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是雙刃劍 銀保監人士:反對“偽創新”

金融科技是雙刃劍 銀保監人士:反對“偽創新”

第22屆科博會“2019中國金融論壇”已於10月24日下午結束。為期兩天的論壇上,業內熱門概念——金融科技被頻頻提起,金融科技的本質、現狀、未來也詳細拆解。

論壇上,不止一位專家提到,金融科技成為了銀行等機構發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抓手,推動了資源配置。但是,金融科技是一把“雙刃劍”,風險不容忽視。其中,對於金融科技的發展,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副處長侯偉鵬在論壇上指出,反對以監管套利為目的、擾亂市場秩序、過度追求利潤的“偽創新”。

金融科技是双刃剑 银保监人士:反对“伪创新”

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第一副理事長、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圖片來源:第22屆科博會“2019中國金融論壇”

銀行普惠金融的抓手

縱觀以往幾年,銀行、券商、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都在進行數字化轉型。在西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仕元看來,對金融科技使用得最多的可能是銀行系統,很多銀行的財富管理等領域都有需求。

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第一副理事長、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在演講中指出,隨著金融和科技的發展,2016年以後,銀行4.0時代來臨,銀行業務可以無時無處提供給任何用戶所需要的金融服務。中國銀行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當中,藉助金融科技在支付結算、信貸、獲客、風險管理、智能投顧和財富管理方面,已經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不過,潘光偉也稱,銀行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也遇到了挑戰,分別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傳統銀行仍存在戰略不夠清晰、思維文化相對固化和組織架構不夠適應等問題。二是在數據治理、業財融合、合規科技等方面仍存在短板。三是對金融科技潛在風險重視不夠。四是既懂銀行業務,又懂科技的複合型人才儲備相對不足。

對此,潘光偉提出了包括“充分契合政策導向,利用金融科技探索銀行服務新模式”等五項建議。在提及該點建議時,潘光偉認為,“銀行業可利用金融科技更好迴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在普惠金融、供應鏈金融等方面發揮好積極的作用。

具體來說,“中小企業融資具有短小頻急特點,藉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的分析技術,以低成本精準觸達用戶。在傳統的徵信機制不夠健全的情況下,借用數據科學、行為分析等手段對中小企業交易的數據流和信息流進行分析,可以有效提升信貸決策的速度,實現個性化的風險定價,降低風險損失。”潘光偉稱。

潘光偉還補充稱,“在供應鏈金融方面,針對核心企業信用無法覆蓋的小微、民營企業,可以藉助區塊鏈、人工智能打造供應鏈金融,獲取核心企業上下游、交易對手及生態圈的客戶。利用區塊鏈可追溯、可留存,不可篡改的特點,解決鏈上各方的信任問題;同時,利用人工智能進行交叉驗證,解決銀行跟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貿易真實性難核驗的問題,助力解決小微、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金融科技是双刃剑 银保监人士:反对“伪创新”

中國建設銀行原董事長、東北財經大學東北亞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洪章。圖片來源:第22屆科博會“2019中國金融論壇”

解決小微企業錢荒的手段

中國建設銀行原董事長、東北財經大學東北亞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洪章在演講中表示,當前經濟體系對中小型企業和創新型企業都存在著服務能力不足和不夠的問題,小微企業更屢屢出現錢荒的現象。

王洪章分析,金融科技是解決上述情況的一種手段。“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線上貸款;通過工商稅務,還有企業的財務報表篩選企業,線上貸款大大提高了效率。這兩種路徑現在都通過已有的信息從事信貸業務,線上交易。但是其風險是不可忽視的:它缺乏對企業現狀的瞭解和分析,也缺乏小微企業未來風險的準確判斷。”

近年來,銀行業大力推動“智慧銀行”,網點的交易結算和匯款功能將逐步從網點退出。原本承擔該部分工作的人員面臨功能轉變的問題。王洪章的想法是將這部分人力好好利用。“依靠智能技術解決普遍性風控機制不健全的問題,這是今後普惠金融服務水平提升的重點。再加上龐大的銀行網點和有經驗的服務人員對小微企業真實性的瞭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解決融資質量問題。”王洪章說。

金融科技是双刃剑 银保监人士:反对“伪创新”

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副處長侯偉鵬在中國金融論壇上發表演講。圖片來源:第22屆科博會“2019中國金融論壇”

或加速風險傳播

金融科技的風險防控也一直是業內關注的重點。

王洪章認為,“金融科技有助於提高效率,但也會引發新型風險,加速風險傳播。金融科技思維強調的是效率、質量和客戶體驗,而金融思維強調的是風險防控,這兩種思維模式需要在更高的層次上進行一個平衡。”

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副處長侯偉鵬在演講時稱,金融科技從產品、服務、渠道等多個維度,有效提升了銀行業、保險業的經營效率,推動了金融創新,優化了資源配置。但是,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把握好金融科技發展過程中“變”與“不變”的邏輯。其中,“變”的是時代之變、風險之變及監管之變;“不變”的是金融的本質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

侯偉鵬在上述背景下提出了四點內容,以鼓勵銀行業、保險業積極擁抱金融科技的創新浪潮,並實現自身的調整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強化金融監管,守住風險底線”是其中一點。侯偉鵬解釋,“我們將根據金融科技發展特點,補齊監管短板,改進監管方式和監管工具,升級完善監管信息系統,提高監管科技水平。同時,也會探索通過監管沙盒等模式,包容、支持金融機構穩妥有序開展金融科技創新。

“無論是科技公司還是金融機構,只要開展金融業務或提供金融服務,都要遵循相應的監管規則和風控要求。需要強調的是,我們倡導合規有序、負責任的金融創新,反對以監管套利為目的、擾亂市場秩序、過度追求利潤的‘偽創新’。”侯偉鵬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