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開花結果為什麼會減產?怎樣避免?

清ai小叄


馬鈴薯,就是我們俗稱的土豆、洋芋、山藥蛋等,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馬鈴薯是最常見,比較容易種植,而且產量十分高的蔬菜,馬鈴薯雖然在地上枝葉開花結果,但食用的卻是其地下生長的塊莖,那麼為什麼開花多反而會引起減產呢?

馬鈴薯開花為什麼會引起減產?

植物的生長依靠的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會製造一些有機的養分輸送到植物各個部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產生的養分是有一定限量的,而馬鈴薯開花結果的時候又是養分消耗的高峰期,這就使得根部塊莖的營養吸收大量減少,導致塊莖生長不足,會出現個頭小、畸形、青薯等現象,也就是減產。

如何避免開花結果影響減產?

①及時追肥

馬鈴薯的生長離不開氮肥,尤其在花期之前對氮肥需求比較多,因此追肥時要以氮肥為主,磷鉀肥次之。一般在開花之前也就是花蕾期施入,用量為每畝1-2公斤,五氧化二磷0.5~1.5公斤、氧化鉀2-4公斤。在花期要進行葉面施肥,可預防早衰,使用0.5%尿素溶液和0.2%磷酸二氫鉀溶液噴施即可。

②控制徒長

如果田間出現部分馬鈴薯生長過快,枝葉繁盛,就要及時進行控旺,以免使養分消耗過多,引起減產。可掐去花蕾、打頂、去花等。也可噴施藥劑控制,使用50%苯甲.丙環唑乳油、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43%戊唑醇懸浮劑進行葉面噴施可有效避免徒長。

③合理澆水

花果期馬鈴薯對十分需求較大,要保證根部和地面基本保持溼潤,這樣就不會生長出畸形塊莖,澆水時要視土壤情況而定,保持泥土鬆軟、溼潤、不結塊就行,夏季高溫天氣要多施水給土壤降溫。

總結:花果期是馬鈴薯成薯的關鍵時期,也是生長旺盛期,過於徒長和開花結果會嚴重影響塊莖結薯,導致減產,因此要注意控制徒長,給予養分支持,這樣就能避免開花結果引起減產。


逐夢三農


馬鈴薯開花結果為什麼會減產?

這個就涉及到營養的均衡關係了,馬鈴薯開花的時候也是地下莖塊快速膨大的時候,這兩者生長都需要消耗很多的養分,所以馬鈴薯植株體內儲存的養分肯定是不夠的。

在植株生長過程中,有個自然規律,那就是頂端優勢,即一顆植物各個部位都同時生長髮育,頂端的部位會比其他部位生長比較快,養分會優先供應給頂端生長。所以馬鈴薯的花與地下的莖塊同時存在的情況下,花會優先搶奪植株體內的養分,導致地下莖塊營養不良,無法快速膨大,造成減產。



其次,地上部的葉片生長過旺,也會消耗很多養分,也是造成馬鈴薯減產的原因之一。

那麼該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呢?

想要避免馬鈴薯開花造成的減產,就需要從水肥管理、摘花打頂、藥物壓苗等方面著手。

1、有時候馬鈴薯開些花是正常的現象,所以要及時施肥保證養分充足以供應地下莖塊的生長。可以在馬鈴薯莖塊有核桃大小的時候,施用高鉀的複合肥20kg/畝進行追肥,連續使用2—3次,間隔10天左右。同時也要及時澆水,可以在花現蕾的時候澆第一次水,之後間隔10天再澆一次水,注意放水的時候不要漫過壟頂,避免塌陷。



2、在花開三分之一的時候,可以進行打頂並及時把花蕾摘掉,避免不必要的養分消耗。但是要根據情況是否需要摘花,如果種植面積過大,人工不足,可以通過增加施肥的方式來避免養分供應不足。

3、在馬鈴薯長到50—60公分之後,可以視添加的情況使用藥物進行壓苗處理。可以使用18.7%丙環唑•嘧菌酯懸浮劑20ml/畝進行全田噴霧,或者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150g/桶水+磷酸二氫鉀進行噴霧。目的控制馬鈴薯葉片旺長,快速老熟,降低生殖生長。



總之,馬鈴薯減產的原因除了病蟲害危害之外,很大原因是因為營養均衡關係,所以以上手段都是為了讓營養供給地下莖塊生長。


科學三農


馬鈴薯的生長需要適宜的土壤水分,肥料,充足的光照和較低溫度,其中對溫度的要求是:15℃條件下出苗後7天形成塊莖,在25℃條件下需21天形成塊莖;塊莖生長的適溫是16℃—18℃,當氣溫高於25℃時,塊莖停止生長;莖葉生長的適溫是15℃—25℃,超過39℃停止生長。

馬鈴薯在生長期利用光合作用,製造有機養分的數量相對還是恆定的,開花結果是需要消耗有限的養分的,從而降低了有機養分向塊莖的輸送,或多或少會降低塊莖(土豆)產量。

在生產上馬鈴薯是靠塊莖留種繁殖下一代的,因此生產上馬鈴薯開的花和果是沒有用處的,對於過於繁茂的花果可以採取人工打頂等措施控制開花。

開花期每畝追施50-60jinniao斤尿素,就很可能會導致莖葉徒長、倒伏,以致不結薯或結薯很少。土壤中氮肥過多、鎂肥不足,或氮、磷、鉀肥比例不當等,也有可能造成徒長而不結薯。

