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公司可能就是潛力大牛股。

我們身邊其實不乏這樣的例子,比如看到微信出來了,你當時有沒想過騰訊(00700.HK)的股票?春節給老丈人買點白酒,發現茅臺酒越來越貴了甚至買不到,你有沒有想過茅臺、五糧液(000858.SZ)的股票?一個學期結束,孩子的英語培訓費又要交了,而且又漲價了,你有沒想過新東方(EDU.US)的股票?

20世紀80、90年代,“購買自己熟悉的股票”是最流行的投資口號,曾在1977-1990年執掌富達麥哲倫基金、並獲得共同基金最佳投資戰績的彼得·林奇就是這一信條的最有力鼓吹者。

在他的知名暢銷書《彼得林奇的投資哲學》中,彼得林奇介紹了諸多投資心法_——買熟悉的股票。他還舉了一個自己從太太穿的絲襪發現大牛股的真實案例:

林奇發現太太總是穿同一品牌的絲襪,於是問絲襪難道還有什麼不同嗎?太太答這個品牌的絲襪就是比別家好。於是林奇跑到超市去,看到收銀臺前大量排著的長隊上,的確有很多推著裝有這個品牌絲襪的購物車。

林奇馬上按照慣例對這家公司進行了研究分析,發現這是一家新上市且非常優質的公司,無論是利潤還是銷售都位列行業前茅,且後市增長強勁。於是,林奇果斷購入這家絲襪公司的股票,這隻大牛股最後也確實給林奇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回報。

彼得·林奇認為,業餘投資者擁有專業投資者已然忘卻的一項優勢,即知道如何利用“常識的力量”。如果你看見一個很棒的餐館,一款很暢銷的汽車、一家商場前車水馬龍、一家公司總部直到午夜還有大群人在加班,那麼你就會比專業分析師更早獲得這些信息,具備更切實的親身感受。利用這些優勢,投資於自己熟悉的公司或產業,你可以比專業人士做的更好。很多人也確實用這種方式賺到了不少。

但需要提醒的是,找到有前途的公司只是第一步,你還需要對該公司的財務報表情況進行研究,對其商業價值進行估量。在此之前,無論該公司產品看起來多麼棒、停車場有多少光顧的汽車,都不要輕易地因為熟悉去買它的股票。

“投資於自己熟悉的股票”還會產生一種本土偏見。比如,當安然、世界通信公司的員工把401k賬戶中的養老基金投入自家公司的股票,結果這些內部人士看到的只是一堆假象,最後投資結果是全軍覆沒。

你真的理解什麼是“熟悉”嗎

誤區一:熟悉就是自己日常信賴的產品和服務

相較於完全不理解的公司,這些有實際感官體驗的“熟悉”公司,的確算是對其基本面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但僅僅基於對其產品和服務的表面印象,並不能夠作為指導投資的依據。因為,只看表面的產品和服務,不足以瞭解背後公司經營的情況,也無法對公司的未來發展產生明確的判斷。

誤區二:熟悉就是信任的朋友推薦的公司

這也是通常對“熟悉”的另外一種認知,相信身邊熟悉的人。但問題是,在肯定這些“小道消息”的價值之前,有沒有向對方求證過信息的來源,以及在傳播路徑上已經擴散了多久?

誤區三:熟悉就是自己所在的公司和行業

相信每個人都對自己所在的公司或者行業很熟悉,也認為自己對這個領域的認知更為專業。所謂對自己公司和行業的熟悉,問題在於從投資的角度看,市場大多數人是否會跟這種局內人的“熟悉”認知相匹配?

那麼究竟怎麼樣做到“熟悉”呢?所謂熟悉不熟悉,首先是自己對相關公司有深入分析,得出內在價值的判斷。“熟悉”只是發現潛在投資公司的一種方式,而從投資角度審視這些潛在公司的價值。更為重要的是,要考慮自己對公司內在價值的判斷邏輯,是否能被市場接受,終會成為市場共同的認知,從而在該公司的股價上得到體現。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著作權歸第一財經所有。未經第一財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絕對值資訊


確定不會!

