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後尼米茲如何一雪前恥?半年後成功復仇,擊沉4艘航母

珍珠港事件後尼米茲如何一雪前恥?半年後成功復仇,擊沉4艘航母

如果說二戰中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在哪裡,相信大多數人一定會說是中途島戰役;但如果要說為什麼是中途島,而不是其他地方?這都和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分不開。它位於亞洲和北美之間,幾乎是美、日兩國的中間位置,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從軍事角度看,山本五十六將其作為必爭之地,就是想據此作為日本稱霸太平洋的前進基地,威逼夏威夷並誘使美太平洋艦隊與其決戰,以絕後患。當然,這麼重要的戰略要地自然也在尼米茲的關注之下。

珍珠港事件後尼米茲如何一雪前恥?半年後成功復仇,擊沉4艘航母

守住中途島,是改變太平洋戰局的關鍵。

作為長期研究日本戰略戰術的專家,儘管珍珠港事件前夕,抱著日本不敢與美國叫板的“僥倖心理”,但從預測的角度看,他還是將日本可能攻擊美國本土,尤其是珍珠港分析了出來,只是苦於沒有支撐材料證明,沒有引起重視。

因此,他接任太平洋艦隊司令後,十分重視情報的收集和研判。他大膽啟用2名“日本通”萊頓和羅徹福特作為自己的情報主官,將日本聯合艦隊準備進攻中途島的計劃全部破解,佔盡先機之利,成為贏得戰役的關鍵因素。

珍珠港事件後尼米茲如何一雪前恥?半年後成功復仇,擊沉4艘航母

掌握對手的行動,不代表有實力打敗對方。尼米茲一面整合現有兵力,將太平洋艦隊主力全部派上戰場;一面加強中途島的防務,建造永久性工事,設置三道潛艇警戒線,並派駐了120架各類飛機,儼然將其打造為“第4艘航空母艦”。

通過情報顯示,日本海軍仍以南雲忠一的第1航母編隊打頭陣。他擁有4艘重型航母,可以說是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也正是這支編隊在半年前製造了“珍珠港事件”。新仇舊恨交織在一起,美軍上下士氣高漲,誓要一雪前恥。

珍珠港事件後尼米茲如何一雪前恥?半年後成功復仇,擊沉4艘航母

1942年6月2 日,斯普魯恩斯和弗萊徹的第16、17特混編隊悄悄抵達集結海域,坐等南雲的航母艦隊。而一直保持無線電靜默的日本海軍,全然不知厄運就要來臨。此時的珍珠港內也保持著高度戒備,整個艦隊司令部裡靜悄悄的。

往日頻繁接發電報的喧鬧突然靜了下來,預示著一場大戰就要來臨,所有人都在靜靜地等待前方的消息。已經很久沒有回家的尼米茲在辦公室裡來回踱步,他不停地思考著細節,尋找哪裡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狀況。

珍珠港事件後尼米茲如何一雪前恥?半年後成功復仇,擊沉4艘航母

矇在鼓裡的日本海軍,進展順利。

6月3日,尼米茲的作戰室裡熱鬧起來,山本五十六對阿留申群島的牽制性攻擊開始了。他的計劃就是“調虎離山”,將太平洋艦隊主力調往南太平洋,並分散尼米茲的注意力,以掩護其真正的目的——攻佔中途島。

這與2位“日本通”分析的一致,尼米茲決定“將計就計”。他命令在阿留申群島附近遊弋的一艘巡洋艦使用航母艦載機的無線電頻率不斷地發報,使日軍誤以為其艦隊主力被“成功”調往該海域。同時,要求中途島守軍做好防禦準備。

珍珠港事件後尼米茲如何一雪前恥?半年後成功復仇,擊沉4艘航母

此刻的尼米茲將全部的關注度放在了中途島附近海域,美、日雙方的主力艦隊越來越近,更讓人焦急的是,雙方都保持著無線電靜默,前方的情況一無所知。直到6月4日6點25分,一紙電報稱“中途島遭空襲”,尼米茲才知道大戰開始了。

