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五虎上將中,誰的官職最高?是關羽嗎?

鄭禕晗


其實,五虎將這個說法並不存在於當時,很多時候這樣的組合都是後人進行編排和加工的。演義也好,歷史也好,都整合了很多這樣的組合,比如隋唐十八條好漢、開隋九老、十三太保等等,而這個五虎將也有不少,比如三國五虎將、瓦崗五虎將、梁山五虎將,其中又以三國五虎將最為有名,實力也最為強悍。

而=瓦崗五虎將和梁山五虎將基本就是演義虛構的,而三國五虎將中的五人都是真實存在的,之所有會出現五虎上將這個說法,還是起源於陳壽編纂的《三國志》,在這本史籍中,陳壽把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這五個人列為了一傳,後面經過《三國演義》等各種演義和評書的宣傳,於是就有了五虎上將這個說法,只是對於這五個人的排名,有多種看法,理由也都能夠自圓其說,這個不必較真,不過五虎將中關羽是公認的排在第一位的,而且他在後世的影響力也遠在四人之上,可以說,他是最沒有爭議的。

其實無論是論戰鬥力還是他們的光輝事蹟,這五個人在蜀漢的陣營之中被後世封為“五虎上將”都是實至名歸的。而他們五個人的傳奇故事也不必多說,無論是史籍《三國志》還是小說《三國演義》,都對他們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不過關於這五個人的官職排名,爭議一直很大。這裡我就和大家簡單分享下我的看法。

既然這五個人都是追隨劉備的,那麼他們的官職一定是和劉備的身份密不可分的。所以劉備在作為漢中王和稱帝后的這兩個階段,五個人的官職大小也是不同的。

劉備是在219年自立為漢中王的,當時他封關羽為前將軍、馬超為左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黃忠為後將軍,而趙雲則被封了個“翊軍將軍”。其實根據所封的官職名稱我們就能感覺到趙雲是最特殊的。事實也正是如此,趙雲的這個“翊軍將軍”根本就不是正規的軍號,只是一個雜牌的稱謂,趙雲這個將軍屬於雜號將軍,當時前、後、左、右將軍又被稱為四方將軍,地位僅次於上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和衛將軍,而高於四徵四鎮等將軍以及其他的雜號將軍。

所以我們可以斷定的是,即便趙雲的實力很強,名聲也不遜於其他四位,但是在劉備自立為王時,趙雲的官職是最低的。而在這其他的四位之中,關羽的前將軍官銜是最大的。馬超、張飛、黃忠三個人的官職大小基本屬於同等級別,相差無幾,看不出什麼區別。

可惜黃忠在成為後將軍的第二年就病逝了,而後來的關羽也敗走麥城,他們兩個都沒有等到劉備稱帝的那一天。劉備稱帝后,五虎將中就只剩下張飛、馬超、趙雲三人了。馬超此時擔任驃騎將軍,張飛晉升為車騎將軍。這兩個官職都是皇帝親自冊封的,所以地位不言而喻。驃騎將軍是在車騎將軍之上的。所以當時的馬超雖然是半路加入到劉備的陣營,但是他確實得到了劉備的青睞,官職高過了和劉備共同打天下的三弟張飛,更是超過了長坂坡救過阿斗的趙雲,高居武將之首。

五個人中地位和官職最低的明顯就是趙雲,趙雲渾身是膽,對劉備不可謂不忠心,但似乎始終都沒有得到重用,所封將軍的封號也始終在其他四人之下。他對劉備的忠心自是不必說,而且為劉備建立的戰功也十分的顯赫,可他一直身居武將之末位。即便後來劉備在白帝城病逝,其子劉禪即位,五虎上將唯獨只剩下趙雲一個人。

他先是被封為徵南將軍後又是鎮東將軍,這都屬於四徵四鎮將軍,級別在四方將軍和雜號將軍之間,而到了後來,趙雲又被變為鎮軍將軍,這同樣只是一個雜號將軍,與四方將軍沒有可比性。

所以,無論怎麼看,趙雲都是五虎將中級別最低的那一個,也難怪易中天先生會將趙雲與前面四人分割開來,弄了個四虎將的說法了。但從官職和級別來看,趙雲確實是最低的,和另外四人不在一個檔次上。

另,劉禪時期,給五虎上將分別加了諡號,分別是:關羽為壯繆侯、黃忠為剛侯、張飛為桓侯、馬超為威侯、趙雲為順平侯。


蕭曉四姑娘


蜀漢五虎將中,他們在世的時候,官階最高是張飛,爵位和軍銜最高的是馬超,實權最大的是關羽。

咱們把五虎將不同時期的官職列一下,來做個比較。(都按正史記載來,免得有些朋友認為我不讀正史,只聊演義)。

一、關羽



關羽的進步比較早,以前與曹操敵對,被曹操捉了俘虜,曹操很欣賞他,拜他為偏將軍。
白馬坡斬顏良,立下大功,

封漢壽亭侯,這個爵位就伴隨著關羽的一生。
在荊州期間,
官職是襄陽太守,軍銜是蕩寇將軍,爵位還是上文的那個漢壽亭侯。劉備在荊州期間,關羽駐江北。劉備入川,關羽總領荊州事務。劉備進位漢中王,關羽軍銜成為前將軍,

