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仙境觀音山

武陵之源,巍巍梵淨山蘊育了無數鍾靈毓秀的名山大川。如果說梵淨山是大家閨秀的話,那麼寨英觀音山就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鄰家小妹了,說她是梵淨山的姊妹山一點也不為過。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是陶淵明的名作《桃花源記》中的一段話。寨英鎮觀音山遺址位於松桃自治縣寨英鎮黑衝村,這裡曲水流觴,田園錯落,屋舍儼然,蒼松、翠柏、青岡等古木相映成趣,桃園、果園、菜園點綴其間。四周青山環繞,有青石板路與外界互通交通,活脫脫就是陶淵明筆下的桃源美景。


人間仙境觀音山

山裡人家



觀音山距鎮政府駐地3公里,東接普覺鎮貓貓屯村,南達寨英鎮王家坪村、寨英村,西與羅家寨村、吳家寨村相連,北與上寨村相鄰。2009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發展鄉村旅遊的理想目的地。

據史載:寨英觀音山古寺廟群始建於明朝正德5年(公元1511年),四周群峰拱衛,樹木參天。興旺時僧侶多達18人,置有田產近100畝,朝山拜拂的香客眾多,在梵淨山周邊古寺廟群中,其影響僅次於武陵主峰梵淨佛山。清道光20年(1841年)後開始衰敗,僧侶逐漸減少,至咸豐年間已無僧侶,原有建築已成為殘垣斷壁,現從遺存的主始殿、靈觀、觀音堂等遺址,當年建築及香火之盛況由此可見一斑。


人間仙境觀音山

寺廟遺址



遺址內兩座石牌坊保存完好,其中一牌坊尚留有“統天護國”四個楷書大字。快到寺廟遺址的石走廊下方,通道兩邊還有保存較為完好的用大塊方形石砌的牆,應該是廟宇的山門了。右邊有一個高2米、寬90釐米的隆神祠,刻有對聯和橫額,對聯是“鎮山門清泰,護合寺安寧”,橫批是“隆神祠”,還有“住持僧性□捐資修整”、“寶慶□□隆□道建造”、“大清咸豐三年十月吉立”等落款,部分字跡漫漶脫落了。距祠數十步,有碑僕道,其碑破損嚴重,似有人為亂鑿之痕跡,竊以為此必為文革小將之功,其文漫滅,猶不可識。

山上石板路九曲連環,掩映於林木草叢深處,山雖不高,有寺則名。蛇行其中也能感受到林密山幽,一眼望去,曠遠道達,山腳水田畦綠,身旁荊棘牽衣,耳畔鳥鳴蛙鼓,頗讓人生思古之幽情。


人間仙境觀音山

山門遺址



半山腰折彎處,山澗小溪流水潺潺。傍有清冽的山泉從石罅中湧出,泉不大,僅有兩拳有餘,勉強可容瓢類取水物進出,蹲身捧泉而飲,沁人心脾,五臟六腑但覺通透無比。泉水清冽,飲之如飲芳醪,回甘生津,頓覺塵俗之事皆忘,快哉悠哉,難以言表。泉水清兮,可以去疲勞、爽精骨、增浩氣。最妙的是此泉澇時不溢,干時不涸,錚錚綜綜,泠然有仙氣。想那香火繁盛時節,僧侶們山居別有洞天,閒雲野鶴般自在逍遙,那大抵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盤腿打坐,鳥鳴山更幽。

站在山頂遠眺,雲開霧霽之時,果然就看到了隱隱約約的梵淨山。當此之時,朦朧的遠山,籠罩著一層輕紗,影影綽綽,峰巒起伏,蜿蜒連綿,蒼茫蔥鬱,爭雄似地一座比一座欲與天公試比高。


人間仙境觀音山

俯瞰黑衝村



春之日,草長鶯飛,野花爛漫,偕二三子,走峭壁而似攀猿。夏之際,翠峰如蹙,千巖競秀,背清泉而尋蛙鼓。秋之時,杏黃楓丹,層林碧染,吹木葉而達雅意。冬之季,寒梅初吐,白雪皚皚,可臨淵羨魚,可空谷尋蘭,坐對流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莫非世外桃源,恍若天上人間。


人間仙境觀音山

香爐峰



寺廟遺址的周圍三面都是懸崖深谷,只有來路是唯一可以通往外界的,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當地人說,當年起義軍首領包茅仙能躲過清軍大兵壓境,就全賴觀音山的天險。說及觀音山,就繞不過那段歷史,就不可能對現在彷彿依然迴響在觀音山深谷裡的廝殺聲充耳不聞。

包茅仙是貴州松桃人,清朝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10月,他在松桃孟溪聚集1000餘人起義,後來發展到萬餘人,與清廷調集前來鎮壓的湘、川、黔各地清軍奮戰了十餘年。同治二年(1863年)夏,喪失了根據地的包茅仙率部退到觀音山固守,數千清兵圍剿觀音山一個多月,多次強攻都被義軍打退,最後因為糧盡,義軍被迫分三路突圍,包茅仙率1000餘人突出了重圍。


人間仙境觀音山

觀音山全貌



歷史已成過眼雲煙,成敗興衰,觀音山都見證著。遺址所在地山高路險,三面絕壁,四周群山高聳,絕壁高達300多米,其下有河水環繞,屬中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觀音山與黑衝村桐木灣組比鄰而居,桐木灣寨共有70多戶人家,以劉姓和吳姓為主。寨中雖有兩姓,實則親如一家,外人面前相逢,該叫長輩時叫長輩,尊長倫禮一點也馬虎不得。

人間仙境觀音山

古老的水車



觀音山山勢蜿蜒起伏,奇麗絢爛;山前為一馬平川的水田,年成好時可種藕種稻,年成欠收時可種玉米、喬麥、高粱。春種夏播、秋收冬藏,寨中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伴著觀音山的榮辱盛衰和晨鐘暮鼓,驚鴻一瞥間儼然一起走過了數百年。(侯少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