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圖書館看書喝咖啡 江蘇這村顛覆你對農村的認知

新京報訊(記者 曹晶瑞)江南小鎮、花園工廠、現代農莊、遊樂場、議事廳、戲樓……這裡雖然名為永聯村,卻早已和城市無兩樣,有人稱它為“村莊裡的都市”,也有人說它是有文化的“土豪村”,二者都不為過。

泡圖書館看書喝咖啡 江蘇這村顛覆你對農村的認知

永聯小鎮全景。受訪者供圖


全村99%的村民實現了集中居住,99%的耕地實現了集體流轉,99%的勞動力實現了就業,99%的村民享受到了比城市居民更優越的福利保障。10.5平方公里的村域內,小鎮水鄉、花園工廠、現代農莊、文明風尚,構成了一幅“中國特色農村現代畫”。

永聯村通過打造江南鄉村生活體驗地,實現旅遊年收入1億元,成為鄉村旅遊的後起之秀。2018年,村民人均收入達到45000多元……從住茅草屋穿補丁衣裳到泡圖書館喝咖啡,永聯村,成為新時代背景下鄉村振興戰略生動典範。

打破“以糧為綱”的禁錮 全村動手挖魚塘搞副業

“茅草蓋屋,醃菜搭粥,補丁衣裳,光棍一生”這是舊時永聯村村民生活的真實寫照。1978年永聯村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68元,集體債務6萬多元。40多年前的永聯村,是張家港市最小、最為貧窮的一個行政村。

是什麼讓永聯村發生瞭如此鉅變?故事還得從永聯村的一位老書記——吳棟材說起。

泡圖書館看書喝咖啡 江蘇這村顛覆你對農村的認知

1978年挖的魚塘。受訪者供圖


“總比荒在那裡好吧。”1978年,時任永聯村黨支部書記吳棟材做出了一個大膽決定,打破“以糧為綱”的禁錮,他冒著寒冬,帶領村裡所有勞動力開挖50畝低窪地養魚搞起副業,並將魚塘周邊土地墊高種糧。第二年,糧魚雙豐收,村民們不僅有了足夠的口糧,年底每家每戶還分到了魚,村集體的賬面上也第一次出現了利潤。這個從抗美援朝戰場下來的“三等甲級傷殘軍人”,頭腦活絡,敢闖敢幹,為解決村民的溫飽問題,與小崗村18戶農民同時成為中國農村改革開放的先行者。

關停村辦小工廠辦起軋鋼廠 摘掉貧困帽子一躍成為富裕村

挖塘養魚嚐到甜頭後,永聯村領導班子意識到,要摘掉貧困村的“帽子”,就必須依靠全體村民的力量。在隨後的幾年當中,永聯村趁熱打鐵,將全村的能工巧匠集中起來,組建起多個村辦企業,發展集體經濟。

“從1979年開始,我們將村裡有手藝的人集中起來,短短四五年時間,就辦了枕套廠、花磚廠、玉石廠,總共大概七八個加工廠。”永聯村原村委主任王明德回憶說。

據王明德介紹,這些小廠的興辦,給永聯村積累了20多萬元資金,也讓永聯人積累了闖蕩市場的經驗和底氣。

80年代初,蘇南地區有條件的農民陸續蓋起了樓房,建築鋼材開始走俏。永聯人敏銳感覺到,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1984年,他們果斷關停八個小工廠,自籌資金30萬元,辦起了永聯軋鋼廠。1985年,軋鋼廠實現銷售收入1024萬元,永聯村一躍成為全縣十個富裕村之一,村民人均年收入近800元,徹底解決了溫飽問題。

泡圖書館看書喝咖啡 江蘇這村顛覆你對農村的認知

江蘇永鋼集團。受訪者供圖

2002年,面對亞洲金融風暴的後期影響,永聯人自籌資金十多億元,克服2003年初的“非典”影響,先後只用了341天時間,打造了一座百萬噸鍊鋼廠,創造了中國冶金史上的奇蹟。到2018年,永聯村的銷售收入已經達到620億元,利稅超80億元。

獎農補副 全體村民共建共享奔小康

“到了90年代初,隨著永聯軋鋼廠發展壯大,大部分村民都在企業裡有了工作,收入也翻了幾番。但不是所有村民都能進鋼廠的,從事農副業生產的村民,收入相對就比較低了。”王明德稱,為了讓那些繼續從事農副業的村民,也能共享集體企業的發展成果,永聯村做出了一項重要決策,將企業的一部分利潤拿出來,補貼種糧和搞副業的村民,種玉米、種蘑菇、養豬、養牛等等,都有相應的獎勵,支持他們靠自己的雙手,在老本行上謀發展。

泡圖書館看書喝咖啡 江蘇這村顛覆你對農村的認知

永聯村現代農業基地。受訪者供圖


村民戴相平在永聯小鎮經營著兩家超市。殷實的家境,不僅是因為這個精明漢子的勤勞奮鬥,更離不開永聯村獎農補副的政策。10多年前,戴相平努力鑽研蘑菇種植技術,成為遠近聞名的“蘑菇大王”。

