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首華語歌可以和《以父之名》一戰?

張毅誠


就聽說過個歌名,所以我肯定不在八億同時收聽的人群裡!我覺得周杰倫的音樂就跟他那句“哎呦臥槽”一樣有內涵。如果說蔡徐坤是完全炒作出來的,周杰倫至少也算半個炒作出來的,炒作+流水線的音樂為牟利而生賣弄情懷賣弄青春,反正不是潛心音樂不計得失的那種,樂壇地位虛高!


凝神的優雅揮灑的美


《以父之名》收錄在周杰倫2003年發行的專輯《葉惠美》中。這首歌曲可以說至今為止沒有哪首歌曲可以達到這種高度,沒有一首歌能與之一戰。不管是黃俊郎的作詞還是周杰倫的編曲,都是華語樂壇的榮耀之巔。發行當日,全亞洲有著超過50家電臺同步直播,八億人同時在線收聽的記錄,每年的7月16日定位“周杰倫”日。要知道在那個網絡年代並沒有特別發達的年代,這樣的成就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這首歌有著超長的前奏,給整首歌曲營造出了神秘的意境,這首歌跟周杰倫以往的歌曲不同,歌曲的編曲有點歌劇的味道,歌詞通過呈現不同的景物,體現出了主人公那種掙扎的內心世界。史無前例的編曲:首次以黑色電影的風格來揉捏一首歌曲;此處無聲勝有聲,但彷彿又潤物細無聲;歌詞是這首歌曲的線索,作曲是支撐這首歌曲的骨骼,編曲是這首歌的靈魂。


「開始部分」開始前30秒像是一段毫無聲息的陳述;00:29之後女聲BGM傳遞出的壓抑與黑色的氣氛,為本首歌曲定了基調;00:50才是前奏真正的開始,鼓點、吉他以及令人起雞皮疙瘩的詭異尖叫為歌曲拉開了神秘的序幕。

「主副歌部分」01:26 進入第一段Rap,這段Rap與其他Rap不同的是,它有一種看似帶著無奈的逼迫感,與開始部分的催促叫喊有著明顯的前後呼應,進一步加深了這首歌曲的黑色氣氛與未知色彩。

請時刻注意編曲的旋律走向(F:3 2 343 1 - 123 3 2 17 - 712 17 617 12 17 56 ..升降沒法標記,請忽視),以及吉他的分解,兩者一直貫穿著整首歌曲。偶爾跳出來的「尖叫聲」可以被視為突然從夜裡露出半個腦袋的小丑。這段時間都是歌詞的表現時間,像是在聽一個孤獨患者的傾訴,很快脫口而出,但又透露著急著介紹所有劇情的緊迫感。說直白些,有裝鎮定的嫌疑,好比臨死前前故作沒事的樣子。03:16 一段鋼琴漸入,女聲的插入又來再次強調壓抑與黑色的色彩輸出,Rap停止後與鋼琴+女聲形成躁動與寧靜的對比。此處有將全曲昇華的作用,暗示了在面對一些無可奈何的事情面前,你是無力的(停止Rap = 閉嘴)。

03:44連開五槍,在04:30處又開了一槍,難不成是左輪?我記得左輪是六顆子彈,如果正如我所想,那麼從編曲的角度來講,所有“線索”鋪設的都十分巧妙,貫穿著整個劇情。「結尾部分」 自最後一槍射出之後,最後的呼喊呻吟已經讓整首歌曲漸入尾聲。05:14開始了疊Rap,分視角的進行主上角色的分離,逐漸跳脫這首歌的主角角色。靈魂逐漸散去,貫穿整首歌的旋律即將終止,那令人驚顫詭異的尖叫在此時漸漸多了起來,更像是最後的吶喊與掙扎。突然尖叫聲中斷了一會兒,而在“天剛剛破曉”前又突然多了一聲尖叫。


《以父之名》屬於周杰倫早期的作品,用R&B+RAP的方式在訴說一段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故事,如果你看過《教父》,再聽此歌或許更能體會此歌的牛叉。作詞者並非是方文山,而是名不見經傳的“黃俊郎”。曲風帶有復古風格,再加上週杰倫對歌曲的處理方式,在當時2003年實屬首例。乃至後來的《夜的第七章》、《夜曲》、《琴傷》等都是沿襲這種風格。歌曲旋律評價:與其說這是一首歌曲,不如說像一部只有聲音的電影。作曲部分沒有特別明顯的副歌部分,旋律低沉的循環著,支撐著周杰倫的RAP,不論是鋼琴SOLO還是美聲,還是前奏的禱告,還是槍聲,更像是電影裡的橋段和配樂。用心的人可以聽聽前奏的處理,用了很多非常細膩的手法,令人回味深思。中間鋼琴solo+女聲美聲的部分,用類似“吳宇森+放鴿子”的手法,以靜動衝突的表現了歌曲的畫面感。而以往我們只能在電影裡看到,而歌曲裡能感受到這種事情都是很稀罕的。


娛樂大圈子


這首歌在華語樂壇目前是沒有任何一首歌可以與期相提並論,更別說一戰了。能因一首歌而被把發行當天定為“周杰倫日”同時8億人收聽。簡直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奇蹟。能打敗的只有周杰倫自己,再創造下一個神蹟出來。



小路尬音樂


多了去了,以父之名對喜歡周杰倫的歌迷來說可能很經典,但沒做到家喻戶曉的程度,細數華語樂壇的經典歌曲,稱得上家喻戶曉的無需列出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