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上廁所是如何擦屁股的?

唯美厚黑


一、石頭

石頭當然不是普通的那種尖尖的石頭,而是鵝卵石。如果一個地方不產鵝卵石,那麼也沒關係,可以找一些相對較圓的石塊,磨平之後也照樣用,或者是用一些碎的陶瓷瓦片來擦拭。總之,怎麼方便怎麼來,而且這些都是取材比較方便的,也不用花錢買,是普通老百姓最常用的“擦紙”。

二、樹葉雜草

如果是在野外方便,大家總不能出門就帶幾塊石頭吧,而這個時候又找不到合適的石塊瓦片時,就會就地取材,事先採摘一些樹葉或者是雜草,這個用著也很方便的,小編記得小時候外出玩,忘帶紙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這麼幹的。那如果是北方的冬季,沒有樹葉雜草怎麼辦呢?可以撿枯枝爛葉湊合著用。

三、廁籌

廁籌算是比較標準的古代擦紙,而且是上至達官顯貴,下至黎民百姓,都比較常用的一種“廁紙”。廁籌是什麼呢?其實就是經過加工處理,表面削平後的竹條或是木條,俗稱的攪屎棍。

廁籌的使用歷史非常長,從魏晉時期就開始用了,直到上個世紀,在中國和日本的一些地方都還有在使用。廁籌一般是循環利用的,用完了之後洗好,下次又可以用了。特別有錢的還有用玉製的廁籌。





歷史哈哈哈


古人解決完大手,要如何擦屁股呢?

依據不同的情況,擦屁股的方式其實都是不一樣的。像是皇室、貴族們用的東西,就和平民百姓完全不一樣。

以慈禧的生活為例。作為晚清掌握大權長達四十八年之久的皇太后,慈禧的奢侈生活一直為許多人所津津樂道。

其中,關於上完廁所擦屁股的問題,曾侍奉過慈禧的宮女榮兒在《宮女談往錄》中這樣提到:

手紙是宮女加工好的。領來細軟的白綿紙,先把一大張分開裁好,再輕輕地噴上一點水,噴得比霧還細……把紙噴得發潮發蔫以後,用銅熨斗輕輕地走兩遍,隨後再裁成長條,墊上溼布,用熱熨斗在紙上只要一來一往就成了。

慈禧是用廁紙的。但是,與普通人不同——

慈禧用的廁紙會經過上述極為繁複的軟化處理,所以擦拭的時候不傷屁股。

但是,對於一般人而言,就不可能這麼奢侈了。大家或是用比較粗黑、粗糙的草紙,或是使用廁籌。

廁籌,也叫廁簡或乾屎橛,就是圖中所示的木製薄片。

這東西要怎麼使用呢?就是你解完大手,用這個薄片伸進屁股,把東西刮乾淨。

使用完以後,再把廁籌用水衝乾淨,留著下次上廁所再用。

當然,如果身在野外,沒有廁籌、草紙這類東西,更多使用的還是樹葉子。

總而言之,我們還是要慶幸生在現代,不然上廁所真是老大難問題。


HuiNanHistory


哈哈,這個問題厲害了,有味道啊!

<strong>

確實哈,在古代,生活條件和現在相比簡直相差甚遠,上個廁所都是個問題,更別提衛生紙了。這不免讓我們產生疑惑,他們是如何擦屁股的呢?

我小時聽一些老年人說那時的人們都會用樹葉、動物皮毛等,光聽就已感到渾身不舒服,更何況用這些來擦屁股?別急,工具多著呢!<strong>

據史料記載,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紙還未普及的時候,人們會用石頭或鵝卵石,用過後還能清洗,非常環保,稍有一些權利和金錢的貴族階級會一種名叫“廁籌”的竹片,連皇帝也不例外。

沒辦法,紙可是稀罕玩意兒,拿來搽屁股,太奢侈了!當然,這只是原因之一,還有文化傳統的原因,古人認為紙是寫字用的,要“敬惜字紙”,不能沾染汙穢

到了唐宋時期,粗紙誕生了,但由於技術水平不精進,生產出來的粗紙供不應求,因此價格十分昂貴,一些普通老百姓承擔不起,依舊用“廁籌”或土塊、草葉、樹葉、樹皮,有什麼用什麼。

