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什麼理財的經驗可以分享一下的?

張帥83884


首先,理財的定義是犧牲當前的消費慾望,以期在未來取得不錯的收益回報。從這一點來說,理財是反人性的,因為人都是短視的,想及時行樂的。小孩的糖果試驗相信你也聽過,就是在有一顆糖的時候,如果可以忍著不吃兩小時就可以再吃一顆糖,結果大部分小孩還是沒忍住,人性是不耐的。理財的本質是一種延時消費。

其次,理財的來源是什麼?繼承了一大筆錢或者買彩票中獎的不屬於我要說的範疇。一般來說,我們的理財資金=收入-生活開支。假如你一個月賺10000,生活開支5000,那麼你的月理財金額就是5000。那麼這結餘的5000元該如何理財呢?

我相信大多數人可能工資一直是活期的形式待在銀行卡里的,其實這是對收益的浪費,銀行卡里的錢如果沒買銀行理財,那麼利率只有0.35%,隨便買個寶寶也要2-3%吧。所以最安全的理財方式是各種寶寶和貨幣基金,門檻很低,有的10元起投,1萬元的話 每天收益可能八九毛,但是按天計息,取用靈活。

如果你覺得寶寶收益不高,你還可以選擇銀行理財和大額存單以及結構化產品。銀行理財普遍4%-5%,但現在已不是剛兌,有本金損失的風險,但這個只是風險提示,多數時候不會有虧本風險。大額存單對資金量有一定要求,比如20萬起,但是可以提前支取,支取的時候利息也是分段計算,而不是活期的利息,另外可以買賣。結構化理財產品是存款+金融衍生品的形式(匯率 黃金 期貨 期權),設置兩個收益率,滿足不同的條件獲得不同的收益率。

另外,你還可以買債券,中長債的收益可以達到4%-6%的收益,但持有時間一般在730天以上,中間會有10%的波動。如果你的這筆錢不能保證長時間被佔用,不建議購買。

最後,就是股票基金和指數基金,大家都知道股市有風險入試需謹慎,所以股票不懂不碰,主動基金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基金業績也是千差萬別,碰上股災還會面臨清盤。所以最保險的投資還是指數基金,指數基金除了規則是人定的,漲跌是以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只要上市公司盈利有增長,持有指數資金就能享受背後公司上漲的紅利。年化收益在10%-12%.

以上就是我自己的理財經驗,如果對你有幫助,歡迎點贊支持[耶]


複利崇拜


儲蓄是累積原始資本的必備步驟,可以考慮每個月從自己的工資中提出20%,存入銀行,只花剩下的80%。先儲蓄,再花錢,絕不妥協。當儲蓄達到一個數目,就考慮投資。這個“數目”,可大可小,從定投滬深300指數基金開始。

美國著名投資經理彼得·林奇說:“投資是耐力勝過腦力的行業”:統計顯示,如果你在1940年1月31日至1992年,這52年期間,每年的1月31日都定期定額追加1000美元,52年後,你所投資的52000美元將會增值到3554227美元。如果你夠有勇氣,可以在每次股市下跌超過10%後,再追加1000美元。這52年中股市下跌10%以上共有31次,這樣加上每年年初投資的1000美元,你的總投資為83000美元,經過52年後會增值到6295000美元。

在美國這個成熟市場,機構投資者佔了大部分的比例,公募基金的整體業績是較難跑贏標普500指數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在2007 年5月7日,巴菲特接受CNBC電視採訪時會再次推薦指數基金的原因:“我個人認為,個人投資者的最佳選擇就是買入一隻成本費率低的指數基金,並在一段時間裡持續定期買入。因為這樣你將會買入一個非常好的投資品種,事實上你買入一隻指數基金就相當於同時買入了美國所有的行業。”

不斷購買能帶來收入的資產,是窮人(或是剛起步的年輕人)步入中產的較好路徑。如何購買能帶來收入的資產?這裡重點推薦基金定投。

下圖是我自己曾經定投過的數據,為自己積累了人生第一桶金。



阿才聊理財


關於理財,一萬個人可能就有一萬種方式,所以會有人理財有道,也會有人理財一塌糊塗。別人的理財經驗對於我們來說,有不錯的借鑑意義,也可以是反面教材,在未來的理財道路上學習別人的有用知識,規避錯誤的理財方式,非常有必要。

理財的定義

理財就是對財務的管理,以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一般我們提到的理財多數是指個人理財和家庭理財。

個人的理財經驗

理財並不是馬上讓自己的資產變多,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想要馬上發大財的朋友應該清楚這是幾乎不可能的。我的個人理財方式是這樣的:

1、分析自己的財務

比如說我自己每個月的薪資如何,有沒有其他收入,目前負債的情況,即將需要支出的資金,要對財務有全局觀。

2、理財之前要先理清保險

其實很多人都會犯這個錯誤,就是把自己的錢全部拿去理財,因為原始資金越多,回報率可能會越高。但是身體健康其實是理財的基本,如果你理財有道賺了很多錢,卻沒有給自己買一份保險,那麼在大病面前你可能要把理財的收益甚至本金都拿去醫治,得不償失。所以理財之前先把保險確立下來,以意外險、重疾險等為主,理財險不太建議。

3、瞭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理財的方式有很多種,有固定收益的,有浮動收益的,風險高中低各有不同。正確的來說,收益是和風險成正比的,你想要的獲得多大的收益,就必須承受多大的風險,所以你要先了解自己能不能承受這樣的風險?不能承受資金損失的,建議以貨幣基金、銀行定期存款、國債為主;而指數基金、股票基金、股票、期貨、期權等產品依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來選擇。

