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豆行情錯不了,種植技術收藏好

根據目前的國內、國際形勢判斷,今年的大豆行情錯不了,種植大豆的補貼會增加,價格也應該不會差,所以種植大豆的收益要比往年好,下面這些關於大豆的種植技術,一定要掌握好!

根據黃淮海優質食用大豆的生產特點,充分考慮綠色生產和機械化作業要求,農業農村部大豆專家指導組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提出2019年黃淮海地區夏大豆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一、因地制宜,精選良種

今年大豆行情錯不了,種植技術收藏好

為滿足國內食用大豆品質需求和全程機械化作業需要,應注重選擇高產、高蛋白、加工品質好、抗逆性強且適合機械化收穫的優質品種。黃淮南部地區熱量條件較好,可選擇生育期相對較長的品種,如中黃13、皖豆28、阜豆9號等;中部地區選擇熟期相對適中的大豆品種,如齊黃34、冀豆17、中黃37等;北部地區熱量少,建議選擇生育期相對較短的品種,如冀豆12、滄豆10、邯豆7號等。鑑於去年大豆生長後期部分區域雨水較多,個別品種因感染擬莖點種腐病,造成種子芽率較差,自留種播種前應做好發芽試驗。

二、適墒播種,合理密植

土壤墒情好或一次降雨10毫米以上時,應搶墒播種。天氣乾旱可灌溉後播種或播後噴灌,注意破除板結。黃淮南部地區播種時應注意開好“三溝”,預防後期發生澇害。覆蓋秸稈保墒及防止土壤板結效果明顯,可使用免耕覆秸精量播種機播種,一次性完成播種、施肥、病蟲草害防控、秸稈覆蓋作業;也可在小麥低茬收割時進行秸稈粉碎拋撒,趁墒免耕播種。根據品種特性,合理確定種植密度,提倡適度密植,一般每畝用種3—6公斤,行距40釐米,畝保苗數1.5—1.8萬株。

三、精準施肥,防衰控旺

黃淮海地區大部分大豆田土壤有機質含量較低,為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前茬小麥等作物秸稈應儘量做到全量還田。底肥一般畝施45%的複合肥或磷酸二銨10公斤,儘量做到播種、施肥一次完成,提倡側深施肥。土壤肥力不足的地塊,鼓粒期噴灑磷酸二氫鉀、葉面寶等葉面肥,可防植株早衰,增加單株有效莢數、單株粒數和百粒重。對旺長田塊,於初花期可每畝用縮節胺20毫升兌水20公斤噴施或15%多效唑50克兌水40—50公斤噴施,控制基部節間伸長,防止倒伏。

四、科學用藥,控制雜草

提倡播後封閉除草,免耕覆秸精量播種地塊可採用96%精異丙甲草胺、70%嗪草酮、80%闊草清按30:30:1混配,每畝施用125克,兌水15—20公斤噴霧。若封閉除草效果不理想,可對雜草多地塊採用苗後化學除草。在大豆苗期,用24%克闊樂與12.5%蓋草能乳油按1:1混配,每畝施用60毫升,兌水40—50公斤噴施,可同時防除單子葉和雙子葉雜草。

五、突出重點,防控病蟲

黃淮海地區應重點防治大豆根腐病、擬莖點種腐病、蠐螬、點蜂緣蝽等病蟲害。選用抗病品種控制根腐病、擬莖點種腐病發生;蠐螬發生較重的地區或田塊,可結合側深施肥畝施30%毒死蜱微囊懸浮劑0.5公斤防治蠐螬;大豆出苗後10—20天使用內吸性藥劑防治豆稈黑潛蠅;大豆開花期噴施吡蟲啉+氰戊菊酯、噻蟲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防治點蜂緣蝽,預防症青現象的發生,早晨或傍晚點蜂緣蝽活動較遲鈍,防治效果好。有條件的地區,可採取統防統治,防蟲效果更佳。

六、低損機收,保證質量

聯合收穫最佳時期在完熟初期,此時大豆葉片全部脫落,植株呈現原有品種色澤,籽粒含水量降至18%以下。應注意調整收割機撥禾輪轉速,減輕撥禾輪對植株的擊打力度,減少落莢、落粒,降低破碎率。正確選擇和調整脫粒滾筒的轉速與間隙,以降低大豆籽粒的破損率。機收時還應避開露水,清除雜草,防止籽粒粘附泥土,影響外觀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