之後到了元朝,隨著造紙技術逐漸成熟,生產力的逐漸提高,紙開始慢慢普及起來,同時元朝統治者是外來者,沒有“敬惜字紙”這樣的講究,這相對於使用“廁籌”是一個飛躍性的進步。


直至清朝,手紙真正的被廣泛使用,但那時的皇家貴族們不會用紙,他們非常注重享受,已經開始用布匹綢緞來擦屁股,因為他們覺得紙用來比較粗糙,沒有綢緞柔軟。

這裡面最厲害還要數大豬蹄子乾隆皇帝,他擦屁股用的都是絲綢,要知道當時在外國人的心目中絲綢是無價之寶,如果他們得知把絲綢用來擦屁股,可能會直接刷新他們的價值觀。

說完我國古人用來擦屁股物品的發展後,我們再將目光轉向國外,看看有何不同?

先來說說印度,他們從來不用衛生紙,至今亦是如此,他們擦屁股的方式讓大多數都覺得難以置信,無法接受,他們不借助其他清潔物品,而是直接用他們的左手,然後在用水沖洗。哎,我是真的想不通,他們吃飯好像也是用手抓的吧?

然後再來看看日本,他們是極其奢華的,堪比乾隆皇帝,他們用的是溫水浸泡三天的蟬翼,真的是豪華至極。當然,這也僅限於上層人士,可以說他們把生活細節做到了極致。


所以,請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吧,如今我們已適應衛生紙的生活,如果我們脫離了它,可能真的有些束手無策吧!


白話歷史君


我們現在都用衛生紙,覺得擦屁股根本不是個問題。可是紙在古代是很貴重的東西,一般人用都用不起,就更別說拿紙來擦屁股了,所以只能用其他方法來解決。

古人的衛生觀念不比現在,一般老百姓通常會就地取材來解決問題。幾塊大小合適、平滑的石塊,或者樹葉是最合適不過的工具了。找不到這些,秸稈、樹枝、瓦片也可以勉強一用。

至於用法麼,當然是輕輕地刮拭,但得掌握好力度和角度,以防刮傷,菊花殘滿地傷。多半完事之後再用衣服擦一擦,那種乾爽簡直完美。

達官貴人自然要講究一些。

他們有一種比較正規的專用工具,叫做“廁籌”,就是形制比較規則的竹片或木片,相傳是從印度傳過來的。關於“廁籌”的記載最早見於魏晉時期,是士族門閥家裡的常備物。

他們還可以用紙來解決問題的,不過用什麼樣的紙,那是有很大講究的。

據《顏氏家訓》記載,“其故紙有五經詞義及賢達姓名,不敢穢用也。”意思是寫有聖人言語的紙是不可以用來擦屁屁的,言外之意就是可以用白紙解決戰鬥。這固然是對聖人的尊重,但用沾滿墨汁的紙來擦屁股也確實會帶來其他麻煩。

元朝時期,隨著生產的進步,專用的手紙逐漸流行開來,但一般人還是用不起的。

帝王們的檔次就更高了。明清時期的皇帝們不屑用紙,直接用絲綢來擦屁股,比如明孝宗和乾隆皇帝。

下面說說外國人的方法。

古羅馬人特別注重公共衛生,在大城市到處建有公共浴池、公共廁所。他們有專門的擦屁股工具:就是在木棍頭上繫上一圈海綿,和馬桶刷類似。

用法麼就是沾水擦拭,但這個工具是公用的。用完後放在公廁中間注有鹽水、醋水的陶罐和小水池中消毒。不過我對這個消毒能力表示嚴重懷疑,畢竟這根棍子是公用的。。。

韓國人要新奇一些,他們用麻繩。至於用法大家自行腦補吧,可擦可拉,畫面感太強烈。


石頭說歷史


古代人如何擦屁股,這是既隱私又尋常的事情

隱私在於平時不會去談論,畢竟大便後清潔衛生,不是什麼高雅的事,就像帝踏峰上慈航靜齋那些“仙子”,步入江湖,人們只會去追逐她們的美貌和才藝,而不會去思考她們大便時是否皺眉;說尋常,因為五穀輪迴,無論拉屎撒尿還是吃飯喝水,都是自然而然的生理需求,有誰去思考為什麼穿衣出門,脫衣睡覺麼?道理一樣的