開花期澆不澆水都可以,把頂部的花蕾去掉,我花了也可以有效地減少養分的流失,還能增強馬鈴薯的產量。開花期間植株比較矮小,可以施加氮肥。生長旺盛的可以施以磷鉀肥。為使植株長得更快,提高產量和質量,免減產和無產。

希望能幫到大家。


安徽鱔哥打野


植物一般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個部分組成。而根、莖、葉是營養生長器官,花、果實、種子是生殖生長器官。營養生長即滿足自身的生長,而生殖生長是繁殖下一代的生長。

生殖生長就象人生小寶寶一樣,是會大量耗費養分的。馬鈴薯也不例外,其開花結果也會損耗大量養分。而我們栽培馬鈴薯是取其塊莖,並用塊莖進行無性繁殖。所以,我們正常栽培是不須要其開花結果的。

如何減少其開花及其養分消耗,增加其產量,因馬鈴薯一般開花期與塊莖膨大期一致,為此:

一是適當追肥,在塊莖即將膨大前期,以氮鉀肥為主,特別是加大鉀肥施入量,減少磷肥施入;

二是及時摘打除花蕾,減少養分消耗;

三是淺鋤培土,防止塊莖外露;

三是注意及時補充分,土豆膨大期耗水較大,應及時補充水分。



重慶流浪哥


你好,我是農村生活小剛,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1.很多農戶在種植時為了節約種植成本,在施肥時只施化肥,很少施用有機肥或農家肥,而且在施肥量還嚴重不足,導致馬鈴薯在生長缺乏養分,不能正常的生長,也就導致產量低下。2.馬鈴薯在發芽、生長以及結薯期間對溫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在發芽期間,需保持溫度在7-12度;而在種植生長階段,最適宜生長的溫度在18-22度,而一旦溫度超過35度或低於7低,會停止生長,當溫度低於零下3度,植株會凍死;結薯時最適宜溫度在16-20度,晝夜溫差大時,減少養分消好,可在一定程度上增產,但夜間溫度高於25度,會停止生長,造成減產。3.病蟲害對於馬鈴薯的質量和產量的影響極大,據數據調查顯示用藥防病的較未防病的增產34.7%,可見病蟲害對於馬鈴薯的產量危害。另外在山區地帶種植時,受二十八星瓢蟲危害較嚴重,而草荒期間會和植株生長爭奪養分,另外鼠害對馬鈴薯產量也不可小視。主要解決方法:1.施肥時一定要施足,一般每公頃施肥用量為250~400kg,還有施肥時儘量選擇農家肥和有機肥搭配化肥施用,確保馬鈴薯生長所需的養分。2.所以一定要遵循馬鈴薯生長的溫度,溫度不能過高或過低,在結薯其,若晝夜溫差小,可利用大棚技術提高溫差,在白天密封大棚,增加室溫,到了晚上加強通風,降低室溫。3.種植時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不可輕視,加強日常管理,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發現病蟲害及時處理,對症下藥。希望對你有幫助





農村生活小剛


植物一般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個部分組成。而根、莖、葉是營養生長器官,花、果實、種子是生殖生長器官。營養生長即滿足自身的生長,而生殖生長是繁殖下一代的生長。

生殖生長就象人生小寶寶一樣,是會大量耗費養分的。馬鈴薯也不例外,其開花結果也會損耗大量養分。而我們栽培馬鈴薯是取其塊莖,並用塊莖進行無性繁殖。所以,我們正常栽培是不須要其開花結果的。

如何減少其開花及其養分消耗,增加其產量,因馬鈴薯一般開花期與塊莖膨大期一致,為此:

一是適當追肥,在塊莖即將膨大前期,以氮鉀肥為主,特別是加大鉀肥施入量,減少磷肥施入;

二是及時摘打除花蕾,減少養分消耗;

三是淺鋤培土,防止塊莖外露;

三是注意及時補充分,土豆膨大期耗水較大,應及時補充水分。


東哥5126


第一招:高壟栽培高壟栽培兩邊培土,能增加活土層,根莖部位土壤疏鬆,利於莖延伸,又能提高地溫,滿足早期根莖發育所需溫度。

  第二招:馬鈴薯在整個生長髮育期需要大量養分,必須配方施肥以滿足作物生長髮育對氮、磷、鉀和微量元素的需求,在塊莖膨大期,及時噴施地果壯蒂靈,使地下果營養運輸導管變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果面光滑,果型健壯,優質高產。

  第三招:去花蕾馬鈴薯可利用的部分是地下的塊莖,孕蕾開花要消耗大量的養分,要想獲得高產,必須見蕾就掐去,以節省養分促進塊莖的生長。

  第四招:及時噴施護樹大將軍,控制氣傳性病毒滋生和擴散,保護植株樹體自我防衛反應本能,破壞有害病菌給養源,滲透式消滅病毒,封閉病毒複製和傳播路徑。提高植物自身免疫力。防不良氣候(霜凍、爆曬、冰雹、陰雨)災害對亞健康植株的危害。降低病害復發和復活率。提升植株生長和果實生長健康指數。


文山三七養生


馬鈴薯在生長期利用光合作用,製造有機養分的數量相對還是恆定的,開花結果是需要消耗有限的養分的,從而降低了有機養分向塊莖的輸送,或多或少會降低塊莖(土豆)產量。

在生產上馬鈴薯是靠塊莖留種繁殖下一代的,因此生產上馬鈴薯開的花和果是沒有用處的,對於過於繁茂的花果可以採取人工打頂等措施控制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