這個軍銜很高了。但關羽死得早,劉備還沒當皇帝以前,他就死了,所以關羽最高的階位是這樣的:

官職:襄陽太守

軍銜:前將軍

爵位:漢壽亭侯

實權:假節鉞、董領荊州事

二、張飛
張飛比起關羽來,進步要慢些。



荊州期間,劉備封他為宜都太守,軍銜是徵虜將軍,爵位是新亭侯,後管理南郡事務。張飛這個新亭侯和關羽那個漢壽亭侯不能比,人家是漢獻帝授予的,是正牌子。平定益州後,張飛官職
為巴西太守。這不錯,在南美洲的地盤最大的,比阿根廷大。劉備進位漢中王,張飛軍銜成為右將軍,假節。關羽是假節鉞,多個“鉞”字,就高一個級別,假節鉞的能管住假節的。

劉備稱帝以後,張飛軍銜成為車騎將軍,
官職是司隸校尉,爵位是西鄉侯。在三國時代,這個司隸校尉的官位很大,直接代表皇帝。張飛死後,諸葛亮就繼承了這個官職。張飛最高官職:

官階:司隸校尉

軍銜:車騎將軍

爵位:西鄉侯

實權:巴西太守、假節

三、馬超


馬超很早就封侯了,早先隨曹操鎮壓叛軍時候,馬超立功,軍銜是偏將軍,爵位是都亭侯。劉備平定益州,馬超立下取成都的功勞,軍銜成為平西將軍,爵位仍是都亭侯,總領臨沮事務。

劉備進位漢中王,馬超軍銜升至左將軍,假節。劉備稱帝以後,馬超軍銜升至驃騎將軍,官位涼州牧,爵位為嫠鄉侯。
馬超最高職位:

官階:涼州牧

軍銜:驃騎將軍

爵位:嫠鄉侯

實權:假節

四、黃忠

黃忠的起點比較低,輝煌的時間也比較短。

最初黃忠是在劉表手下做了箇中郎將,輔佐劉表的乾兒子劉磬。

曹操南下,黃忠成為代理裨將軍,屬長沙太守韓玄的部下。劉備獲得荊州,黃忠就為劉備效力了。平定益州後,因作戰勇敢,立功多多,軍銜成為討虜將軍。這和張飛在荊州時期的那個徵虜將軍差不多。漢中之戰,定軍山陣斬夏侯淵,黃忠立下奇功,


軍銜遷至徵西將軍。劉備進位漢中王,黃忠軍銜升至後將軍,與關關馬同列,爵位為關內侯,這個爵位比較低。黃忠第二年就去世了,沒有後代,他沒趕上劉備稱帝。

黃忠的最高職位:

軍銜:後將軍

爵位:關內侯

實權:沒啥實權


五、趙雲

趙雲的進步比較緩慢,始終不很理想。

最早趙雲在公孫瓚手下做事,曾隨著劉備去抵抗袁紹,管理騎兵。

長阪坡救幼主,保護了劉備家小。在荊州時期,被封為牙門將軍,一個不大的官職。
劉備入川時,趙雲留在荊州。後來,劉備戰事不利,趙雲隨諸葛亮入川。平定成都後,封為翊軍將軍。在劉備時期,趙雲最高就是這個階位了。
劉備死後,劉禪登基,趙雲得到提升。軍職是中護軍,軍銜為徵南將軍,爵位為永昌亭侯。後來軍銜又升至鎮東將軍,這就有點模樣了。建興六年,趙雲隨諸葛亮北伐,在萁谷牽制魏軍曹真主力。但後來街亭失守,蜀軍退兵,趙雲斂眾固守,保存了有生力量。但受到主力部隊兵敗的連累,貶為鎮軍將軍。
趙雲最高職位:

官職:中護軍

軍銜:鎮東將軍

爵位:永昌亭侯

實權:掌護軍

先比較一下五位將領的官階:

關羽:襄陽太守

張飛:司隸校尉

馬超:涼州牧

黃忠:軍職

趙雲:軍職

張飛>馬超>關羽>趙雲≥黃忠

再看五人的軍銜:

關羽:前將軍

張飛:車騎將軍

馬超:驃騎將軍

黃忠:後將軍

趙雲:鎮東將軍

馬超>張飛>關羽>黃忠>趙雲

再比較五人的爵位:

關羽:漢壽亭侯

張飛:西鄉侯

馬超:嫠鄉侯

黃忠:關內侯

趙雲:永昌亭侯

張飛=馬超>關羽=趙雲>黃忠

再比較五人的實權:

關羽:董領荊州,假節鉞

張飛:督巴西,假節

馬超:督臨沮,假節

趙雲:軍職

黃忠:軍職

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

看起來,馬超似乎挺牛,實際上沒有什麼兵權,官職中有個涼州牧,也是虛的,劉備腦袋瓜子可一點都不含糊啊。


饞嘴肥貓鏟史官


五虎將是後人演義小說演繹,源自史書三國志的蜀書關張馬黃趙傳,論官職要分為二個階段看,首先,劉備最先的身份是左將軍,這個官職陪著他走南闖北,入荊州戰赤壁,據南郡入益州,都是在這一身份下完成,能封的官階不高,等到取了漢中,晉位漢中王,能拿得出手的官職變多了,所以才有前後左右四將軍的封號,但關羽在此不久就失荊州兵敗而死,撐不到劉備當皇帝,自然也沒有當上蜀漢官員,其時的官職不高是正常的。


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五人都是武將,官職主要體現在武職,關羽在平黃巾時便與張飛跟在劉備身邊,劉備當平原相,二人是別部司馬領軍“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殺車胄二進徐州,關羽曾被劉備委託暫行太守事,曹操再攻徐州,劉關張三人分道揚鑣,關羽被擒降曹,封偏將軍,在誅顏良報恩後,關羽迴歸劉營,一同走荊州,戰赤壁,據有荊南四郡並借得南郡。劉備入益州以關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守荊州。(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待到劉備進位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獻帝封的漢壽亭侯仍在。這是三品武職,前後左右,以前為尊。對應當上魏王的曹操方的魏之元勳夏侯敦。

張飛初期與關羽歷程近似,關羽比張飛大幾歲“飛兄事之”,曹劉合兵攻打呂布前後,張飛被朝廷封為中郎將,劉備平定南荊州後,以張飛為宜都太守,徵虜將軍,封新亭侯。二劉反目益州大戰,張飛與諸葛亮兵分二路入川,取成都又取漢中,劉備當上漢中王,張飛的官職變為巴西太守,右將軍、假節。這也是三品將軍。關羽身死,劉備稱帝,張飛昇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車騎與驃騎並列,低於大將軍,已經是二品將軍了。(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馬超公侯之家出身,在未起兵反曹時就當過徐州刺史、諫議大夫,都是遙封遙領,沒有實際上任,馬騰在張既的勸說下入朝,當上九卿的衛尉,馬超留守涼州,被封為偏將軍、都亭侯,帶領馬家軍。與韓遂等人起兵反曹後,潼關大戰,攻取隴西,自稱徵西將軍,領幷州牧,督涼州軍事。又逢冀城兵敗,投奔張魯,攻打祁山失敗,再投劉備助取成都,到劉備當漢中王,封馬超為左將軍,假節。也是三品將軍。劉備當上皇帝之後,馬超升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也是二品將軍,位在車騎將軍之前。(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黃忠在荊州跟隨劉備,入川取漢中立下大功,劉表時封為中郎將,曹操取荊州封為偏將軍,平定益州為討虜將軍。在漢中之戰表現出色,陣斬夏侯淵,又與趙雲漢水燒糧,功勳卓著,劉備為王時封后將軍,也是三品將軍。在關羽死後不久也逝世,沒有等到劉備當皇帝。趙雲在公孫瓚時便與劉備三人結識,引為知音,官渡之戰前投奔劉備,一路相隨,劉備取荊州後為牙門將軍,劉備入益州升為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拿下成都後,被封為翊軍將軍,這一職務低於四安四鎮,最多五品!劉備進位漢中王和當皇帝,史書都沒有記載趙雲加封的事,應該有所疏漏。到劉禪時,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四品將軍。

這樣論起來,到劉備當上漢中王時,官職關羽最高,為等同三品的前將軍,假節鉞。到劉備稱帝后,官職最高是馬超,為等同二品的驃騎將軍,剛好排在張飛的車騎將軍前面。《後漢書·百官》“比公者四:第一大將軍,次驃騎將軍,次車騎將軍,次衛將軍。又有前、後、左、右將軍”。


南方鵬


這個吧,說是也是,說不是也不是。《三國志》把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傳”放在了一起,可能這也是他們被稱為“五虎上將”的起源吧。

按陳壽的意思,這五虎傳的順序,也正是他們真實地位的先後次序:關羽居首,趙雲排末。

至於題中所說誰的官職最高,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一下,也就是他們各自的行政職位與軍隊職位高低,而軍隊職位又可分為軍階、軍職。

另外,這裡還必須設置兩個前提,所謂職位要從他們的同期職位以及各自的最高職位加以比較,如此才比較公平。

劉備晉為漢中王后,五虎將的軍階、軍職、行政職位高低比較

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分別被任命為前、右、左、後四方將軍,趙雲僅為翊軍將軍。四方將軍中,以前將軍最為顯赫,這意味著關羽的軍階在五虎將中同期最高。