南雲艦隊的108架艦載機殺氣騰騰地衝向中途島。儘管島上雷達提前發現日軍,28架戰鬥機升空攔截,但這些飛機太老舊了,根本不是日機的對手,紛紛被擊落。接著,日本轟炸機對中途島進行了輪番轟炸,美軍損失慘重。

珍珠港事件後尼米茲如何一雪前恥?半年後成功復仇,擊沉4艘航母

日軍的第一波進攻十分順利,前方艦載機要求進行第二波攻擊,儘快拿下中途島。同時,從島上起飛的美軍33架魚雷轟炸機,也被南雲的航母編隊全部擊落。美軍的“不堪一擊”,鼓舞了日軍的士氣,南雲準備展開第2波攻擊。

中途島岌岌可危,尼米茲十分清楚中途島一旦落入敵手,戰爭的天平會頃刻倒向日方,到那個時候,前期所做的一切準備工作都將“付之東流”。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此時的兩支美軍特混編隊已經展開了攻擊。

珍珠港事件後尼米茲如何一雪前恥?半年後成功復仇,擊沉4艘航母

一小時的空檔和5分鐘的延誤,南雲損失慘重。

就在南雲轟炸中途島的同時,美軍3艘航母上的162架各類戰機騰空而起,撲向南雲的航母編隊。與此同時,日軍也發現了美軍航母的位置,這突如其來的變化,徹底打亂了南雲的攻擊節奏,此時的艦載機大都掛好了炸彈,準備轟炸中途島。

畢竟南雲的思路還是清晰的。在他看來,儘管攻佔中途島是首要任務,但一旦出現對手航母就必須改變進攻方向,因為航母的威脅最大。為了集中力量打擊美軍航母,他必須收攏護航戰鬥機和等待艦載機將炸彈換成魚雷,但這需要一個小時時間。

珍珠港事件後尼米茲如何一雪前恥?半年後成功復仇,擊沉4艘航母

正是這60分鐘的空檔,卻給了美軍絕佳的進攻機會。然而,參與進攻的美軍飛機似乎雜亂無章,在無戰鬥機的掩護下,41架魚雷機分3波依次發起了進攻。但在日軍護航戰鬥機的攻擊下,大都被擊落,更可悲的是,居然無一命中航母。

美軍魚雷機的勇敢無畏,卻給了俯衝轟炸機們一個“乾淨的”天空。原來,日軍護航戰鬥機都去追趕美軍魚雷機了,美軍飛行員們抓住機會,大喊著“過癮”,將一枚枚重磅炸彈投向日軍航母,只用了5分鐘,三艘日軍航母沉入海底。

珍珠港事件後尼米茲如何一雪前恥?半年後成功復仇,擊沉4艘航母

儘管山本為了挽回敗局,更為了挽回面子,命令剩餘艦隊趁黑夜佔領中途島。但隨著第4艘航母“飛龍”號也被擊沉,只得無奈下達了撤退命令。消息傳來,太平洋艦隊司令部一片歡聲笑語,參謀們終於可以放鬆的喝著咖啡,抽著煙。

當日軍上下在感嘆“命運之神”沒有站在日本這一邊時,他們怎能知道正是他們的錯誤造成了現在的局面。狂妄的日本人自珍珠港事件後,更加自大起來,以至於作戰計劃漏洞百出,抱著一系列的“僥倖心理”、貿然出擊,焉能不敗。

珍珠港事件後尼米茲如何一雪前恥?半年後成功復仇,擊沉4艘航母

更重要的是,日軍的戰前情報工作十分低效,預定的偵察行動也由於種種原因被取消了。致使對美軍的動向全然不知,而自己的行動計劃已被美軍全部掌握,一明一暗,美軍佔盡了先機。所以,尼米茲始終宣稱中途島大捷實際上是“情報的勝利”。

反觀這場戰役,給人們帶來的思考很多。但珍珠港事件後僅6個月,美軍就以弱勝強取得中途島戰役勝利。反擊之快,戰果之大,令盟軍歡欣鼓舞。殊不知,背後的國家實力和戰爭潛力才是贏得這場戰役勝利的真正原因。

大家認為呢?歡迎討論和留言。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海上騎士:尼米茲》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