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是救了相聲還是毀了相聲?

liguangweg13


可以說郭德綱是挽救了相聲,因為郭德綱把相聲帶火之前,相聲已經沒落了春晚上也沒有相聲節目,很多相聲演員都改行演小品演電影。郭德綱把相聲帶火之後很多說相聲的又開始說相聲,很多年輕人也喜歡聽相聲也願意學相聲了。郭德綱的德雲社培養了可很多年輕的相聲演員,為相聲行業培養接班人。郭德綱在相聲行業的歷史上絕對事可以記一筆的人物。


展翅Flying


大家都知道,在郭徳綱沒出來之前,你們聽過相聲嗎?當時我只知道很多所謂專業的相聲演員都去開網站了,相聲已經只是在詞典裡能看到,很多過去的老先生也呼籲各地的曲協包括中國曲協,讓我們的曲藝振興繁榮發展,怎奈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真正的為傳統相聲乾點實事,而去幹一些於自己業務不想幹的。其實道理只有一個他自己本身就不懂相聲也不會說相聲。兵熊一個,將熊一窩。

郭德綱的出現挽救延續了相聲的正常生命。同時把相聲送出了國門推向了世界。為中國人爭了光,為中國的相聲藝人在全世界爭回了一席之地,他不但繼承了傳統相聲藝術更發展了相聲藝術。為中國這門古老的傳統藝術培養大批的接班人,正因如此才激怒了一些不𢤦相聲的人。他們莫須有說;郭徳綱的相聲三俗。實在令人難以接受,事實證明沒有郭德綱就沒有相聲的今天。試問如果沒有郭德綱說相聲。今天的相聲該是什麼水平,今天的相聲又在哪裡。所以我們喜歡郭德綱的相聲,更喜歡郭德綱!因為是郭徳綱挽救了中國的相聲!


芙蓉館館主


郭德綱是復甦了相聲,相聲能不能茁壯成長是另一個問題。

相聲從京津兩地起源,被奉為祖師爺的朱紹文是1904年去世的。所以這門曲藝也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新中國前的相聲,就是茶館地攤的逗您一樂。相聲門的師徒傳承,是對吃飯競爭的一種自我保護。

五十年代,所有舊社會藝人都被收編為文藝工作者,相聲也被稱為藝術。但與如京劇相比,從來不是一個層次的東西。

侯寶林等人的相聲革新,是當時社會制度下的要求,不能說涉及色情的、不能說挖苦生理缺陷、不能說對捧哏方人身攻擊之類的段子,於是創造了歌頌型的題材。

文革中,大部分相聲演員也被革命了。重新恢復是以諷刺“四人幫”的作品開始的,創作了一批新作品。當時電臺是人民群眾的主要茶餘飯後,電視還是稀罕物,相聲評書都挺受歡迎的。姜昆是最早的春晚主持人,一些主流相聲演員通過電視與觀眾混了個臉熟。也就有了1985年長春組織的十大笑星評選結果。

小品被髮明並快速走紅,相聲被冷落,直到快沒落了。九十年代中,茶館小劇場相聲在北京天津出現了,穿大褂說傳統相聲。其中一個叫郭德綱的火了,幾年後打出了“德雲社”的字號,開門收徒,票價越來越貴。

於是有的前輩不高興哦,置主流於何地,置曲協於何地。雙方夾槍帶棒的互相批評諷刺不斷升級。

侯耀文也是單獨一股勢力,勇敢的收了郭德綱為徒,當時為還弱小的老郭撐了腰。可惜不久去世了。

郭德綱對相聲的貢獻,主流的扛大旗的馬季有過明確的評價,還寫了德雲社三個字。記得一段採訪中馬三爺也調侃的說過,給了肯定與鼓勵。

當下很多討論相聲的帖子,觀點是一邊倒。其實這個事情還要分階段的來看。姜昆主席在八十年代前後,還是很出色的,觀眾也認可。郭班主的段子熱鬧,格調也是不高,但其基本功過硬、會的多、路子寬。

時代不同,觀眾要求不同,市場也不同。以前一個演員幾個段子可以說半輩子。現在德雲社每天都有演出,不可能段段是精品。絕大部分人去聽相聲,就是為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樂。

如果說非要批判郭德綱相聲低俗,那各種網絡平臺包括各種影視劇也大都看不得了……

打岔一句,少馬爺如今江湖地位很高,輩大、說的好。可大家是否知道1988年曾經他參加相聲大賽,《糾紛》才得了三等獎……一等獎是蘇文茂的徒弟崔金泉


幾葦渡


轉aisen

2018年12月4日 · 歷史領域創作者

郭德綱談不上是救了相聲,可是現在相聲又回到大眾的視野當中,有郭德綱的一點功勞。我是一個天津人,可以說是聽著相聲長大的。馬三立、侯寶林、郭榮啟、於寶林、馬志明、高英培、蘇文茂、李伯祥等相聲名家(這裡只列舉了逗哏演員)是我兒時時常聽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老藝術家相繼離世和退出舞臺,我再也沒覺得過相聲會讓人發笑,相比於小品相聲已經趨於下風。當然這期間也有尹笑聲、佟守本、佟有為、趙津生等這些茶館藝人的努力,但只能說是杯水車薪。郭德綱的出現,至少讓我覺得相聲還是會讓人笑出來的,雖然說他有他的詬病,比如倫理哏過多、內容沒有太多的營養,但值得肯定的是他本人的基本功還是不錯的,在一定程度上“重振”了相聲。之前沒有人把相聲帶出國外,但他做到了;之前沒有相聲巡演,但他做到了。畢竟郭德綱只是個民間社團的負責人,能做的也就這麼多。