既然尋常,那追尋古人如何擦屁股也就不需要去看書考古,科技發展以及現代用品的普及,只不過是近些年的事,就算今天也並沒有普及全球。我國早幾十年的農村,包括城市周邊,年齡大點的,只要回憶一下,就能知道。年齡小一些的,又不好意思問長輩,那可以看電視,非洲很多地方,還是很原始的,古代人擦屁股和現代的他們差不多

如果實在懶,不想動那腦筋,那可以接著看,我來解密

達官貴人們,開始用“衛生紙”解決,是從明朝開始普及。那個時候造紙技術經過幾代發展,無意造出了一種不便書寫,但質地柔順的紙張,本來以為是廢品,但不知道哪個大拿用它擦了一次屁股,發現效果非常好,於是變廢為寶,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也就傳開了

這種紙張,叫草紙,有些類似今天清明節使用的那種黃紙

在明朝之前,用的是廁籌,一種用竹子或者木頭加工成的長條片片,有些類似冰棒雪糕枝。自己想象一下,幾毛錢塊把錢的冰棒棍,尋常人家用,十幾塊錢幾十塊的雪糕枝,達官貴人家用……當年項少龍方便時,找主人借衛生紙,主人家給了他一根小木條,那個木條就是

關於古代用廁籌的記錄,史書記載很多

比如五代十國時西蜀國主親自給高僧製作廁籌,據說切好了,自己還拿著在臉上刮一刮,看有否毛刺;比如大唐時期,有節度使進貢,貢品中就有廁籌記載,那個地方的竹子用來做廁籌更舒適……

最後再說一下,廁籌是講究人家用的,尋常老百姓,什麼樹葉、石頭、土塊,怎麼方便怎麼來,筆者小時候就見過人家用樹葉的,今天的印度,不還用左手嘛


靈石蘊珠寶


可以說,人是一生,從出生開始,就離不開四個字,那就是“吃喝拉撒”,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有坐便,有廁紙,甚至都有自動沖洗的坐便,那麼在古代,古人是如何擦屁股呢?可以說方法千奇百怪。

竹片

說到擦屁股,就不得不說一下廁紙的發展和演變,在目前出土的文獻和古書中,最起碼到先秦的記錄中,沒有明確記載廁紙及古人如廁的細節,但是有資料可查的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那時候的有錢人使用一種竹片做成的“廁籌”來擦屁股。《南唐書·浮屠傳》中就明確記載南唐後主李煜,對佛教相當的的虔誠,為了我證明自己的虔誠,他曾親自為僧侶和佛教徒削竹片,也就是做上廁所用的“廁籌”。

石片

在古代,人民的生活水平低下,根本沒有辦法也沒有時間去使用“廁籌”,那怎麼辦呢?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很厲害滴,他們用土塊、草葉、樹葉、樹皮等擦屁,且最普遍使用的是石片,一種石頭做成的片狀物,而且可以反覆使用,洗乾淨了下次還可以用!也許您覺得不可思議,但是根據目前出土的文物時真是存在的,我們也不能用現在的眼光看以前的事。

棉布

古達的皇宮貴族們就幸福多了,他們一般使用棉布,即帛擦屁股,這是很享受的!那位說了,漢朝以後不就是有紙了嗎,怎麼不用紙擦屁股呢?當時的紙張非常的珍貴,王公貴族都要珍惜著用,何況普百姓。一直到了元朝,紙張才開始使用來擦屁股,清朝以後開始普遍。


所以,請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吧,萬一您穿越到了秦朝,那不僅僅是語言不通的問題,上廁所也是件麻煩事哦!


linux每日談


這個問題有意思了!