4、學習理財知識

如果不懂理財知識,請不要著急去理財,否則急功近利。個人理財不一定要向理財師那般專業,但是我們要把理財的基礎知識學好。例如最基本的理財產品要先了解,比如產品的定義、風險、投資方向、交易規則、收益空間、投資的時機等等知識。

5、理財要配置

其實理財大家也應該學會配置,就好像雞蛋不能同時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否則會有全部摔碎的可能。理財也一樣,不要說現在某隻基金收益不錯,就把所有的資金投到該基金裡,如果過段時間這個基金淨值開始下跌,那麼你的損失會非常大。正確的理財配置應該面面俱到,比如一部分資金投到風險較低的債券基金,另一部分資金投到風險中上的指數基金,最後還有一部分資金投到股市中,那麼既可以控制整體資金的風險,也能實現收益擴大化。這只是舉例,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配置為宜。

理財反面案例

很多人整天說要理財,但是實際上理財很糟糕,相信大家日常中也有遇到。其實主因就是我們對理財的知識很薄弱,例如很多人不懂指數基金是什麼意思,它的風險程度有多大,是哪位基金經理來操作,申購贖回的規則是什麼等等,就盲目投進去,最後虧損也不是什麼意外的事情。事實上在國內最大的反面案例就是股民散戶,大部分人都不懂什麼是股市,就衝進去買股票,最後的結局就是十不存一。

歸根結底,理財的經驗有很多,但是學習理財知識永遠是第一位,如果連基礎的東西都不能掌握,那麼我們理財只會被理財產品牽著鼻子走,而不是能夠管理好自己的財務,以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


商界書生


方法一:適用兜裡有1-5萬存款的用戶。

開通淘寶旗下的餘額寶。好處是資金適用靈活,轉賬,匯款,將你所有的錢彙總到一起是

銀行為了這點小錢轉賬了,也不用裝大方多花2元轉賬費了。餘額寶(手機客戶端)是不錯的選擇。不是為了做廣告,是我也在用。

接下來,你可以把你的錢分為幾部分,45000為例,你5000元可以放在餘額寶裡,享受每的收益,用錢的時候,隨時用隨時到賬,4萬元可以做短期貨幣基金,每個銀行都有推出,並且

是通用的,風險小,最小投資金額是1萬。通常是T+1個工作日。好處:是整存領取,週末也有收益。壞處:贖回需要提前申請,需要打時間差。

方法二:適用兜裡有5-10萬存款的用戶。

首先還是開通餘額寶,免費轉賬,理由與方法同第一步。接下來開始關注各個銀行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對於我們這些5萬起的小用戶來講,建議買短期理財,例如30-50多天的,理由是資金週轉快,能快速看到收益。接下來開始關注各個銀行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對於我們這些5萬起的小用戶來講,建議買短期理財,例如30-50多天的,理由是資金週轉快,能快速看到收益。

下面就是比較理財產品,每個銀行都會不定期的推出理財產品,如果不是很在意0.02-3%的收益率的話,可以在已有的銀行卡的銀行那買理財,理由是節省時間。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工行、建行等這幾大銀行的產品收益率比較低,浙商 廣發淘金 等比較高。

還有一點是理財產品分為保本理財和非保本理財,本人一直買非保本,大家也可以根據自身承擔風險情況做決定,因為我買的是非保本短期理財,目前沒發生過什麼風險,畢竟高風險高回報,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最後需要補充的一項就是:

對於理財產品,以34天理財為例,大家儘量在理財募集期的最後一天買,在等待的時間或者沒有

合適的理財的時候,大家可以把錢放在餘額寶,或者基金賬戶裡。這樣就可以讓資金週轉起來。

經當然這寫小理財是很累人的,但是隻有小積累,才能讓金錢不貶值吧。



彩文弟


不想冒風險就銀行定期,再或者餘額寶和財付通的餘額+裡面吃利息。

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收益越高風險越高,這個得看你個人的承受能力。


火乍


以下幾個理財經驗是理財小白在投資的時候注意,絕對可以少被割韭菜,甚至盈利打敗市場80%的投資者。

1.不懂不碰

為什麼股市投資被股民們妖魔化的如此厲害?有些人一說起股市就反感甚至憎惡,無法接受他人的觀點,這就叫做偏見。

原因是什麼?先說個現象你就明白了。

股市開戶的人什麼時候最多?牛市的時候,而且通常是牛市的中後期。由於在牛市,股票大多數都上漲,賺到錢的人很多,看著別人一天輕輕鬆鬆賺個幾百甚至幾千,你不心動嗎?

一看著別人一天盈利,你或許還會有猶豫,但是如果是一個月甚至半年呢?你還堅持得住嗎?

很多股民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淪陷了,什麼都不懂的情況下就跳下去了。

股票是啥?不知道誒,只知道買了就賺錢。

你以為的天堂在之後的幾個月甚至幾天之後便化成了地獄,虧你沒商量。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你羨慕別人投資理財的高收益,麻煩先學習。

2.閒錢投資

每一類的投資品都有它的獲利時間,很多時間它們都是處於浮虧的狀態

比如債券基金,一般可能要半年以上收益才會比較明顯

指數基金可能要在3-5年才會有收益(當然也可能是一年或者6年)。這與市場的牛熊週期有關,熊市幾年了,說明牛市不遠了~

如果你不顧後果把錢全部都都進去,那麼當你急需用錢的時候,你必須要取出來用。

往往這時候,你投資的產品還是浮虧狀態,但是你賣出就真的成虧損了。

所以,不要貪心,把自己手上的錢都投進去,量力而行,理財一步一步來

無論在哪裡,錢都是難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