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發生時,哪些東西最容易漲價?

開偉觀察


朋友們好!

發生通貨膨脹的時候,肯定是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率先漲價,人們開始感覺到錢不值錢了,然後生活必須品漲價以後,會慢慢波及到房產等資產的漲價。下面來分析一下。

生活必需品最容易漲價

在發生通貨膨脹的時候,一般生活必需品是最容易漲價的。一般發生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一般食品是最容易先漲價的,包括米麵等食品,包括肉類等,都是受通貨膨脹影響比較大的品類。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10年前,豬肉大概在10元一斤,今年年初豬肉大概是20元一斤了,最近漲價以後,現在的豬肉更是要30元一斤了。10年前東北大米一般都是1元一斤,現在大概要3元一斤了。

因此,一般發生通貨膨脹的情況下,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是最容易漲價的。

黃金漲價

一般發生通貨膨脹的情況下,黃金都會漲價。20年前的時候,也就是1999年,大概當時的黃金價格是80元一克,現在大概要400元一克了。可以看出來,經過了20年,黃金價格漲了5倍。

黃金漲了5倍,可以說就是受到了通貨膨脹的一些影響,才會漲這麼多的。

因此,通貨膨脹發生的時候,黃金也會漲價的。

房產漲價

在發生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房產也會隨著漲價。2001年的時候,曾經有一個朋友在北京二環以內買了一套住房,大概100多平米,當時的房價是5000元一平方,過了十幾年,現在那個地方的房價大概在10萬一平米了,也就是房價大概漲了20倍。

房價的上漲可以說也有通貨膨脹的影響因素在裡面,這樣房價才能夠漲這麼多的。

因此,通貨膨脹發生的時候,房產價格也會隨著通貨膨脹而上漲的。


綜上所述,如果發生通貨膨脹的時候,一般都是米麵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先開始漲價,然後黃金,房產等資產也會開始上漲的。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睿思天下


最近,隨著豬肉、禽蛋、牛羊肉等價格的陸續上漲,估計8月份的CPI指數將突破3%的目標位。在今年接下去的幾個月裡,估計整體物價還將呈現持續上行的格局。只有等到明年春節過後,大量豬肉供應市場,國內豬肉缺口被逐步填補之後,如果不發生意外的話,國內物價指數才會一點點回落。

先介紹一下什麼是通貨膨脹,簡單來說是手中的錢沒有以前值錢了,購買力下降了,比如以前100元可以買的東西,現在需要103元或104元才能買到。按照物價的漲速來劃分:溫和的通脹(1%至3%)、中度通脹(3%至6%),嚴重的通脹(6%至9%),惡性的通脹(10至50%以上)。不過,即使每年只有3%的通脹水平,10年後貨幣貶值就只剩下現在購買力的7成。

可能有人會問,真正通貨膨脹到來之時,哪些東西最容易漲價呢?第一,一般在溫和至中度通脹的情況下,為了對抗通脹,人們紛紛選擇投資房產。而通脹也無外乎是貨幣超發,超發的貨幣作為銀行貸款最先流向房地產領域。所以,這些年來,貨幣寬鬆,各地房價輪流上漲。先是一線城市,後來是二三線城市,最近幾年則是四五線以及下城市,大家都要抗通脹,超發的資金都流向了房地產領域。

第二,後來我國就對房地產採取了“因城施策、分類調控”的手段,房地產目前在逐步降溫,大量遊資無處可去,只能流向商品市場,造成商品市場的東西不同程度的漲價。今年又恰逢豬肉、蘋果產量大量減少,所以豬肉帶動了其他禽蛋類農產品價格一起上漲。豬肉和禽蛋等肉製品佔CPI權重的30%,豬價上漲會直接拉動國內CPI價格上揚。

第三,再後來是糧食、衣料、食用鹽以及油料等等生活用品的上漲,此時通脹形勢就比較嚴峻了。當年民國時期濫發金圓券,導致物價天天上漲。因一些無良商家囤積居奇,大城市的糧食的價格一天要漲好幾次,早上還能買到一袋大米的錢,到下午之後,連半袋米也買不到了。當時,人們領工資是用麻袋去領的,一大捆錢幣也買不到多少商品,店裡的商品被搶購一空。