張飛的右將軍稍遜於馬超的左將軍,先不說當時以左為尊的慣例,劉備自立為漢中王之前軍職也是左將軍,還有特殊意義的加成,所以必須比右將軍顯赫。

更讓關羽明顯比其他四虎高出一檔的,是他被授權“假節鉞”特權,有代替劉備發起戰爭的決策權,這是僅僅“假節”的馬超、張飛所無法比擬的。

從這一時期的實際軍職來看,關羽為“董督荊州事”,為戰區司令,張飛“督閬中”,馬超“督臨沮”,為軍分區司令,後二者的實際權力都比關羽低太多了。

從同期的行政職務上看,彼時關羽為襄陽太守,張飛為巴西太守,馬超、黃忠暫無行至職務,趙雲曾經做過桂陽太守。

關、張、趙雖都當過太守,但關羽的襄陽太守等於遙領虛職,因為襄陽一直在曹操手裡,自然無法實際赴任,更無法行使真正職權,但張飛的太守職是現任實缺,從這一點說,張飛的同期行政職位要略高於關羽。

概括來說,在219年這個時間點上,關羽的軍階、軍職最高,張飛的行政職位最高。

劉備登基稱帝后,五虎將軍階、軍職、行政職位高低比較

到了這時,關羽、黃忠都已經不在人世,他倆的這三項指標都永久停留在了劉備漢中王時期的水準。

但五虎將中的其他三位,絕大多數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從軍階上看,馬超晉升為驃騎將軍,張飛晉升為車騎將軍,趙雲則原地未動。同期相比,馬超的軍階最高,甚至遠遠超出了關羽曾經的前將軍。

至於軍職層面,張飛兼任了司隸校尉,成為都城的最高軍事長官;馬超暫時沒變化,趙雲在劉備東征孫權時也取得了“督江州”的重要職務。同期相比,張飛的軍職最高,趙雲依然最低。

這一時期“三虎將”的行政職務,張飛依然為巴西太守,馬超躥升到了“涼州牧”,而趙雲則沒有固定的行政職務。雖然馬超的涼州牧也為遙領,無法實際上任,但畢竟行政級別上來了,達到了省部級,遠高於關羽曾經的、張飛當下的司局地廳級。

概括來看,劉備稱帝后這一時期,馬超、張飛的軍階都遠遠超出了關羽曾經的高度,且馬超高於張飛;

至於實際軍職,張飛雖然超過了馬超,但依然遠遠趕不上關羽曾經的地位;

而馬超此時的行政職務及級別,不但超過張飛,更遠超曾經的關羽。

從兩大階段的綜合衡量來說,蜀漢五虎將中,軍階及行政職位最高者都為馬超,軍職最高者為關羽,趙雲則無論在哪一方面都最悲催地位居末尾,甚至比黃忠還慘




司馬砸光


可能很多人不相信,如果論每個人做到的最高官職的話,其實官職最高的是馬超。因為關羽死的早,不過在關羽死前是關羽最高。


當然大家都應該知道,五虎上將不過是小說家言,歷史上並無此一說。只是《三國志》作者陳壽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五人並列一傳,後人逐步有五虎上將的說法。言歸正傳,來看看五人的最高官職。


關羽確實一直是劉備集團的二號人物,曾經短暫投降曹操,得到曹操代表漢獻帝的加封。獲封偏將軍、賜爵漢壽亭侯。此後爵位一直沒有增長。回到劉備身邊後,晉升蕩寇將軍。劉備進位漢中王后,加封前將軍,假節鉞,負責鎮守荊州。後發動襄樊之戰,未成,呂蒙偷襲荊州,關羽撤軍敗走麥城,被殺。官職沒能進一步加封。


張飛在劉備入蜀時的官職是徵虜將軍,劉備賜其爵位新亭侯。進位漢中王后張飛晉封右將軍,假節。先後擔任宜郡、南郡、巴西太守。劉備稱帝后,張飛晉封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賜爵西鄉侯。劉備伐吳前,張飛被部將所殺。



馬超在父親馬騰入朝為官後被漢獻帝封為偏將軍,賜爵都亭侯。後起兵反曹操,戰敗投奔張魯,後歸順劉備,被封為平西將軍。由於在劉備陣營中名聲最大及取成都打漢中的功勞,於是在劉備打贏漢中之戰後由馬超領銜群臣上表勸進劉備為漢中王。劉備自立漢中王后,晉升馬超左將軍,假節。劉備稱帝后晉升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次年病逝。


黃忠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劉備在荊州時歸順劉備。定軍山之戰立下大功晉升徵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后晉升後將軍,賜爵關內侯。次年病逝,未活到劉備稱帝。


趙雲本跟隨公孫瓚,後追隨劉備。長坂坡之戰後任牙門將軍,赤壁之戰後拜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劉備入蜀後擔任留營司馬,破成都後封為翊軍將軍。劉禪繼位後先後擔任中護軍、徵南將軍、鎮東將軍,封永昌亭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自貶三級,趙雲也被貶為鎮軍將軍,不久去世。