“種多少蘑菇,就能拿到多少補貼。” 戴相平說,嚐到甜頭的他,第二年就將蘑菇種植規模擴大到17萬平方尺,當年僅村裡的補助就拿了34.9萬元,成了響噹噹的百萬富翁。

通過獎農補副政策的實施,永聯村將企業的利潤轉化為村民發展生產、勤勞致富的動力。

新京報記者瞭解到,整個90年代,永聯村的集體企業發展勢頭迅猛,有的村民在企業上班拿工資,有的村民在傳統農業上精耕細作,還有的村民在副業上施展拳腳。當時的永聯村,全體村民共建共享,基本實現了小康生活。

打造江南鄉村生活體驗地 農旅結合年收入達1億元

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共享是共建的保證。共享是有條件的,絕不能姑息懶漢,更不能縱容不勞而獲。因此,永聯村大力倡導勤勞奉獻,併為有創業和就業需求的群眾提供必要的條件。

2006年,為幫助一部分有頭腦、懂技術的村民創業,並通過他們帶動更多村民就業,永聯村建了一座佔地50畝的農民創業園。8幢標準化廠房整齊劃一,配套完善,交通便利,並以遠低於市場的價格租給村民。

永聯村民劉君正是這項措施的受益者之一。幾年前,村民劉君開了一家網店,生產銷售兒童床上用品,生意一直紅火。2018年,當她準備擴大生產的時候,煩心的事兒來了。“生產不能停,但是廠房卻不能租了。”焦急的劉君只好四處尋找廠房,可奔波多日,看的廠房不是太遠就是太貴。

其實,劉君早就知道村裡有一個農業創業園,但她從來沒有把自己的小店和這裡聯繫起來。“農業創業園,總感覺是特別高大上的地方,是大企業待的地兒。”劉君說。不過,無奈之下,劉君還是去了村裡,想碰碰運氣。沒想到,不到十天,她就搬進了她眼中高大上的創業園。“租金便宜,管理還規範。”

新京報記者瞭解到,目前,永聯村農民創業園已有24家村民創辦的小企業,帶動了近400個村民就業。2009年永聯村又建設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一方面,遊客們順著農耕歷史區、江南作坊區、農戶設施區、農耕諺語區一圈玩下來,猶如逛了一個農業知識博物館,二十四節氣、稅賦變革等農學知識集中呈現。另一方面,在園內開闢了作坊街,開設小吃、釀酒、糖畫兒等傳統項目,吸納有傳統手工藝的村民就業。

泡圖書館看書喝咖啡 江蘇這村顛覆你對農村的認知


泡圖書館看書喝咖啡 江蘇這村顛覆你對農村的認知

永聯作坊街。受訪者供圖


如今,永聯建成了以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垂釣中心、水上樂園、美食街和永聯小鎮為核心景點,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美食購物、會議商務等功能為一體的江南鄉村生活體驗地。永聯每年遊客人次達100萬以上,實現旅遊收入1億元。

國家級生態村、國家4A級景區、“中國最有魅力休閒鄉村”、“中國十大最美鄉村”、江蘇省首批特色風情小鎮、江蘇省5A級鄉村旅遊地,在一塊塊金字招牌的映襯下,永聯成了鄉村旅遊的“後起之秀”。

將周邊貧困村併入永聯村 讓1.1萬個村民共同富裕

一個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率先富裕起來的村莊,有責任也有義務,幫助暫時落後的村莊實現共同致富。1995年,為響應國家先富幫後富的號召,時任永聯村黨委書記的吳棟材,萌生了把周邊貧困村併入永聯村的想法。而這個想法一提出就在村裡掀起了軒然大波。

“一碗飯本來一個人吃,那進來兩個人就變成三個人吃了,所以老百姓有想法是正常的,關鍵我們要做工作。基本上老百姓還是通情達理的,最後也沒有意見。” 吳棟材回憶,當時,做村民工作的同時,村黨委還做出承諾,給每位老村民一次性發放一萬元,以補償他們對集體的貢獻。通過這些措施,逐漸消除了老村民心中的不滿,為後來並隊擴村鋪平了道路。

隨後的1995年到2006年間,經張家港市政府批准同意,永聯村先後5次併入周邊較貧困的村莊,村域面積由0.54平方公里擴展到10.5平方公里,人口從800人劇增到11000餘人。但無論經過幾次並村,永聯村始終堅持“進了永聯門,就是永聯人;凡是永聯人,待遇人人都平等”,讓11000個村民攜手走在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道路上。

如今的永聯村,家家有住房、人人有工作、個個有收入。閒暇之餘,村民常常在社區休閒娛樂中心打打檯球、健健身,在圖書館泡一杯咖啡看看書,在漫步道上散散步、看看景,生活不僅富足,也很愜意……

泡圖書館看書喝咖啡 江蘇這村顛覆你對農村的認知

永聯書屋。受訪者供圖


在發展自身的同時,永聯村還以共建共享的理念積極投身到精準脫貧的工作當中。6年來,先後與江蘇宿遷、新疆伊犁、貴州沿河、江蘇淮安等市縣貧困村結對,通過黨建共建、產業協作、信息互通、人才聯儲等措施,帶動貧困村莊共同致富。

校對 郭利 範錦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