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死之後,他的家族怎麼樣了後來,讀來令人感慨

李鴻章歷史評價

李鴻章的一生,陪伴著大清王朝四十餘載,從鼎盛時期到逐漸衰落,直到最後滅亡。無論當時還是現在,李鴻章都是個非常有爭議的人。康有為曾稱李鴻章是“維新之同志”;梁啟超評價他:“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

李文安,把李氏家族帶進官場

道光三年正月初五李鴻章出生,當時,李家一直以耕讀為生,家裡經濟不好,社會地位也低。在1834年,35歲的李鴻章的李文安經過苦讀多年,參加鄉試中舉。然後在四年後,將近40歲的他終於考中進士,之後便在刑部任職。

雖然當官時的李文安一生已過半,但李氏家族在他手中一夜之間“以科甲奮起,遂為廬郡望族”。李文安是讓李氏家族走向官場、走向京城的第一人,也是李家家譜上記載的前七代人中唯一的進士。

李鴻章死之後,他的家族怎麼樣了後來,讀來令人感慨

大清官場

當年李文安考中進士時正好與曾國藩同一年考中,稱為“同年”。在當時,這也算是極其重要的人際關係,因為同時考中進士就同時做官,相互之間會有關照。

李文安性格屬於內向,“資性中下”,但他眼力不差,一直和曾國藩的關係很好。那時候的曾國藩還只是普通的京官,初任翰林院侍講學士、內閣學士。李文安卻讓自己的兩個兒子李瀚章和李鴻章去拜曾國藩為師,跟其學“經世之學”,這也大概是李文安對家族的最大貢獻。

李鴻章死之後,他的家族怎麼樣了後來,讀來令人感慨

李鴻章與父親在一塊

李鴻章:生前權傾朝野,死時遺恨猶存

李家從李鴻章這代才開始發跡。據說李鴻章自幼天資聰明,勤奮好學。有一次李文安出對聯考李鴻章,上聯是“風吹馬尾千條線”,李鴻章脫口而出:“日照龍鱗萬點金。”可以說李鴻章對的下聯非常工整,還很有氣勢。李鴻章7歲啟蒙,八九歲就唸完《四書》,當時的教書先生很喜歡他,常在李文安面前誇他。

在李鴻章21歲時便考中舉人,24歲時考取進士,年紀輕輕就進入翰林院。因為師從曾國藩,所以曾國藩“打掉牙齒和血吞”的處世原則,對李鴻章的影響非常大。更為重要的是,之後李鴻章在創建淮軍之初,曾國藩對他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當時直接把八營湘軍讓李鴻章統領。之後,淮軍成了李鴻章發家的本錢,也是李鴻章在官場飛黃騰達的根基。可以說李鴻章是淮軍的絕對領導,淮軍也可以說是“李家軍”。

李鴻章死之後,他的家族怎麼樣了後來,讀來令人感慨

淮軍

1870年,李鴻章憑藉戰功卓著和淮系集團的支持,當上了最有實權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而且一當就是25年,是清代時期擔任此官職時間最長的。在此期間,他展現出與當時大清國大部分官員的不同之處:對國外的科學技術和國內的經濟非常感興趣。李鴻章創造了許多“第一”:中國近代第一條鐵路、第一座鋼鐵廠、第一座機器製造廠、第一所近代軍校、第一支近代海軍艦隊……1874年,授予李鴻章文華殿大學士,1894年又被授予三眼花翎,被梁啟超尊為近代史上“當時中國第一人”。

1874年,李鴻章提出“外須和戎,內須變法”,但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和個人的侷限性,“和戎”與“變法”都最終失敗。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英煙臺條約》《中法新約》《馬關條約》等,之後便被人稱為“賣國賊”。

1901年,李鴻章在“老來失計親虎豹”的悲憤中病逝。他死時“雙目猶炯炯不瞑”。彌留之際,老淚縱橫,留下遺詩:“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