那就看看他們的官職誰高誰低了。從官職來說,他們都是武將。按照漢制,直屬中央的武將高級者為明號將軍,低者為雜號將軍。武將第一為大將軍、次為驃騎將軍、再次車騎將軍、再次衛將軍。低一等為四方即前右左後將軍(另一說排名為前左右後)。地方上四徵(徵東征南征西征北)、四鎮(鎮東鎮南鎮西鎮北)將軍為最高,級別基本等同或略低於四方將軍。因此,劉備稱帝后,大將軍空缺(關羽若還活著或可得此官職),馬超為驃騎將軍是最高的,張飛的車騎將軍緊隨其後。不過張飛的司隸校尉可以監管百官,職權大於馬超兼任的涼州牧(當然其實無論司隸部還是涼州都不在劉備管轄之下,屬於遙領)。論排名應該還是馬超更高。而關羽、黃忠未活到劉備稱帝,所以官職停留在前將軍、後將軍。而趙雲級別一直不高,最高的徵南將軍、鎮東將軍也只能勉強平級(應該更低)於關張馬黃四人在劉備做漢中王后獲得的四方將軍官職。

其他的爵位來說,張飛的西鄉侯、馬超的斄鄉侯都是鄉侯(有人說張飛的西鄉侯是西鄉縣的縣侯,證據並不充分,因為劉備在世時除了張飛馬超之外再沒有封過鄉侯,應該不至於封一個最高的縣侯還用那種容易誤導的某鄉侯的名字),高於關羽的漢壽亭侯(還是因為關羽死的早)、趙雲的永昌亭侯,黃忠的關內侯最低。不過關羽的假節鉞高於張飛、馬超的假節。黃忠、趙雲連假節都沒有。

當然,只說官職的話還是馬超的驃騎將軍最高。


伊耆角木


歷史上並沒有什麼蜀漢五虎上將,只不過是因為陳壽著《三國志》時,將關張馬黃趙五人同列為一傳,因此民間才有了蜀漢五虎上將的說法。到了元末明初,又經過《三國演義》的藝術化和誇張化渲染,於是才有了現在所謂的蜀漢五虎上將的說法。

不過,歷史上有沒有蜀漢五虎上將,不影響我們現在對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五人的官職和地位做一個全方面的比較。那麼他們誰的官職和地位最高呢?這裡可以直接拋出結論。

論官職:馬超>張飛>關羽>黃忠≈趙雲

論地位: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


這裡首先要做一個說明,由於劉備有“自立漢中王”和“自立為帝”這兩個階段,而漢中王和皇帝對任命官員的權限是不一樣的。因此像關羽和黃忠這兩位沒有熬到劉備稱帝的人來說,他們在官職排名上是比較吃虧的。(主要是針對關羽而言)

首先,直接對比一下五人的軍職。

公元 219年,劉備自稱漢中王,他當時分封了關羽、馬超、張飛、黃忠為四方將軍。其中關羽是前將軍,馬超為左將軍,張飛和黃忠分別是右將軍和後將軍。而趙雲只是被封為雜號的“翊軍將軍”。

所謂的四方將軍,也就是重號將軍,高級軍官的意思。趙雲的翊軍將軍,只是雜號將軍,是低於重號將軍的(但高於牙門將軍、偏將軍和裨將軍),屬於中級將領。

因此來說,劉備稱王的時候,趙雲的地位要低於其他四虎將。至於四虎將怎麼排名,這個並沒有定論,有的說後將軍排第二,也有人說左將軍或者右將軍排第二。但是不管怎麼排,一般前將軍排第一。也就是說,關羽的前將軍排第一。



但是關羽受封前前將軍沒過多久,他就因為東吳偷襲荊州而掛掉了。黃忠在幾月後,也因病在成都去世。四方將軍一下子就死了兩位。等到劉備稱帝時,也就只剩下馬超和張飛兩位四方將軍了。

公元 221年劉備稱帝,這個時候劉備有了更高的封官權限。於是,他再次對手下文武進行分封。其中,馬超由左將軍晉升為驃騎將軍,張飛由右將軍晉升為車騎將軍。驃騎將軍與車騎將軍都是皇帝才能冊封的職務,屬於武將中的第二級,僅次於大將軍之下,位比三公的(太師、太傅、太保)級別。(如果關羽不死,他可能就是大將軍)

不過在等級上,車騎將軍要排在驃騎將軍的後面。因此半路投靠劉備的馬超,在劉備稱帝后的地位,反倒超過了劉備的嫡系心腹張飛。更要高於扔擔任雜號將軍的趙雲,堪稱是蜀漢政權的武將之首。