以下大膽舉例,你不必太當真:

中國古代上完廁所,官宦人家有丫鬟或僕人幫主人擦乾緊,具體是用什麼擦的,大概是用布匹、絹帛一類吧。韓國的影視劇中帝王也是如此待遇,很沒有隱私感。

平民百姓,大多用攪屎棍一類物件清理,如果在野外樹葉、用水都可以。

外國也有上完廁所用水沖洗的,也有拿手弄乾淨的,然後再洗手的。

最誇張的,歐洲那邊有在廁所懸掛一根粗麻繩,上完廁所,就騎在麻繩上面,用手拉一拉麻繩,就清理乾淨了,實在很噁心的場景不要想象。


以上純屬個人陋見,如有任何的意見或想法,歡迎在評論區一起交流!感謝!


語見


年輕人,我來告訴你答案吧:古人上完廁所擦屁股的方式與中國四十年前絕大多數人擦屁股的方式一模一樣!用碎磚頭、破瓦片、土塊擦屁股,上廁所之前都會順手撿些這種擦屁股的東西,有些廁所主人為了吸引人到他的廁所中方便還會事先弄一堆乾燥的土坷垃蛋放在廁所裡供人擦屁股。七十年代之前(廣大農村一直持續到八十年代中期)絕大多數國人都用這種方式擦屁股,男女老幼皆如此,當然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也是如此,那時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廢紙用來擦屁股。進入八十年代,越來越多的人才開始逐漸告別碎磚頭、破瓦片、土坷垃蛋改用廢書本紙、廢作業本紙、廢報紙、廢雜誌紙來擦屁股。專用衛生紙進入普通百姓家還只是九十年代後的事。衛生紙被廣泛普及不過是二十年前的事,也就是九十年代未的事。當今四十多歲以上的人不論男女大多都有用磚頭、瓦片、土坷垃擦屁股的經歷!這只是昨天的歷史,並不遙遠,隨便問一個四十多歲的人都會得到答案。


用戶6534293489481


這注定是一篇有味道的文章,請大家在方便的時候閱讀。



關於古人方便完是如何擦屁股的?實際上不同的時期、不同的階層,都有不同的解決辦法。越關生活在華北農村地區,90年代的時候,村兒裡的人去地裡幹活兒的時候如果方便,還會用到樹葉、玉米皮,或者是必不可少的是土坷垃。

回到家中時,一般情況下,大家都用一些廢舊的報紙或者書本,搓一搓然後當廁紙用,當然也有人不搓。可能現在看來這種方法很遭罪,但如果穿越回宋朝以前,即便是皇族也享受不到這種待遇。

宋朝以前,古代貴族上完廁所會用一種叫做廁籌的東西。廁籌又叫廁簡、廁轍,最響亮的名字叫做“攪~屎~棍”。



一般情況下,廁籌都是木片或者竹片,長度10~25釐米之間,寬度兩指左右。每次如廁完畢之後,用一端颳去殘留的汙穢之物,然後將廁籌放在水中清洗,等到下次如廁時繼續使用。

南北朝時期,北齊皇帝高洋對待臣子極其不尊重,他曾任命楊愔為宰相,但卻稱呼楊愔為楊大肚,並且經常讓楊愔拿著廁籌在一旁等著自己方便;

雖以楊愔為宰輔,使進廁籌。以其體肥,呼為楊大肚。——《北史·齊本紀》

到了唐朝時期,韓滉任鎮海節度使時曾向關中運送了大量物資,其中就有廁籌。

登舟,則資裝器用已充舟中矣。下至廁籌,滉皆手筆記列,無不周備。——《資治通鑑》

很多人疑問用木片或者竹片安全嗎?會不會菊花一緊傷到自己,這裡給大家說一下廁籌非常安全。《南唐書·浮屠傳》中記載李煜曾和周後一起為和尚削廁籌,每次削完之後還用廁籌刮一下自己的臉,為和尚的屁股把第一道關,估計這和尚心裡一定很開心。