在李鴻章去世後不到10年,大清王朝也隨之滅亡。

李鴻章死之後,他的家族怎麼樣了後來,讀來令人感慨

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條約

一人“發跡”,全家沾光

在李鴻章位居高官時,李家兄弟大都也沾了光。李鴻章兄妹八人,他排行第二,大哥李翰章官至兩廣總督,是李鴻章及淮系集團的堅定後援。

根據宋路霞所著的《李鴻章家族》記載,李家真正發財的是老四李蘊章和老五李鳳章。老四李蘊章因為有眼疾,之前在衙門裡做過事外,之後便是在安慶全力置辦家業,是當時的大財主。他買下了太平天國時期的英王府,也就是曾國藩收復安慶後的兩江總督衙門,還買了幾十處大房子,家業之大,連李鴻章也不可企及。

老五李鳳章也是早年在曾國藩手下幹過後勤,此後全部精力都放在做買賣上,他經營過地產、商貿等,在當時擁有了大半個蕪湖,在李氏兄弟中也是很富有的。他們雖然沒有怎麼進入官場中,但畢竟都是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的親兄弟,得到了李鴻章帶來的諸多好處。

李鴻章死之後,他的家族怎麼樣了後來,讀來令人感慨

兩江總督衙門

聯姻成就龐大家族網絡

李鴻章生前共有兩任正室夫人。1845年,他按照家人安排與周氏聯姻, 1861年原配周氏去世。之後李鴻章娶了一個書香門第的千金趙小蓮。趙小蓮的祖父是清嘉慶元年的狀元趙文楷。李鴻章對繼室趙小蓮非常看重。在封建社會時期原配夫人的地位很高,死後都該和丈夫合葬。但最終與李鴻章合葬的,卻是繼室趙小蓮。

據說,趙小蓮有“旺夫運”,從1863年到1892年,她嫁給李鴻章的30年,正好也是李鴻章最厲害的30年:辦洋務,辦海軍,辦學堂,都是在這一時期。1892年趙小蓮去世,李鴻章也開始走向低谷。

李鴻章死之後,他的家族怎麼樣了後來,讀來令人感慨

李鴻章妻妾及孩子

李氏家族當時特別看重地方上很有實權的官僚家族,希望借豪門聯姻鞏固家族的地位。四川總督劉秉璋曾師從李文安和李鴻章父子,後來被李鴻章調去統領淮軍的主力部隊。而劉李兩家,先後竟通了七門姻親。當時李家還攀了很多闊親戚,來擴充自己的實力。曾國藩的長子,盛宣懷的長子,江南首富劉鏞的曾孫等都和李家成了親戚。

雖然當時李氏家族的聯姻網,看上去密不可破。但是在李鴻章去世後,李氏家族也四分五裂。他們大都揹負著罵名,開始自力更生。其中,有的秉承好學上進的家風,開拓了一片天地;也有些子嗣,因為吸食大煙,打牌賭博,下場悲慘。

李鴻章死之後,他的家族怎麼樣了後來,讀來令人感慨


第四代、第五代靠自己改變局面

李鴻章家族的第四代和第五代,他們多半沒有沾到父輩的光,唯有靠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改變局面。在如今的李家後代中,見到了李昭慶(李鴻章六弟)的第五代孫李道鈞。李道鈞1944年出生,退休前是上海染料化工廠的工程師。

李道鈞說,當年他的曾祖父李經敘被李家託付給晚清著名外交官伍廷芳,伍廷芳出國任公使時,李經敘以二等參贊的身份跟著,負責代辦公使事務。後來,李經敘的大兒子李國源、侄子李國棟都相繼當了外交官,加上李鴻章,祖上可謂三代外交官之家。

李氏家族自改宗以來綿延數百年,繁衍十幾代,現在的李氏後裔以道、永、昌輩居多,遍佈海內外,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家望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