至於趙雲,此時仍然是雜號將軍,一直到後主劉禪繼位後,趙雲的地位才得以提升,被封為鎮東將軍,進入重號將軍之列。但是仍然排五虎將的老末之位。



第二,再對比一下五人的爵位。

軍職只是官職的一部分,除了軍職之外,爵位也是很重要的評判標準。

三國時期的爵位與漢朝一樣,非劉姓者,爵位最高的是縣侯,縣侯之下就是鄉侯、亭侯、都鄉侯、都亭侯、關內侯等。

在五虎將當中,馬超和張飛分別是斄鄉侯和西鄉侯。這兩個爵位,有人說是縣侯,也有說是鄉侯,這裡不做研究了。因為不管是縣侯還是鄉侯,馬超和張飛的爵位級別都是一樣的。地位並列。

而關羽是漢壽亭侯,是在東漢時期封的,沒有來得及得到劉備的加封就陣亡了。如果關羽不死的話,多半也是縣侯。封王的可能性幾乎約等於零。

黃忠的地位低很多,僅僅是關內侯。在侯爵當中排老末。而趙雲在劉備時期並未被封侯,一直到劉禪繼位後才被封為永昌亭侯,應該屬於亭侯級別。

所以綜上所述,蜀漢五虎上將的官職排名是馬超>張飛>關羽>黃忠≈趙雲



第三,再對比一下五人的實權。

在軍職和爵位的對比中,關羽吃了早早掛掉的虧,但在實權對比當中,關羽要來一個大的翻盤。

劉備稱帝之前,關羽堪稱是蜀漢集團的二號人物,在實權上遠大於其它四位。當時,關羽坐鎮荊州,軍政大權一手抓,相當於荊州牧。而荊州又是除了劉備的益州以外最大的地盤。由此可見,關羽的權力之大,是遠非其它四人可比的。

排在關羽之下的是張飛,關羽管荊州時,張飛管巴西郡,相當於一郡之主。後來劉備稱帝封張飛被為司隸校尉,這個職務用四個字可以形容——權勢極大。

按照當時的級別,司隸校尉雖然排在各部門首長之後,但在朝會的時候,大臣們坐在宮殿的正南門外,司隸校尉卻可以坐在各部門首長的上首,一個人單坐。張飛活著時,蜀漢的司隸校尉是他。他死後,就變成諸葛亮擔任了。



排在張飛之下的是馬超。他的軍職和爵位都很高,但是實權不如關羽和張飛兩兄弟。劉備稱帝之後,馬超領涼州牧。表面上看,這個職位也不小了,也屬於封疆大吏,但可惜的是,這只是一個虛職。

因為涼州在曹魏手裡,劉備只是據有涼州的一個郡(武都郡)。因此馬超只是被劉備高高掛起,拿他當一個人吉祥物而已。後來倒是想重用馬超,利用他在西涼的名望去爭奪涼州。只是可惜馬超死在劉備之前,而當時劉備又挑起了夷陵之戰。馬超沒有熬到出人頭地的那天。

黃忠在劉備稱帝之前去世,死前只是作為劉備的機動力量使用,並無具體職務,沒有成為封疆大吏,坐鎮一方的機會。



最後是趙雲,他在劉備時期,更多的是做護衛的工作,重要性很大,但地位並不高。需要重點說明的是,四虎將都去世後,趙雲擔任過中護軍一職。這個職務很牛掰!

三國時期的中護軍,是可以直接負責選拔下級武將,執掌禁軍的要職。不是皇帝的親信,一般不會讓此人擔任中護軍。因為而此職位一旦落入權臣家族之手,則極有可能成為其控制朝政進而奪取政權的重要力量。曹魏後期司馬氏能控制朝中的大權,就是因為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掌管著中護軍,掌握著禁軍力量。

除了以上列舉的具體實權之外,當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權限很容易被人忽視。這個權限就是當時皇帝對於他所信任的大臣授予的“持節監督權”。這個權力共分為四個等級:假節鉞、使持節、持節、假節。

這四個等級都有先斬後奏之權。但是最低一級的假節,只能在戰時使用。另外要特別強掉的是,假節鉞的權力最大,大到可以殺掉其他三個等級的人!(這是後來西晉的制度,三國時期略有不同,但是假節鉞的權力一樣很大)



在五虎上將中,擁有假節鉞之權的,只有關羽一人。張飛與馬超都是假節,而黃忠和趙雲無此特權。因此,僅從這一點來看,關羽又要領先於其他四人。


先主為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三國志·關羽傳》
先主為漢中王,拜(張)飛為右將軍、假節。——《三國志·張飛傳》

先主為漢中王,拜(馬)超為左將軍,假節。——《三國志·馬超傳》


所以綜上所述,我覺得《三國志》裡陳壽對蜀漢五位上將軍的排序還是完全準確的。除去他們的武功和戰績,僅從地位上說,的確應該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


Mer86


我是抽菸侃歷史,我來回答一個。

對於蜀漢五虎上將,我們不可以用官職高低來衡量權利的大小。蜀漢官職延續東漢,由大到小依次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大將軍位在三公上,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在三公下。前、後、左、右將軍,位在九卿下。但劉備在官職之外卻是另有考慮。



