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造車後,房地產造車又來了,靠譜嗎?

互聯網造車後,房地產造車又來了,靠譜嗎?

許家印一行與巴斯夫高管合影

在中國汽車市場銷量巨滑,互聯網造車新勢力紛紛折戟沉沙時,房地產企業對造車夢又發起了新的進攻。

來自人民日報海外網的消息:10.23日前後,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旋風訪問了德國,與巴斯夫集團(汽車零部件龍頭)、蒂森克虜伯集團(以製造汽車轉向系統和減震系統聞名)簽訂了一系列戰略合作協議。

事實上,從2018年宣佈進入新能源造車以來,恆大在業務推進方面堪稱神速,不斷併購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企圖在房地產進入低潮期後,開拓出支撐恆大帝國的新承重牆。

2018年9月21日,恆大以145億元收購廣彙集團近41%的股權,佈局汽車經銷商銷售。

2019.1月,入股科瑞典尼賽格汽車公司,佈局新能源整車製造和技術專利。

2019年3月,控股荷蘭e-Traction,5月全資收購英國Protean,佈局汽車輪轂電機技術。

2019年6月,與廣州市政府簽署協議,初步規劃製造組裝工廠將落戶廣州南沙。

2019年9月,到意大利考察頂級跑車設計公司賓尼法利納與瑪涅蒂馬瑞利。

2019年10月,與FEV、EDAG等世界五大汽車工程技術簽署協議,同步研發15款車型及關鍵技術且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同時宣佈恆大全球研發院落戶上海。

差不多一年的時間裡,許家印和恆大,多好快省,大幹特幹,搭建起了從核心技術、整車組裝、外觀設計、經銷商體系等新能源汽車製造地基,看起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互聯網造車後,房地產造車又來了,靠譜嗎?


那麼互聯網造車靠譜嗎?

一些汽車從業者不具名錶示:不看好恆大的‘大躍進’第一,汽車製造是除了航空航天外,工業集成度最高的產業,對質量穩定性和工藝經驗的要求極其嚴苛,汽車不是手機,買一堆零件組裝一下就行,兩則的製造精細度不在一個數量級。

第二,汽車是一個高資本投入、長週期彙報、強競爭的行業,新能源汽車更是如此,由於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成熟以及市場規模極小,國際汽車巨頭對新能源汽車都持謹慎態度,在他們的業務結構中不佔主流,處於養成階段,而以蔚來、小鵬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造車勢力,已經堅行了五年,資金投入仍是個無底洞,蔚來上半年更是到達了崩潰的邊緣。

房地車企業進入新能源汽車,遇到的問題並不會比傳統車企和互聯網新勢力少,且房地產是一個高負債產業,儘管恆大是一家營收近5000億的超級巨頭,但負債率高達80%以上的隱憂,在恆大新能源汽車進入正規,進行大規模投入時,會嚴重衝擊恆大的流動資金的安全線。且恆大每年100多億的淨利潤,對於動則千億起的汽車產業,還是有心無力。

第三:嚴重懷疑恆大做新能源汽車的動機,是否有長期大資本投入,不求短時期回報的堅韌不拔之心,還是隻是藉著新能源汽車的噱頭,申請補貼,爭取在土地方面的政策優惠,項莊舞劍,意還在房地產。

互聯網造車後,房地產造車又來了,靠譜嗎?

也有一些人表示了對恆大造車的期待:不能陰謀論恆大的造車動機,把什麼東西都搞成庸俗腔調,從恆大和許家印對核心技術、整車製造、經營商佈局和雷厲風行的做事態度來看,還是比較認真的,至少比互聯網造車新勢力,片面注重概念打造和軟體建設,對技術、製造部分不重視強。

事實上,在房地產整體低潮的情況下,不少房企紛紛轉型,尋找新的高增長業務。

2017年,華夏幸福出資3.3億元獲得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53.4%股份;

2017年12月,寶能集團斥資66.3億元獲得觀致汽車51%的股份,實現對觀致汽車的控股;

2019年7月6日,富力集團宣佈參股華泰汽車,共同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

可能有些人會這是不是不務正業?並不是,在經濟大勢變化的情況下,企業轉型,是一件正常邏輯的事情,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製造業遭遇日本和德國企業強勢競爭,發生企業革命,紛紛轉型,如IBM從一家硬件製造商成功轉型為IT軟件綜合服務商;GE通用電氣,則拓展出發動機引擎服務業務,實現利潤增長。

判斷一家企業轉型是不是不務正業,應該基於三點:1.是不是符合經濟大勢,2.是否結合了自己的優勢去實事求是,3.是真心實意還是製造噱頭。

房地產造車,你怎麼看?

互聯網造車後,房地產造車又來了,靠譜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