操作一隻股票前,都應進行綜合考慮各種因素:

一、大勢

股市裡的資金都是為了獲利的,所以趨勢判斷顯得尤為重要。無論資金量大小,都要順勢而為,才有可能利益最大化,損失最小化。看清大勢是操作的前提。

二、個股基本面

個股基本面是基礎課,操作一隻股票,必須先行研究,包括所處行業、公司主營、經營狀況、財務狀況、盈利能力等,甚至應考慮行業特點、週期等因素。

三、個股技術面,走勢等的研判

目前標的股處於什麼狀態,是下降、橫盤,還是上升,股性活躍度等,這對我們制定操作計劃非常重要!比如,我們一般操作上升趨勢的股票,那麼這個上升是什麼級別的要清楚,是小時級別的還是日線級別的,亦或是周線甚至月線級別的,這對後續的操作計劃制定都會產生影響,如果是短線級別就要看盤,觀察成交細節,任何風吹草動都要引起警覺,總體是快進快出;如果是長線級別的就可以忽略小的波動。其他如各均線、各週期、各指標情況、以及看盤、資金流向、成交量、換手率、主力操作手法等,都要關注,具體就不多說了,同樣看盤,每個人看到的千差萬別,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操作特點。箇中經驗和技巧還要靠自己去總結和體會。


cool談股論金


以本人20多年的投資經驗回答如下:

首先我不會買入第一次看到的股票,這是肯定的!原因如下:

1,關於基本面:

買股票就是做股東,買了股票,你就是股東之一了,當然會多瞭解一些公司的情況,比如公司是做什麼的?行業地位如何,技術是否領先,市場佔有率,市場前景,利潤水平,盈利能力,等等很多方面的問題。

2,關於技術面:

公司股價所處的位置,估值是否合理,最重要的是股價走勢的趨勢,以及當時大盤的走勢等諸多因素

3,本人習慣是長期跟蹤那些有價值的公司,尋找股價低於價值的時候買入,耐心持有

以上是本人的經驗之談,希望對你有用!歡迎關注,共同探討個股問題。


天天說股20年


首先,我不會買入第一次見到的股票。對於這一問題,投資者就需要在基本面分析的基礎上運用技術分析來判斷,才會做出決定該買還是不該買。



在股市中,有兩類分析方法最常見,一類是基本面分析,著重分析公司本身運營情況,另一類就是技術分析,以股票價格及各類指標來判斷股價走勢,高手往往是二者皆備。然而基本面分析、技術分析包括指標和形態研究等知識,對於普通用戶來說需要一定的學習成本。




股票市場的價格複雜程度千變萬化,如果選了一支基本面很好的股票,再通過技術上分析,來預測市場價格變化的未來趨勢,然後分析歷史圖表對市場價格的運動,來達到我希望買入的標準,這是市場投資中非常普遍應用的一種分析方法。在市場中,所有股票的實際供需量及其背後起引導作用的種種因素,包括股票市場上每個人對未來的希望、擔心、恐懼等等,都集中反映在股票的價格和交易量上。




總之,通過上述的分析,才會決定該不該買這支股票,在投資實踐中一定要堅持以基本面為基礎,同時與技術分析相結合的分析方法,這樣的投資才能更安全,獲利才能更穩定。

對於我的回答,有什麼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如有收穫,順手點贊,分享更多市場觀點。


股緣人


不會,因為做股票不是逛街買衣服,第一眼看著漂亮,第一印象好就買了,即使買了壓在箱子底下以後都不穿,對自己也沒有什麼影響。權當 花錢滿足一次自己的臨時心理快感。做股票是想用投資來換取收益的。如多隨意的靠感覺來買賣,那最終的結果顯而易見--就是虧損。

第一次上市的股票,你知道市場對該股是什麼反應?你什麼都不瞭解,你直接買進去了,你打算虧多少?如:小米集團剛上市你就買入。一直拿到現在,你是心裡怎麼想?在股票市場上可以穩定持續的賺到錢的人,背後肯定都是有一套交易的邏輯在支撐著。也就是我們說的交易系統。裡面包括了開倉,平倉,止損止盈,倉位管理,情緒管理等等。如果你隨意的買入都可以實現穩定的收益,那麼多系統交易者該是多麼可笑!