關羽,前將軍、襄陽太守、漢壽亭侯。

關羽雖然官職是前將軍,也有受封襄陽太守,這個太守當然也是一個空職了,畢竟襄陽一直都是在曹魏手裡的。但關羽這個前將軍可不一般,鎮守荊州,而在荊州卻並沒有任何官職。要知道此時蜀漢三個重要組成部分,荊州、益州、漢中,也就是說,鎮守荊州的關羽此事才是荊州的實際上的二把手,具有軍事自主權,不受諸葛亮這個丞相制約。



張飛,車騎將軍、西鄉侯。

可以看出張飛的這個車騎將軍論職位應該在驃騎將軍之下,但這個車騎將軍有個很特別的權限,就是即可以對外作戰又可以對內平叛。本來這個車騎將軍一般是有軍事需要時候帝王才會任命的,軍事過後就被收回了,但在蜀漢張飛卻是一個常任車騎將軍,這就造成他的權限既對外又對內,而且同樣不受諸葛亮這個丞相制約。



趙雲,鎮軍將軍、永昌亭侯、順平侯。

趙雲這個官職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論官職,應該在五虎將最末尾,但趙雲的職責有點類似曹魏的許褚,是劉備的貼身護衛,如果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中南海護衛營。你永遠不知道這個營有多少兵馬、有多大權限,而且趙雲這個職位同樣不受軍隊制約,只歸劉備一個人管理。而且趙雲還有對外的權限,只要劉備親征,趙雲必定在左右,最次也是個後軍,軍權同樣自主。



馬超,驃騎將軍、涼州牧、斄鄉侯、威侯。

馬超是蜀漢的驃騎將軍,同時也是涼州牧。馬超這個驃騎將軍權限只是負責鎮守漢中,無命令不得回成都,至於這個涼州牧就很個性了,涼州就是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馬謖守街亭,諸葛亮要奪取的那個地方,涼州一直都只曹魏底盤,壓根沒蜀漢什麼事。第一次北伐之後,蜀漢與涼州的交集都很少了。但從權限來看,張飛這個車騎將軍都要比馬超這個驃騎將軍權利大很多很多。而且馬超是歸諸葛亮這個丞相直接管轄、調度的。



黃忠,後將軍、關內侯、剛侯。

其實黃忠在五虎上將中存在感是最薄弱的。被封時候就已年邁,甚至還被關羽瞧不起。但在劉備心中還是很重視黃忠這名老將的,劉備數次出征都會帶著黃忠一起,黃忠的忠心也是比馬超這種被逼無奈的歸順更能給劉備安全感。可惜老將黃忠,並未陪劉備走多遠便病逝了,是病逝,不是死於他人之手,三國時期沒有人能用箭可以射到黃忠。



愛抽菸、好讀史,我是抽菸侃歷史。點擊關注,與您一起分享不同視角的五千年文明史。謝謝點贊。


歷史話光年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靜言讀史來解答。

既然是比官職高低,而且五虎將屬於武將系列。那麼就得先搞清楚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武將官職是如何劃分大小:

【一品】大將軍、上柱國:榮譽職位無特權無職權;〔從〕衛將軍:屬於加官從一品官職一國只有一個;大都督:同上;大司馬:同上 。

【二品】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虎翼將軍 、龍驤將軍、中軍將軍 (排名不分前後,同級別)  

【三品】前將軍、左將軍、右將軍 、後將軍 (排名不分前後,同級別) 

【四品】徵東將軍 、徵南將軍 、徵西將軍、徵北將軍(排名不分前後,同級別)  

【五品】安南將軍、安東將軍、安北將軍、安西將軍(同上);[從] 平西將軍:四平,四鎮,四安,四徵必須由鎮守地方意義而封。   

【六品】軍師將軍、護軍將軍、都護將軍、驍騎將軍、越騎將軍(同上)   

【七品】羽林郎將 、五官郎將、左中郎將   右中郎將、虎賁郎將(同上);[從] 偏將軍、裨將軍 、軍祭酒   

【八品】長水校尉、 屯騎校尉、越騎校尉、步兵校尉、射聲校尉、胡騎校尉、典軍校尉、上軍校尉、中軍校尉、左軍校尉、右軍校尉(同上)   

【九品】督郵、謁者僕射 、賓贊謁者 、監冶謁者、郎中謁者、中宮謁者、給事謁者 、通事謁者、中書謁者、持書謁者、持節謁者 (同上);[從] 都尉、郡尉、散騎 、武庫、洗馬。

關羽官職升遷:偏將軍-蕩寇將軍-前將軍受封漢壽亭侯;

張飛官職升遷:徵將軍虜(新亭侯)-右將軍-車騎將軍(西鄉侯)

馬超:驃騎將軍(斄鄉侯)

黃忠:後將軍(關內侯)

趙雲:鎮軍將軍(永昌亭侯)

