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店用微信營銷做到月利潤4萬

水果店用微信營銷做到月利潤4萬

如果現在還有人說微信只是一個溝通工具,我想他是真的脫離了這個互聯網時代了。

互聯網幾大巨頭的戰爭依然波濤洶湧,無數碎片化的信息總是繞不開馬雲、阿里、雷軍、小米……高大上的榜樣當然值得去學習,不過這些離我們畢竟太遠了。

但身邊成功小案例卻更讓人欽佩。活生生的現實中的微信營銷例子,其實,營銷經營的就是人性和平均法。

前一個星期的一個晚上,我在家裡看我的微信附近的人,突然發現了我們樓下那個水果店的微信號,名字就是XX小區水果店,簽名裡面註明了可送貨丶聯繫方式等。懷著好奇的心態我就加了他們的賬號(個人微信,非公眾平臺),這時候他主動打招呼我,問我是不是在附近住?有沒有他們的會員卡?最近有沒有去過他們店裡?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樣……

在交流的過程中我的到了幾組數據:

——微信上面平均每天的營業額超過2700元;

——有1個專門送貨的店員;

——微信上面的粉絲數量沒有超過900人。

他們具體的做法有三點比較有意思吧。

首先,合理利用附近人功能。堅持每天主動添加附近人為好友,如果你是小區周圍的常住戶,他們就在備註裡面加個標誌,這樣就能順利地區分出來到底哪些是目標客戶。當然他告訴我,他們在刷地址的時候也會有很多人在加他。這樣累積出來的粉絲一般都是比較有效的目標顧客,然後,再通過別的途徑進行營銷。如果這樣堅持一年下來,一年的時候好友數量到萬把人應該沒有問題吧?周圍有幾個大型社區,總共住戶應該在三萬戶左右吧。

其次,堅持每天發朋友圈的內容。他們原來沒有具體的內容發送規劃,我給他們的建議是把這幾個主題的發送規則定好,以後就按照既定的發送規則進行發佈。

我建議他們的把內容分為:水果與生活丶新品播報與產品展示與客戶間的新鮮事、小區周圍新鮮事,大致是這幾類,然後規劃好每個主題下的每天發送的時間、次數和內容。

後來他們給我反饋情況的時候說這樣做非常好,做起來更輕鬆了,原來老是不知道發什麼內容好,現在好了,每天都知道要發什麼內容?什麼時候發?每天發多少次? 這兩天他們搞了一個介紹小區保安的活動,通過微信圈展示小區裡面的幾個保安工作背後的故事,得到了小區很多業主的讚許,互動效果特別好。最關鍵的是他們這樣和業主建立了更加牢固的信任關係。

原來,他們天天都在發促銷廣告或者是銷售信息,經過這樣的規劃以後,他們的內容不再那麼“功利”了,這樣反而給他們帶來了更多的銷量(改變以後五天的數據顯示),你讓別人天天看你刷廣告?別人會怎樣的感受呢?他們不斷地發送圈子內容,其實就好像是天天在小區周圍發宣傳單是一樣的道理,但是這樣的廣告是不要錢的,而且到達率有相當的高。

再者,收費送水果帶來大驚喜。周圍的人會經常看到他們圈子分享的時候產生了購買的衝動,這時候粉絲們會通過微信和賣家討論水果價格、口感、數量的問題,最後,一般都選擇買點嚐嚐。

很多的老顧客也會定期不定期通過微信訂貨,方便也省事,當然,很多懶人就是這樣被徹底營銷了。我在給他聊天的過程中,他們說出了自己的一個小苦惱,就是送貨的問題。為了送貨及時就要多兩個人一起送,但是多兩個的話又多了開支不說,最關鍵是這玩意剛剛開始,業務也不是特別穩定,比如節假日或者天氣不好的時候網上訂單也會相對的減少一些,而且讓店裡的人送貨,店員又不太情願……

是呀,這確實是一個頭痛的事。我給他的建議是這樣的:每次送貨收費4 塊!為什麼每次送貨收4塊錢呢?我的理解是這樣的,錢不多,跟停車費差不多,如果是五塊錢的送貨費可能會讓顧客覺得有點多了,因為五元錢能搞定的事情比四塊能搞定的事情相對多了一些;再者,讓你們送水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