再說是不是毀了相聲,要知道如果一個藝人就能把有上百年曆史的傳統藝術給毀了,那幾乎是做不到的。如果相聲真的有那麼一天,相信是包括我在內,很多人都不願意看到的。這個鍋丟給他,我認為也是不正確的。原來的相聲演員都是隸屬於曲藝團的,按級別拿工資,走穴掙錢的。郭德綱的德雲社自身就有傳承,他有很多徒弟,甚至還有徒孫,這些人都是得靠他養活的。所謂名利雙收,有名了就盼著利,有利了就會有分歧,有爭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其中緣由只有當事人最清楚。

這個觀點,我是非常認可的,為了討生活,不太過分有什麼大不了的,非得上綱上線,都站著說話不腰疼。


老街麵館


近十幾年來人們一聽相聲都不感冒,都是小品當家趙本山小瀋陽都是大家喜歡的。從相聲潮開始都是郭德綱衝在風口浪尖上,在傳統文化中郭德綱繼承發展了相聲,帶動了一個行業的發展,讓觀眾感受到了相聲曲藝的魅力,同時也帶動一大批的粉絲鋼絲,熱愛相聲曲藝曲調和各種小曲和戲曲。大街小巷經常從年輕人口中哼唱,相聲在不斷地提高發展。


秋風78780357


無數的小曲種現在都消失在舞臺上了,其誕生都是為了豐富百姓的日常生活,但是好多曲藝形式沒有適應網絡時代和現代人的欣賞口味逐漸的被淘汰,郭德綱出現之前的相聲就在曲藝的“ICU”裡!

郭德綱和德雲社拯救了相聲這門瀕危的藝術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天津、北京誕生的相聲這門藝術從一開始就帶有些“市井”的味道,也是這種味道和大膽的調侃再加以藝人的提煉才讓平常百姓產生興趣,所以本是如此的藝術形式談不上“毀”這一說,要是非要加之罪名那隻能說郭德綱拯救了相聲的“生命”但是教會了它一句“罵人話”。

孰是孰非其實也不能全看一人的表演手法,觀眾的興趣所在才是左右曲藝的根本,建國初期的舞臺上可能兩個人站在那背“毛主席語錄”觀眾就愛看,愛買票,發自內心的鼓掌,但是如今一定要“有料”的相聲才被接受,是觀眾選擇了方向而不是藝人!並不是二十年來只有郭德綱在堅持說相聲,但是觀眾只選擇了聽他的風格,這能說是某某毀了什麼麼?

京劇起於國,相聲源於石井,二人轉出於農村,毛片藏於硬盤!是什麼就該是什麼樣,一把尺子量不了百家曲藝!





愛看花開從不摘


郭德綱是救了相聲,還是毀了相聲,這是磚家的課題。我只知道如果不是郭德綱,相聲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是郭德綱讓人們重新走近小劇場,重新愛上聽相聲。



憑欄迎風瘦


這個沒爭議,首先是姜總毀了相聲,相聲是經他手消失的,郭德綱的出現讓相聲起死回生,郭德綱救活了相聲這無庸質疑!不過這還得感謝那些體制內的主流相聲團體,更得感謝曲協主席!是它們一直施壓,排擠,抵毀,背後玩陰使壞,才有今天的相聲!才有今天的郭德綱德雲社,現在它更是糾集一些相聲敗類,它們總覺得是郭德綱害了它們(主要是他們相聲太好了),背地裡更是陰招百出,利用權力之便打壓抵毀,它們這是要再一次弄死相聲,有老郭在我們就有好段子聽,有老郭在相聲還會繼續。支持老郭!支持德雲社!支持相聲!永遠!。


小娃71


前幾年,相聲被小品幹扒下後,幾乎離開了你我的視聽。

近幾年又由郭德綱領導的德雲社,把相聲這門藝術又重新展現在大眾面前,真的很不容易。

現在的人與以前一根筋那種單純可愛的人可不一樣,多現實呀,想讓他們去認可一件事有多難?就拿信仰來說,你我心裡都清楚,是欠缺空白的。

所以,德雲社很牛,他們能做到讓人們花錢買票來劇場,而且票價還不便宜,這號召力從何而來?難道不讓你我佩服嗎?

目前出現劇場執法行為,填補了一項管理領域的空白,淨化文化市場空氣,任重道遠。


天意76767


討論這個話題首先是要了解過去的相聲表演形式和今天郭德綱的德雲社有什麼不同,過去的相聲除了說學逗唱基本功就是京韻大鼓太平歌詞。按照今天相聲的改革,這些都已經成為“保留藝術”或者“傳統藝術”範疇了。說學逗唱是相聲的主要特點,隨著時代的演變,說學逗唱如果不緊跟時代,始終是賣“蘿蔔青菜”,“蒸鵝掌”,誰來聽?

我個人非常欣賞盧鑫玉浩這一對年輕的演員,他們不是德雲社的人,但是看得出,郭德綱非常喜歡他們這一對!

演藝圈裡互相傷害和互相拆臺是眾所周知的秘密!什麼都是假大空,票房榜是最牛逼的事實證明!

有本事把自己搞一個幾千人的相聲演出是最牛逼的,把相聲帶到海外華人圈裡去露露臉,這才是真正的本事!

德雲社今天動不動就來一個千把人的商演,如果侯寶林大師可以穿越時空肯定也傻了眼!

市場觀眾說了算,事實證明,郭德綱“挽救”了中國的相聲!郭德綱創造了新的相聲格局,德雲社開創了新的一代年輕人,把傳統文化中優秀和精華部分於保留,勇敢創新於新的相聲模式,把說學逗唱相聲表演藝術推向一個嶄新而符合時代的新的形式,在這樣的層面上看德雲社無疑是非常了不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