所以說做股票實現了穩定收益的交易者,都是通過實戰交易的總結分析,找出了適合自己的交易品種,市場走勢,交易的方法等等。並且經過長期一致性的循環操作,來實現穩定收益的。肯定是不會隨意的買入自己第一次見到的股票。


交易黑馬


一般我們都會看基礎的走勢,報表;其次我們只想短線還是長線持有的;若短線交易就要看看回踩的概率和大概空間決定買進的機會;若做長線價值投資,只要報表沒問題,走勢沒有太離譜的爆漲很多的,一般都會先考慮進場底倉,加倉上也不會跌一點就加倉;在重倉買對的前期下,一般獲利10%以上,可能會考慮減半持有,其他資金就找看好的繼續買進;持有的票沒有跌破年線支撐可能就不會走了;這樣的交易,在獲利的概率和幅度上是很大的


資本小散


通常來說,有兩種最基本的交易方式:

一種是專注某一隻股票或合約,充分的瞭解了這隻股票的股性,從不涉足其他品種。

還有一種是專注某一種特定形態,不關注股票具體是哪些行業的,有什麼波動節奏,只要它的走勢符合自己想要捕捉的特定形態就會買進。

很明顯,對於一隻第一次見到的股票來說,第一類交易者是肯定不會參與的。

第二類交易者也許有的交易者會買入,也許還有些交易者即使這種股票的走勢完美,完全符合自己的交易系統開倉條件也會選擇先納入自己的備選股票池觀望一段時間。

對於這兩種選擇也沒有什麼優劣的絕對區分,選擇買入的也許會虧一筆錢,選擇觀望的也許會錯過一次不錯的盈利機會。

最後,還是那句話,交易中沒有對錯之分,只有合適與否,你願意承擔你能承擔的風險那就沒有什麼問題。


交易匠人


我個人買股票從不分“老嫩”,只要符合個人的偏好不管是第一次還是第100次看過都會買入。作為一個老股民在股市場能遇到第一次看見的股票的概率幾乎為零,只有常見和不常見,熟悉與不熟悉之分。

從我個人偏好來說比較注重“一見鍾情”,多數時候買入的個股都是在隨意翻看中突然遇到能夠給自己帶來第一感覺的個股,這種第一感覺的衝擊力遠大於深入分析。現有“感覺”然後才是有詳細瞭解與深入分析,而不是先由“分析”再過渡到決定買入。

這種交易帶有很大的隨機性,很多時候把買人的個股曬出來可以讓絕大多數人莫明其妙,為什麼買它?它還在那裡?面對這些問題我只能保持沉默,因為連我自己也無法清楚的表達出自己的意思,唯一能夠說的一句話就是“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只是跟著感覺走。”雖說這種交易有點近乎盲目,但準確率還真不底,或許這就是由多年經驗所積累起來的“第一反應”或叫“本能反應”吧。



雪狐財經


不可以的,投資者隨便買入一隻股票是對自己資產極度不負責任行為。至少要關注這支股票是什麼行業的,量價配合好不好,波段處於什麼位置,財務指標怎麼樣,最近有沒有發佈利好和負面消息等等。如果是新手 ,建議模擬盤買入股票,盤中觀察股票漲跌時的量價關係,學會運用指標,判斷壓力支撐點位 ,鍛鍊盤感,建立自己的交易思維模式。隨便買入和賭博沒什麼兩樣,十賭九輸,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如果家裡每礦,建議還是不要進入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