第四,為了對抗通脹來臨,很多人選擇買點黃金和美元來保值。正所謂,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每當地緣政治、戰爭、通脹等因素抬頭之時,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總是會受到資金青睞,價格出現上漲。而之所以大家要調換一點美元,是因為本幣不行了,兌換點美元能夠保證原來的購買力不失。

當然,能源和資源產品也很容易漲價,因為本幣貶值,能源和資源無論是進口還是本國開採,成本都會上漲。所以,通脹來了能源和資源產品也會跟著上漲。只要這些產品價格上漲,包括電、液化天然氣和汽油等基礎工業品價格也會跟著上漲,這樣整個實體經濟的成本就會被推高。所以,特朗普要拼命打壓國際油價的原因就在這裡。

第五,通脹來了,工薪階層的工資是不是該漲一漲了呢?這也不一定,因為貨幣之所以寬鬆,主要還是因為經濟下行,既然經濟下行,肯定會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效益。如果在低通脹的情況下,老闆不大可能為此給大家漲工資,但如果通脹很歷害了,企業會給職工漲工資,但是工資的漲幅往往達不到物價的漲幅。

當通脹來臨之際,首先受到影響的是房價,後來貨幣超發資金又從房地產溢出,流向商品市場,什麼商品短期供應不足,什麼商品的價格就會飆漲,然後再影響到人們的生活日用品上面,此時人們感到通脹的可怕,於是大量購買黃金和美元避險。生活日用品價格上漲,會導致能源和資源類商品價格也同步上漲,最後影響到實體制造業。而普通職工漲薪則可能在通脹較明顯的時候,企業會根據效益情況,給大家漲點工資,不過,漲薪幅度很難超過通脹水平。


不執著財經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製造業的發展,物質越來越豐富,收入水平越來越高,幸福指數也逐漸增強,但是大家都有一個感受,就是錢越來也不值錢,物價比起40年前,上漲了無數倍,這實質上就是通貨膨脹,只不過這個通脹和GDP增長大致保持了同步,溫和的通脹有利於經濟的繁榮。

在經濟學中,通貨膨脹是指在貨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凱恩斯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方程:MV=PT。

那些東西最容易漲價

1、生活必需品。通脹是貨幣供應量大於社會總供給,這時貨幣的實際購買力大幅下降。對於普通民眾而言,這時最需要考慮的是生存問題,於是會出現大幅搶購,搶購導致物價上漲,然後帶來連鎖反應,與人相關的衣食住行全面上漲。國民黨時期,為了發動內戰,狂發貨幣,當時100斤大米需要20多萬法幣,一個燒餅都要需要兩三百法幣,百姓苦不堪言。

2、黃金。黃金是天然的貨幣,在通脹時期,具有最高的保值屬性,以及具有保值屬性的貴金屬都屬於先漲價的對象。舉例來看,二戰前,在英國倫敦買一幢小樓需要5公斤黃金,而今天買同樣一幢小樓還是隻需要5公斤黃金。

3、接下來就是工業原材料。由於剛需的生活必須品漲價,帶來相應的原材料漲價,食品價格上漲,回到食品添加劑上漲,比如豬肉價格上漲,以帶來養殖成本的上升,從而帶動整個社會物價的上漲。

總體來說,通脹最先反應在生活必需品領域,接著是黃金白銀等貴金屬,最後才是原材料上漲,結局全社會物價上漲。


我是溯源歸一,關注我,一起探討投資,實現財務自由!

溯源歸一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發生通貨膨脹時,最容易漲價和最容易讓人感受到漲價的東西應該是民眾的日常生活必需品。

這些生活必需品包括哪些呢?一是衣服鞋類等百貨類的日常用品會漲價,買一雙鞋和一套衣服,讓你會覺得價格比原來要高出很多。二是生活餐桌上的東西,比如肉類、糧食等生活消費品會出現大幅上漲現在,比如肉類有可能可能比原來的價格上漲百分之幾十甚至百分之百。還有與生活有關的交通運輸如公共汽車票價、飛機票價等都有可能比原來高。

此外,也有可能引起房子、商鋪和門面、黃金等貴重金屬價格的上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