後主親削僧徒廁簡,試之以頰,少有芒剌,則再加修治。



宋朝以後,貴族逐漸的淘汰了廁籌,改用了廁紙。關於改用廁紙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因為唐宋時期的技術革新,使得造紙技術得到了發展,所以紙張變得廉價。還有一種說法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他們並不像漢人一樣尊重紙張,所以才逐漸改用了廁紙。

不管哪一種說法,廁紙的出現對於我國古人而言確實是一個跨越式的發展,因為同時期的外國人遠遠落後於我們。

古羅馬人會在木棍上面綁上一塊海綿擦屁股,用完之後放在水池裡面,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水池和木棍是公用的。法國人則用一根粗麻繩,每次方便完,他們會拿著粗麻繩來回蹭蹭,之後放回去,當然這根麻繩也是公用的。至於古代印度人,大家懂得,他們擦屁股的方法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最後說說我國明、清時期,這時皇族御用的廁紙簡直讓人大開眼界。

明代《五雜俎》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明孝宗朱佑樘時期,朱佑樘所用的廁紙是四川地區進貢的錦帛,用蠶絲織成。這些錦帛大小如紙片一般,每次朱佑樘方便完之後就會拋棄。

有一個太監看到後覺得太奢侈了,於是把這些廁紙洗乾淨收集了起來,之後還製作成了一個門簾。後來朱佑樘看到了,覺得太監是不是有什麼不良嗜好,於是責問太監這是幹什麼呢?太監據實以答,說這個東西太貴了,扔了可惜。

朱佑樘為人節儉,知道後下令讓四川停止了進貢錦帛。結果四川官員上奏,因為您停止進貢錦帛,四川當地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百姓失去了賴以為生的產業,民不聊生呀。於是,朱佑樘有無奈的下令讓他們製作錦帛廁紙進貢。

以此看來,在明朝,皇帝上完廁所,都是要用錦帛擦屁股的。



至於清朝,《宮女往談錄》中記載,慈禧每次方便的時候會用白棉紙。白棉紙不僅加工程序非常複雜,即便是用的時候也非常講究。首先需要由專門的宮女裁剪成大小一樣的廁紙,然後擺放整齊。

等到慈禧方便時,再由宮女拿著裁剪好的白棉紙站在一旁等候。這時,宮女需要含一口水,均勻的噴在紙上,然後慈禧才能使用這塊紙。


我是越關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 ,感覺還挺有趣,很有畫面感…

我們現代人在上完廁所後,都是有專門的衛生紙來擦拭,但是古代人就不同,造紙術直到東漢時期由蔡倫改進,成為名副其實的“紙”。這種紙不僅原材料容易找到,還便宜而且質量也是提高了很多。

那麼在東漢以前,那幾千年的漫長時間裡,古人們上完廁所後是如何擦拭呢?

根據考證,其實早期的人們上完廁所後使用的是竹片。在唐朝和宋朝之前,那時的人們使用的是一種稱為“廁籌”的竹子片或是木片,確切的說它的使用方法應該叫刮而不是擦,在那個紙張匱乏的年代,就算是帝王將相也並不例外。

在近代日本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很多古代廁所中的“廁籌”,如1992年在奈良縣高殿町發掘藤原京遺址過程中,發現了被稱為“日本最古老的廁所”遺蹟,廁所遺蹟出在7世紀末的藤原京右京七條-坊建築遺址的外側,“廁坑中 出土籌木150餘根”。古代中國對於日本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因此,日本的這些發現對推論中國人的擦穢之物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古代有的地方,其實也並不都是使用竹片,可能還使用其它東西,比如說石頭啊,鵝卵石啊等都可以用來當作擦穢之物。洗一洗還可以再用, 不僅很方便,而且還環保。

直到唐宋時期,那時已經出現粗紙的使用,又到了元朝,質量比較好的紙才被廣泛運用於廁所。

這裡有個疑問,為什麼漢代的造紙術已經慢慢成熟了,但為何直到元代才被國人用來擦屁股呢?大概是因為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沒有“敬惜字紙”這麼一種思想觀念,也正是因為如此,紙才可以廣泛應用於廁所,當然這一切都只是猜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