蜀國五虎將官職排名:第一:馬超、張飛並列;第二:關羽、黃忠並列;第三:趙雲。


靜言讀史


答案是關羽。

對比關張馬黃趙五人的官職,應該橫向對比同時期的官職。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五人歷史上的最高官職。

最高的是馬超,位至驃騎將軍,時間是在劉備稱帝時。

第二是張飛,位至車騎將軍,時間是在劉備稱帝時。

第三是關羽,位至前將軍,時間是在劉備稱漢中王時。

第四是黃忠,位至後將軍,時間是在劉備稱漢中王時。

第五是趙雲,位至鎮東將軍,時間是在劉禪即位後。

從歷史最高的軍職對比的話,毫無疑問最高的是馬超,最低的是趙雲。

那麼我們來看看同時期五人的官職。

同時期五人的官職對比看得應該是劉備進位漢中王時對五人的分封,因為此時五人皆在。

最高的是關羽,封為前將軍,四方將軍之一,重號將軍;

第二是馬超,封為左將軍,四方將軍之一,重號將軍;

第三是張飛,封為右將軍,四方將軍之一,重號將軍;

第四是黃忠,封為後將軍,四方將軍之一,重號將軍;

第五是趙雲,封為翊軍將軍,雜號將軍。

同時期對比,最高為關羽,最低為趙雲。

所以本提問的答案應該是關羽。


九尾讀正史


三國時期是我們歷史上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個時期的很多文臣武將都給我們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傳說,五虎將,就是蜀漢集團中重要的五位將領。看過《三國演義》都知道這樣一句“打不打,五虎關張趙黃馬”。

雖然五虎將的稱謂形成於民間戲曲、小說、評書等,明清時期史書中就有五虎將的記載。如今,五虎將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相信每個人在看《三國演義》的時候,都會被五虎上將這一威風的名號所折服。最早的時候,並沒有五虎上將這一團體,西晉的陳壽在編撰《三國志》的時候,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五人,同被編入一傳--《關張馬黃趙傳》,漸漸的就傳為我們常說的五虎將。

五虎上將個個武藝高超,忠心耿耿,都曾統率一軍,東征北討,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最後也都身居高位,為後世留下他們的傳說:忠義無雙的關羽,老當益壯的黃忠,七進七出的趙雲,粗中有細的張飛,還有被羌人稱為“神威天將軍”的馬超,每個人都有人人皆知的故事廣為流傳。作為武將,這麼長的時間過去,我們很難判斷他們的武力值高低,但每個人都有對應的官職,官職的記載史書中都很明確,那麼我們就來看看他們的官職是怎樣劃分的。

在《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中,公元219年,劉備在長達近兩年的漢中之戰中擊敗曹操,佔據漢中,進而封王。劉備自稱漢中王之後,論功行賞,任命關羽為前將軍,黃忠為後將軍,馬超為左將軍,張飛為右將軍。趙雲還在擔任翊軍將軍這一官職。這個翊軍將軍的官職是屬於雜號將軍的範圍,明顯的在官職上不如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由此可以看出,在劉備成為漢中王的時候,五虎上將中,官職最高的是關羽,而擔任翊軍將軍的趙雲最低。

那麼有同學可能就要問了,五虎上將中,明明是馬超加入蜀漢集團最晚,為什麼官職要比趙雲還高呢?那是因為,馬超名聲很大,一生的武勇事蹟早已是眾人皆知。在劉備襲取益州的時候,久攻不下,當時頂著一個“神威天將軍”名號的馬超加入蜀漢集團,嚇得“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久久無法攻下的成都,“超至未一旬而成都潰”。功績立竿見影,於是劉備稱王之後,拜超為左將軍,假節”。而劉備稱帝之後,又“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他去世後,“追諡超曰威侯”。馬超一到蜀漢集團就立下了赫赫功績,其本人又名聲赫赫,所以在官職上超過了比他先加入蜀漢集團的趙雲,可謂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而趙雲呢,可能在劉備眼中功績名聲都還不夠,官職並沒有前後左右將軍那麼高。直到後主即位趙雲作為一個兩朝老人,又在長坂坡救過嬰孩時期的後主,這才終於“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在這之後過了六七年,趙雲也追隨了其他四位的腳步,於是“追諡順平侯”。

劉備剛稱王時,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為前後左右將軍,關羽官職雖然稍高,但等級上是持平的,趙雲作為一個雜號的翊軍將軍,官至最低。

劉備稱帝后,張飛為車騎將軍,馬超為驃騎將軍,趙雲仍是翊軍將軍,關羽,黃忠已死。馬超的驃騎將軍地位稍高。

後主劉禪時期,五虎上將僅剩趙雲,他後來的官職,不管是徵南將軍、鎮東將軍還是鎮軍將軍,都和前後左右將軍持平。

五虎將同時在世時,關羽雖和張飛等人品級相同,為前後左右將軍,但他當時總管荊州兵馬內政,實權是遠遠大於其他幾位的。綜上,五虎上將中,關張馬黃官職相近,職權關羽最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